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五十三章 冬寒雁南飞(1)(离京那日,晨雪来得毫无征...)

离京那日,晨雪来得毫无征兆。

灯烛照雪影,在屋子里看,窗户纸上有千万飘洒的黑影。

百花深处胡同里的普通住户全在睡梦中。

凌晨五点,静的像有雪落的声音。

有间挂着“小器作”的店铺点着油灯,隔着玻璃,斯年看向内里,架子上摆着细巧木器,黑色棕色为主。这种修理硬木家具和木器店的店散落在北平大小胡同,极常见。里头的伙计隔着玻璃,瞅见外头一行人趁晨雪往出走,难免多瞧了两眼,但一见林骁的军装,立时收敛好奇心,灭了灯。

“谢少将军没看到雪就走了,”斯年遗憾,小声问,“他见过雪吗京城的雪”

“见过,”她给斯年带上白茸茸的冬帽,“他每一回入京,都是冬天。”

“每一回”

斯年怕惹她伤心,从不追问,自从谢骛清先离京,小孩子便打开话匣子。平日里文静稳重的女娃娃,遇到和谢少将军有关的,定会追问到底。

“第一次,是逊清皇帝大婚,大婚当日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认识,”她在晨雪里,说,“第二次是南北和谈,和谈失败,孙先生病逝。”

“在济南被日本人害了的外交官,也参加过南北和谈,”斯年说,“你说过的。”

“嗯,那年北上了许多人。”

从广州辗转到日本,再到上海、天津,最终抵达北平的这一趟行程里,有太多怀揣着南北统一大愿的人,冒死北上和军阀们和谈。后来每个名字,都在历史中留下了一笔浓墨。

何知妡披着披风,等在胡同口。

何未南下,不知归期,她这个做姑姑的怎么也要送他们到天津,登了船才放心。

何未带斯年上了车后排,均姜为何知妡打开车门。

“七先生。”胡同口旁的树影下,一个面容清俊的男人,迎着飞雪走出来。那男人照旧如正当红时,斯斯文文,除了因等待多时而肩上积了层白雪,没任何狼狈和不妥。

何知妡和祝谦怀对视着“祝先生。”

何未示意均姜先关上车门。

两个数年未见的同台知己,看见彼此,仿佛见到的仍是当年初登台前,于三庆园后台杂乱走道相遇的两个新人。一个是七尺男儿郎上着女子妆,一个是没来得及上装,只穿着将军外袍的俏女儿。他是旦,她是生,他以貌美闻名京师,招揽戏迷无数,于戏园子里,她护他多次。其后,她被军阀觊觎,是他一次次斡旋其中,为她得罪权贵

坊间流传两人的隐秘,每每被他们两个否认,都怕自家盛名牵连对方。唯一留下的存证只有一个头面,在祝谦怀及冠那年,何七先生送到府上的贺礼。

“七先生勿怪,”祝谦怀带着歉意,说,“祝某听闻先生离京,想来送送。”

祝谦怀迟疑半晌,又问“七先生这一回南下,可还回京”

何知妡意外,不知祝谦怀从何处得知这个消息。只是消息给了一半,另一半的真相是,她送何未登船后,还要返回北平,同何家另外几房一同过农历新年。

“若我不再回京,祝先生可有什么最后要说的”何知妡终于启口。

祝谦怀眼的光,黯淡了稍许。他直直望着她。

何知妡等了许久,祝谦怀微微点头,柔声说“七先生已闯出了一番天地,生意耗费心神,尤其江水航运如此要道。日后要顾念着身子,万望珍重。”

言罢,祝谦怀先移开视线,不愿再让面前的女孩子看到眼底心事“早上还有课,祝某先告辞了。”

胡同口的告别,让七姑姑上了火车仍魂不守舍。

到天津九叔家,何知妡寻了个借口上楼。

何未支开斯年,于茶室讲到祝谦怀,何知卿毫不意外,仿佛知内情一半地轻叹口气。

“九叔晓得其中内情”她问。

“听人提到两句,”何知卿摸着怀里的猫,低声道,“清朝末年,不许**的,八大胡同周围最吃香的就是学戏的男孩子,那时留下的陋习让人绑走祝谦怀的人,喜好男色。他关过祝谦怀一段日子,被下属闹兵变杀了,祝谦怀这才回来了。”

九叔点到即止。

“七姑姑”

“她知道。她问我,我便照实答了。”

何未一时难以出声。

九叔又道“昔日我在京城,见过祝谦怀两面,此事就算你姑姑能放下,他都未必。”

京津同日大雪,茶坊内没点灯,光线很阴暗。

叔侄两个,因何知妡的情缘,相对静了会儿。

“租界里有我几个交心的朋友,”何知卿从一旁矮几上拿了信封,“这里有几把钥匙,还有金陵、沪上和广州城的地址和公寓钥匙。沿途住自己人的地方,更安全。”

何未接了“下一回见,不知何时了。”

“等真太平了,不就能见了” 何知卿眼见过清朝覆灭和军阀势弱,心宽得很,“二哥临走前说过几次,若不是他拴着你,你早该南下了。”

何知卿看她神态轻松,想了想,问了句“你可晓得,他为何突然定了南下行程”

难道还有什么内情

“猜到他没告诉你,”何知卿说,“他有个外甥吴怀瑾,在南方起义,很快被南京政府反攻。那一仗损失惨重,如今人去了香港避难。谢骛清此刻走,怕就是为了这个。”

“他倒没说怀瑾的事。”她后知后觉道。

只是说,南方需要他回去了。

今年冬寒,海河结冰早。

她和谢骛清相约一同南下的,正是今年最后一班航班。

航班前夜,她为离港口近,搬去了利顺德。

仍是那个位置,谢骛清早定了三间房。

夜里,扣青哄着斯年在隔壁睡了。何必拥被而坐,见不到隔壁灯光,无法安心,凌晨两点多,阳台突然有光亮,从隔壁照过来。

她裹上披风,推开门。

阳台的藤椅上,有一点点红光时隐时现。谢骛清盖着外衣,躺在那儿,手边是一杯冒着白雾的咖啡,将手指间的红点钦灭了。

他一瞧见何未出来,将外衣上的烟灰抖下去,衣服丢到一旁的藤椅里,起身走到她面前。

“以为你睡着了,”他咬住烟尾,轻声说,“想让你至少睡到五点,再去敲门。”

“没看见你到酒店,睡不着。”

谢骛清手指朝下微拢着,对她向外挥了挥。让她后退。

他手撑到阳台的石围栏,在黑暗里从那一头翻上围栏,直接跃到她这里。何未一见他黑影落下,心突突跳得厉害,小声埋怨“多大年纪了,还冒险做这个。”

谢骛清打趣道“二小姐这是嫌谢某人老了”

两人笑着对视。

婚后的十日别离,竟比过去少了等待的耐心。只盼着见,尽快见。

何未呼出的白雾,在脸边,很快消散。

“关外冷吗”她问。

“比京津冷得多,雪没过小腿了。”

谢骛清拉起她的手,握了又攥的,过了会儿道“这回去奉天,把几个救出来的人送去了苏联,有两个是同一年和我下狱的。”

“那真是万幸,能救出来。”她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高兴。

下了一日雪,深夜停了。

深夜里的乌云散开,现出了一轮月。

两人默契到不必交谈,便知彼此不愿回房。

何未想再看看北方的夜空。在南洋时她年纪小,生不出思乡情,故乡这个词体会不深。而今不同了。

“你说古时候,有人嫁到如此远的地方吗”她问。

“古时候”谢骛清倒背着手,看夜,“古时人少,群聚中原,漓江河畔已是流放地了。”

是这个道理。

何未原想问吴怀瑾的近况,但想,明日启程后有大把时间交谈,不急在今夜。

为避人耳目,天亮后,两批人先后动身到了海河港口。

码头上,盐厂的工人在搬运精盐。因是紧要货物,这批盐是最后装船的,到了舟山,也将第一批安排卸货。

何未到时,旅客们刚开始登船。

何二小姐每年最后一班和开春第一班游轮都会亲自到港口送客、迎客,这是多年老规矩,无人察觉异样。她计划先按往年,送客人登船后,再悄然入货仓。

这边有贵客认出她,驻足寒暄,引来散客的好奇,猜想这位周身白的名门闺秀是哪家小姐,竟能让上将、中将这种军衔的人如老友重逢,笑脸相迎。

等到谢骛清的轿车驶到港口,他一下车,何未就露出笑意。

“听人说,北平六国饭店办了一桩喜事”何未身边的一名上将,笑着问。

“欸,”她佯作不在意,“那是谢少将军哄女人的小伎俩。你看,他这不又要走了。”

“谢少将军为二小姐几次北上,都娶不到二小姐,是他没福气。”

何未笑笑。

谢骛清带着林骁,还有一行军官低调登船,只在走木扶梯时,摘下白手套,对这里招了下手,倒真像是弃佳人而去的浪荡子。

何未目送他。

码头外,接连驶入四辆车,还有军用卡车。

何未心里一沉,不安地望了一眼船甲板,谢骛清已经不见身影,入客舱了。

“去问问,尽量拖着,不要影响开船,”她吩咐船运公司的经理,“更不能影响客人们。”

经理马上带人,和码头上的巡逻警一起迎上去寒暄,没承想,下车的是曾在九先生公馆露过面的日本商人。商人身边陪着的,除了翻译和几个日本军人,还有穿着和服的男人,余下就是天津警察署的署长,十几个人里,只有一张眼熟的面孔,那位逊清皇室的老太监。

经理没拦住他们,由那日本商人带着,这批人尽数来到何未跟前。

“何二小姐。”翻译替日本商人招呼她。

何未微笑着,点头。

其中一个日本军人说了两句话,翻译道“有人举报,说盐厂的货物里藏了走私枪支。”

“枪支”她笑意未减,“何家航运不送军火,这是惯例。有批文的我都让上船,更何况是藏起来的。诸位在开玩笑吗”

天津警察署的署长,认识何未,低声道“二小姐不必为盐厂的人承担风险,他们说有,只管让他们去查。”

“话不是这么说的,”她摇头,“客人们的货进码头时,都报了关,也由码头的人验了货。如今已经送上船了,就因为日本人一句话,再搬下来重新验货,不合规矩。”

她说完,看署长“再者说,此处不是日租界,日本人无权验货。”

翻译上一次去九先生家,见过这位二小姐,欣赏她的为人,听她说了这番话,脸色变了变,轻声劝“二小姐,那卡车上是日本兵,你不让验,那些兵下来,都会强行验的。”

何未蹙眉,不悦地看着他们“你们这是威胁我了”

日本人问翻译,他们交谈结果如何,翻译只得一五一十讲了。

日本军人对身后叫了一声,卡车副驾驶门被推开,跳下来一个军官,打开了卡车。卡车上不断有日本军人跳下来,手提着枪。

何未愈发不安,但面上毫无变化。

见惯了军阀混战的热闹,倒是不怕这些。尤其,她还是个将军太太。

她向不远处经理打眼色,经理沿着木扶梯跑上船,这边列队尚未完毕,方才登船的几位上将露了面,带着副官下来。

而谢骛清也像闻讯上了船甲板,带林骁和几位军官沿着木扶梯,下了船。

日本人本以为没什么,不过几个将军来袒护佳人。未料,谢骛清下了船,码头外,同时跑入了数倍于日本兵的人,身着便装,手里拿着枪。

他们都是郑家三小姐安排送谢骛清的。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日本商人和军官们轻声交谈数句,看向警察署长。

警察署长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笑着问“二小姐,这位是”他不识此人,却辨得出这老旧过时的军装。

穿这身衣服的,能有这个军衔的人,大多不在了。

“这位是谢少将军,”她说,“谢骛清。”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