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四十章 古都夏日长(2)(她紧抿着唇,抿得唇发白。...)

她紧抿着唇,抿得唇发白。

吴怀瑾对她礼貌地一点头,上车离开了。

她站在门外的酷暑热浪里,背上已起了一层层的汗。

斯年难过地看着车远去,轻声问“他是不是谢少将军的亲戚”

自斯年懂事,何未就叮嘱过,对外只能称呼谢骛清是谢少将军。方才斯年在茶楼外,听人叫了一句少将军,下意识回头,一见吴怀瑾就傻了,只顾得往前跑

何未魂不守舍地“嗯”了声。

胡盛秋很快骑着自行车到茶馆,一身汗地跑上楼,见何未就问见到了吧

扣青被逗笑“胡先生,你做什么呢着急得像是个媒人。”

“你不理解我的心情,”胡盛秋抹去额间汗,走到何未的桌前,低声说,“要是寻常人问,我是不会给地址的他那张脸,几乎和少将军一样。”

眼前的胡盛秋像极了那年在火车上戴着瓜皮帽,隔着几个军官,对谢骛清挥手的年轻人。

时间有时候会改变人,却变不了人心。

若在云贵,须走水路绕南洋,最快也要两三个月

希望能赶上夏天吧。

八月,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九婶婶即将临产。

恰逢学校放暑假,何未带斯年去了天津。左右只有半日的火车车程,有时间赶回来的。

九叔特地让她从北平的医院请来妇产科的大夫和护士,在家里给九婶婶接产。

“北平现在太乱了,老军阀们全在那儿,”九叔说,“万一打起来,你婶婶可受不了这个。”

小婶婶好笑“你九叔紧张的两个晚上没睡了,你安慰安慰。”

小婶婶领着斯年出去玩了。

“这西医的预产期也不靠谱,说是前天”九叔想想就不安,“我怕你婶婶生孩子,不愿她要她坚持想要。”九叔欲言又止,没说。

何未到晚上问小婶婶,九叔的欲言又止是为什么。

小婶婶给她讲,过去妓院里给吃药的,许多人不能生育,婶婶也是。起初那些年,没想着会有孩子,这次一有,大家都紧张。九叔怕婶婶生不来,想让婶婶放弃,婶婶虽坚持,可私下里却怕因早年吃的药有影响,怕孩子生出来有缺陷。

倒是小婶婶安慰他们,老天给了个孩子,吉人自有天相。

两人合计着,兴许婶婶过于紧张,推迟了预产期。

当夜,两人围着婶婶,给她宽心。

小婶婶笑“你给未未讲,你和九爷是如何相识的,她不是一直想听吗”

大婶婶的杏眼一眯“你们来陪我,怎地让我讲起来了”

何未晓得小婶婶想让婶婶回忆最好的,附和说“说吧说吧,我想知道。”

大婶婶脸一红。

她望着壁灯下的柜子影子,轻声说“那年,你九叔还是个小公子。”

那是婶婶梳拢那日。

婶婶姿色算中上,才艺不错,梳拢日意外卖了大价钱。她不晓得谁出了钱,最大心愿就是给自己梳拢的人千万不要是虐待人的那种。

那晚,她在二楼往下瞧。

清朝末年,九叔随了母亲的容貌,年轻时漂亮得很,梳着被叫假洋鬼子的短发。身上是呢子料的高档西装,一丝不苟穿着搭配的马甲。大拇指上戴着个扳指,时不时敲着轮椅的木扶手身边的富贵公子里有个贝勒爷,和他是姻亲,笑着道,今日他做个东。

那贝勒指一幅美人画,对何知卿说,就是这位。

何知卿没瞧画,直接道“我若说,我就是不行呢”

那人俯下身,搂着他的肩说“不行,有不行的法子。”

大家笑,各自搂着姑娘上楼了。

他们想刁难他,特意把他的小厮都支开了,把他搁在一楼中庭。进进出出的客人们,无不叫一声九爷。他坐在那儿,唇边有了笑,却是在笑他自己。

母亲宗族富贵又如何,终究是个残疾,要被人耍弄。

杜小宛虽未梳拢,但过去在松竹馆陪这些爷吃喝玩乐,晓得这位小公子被人欺负了。

“小九爷若真不行的话,多哄慰两句他是个善心人,京城有名的,该不会多刁难你。”老鸨想宽慰她两句,免得她得罪贵人。

“替我准备一楼的房间吧,方便他进去。”她轻声说。

言罢,她推开门出去了。

松竹馆是个双层木结构的青砖小楼,小巧精致,她推开二楼的红木门,而何知卿在一楼木根雕旁,抬头看二楼。

这便是他们的第一面。

小婶婶的命就没那么好了,早早梳拢,受了不少罪。

烟花地名妓的故事流传广,可百年能有几个世人都以为那里满是旖旎,到处是才子和流落红尘女子的爱情。其实八大胡同多少流落风尘的男孩女孩里,能出几个名妓大多是姿色中上的寻常人,招待不知哪里来的男人,床榻上尽是发泄折磨人的,翌日满身青紫都是常见的事。

千古留名的名妓,翻遍史书没几人。

余下的,都是在市井夜色里无名姓的苍生之一。

清晨。

何未见她们睡得熟,轻手轻脚下床,隔着锦被摸了摸婶婶的肚子,悄声说“快出来吧,你爸妈等着见你呢。”

她回客房盥洗,刷个牙的功夫,已额头出汗了。

八月的天津,真是热。

天刚亮,她去客房里,见扣青搂斯年睡得香,没叫醒她们,独自去热了杯牛奶,踩着竹青色棉布拖鞋。

暑热难耐,她解开领口的布纽绊,打着一把小摺扇,轻扇着风,往前厅去。

脱鞋踩在金棕色地毯里,没一点点声响。

人刚走到前厅门外,脚步突然停下,定在原地。

“二小姐起来了”管家的声音说,“他们早到了不让叫你,就干坐在这儿等着。”

前厅站满了人,也坐满了人。

到处都是人,却只有那一个男人有真实的面容。

那个在记忆里存在许久,久到几乎真实面容都模糊了的男人坐在右手第一个客座椅子里,没着戎装白色的立领衬衫,领口一丝不苟地系着。额前的短发被特意向后拢过,拢到后边去,露出的眉眼没有太大变化,目光更沉了。仍是清瘦。

他一只手臂搭在椅子扶手上,靠坐在那儿,像如此坐了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两人对视着。

坐在那里的男人轻声说“何二小姐,久违了。”

她眼泪掉得毫无征兆,落在了牛奶杯里。

她喉咙哽住,无论如何都说不出话,说不出那句谢将军,别来无恙

“今日不方便起身,”他轻声说,“抱歉。”

她摇摇头,含着泪的一双眼望住他“这里不讲礼数,就这样坐着就好”

谢骛清坐在那儿,分明是他,却像假的。

她端着的牛奶明明烫得很,却紧握着玻璃杯。

他身旁那个深灰西装加身的男人,立身而起,笑着道“谢先生初到天津卫,说此处有位故友,让我们送他来见一面。”

她此刻才把注意力从谢骛清身上移开,认出这是郑渡。

“你们说两句,我出去。”郑渡却像不认识她,礼貌道。

郑渡对前厅打了个手势,众人鱼贯而出。

此处静得像没有人。

“难得见你穿夏装。”谢骛清轻声说,先打破沉寂。

多年后,两人单独面对面,第一句竟是这个。

不过也对,两人过去见面都是寒冬腊月。

身后,林骁为他们关上推拉门。

“怎么不认识了”他微笑着问。

她心一窝窝疼着,挪动脚步,到他跟前。

何未慢慢将玻璃杯放到当中的小方桌上,挨着他坐下。

“你,”她带着浓重的鼻音,说,“这几年在哪里”

这几年她了解到许多人被关在陆军监牢,或是被秘密扣押,猜想他该是如此。

“在杭州。”他轻声回答。

“现在算自由了吗”她看他的腿,“为什么不方便起来腿伤了吗”

“风湿,”他以惯有的语气笑着问,“是不是没想到一个南方人竟受不了阴雨天气,得了风湿。”

何未难过地望着他,无法像过去一般和他逗趣。

“不是不能走,只是医嘱在,”他安慰她,“不好多走。”

她想,病得是他,怎么都不能让他反过来安抚自己,于是柔声道“少将军从十七岁上马征战多坐坐也好,趁着养病休息休息。”

谢骛清被引得笑了“在二小姐心里,骛清竟还能被叫一声少将军。”

他已三十有五,人生过了大半。

刚压回心底的泪,再次往上涌。

她握着木摺扇,克制着。

谢骛清移开视线,去看她攥着的那把叠起的白壇木摺扇,看扇尾的青穗子,顺着去看她的手指关节,她的手腕

她将左手伸到他眼前。

谢骛清静住,然后沉默着,紧握住了她的手。

时隔多年,他们再碰到彼此的身体,哪怕只是最礼貌的握手,都让人无法承受。她感觉到自己的手指因被锢得太紧,有些胀痛但还是对他笑着。

何未看他浓密睫毛下的那双眼。

前厅门被拉开。管家进来,悄悄提醒他们,有外客来了。

最近几日因婶婶要生产了,在天津租界里住着的老人们全都时不时来转一下,管家跟九爷时间长,看得出谢骛清不好见外客,先将客人们引去了茶室,过才来提醒他们。

林骁跟着进来,看似也要催他走,不忍心。

谢骛清没动。

他看着她,笑着问“上一回来,在地下室里翻过一本旧书。能不能替我找找”

她以为他想淡化要走的氛围,配合着起身“我去拿。”

她跑去地下室,找到书,再回来,谢骛清竟已不在前厅了。

“公子爷上车了。”立在大门外的林骁说。

何未望出去,正见谢骛清被人扶着,上了轿车。他的右腿显无法用力,方才支开她,只是不想让她见到此刻的狼狈

“二小姐就不必送出去了,”林骁接过何未手里的书,“门外人多眼杂。”

院子里有不少来客的小厮聚在一处闲聊。

“二小姐请安心,我们并不急着走,只是公子爷这几日有要事办,”林骁低声道,“想找他,还是过去的方法。”

林骁说完,快步去,上了谢骛清的那辆轿车。

她立在玻璃门内,目送两辆轿车先后离开。

余下的人,全都以黄包车拉着,沿相同的方向去了。

轿车去了天津的三不管。

此地在法日租界西北方,法日租界管不到,国内警察署也没法管,久而久之,成为了三不管的地界,茶园、戏院、旅店和大烟馆密密麻麻排满了横竖窄街。

清末时,郑家见这里发展日趋热闹,先下手买了地皮建了一排房子,如今都租了出去。此处是赌坊后边老板住的院子。早在他们来前,就在郑三小姐的吩咐下,收拾干净了。

这地方,谢骛清一行人不止一次来过,熟门熟路,早在来前就收拾干净了。

晚七点,有人引了位穿灰褂子的老先生来,门口的人再三验过身份,将先生引到厢房。老先生一进门,见要诊病的正主,深深作揖,立身起来时才敢瞧这位不露身份的病人。

谢骛清换了衬衫和过去常穿的护**时期军裤,坐在棕红单人沙发里,似等了许久。

这军装式样早没人穿了,还是辛亥革命前后,在南方的那批反袁军人穿的

如今年代已换了,老先生见这久违的军装,一晃神,以为回到了十多年前。

“先生请。”林骁在一旁提醒说。

这位正骨先生在三不管十分有名,北方帮派间打架下手狠,断骨接骨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民间练就了绝艺。在谢骛清到前,郑渡特地找到这个先生,只等他到天津。

那先生将谢骛清的军裤卷起来,检查着,一会儿眉头拧起来“您这上一回接骨的医生手艺不行啊”接骨先生没敢说,这该是碰上了二把刀。

这种富贵人,怎么治腿上如此马虎接骨先生其实一眼就看出来,第一个接骨的要不就是手艺太差、不懂接骨,要不然就是有意没给接好。

“看着是养了有快一年了”那先生又道,“这都长好了,给耽误了。这样吧,我给您每日按摩一个时辰,半年后,走该没问题。两年内,就瞧不出大问题了,只是不能久行久立。”

正骨先生看谢骛清是个出门就坐车的富贵人,该如此就够了。

房间里一时安静。

“找到先生,正是因为听说你曾治愈过没接好的骨。”谢骛清直截了当地说。

“您说的是那一回”正辜先生回忆,摇头说,“那不一样,那是个跑码头的,身体壮实,受得了那个法子”

“是什么方法”他问。

“重新打断,我给您重新再接一回,”那先生答,“但也有风险,我不敢打包票”

“那就重新打断,”谢骛清平静地说,“就今夜。”

何未不知谢骛清此行安排,怕斯见不到要失望,嘱家人先不要对小孩子说。

婶婶听说谢骛清回来了,无比高兴,也不忧心肚子里的祖宗了,一定要九叔摆上麻将牌庆贺庆贺。客人们在前厅哗啦哗啦地推起了那一张张象牙白的牌,聊起平津两地的大小事。

麻将桌搭上便没有散场的时候,从午后到深夜,哗哗声不断。

她从见过谢骛清,一整日心提在那儿,落不回去。

那三个字像有形的骰子,在心里溜来溜去,变幻着红色的点数。她撑着下巴在茶室里,看着落地钟的黄铜钟摆在眼前晃动

她拿不定主意该不该这么晚联系他,于是想,隔壁若胡了大牌便打。没几分钟,隔壁有人叫了声十三幺,开始给带来的小厮们派红包。

她终于下定决心,握住听筒,想想,又松开了。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像炸开在掌心里的爆竹,她被烫到手似的,愣了几秒才提起来。

这电话是和楼上想通的,小婶婶同时在那边问“你好,何公馆。”

她见有人接了,要挂。

“你好。”男人的声音很低,很哑。

是他。

“你找哪位”听筒里,小婶婶接着问。

她抢着说“小婶婶,我的电话。”

小婶婶顿了两秒,显被吓了一跳,没想到楼下有人接。

“晓得了,你们说。”楼上收了线。

线路上,仅剩了她。

她两手握着听筒,想到他在电话线另一端,竟像回到过去。

心像复苏了一般,轻轻跳着,为了他。

“怎么不说话”她柔声问。

“我在想,”他说,“确实太久不见了,今日险些认不出。”

她不禁笑。

“是不是在笑”他声音里也带着笑。

她轻“嗯”了声。

虽谢骛清的语气轻松,但她能辨出他音色里的疲惫“刚到天津累不累”

那边,话筒里出现了熟悉的布料摩擦话筒的动静,她每次都想问,谢骛清是打电话习惯时不时换手握听筒,还是喜欢用脸夹着听筒,然而去点烟。

她暂且只想到这两个动作,能让衬衫衣料擦到听筒。

她仔细听,隐隐还有他的呼吸,时轻时重,像微醺着。不知道是不是又是酒局后。

“未未。”他低声叫她。

她心软乎着,将头靠在淡金色的墙纸上“嗯。”

像回到初相识,猜他在哪,身边是谁,正在做什么,明日会不会见。

在小院子的厢房里,谢骛清确实在抽烟,但不大能品出烟草的味道了,断腿的麻药药力已过,断骨的痛被无限放大。

他有经验,伤在初夜最难熬。

谢骛清靠在沙发的椅背上,夏日炎炎,本就热,再加上骨痛,衬衫后背已被汗浸湿了。

“怎么又不说话了”听筒里的女孩子声音问。

一点点红星火在他指缝里,他声音低哑道“喝得多了些。”

透过敞开的玻璃窗,知了闹个不休,赌场闹得厉害。此处赌坊人杂,三教九流,隔着一个小院子,像在眼前闹着。

谢家老宅已被二姐卖掉。乱世里,年就是一代人。

他身上的军装式样早就过时,那个反清反袁的时代早早过去,北伐也成了过去。他像个不合时宜的存在,活到了今天。

麻药和痛感让他竟在这一秒不知今夕何夕,一恍惚就到了这里。

似乎,还在十几岁初到天津卫那年,他还没去保定,没读军校。谢家还在,家门荣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