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五十六章 雁归万重浪(2)(火车第三次鸣笛,车厢走道...)

火车第三次鸣笛,车厢走道上没了闲杂人。

股股蒸汽从列车第一节的锅炉房冒出,白雾升腾而上,带动着十几节车厢,驶离天津。

“四个小时后,到正阳门车站,”郑渡说,“不停靠。二小姐若想最后看一眼北平,我让副官来提醒。”

三小时后,车过北平。

何未从布帘缝隙里,看着高耸在清白天色下的正阳门城楼,看着积雪未消的车站站台,还有站台上等着下一列火车的旅客。

“日本人想留你在北面,”郑渡让人摆上中式午餐,“这一点二小姐想必察觉了。”

郑渡说“刚才若不是二小姐,我就直接让人将那老太监灭了口,只当给逊清皇室一个警告。他们的一个格格,早年被送出去养在日本,现在回来做了奸细,一直在关外和天津之间活动。塘沽屯的事,她也传递过消息。”

逊清皇室一直想借日本势力复辟,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不过她不如郑渡对关东军的了解多。那天,郑渡和她说到的这个人,在其后的数年,做了许多令国人震惊的事,帮助末代皇后逃离天津,前往伪满洲国,甚至上海的一二八,都由其参与策划。

对这些满清皇室和遗老遗少们,何未一直抱有看待前朝遗留人的态度,直到后来的抗日战争,她看清了一个事实,腐朽的肉如果不彻底割掉,将是民族贻害。

“谢老将军走的情境,有人同你讲过吗”郑渡忽然问。

心中有个声音说,阻止他说下去。

但对谢家的一切,她身为儿媳妇,都该去了解,那是谢骛清的父亲,也是她素来敬重,却无缘一见的爱国将军。

郑渡喝了口热汤,用汤匙搅拌着汤盅里的莲子,低声说“被软禁在漓江旁的一个小院子里,病死的。临走前,不让子女见。”

郑渡跟着又说“我姐说,谢二小姐一个人在漓江边,守孝了四十九天。”

长久的寂静。人和人之间再无交谈,火车行驶的噪音还在。

她想到,谢骛清通电全文里所说的“今日起义,不为谢家满门”这话若是旁人说,有夸大其词、标榜个人高洁品格的嫌疑。但由谢骛清说这句话,却说的坦坦荡荡。

到夜里,火车停靠在蚌埠。

津浦铁路贯穿南北,是最繁忙的铁路。郑渡接到电报,有运载军队南下的列车经过,他们的车天亮才能出发。

何未看着送到车厢的时刻表。

斯年挤到她两腿当中,在她的环抱里,看时刻表,对上面的拼写十分感兴趣,蚌埠engu,浦口uko北平eig,而南京则是nankg。

小孩子念着拼写,权当打发时间。扣青把从天津带上路的药汤端给她。浓郁的中药香满溢车厢,她小口啜着安胎药,想到那个自从归来,就开始自称谢某人的男人。

谢骛清登船的前夜,两人在利顺德等天亮。

等得无聊,悄悄去了谢骛清曾作为生辰礼,送她的那间小公寓。公寓在旧式的楼内,是那种一层有十几户人家的楼。夜深人静,户户沉睡,他打开公寓的门。

狭窄逼仄的房间里,堆满报纸、书籍。此处每隔十日有人来收拾,不至落太厚的灰尘。但在午夜,月光下,能见到一股股灰在月色的光柱里盘旋。

何未从抽屉里找到几张谢骛清少年时的相片。那时他的眼睛亮极了,凤眸的形状明显,眼皮折痕不多。只是不笑,抿着唇很不屑摆姿势照相的姿态。

“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她问。

谢骛清瞧着相片,凝神想了会儿,笑了“记不清了。或许,因为想到你还没出生。”

“少将军说这种话倒是轻车熟路。”她笑着揶揄他。

谢骛清笑着回“二小姐冤枉谢某人了。说什么话,都要看这个女孩子和我是什么关系。”

“比方说”

“这个,二小姐最清楚。”

何未笑着,喝完安胎药。

私下里的谢骛清,有血有肉,有情趣有才学,还是个喜欢打趣人的男人,和外人眼中那个一生为公,学生遍天下、令人提到姓名就肃然起敬的谢少将军仿佛是两个人。

她真庆幸,那夜在百花深处认识了一个不同的他。

天亮前,列车提前启动。

在浦口前的一个小站点,谢二小姐的车早早等在那儿。车绕过金陵,何未遥遥指那里,对斯年说“那里也是多朝古都。”

颠簸了七个多小时,才进入上海。

等到下午,驶入法租界的一条隐秘小路,路旁除了民宅,还有几幢独立的老洋房。

“这条是高逖路,”前排副驾驶座上,陪送他们的是一位书法艺术家,“这里住着一位有名的律师,听闻早年代理过您的官司。”

京城关系错综复杂,人脉和政治资源为先,而上海租界多,和西方人的交涉不止要用枪炮,还要用他们习惯用的武器:法律。

全国这几年有名的官司案例,大多出自上海。有关知识产权,肖像使用权,还有女子家产分配,当然,还有学生和工人运动激烈时,进步学生和青年被租界人扣下关押,许多都靠律师配合爱国人士和租界交涉,获得了营救。

她少时打的那一场官司闻名四九城,请来的律师里确实有一位来自沪上。

那人叮嘱“二小姐若要出入,只管让管家来,免得碰上面,暴露了行踪。”

何未领会了意思,微颔首。

“此处供二小姐稍作休整,”书法家引着她,推开洋房区一幢极不起眼的黑色铁门,沿着石径,进到二层红砖楼前,掏出钥匙,“房产是我名下的,二小姐只管安心住。这几天,我可以充当一下做饭师傅,只是手艺不好。”

“煮饭我来,”扣青说,“先生若不嫌,留下来吃晚饭,让你尝尝地道的北方菜。”

均姜留在北京,照看船运公司、家宅和百花深处的小院子。她们讲好了,等百花的老伯和老账房去世了,均姜便南下来寻她们。

那人走前,从西装里掏出一封信。对折的信封十分普通。

何未心跳了下,摸到信封封皮的触感被无限放大。

自谢骛清于南方起义,他们再无联系。

仅仅一封信,让她近情情怯。等夜里斯年睡下,她拿着信封,推开阳台的黑铁镶边的玻璃门,来到阳台上。隔着一堵墙,隔壁欧式洋楼灯光奢迷,有人在弹奏钢琴曲,有人在聚会。

在这个花团锦簇的院落二楼,她打开了这封来自战区的信。

信封的封皮上,写着一个陌生名字。贴着绿色描边的邮票,邮戳齐全。

她抽出写着电文的纸,电文简短

昨夜大胜,仰头观天,风清月白。

余望月色,惑于吾妹迟迟未有可喜消息。是吾妹私藏喜讯,亦或是骛清错判

她像能看到谢骛清询问的笑意。

一如在百花深处。

不晓得是他猜到的,还是老军医没忍住说出来的。

何未回了房间,划亮火柴,把电文烧了个干净,灰烬碾碎。

谢何两家的第一个孩子,她慎而又慎。初初晓得有了身子,她来不及喜悦,只是担心被人发现,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月份,就不大出门了。谢何两家的第一个孩子,须慎而又慎。

今夜看到他的电报,忽然有了面对面被追问的羞涩。

她在单人沙发里坐下,撑着下巴,想着远在战区的他。三十六岁的谢少将军,终于要有第一个孩子了,可惜无法亲口告诉他。

到上海没几日,南京政府开始准备再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谢二小姐因谢骛清而受人监视,不便来见面。这个“稍作休整”的落脚地,因战事吃紧,成了一个常住地。

没多久,何未显了身子,主人家惊觉她竟带着身孕南下,着急地想找妇产科大夫,被何未拦下了。“我有准备的。”她笑说。

她既决意上路,就做好了随时隐匿躲藏的准备。

生意上,船运公司运作成熟,京津有盛怀秋,江水一代有姑姑,香港广州这一条省港航路也有人负责。而生活上,重中之重,是斯年和未出生的孩子。所以南下一行六人当中,有妇产科大夫,还有一位是精通英文和算术的家庭教师,国文何未可以自己教。

这位艺术家由衷钦佩,感慨二小姐办事仔细。

何未离开天津时,计划初夏到香港。

可惜,行程推了一天又一天。隔壁花园洋房的舞会日日不休,前方战报不息。

这一拖,到了九月初,预产期一日日临近。

这一日,何未坐在花园的藤椅里,翻看着沪上报纸。

少时她在北平看的报纸像书籍,被订成一个小册子,而今报纸印刷成了折叠好的几张纸,翻开垫在腿上,更方便找寻消息。

谢二小姐为掩护她的行踪,已在半个月前北上。

“看了许久了,歇一歇。”扣青端着一小盆面粉,放到何未身旁的小铁圆桌上,想和面,给他们包饺子。

自从陈姓书法家看出何未有了身子后,常让生过孩子太太常过来,陪着何未。

何未合上报纸。

铁门外,有人按下门铃。

扣青和她同时静下来。自住进来,出入大门的人全用钥匙,门铃难得响一次。上一回还是隔壁的影星让人送邻居们结婚的喜糖。

扣青扶何未离开藤椅,关上玻璃门后,在围裙上抹干净手,走向大门。

何未从青竹色窗帘布后,看大门处,能见外边有军用吉普车,似乎还有一辆美国别克四门汽车,黑色的。

她下意识捂着腹部,往后挪了半步。

直到看到扣青满面笑容,偏过身子,将来客让进了院子,警觉渐消。

穿着深灰色西装的召应恪,迈进院子。

他对身后人低声说了两句,反手,合上院门。他张望小院子,何未推开门厅的玻璃门,微探头,露出半张脸“不方便走出去接你,进来吧。”

召应恪似不惊讶她有孕,迈着大步子,沿着石径,迈上大理石台阶。

两人上次见在紫禁城,一别两年。

上回见面,召应恪提过他在南京政府内官职不低,做情报相关的事,嘱咐何未一旦去南方,务必要给他一个消息,保平安。

何未起初没想麻烦他,但拖到了预产期,越拖越不安,为了要降生的孩子,还是给了他一个隐秘的消息。召应恪和谢二小姐一样行事小心,从未来过。

他露面,必有要事。

何未刚要问,召应恪从西装内掏出一方叠好的手帕,礼貌递给她。

“上海的夏天长,在北平这个时候,早晚已凉了,”她接了手帕,没来得及擦汗,已谨慎问,“你来找我,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召应恪神色并不轻松,回道“这和我带来的消息有关,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他不是个卖关子的人,跟着轻声道“南京政府围剿失败,下令撤兵了。”

她心中一喜。

“坏消息是今晚法租界要有搜捕行动,重点不在你这里。可一旦搜捕起来,怕泄露你在上海的事。我过来接你,去乡下避一段时间。”

她笑容淡去,轻点头。

他们的行装简单,动身方便。召应恪嘱余下四人单独走,何未和斯年坐他的轿车。

扣青急着找斯年,丢下面盆进了屋子。

召应恪看她站着吃力,扶她在藤椅上重新坐下。没多会儿,斯年跟着扣青下了楼,她见到召应恪,愣了一愣,不认识。

铁门的门铃,再次被揿响。

召应恪亲自开门,门外,他的秘书耳语后,他沉吟片刻,吩咐道“让车都走,你和轿车留下。”

候在门外的军用车,全部开走。

他重又关了门,回到何未这里,盯着那面盆看了两眼,对扣青说“把行李都散开放回远处,扣青继续包饺子。照正常时间开饭,今晚我们一起吃饺子。”

扣青被唬住。

召应恪拿了面盆,递给她。斯年帮扣青接过去,拉着扣青的手,往回走。

“搜捕的时间提前了,现在走,惹人耳目,”召应恪解开西装外衣的纽扣,沉着落座,用手帕抹去小圆桌上散落的面粉,“我只当来看你,稍后吃个家庭晚餐。”

“嗯。”她担心地把手放到隆起的腹部。

像对危机有感应似的,腹部微痛了一下。极细微的痛感,过去从未有过。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