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六十二章 月是故乡明(3)(1933年,热河沦陷。船...)

1933年,热河沦陷。

船运公司的办公桌上,有份报纸。

首版刊登着山海关被轰炸后的黑白相片,一旁是南京政府签下的塘沽协定,丧权辱国的条款,允许日本人飞机巡视长城以北,等同于拱手让出了东三省和热河。

她想到郑渡。运送这次长城抗战物资时,遇到义勇军的人,说郑渡面对日军疯狂进攻,兵力微薄,他在最后关头半步不退,扔掉军衣,只着白衬衫,握枪冲入敌阵

他若见到东三省后,热河也沦陷了,不知会作何感想。

何未把报纸对折,放回棕红色的格子里。这报纸架,是百花深处搬来的。

“长城上死了那么多将士,尸骨未寒,他们就签下了协议,把热河也让了出去,”她轻声又道,“割地比谁都快。”

“还是有好消息的,第四次反围剿红军胜了,在呼吁停止内战,北上抗日。”召应升道。

确实是好消息,唯一的一个。

六月已是初夏。

北平城内绿意浓郁,她从船运公司的四合院独自走出,已是深夜。她借月色,盯着院门口的石雕小狮子,口中衔着的石球早被小孩子们摸得光溜。

车到跟前,她坐进去“去百花深处。”

方才看报纸架,连连想到百花深处的小院子。

车驶过德胜门城楼,她仰靠在椅背上,望着月下的城门楼。

长城以南,就是北平了。

“百花深处没有人,二小姐要不要叫几个人过去”

“不用了,”她轻声道,“好久没去,想自己住一晚。”

司机没再言语。

胡同的样貌一成不变,狭窄土路旁没有灯光。月光倒是亮。

她每回走过这里的路,都有一个院子喜欢敞开大门,像是好客之家。今夜亦是,她饶有兴致在门外停步,见个新媳妇模样的女人挽着发髻,抱着个奶娃娃,问屋里头的男人,出去打井水没有

倒是忘了,若没人的话,她也须独自打井水。

何未从怀里掏出一把长形铁钥匙,到了自家院子,握住门锁,开了。

推开院门,里头静悄悄的。

老伯去年走的。因祖籍是承德,她特意让人送老伯还了乡。

承德地处热河,而今已落入日本人的手,想扫墓都难了。

此处虽无人住,定时均姜会过来打扫。

她进了正房,反手想插上门栓,转念一想,院门锁上了,倒不必特意上一重重锁。她随手用一把红木圆凳挡住门。

水是懒得去打了,和衣而眠一夜,明早回何府再说。

何未把枕头和锦被从箱子抱出,铺在床上,躺了下去。

她这些日子安排协和医院里的医生和伤兵运送,几夜没睡好,脸挨到枕头上,便陷入了梦境。隐约被推到积水潭的荷塘旁,二叔摇着扇子,为她扇着风,温声道“这四九城啊,总有人想占上,过去蛮夷想,后来八国联军想,都觉得是国都,占上了、烧了、毁了,把我们华夏的根就拔了。可惜啊,他们不懂我们中国人讲究变通,几千年过来,哪里没做过国都国都在哪儿都不要紧,血脉才最要紧。”

古城的风,伴着荷香,吹着她儿时的面孔。

何未许久没梦到二叔了,心知是梦,不愿醒。纵然已在半梦半醒里,嫌锦被热了,却还是把魂魄定在幼时的身体里,对着二叔笑。

哐当一声,她被惊醒,猛从床上坐起。

珠帘外,有一个黑色影子弯下腰,扶起翻倒在地的圆凳。

何未屏住气息,借着微弱的月色,隔着静止不动的一串串珠帘,盯着摆好凳子的人。

“将军”外头问,担心他安危。

“没关系,”他对门外回答,“我太太把东西放错了地方。”

他没留意内间,往熟悉的相片墙走,找寻台灯。

上次何未搬家,把屋里的灯全收走了。他没寻到,原地站了几秒,脱掉西装外套,搭在高背椅上,随即朝珠帘这里走来。

何未像还在梦里,或是不敢分辨这是梦境还是事实,她想把这一切牢牢记下。

他的手,如同过去,撩开了珠帘。

隔着满室月光,他缓慢停住步伐。他的容貌并不分明,但很清晰地,她能感觉到谢骛清的视线,如同过去一般,定在她身上。

什刹海还在四九城内,没变,他的那双眼睛里透出来的目光也不曾变。

何未轻轻呼吸着,没眨眼,眼泪已溢出来。

“我刚才”她哽咽着,哑着声道,“以为”

眼泪掉在身上。

谢骛清沉默着,大步走向床边沿,何未像突然回过神,掀开锦被,光着脚下地,在谢骛清伸出手臂的同时,紧搂上去。

她的眼泪全落在他的衬衫上,深深吸着气,想克制住哭得**。压制不住。

男人呼出来的热息落到她脸旁,低声道“原想天亮去见你。”

此时已五点,再有半个小时就天亮了。

何未抱着他,全然没了掌控全局的何二小姐做派,眼泪止不住地掉,半天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字。谢骛清搂着她,安抚地拍着她的后背“是我不好,不该想至少洗个澡,刮个脸再去见你。应该直接去何府找你。”

“你去何府,”她抽泣着,埋怨道,“才真是见不到。”

他被惹得笑起来,笑声低而愉悦。

何未抬头,看他的脸。

月色里,离近了看,这男人果然沧桑多了。未洁面刮脸,浑然一副远途而归的模样。随着战场生涯延长,他由内而散发出来的威慑力更重了,仍是瘦。许因为面孔瘦,眼窝愈发深,鼻梁更挺拔了。

谢骛清被她看得笑了“每次你看着我,都让我觉得,回到了二十几岁。”

认识她的那年,他仍是个青年将军。

“或者说,每次二小姐看着谢某,都让谢某人不知该说什么,”他轻声道,“像刚认识的那年,总在考虑,说什么可以引起你的注意,又能让你不讨厌我。”

何未心软,再次搂住他,脸挨着他的颈窝。

窗户缝吹进来的风,吹着她的背,凉飕飕的。

方才乍一相见,她因情绪过于紧张,背上出了汗。

“天没亮,再睡一会。”他低声问。

她以为谢骛清长途奔波,困了乏了,点点头,跟他回了床上。黑暗里,男人摸着床边沿找捆扎床帐的绸缎绳。

绳子穗在他手掌下晃动着,没多会儿,两旁帐子都被放了。

何未迷迷瞪瞪被他亲到唇上,后腰被他搂着,平躺着放到了锦被上,想,怎么都不说一说,问一问,这一趟回来为什么,何时到的,何时走可糊里糊涂再想,久别重逢的夫妻,怕总要亲热一番的。再严肃的将军,亦是血肉之躯。

谢骛清搂着她的身子,感觉到何未的双臂主动勾到自己脖后,他就着床帐内的微弱光线,看着久未见的女孩子。血液里奔涌流淌着的,是属于一个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她长发里的香愈演愈烈。

“为什么在这里睡”他哑声道,用鼻尖擦着她的眉心。

他见屋内陈设,不像有人久居,猜她是一时兴起。

何未不答,瞅着他,瞅了会儿,因亲热而闭上了。

因为战事。她怕北平沦陷后,她不得不跟着客轮迁移去香港、澳门。怕再见遥遥无期。

谢骛清和她仿佛在新婚初夜。

等到天边泛白,日光初升,锦被已潮得不像话。她伸出一只手臂到锦被外,摸床边小凳子上的青釉茶杯,昨晚晾在那儿的。

谢骛清先一步拿了,喂到她唇边。

何未喝了一小口,懒懒地对他笑,轻声道“此时终觉是嫁了人的。”

他笑,放茶杯到凳子上“喂一口水,已高兴成这样子了”

何未半真半假地“嗯”了声,小声道“这话不能在外边说,没人晓得咱俩结婚了。不能和家里人说,她们要担心我。好像只能和你说上一次你先走,我再南下,路上想着,我们两个结婚以来,没过过真正的日子。等再见,全要补回来。”

谢骛清的手还在小凳子上,停了一会儿,收回来。

他用大拇指的指腹摩挲她的脸“过去总想给你名分。如今名分有了,仍是委屈了你。”

何未眯着眼睛,瞧近在眼前的男人。

“没有委屈,”她小声道,“倒是觉得你辛苦,有妻子孩子,却要独自在战场上过日子。”

谢骛清眼中有笑。他这一年望北方战事,心中忧虑,早忘了欢愉为何物。

有妻子、孩子,更有奋力一战的理由。

过去为国为民,而今为国为民、为家。为自己的,为无数人的妻子和孩子不沦为亡国奴。

何未见天亮了,想他的部下全在院子里,这位将军该起床了,否则不像话。

未料,谢骛清惯来和她一起只有随性随心,从未改过。

他照惯例,下床去多宝阁隔断墙的白瓷碟子里找到香烟和火柴盒,回到屋内抽了半根烟,便回了床上。何未阖眸,上唇上有温度落下,她清晰感知他如何亲下来,压着她唇。

他如同泰丰楼那次,极其温柔地在她唇上停留着,以温热的气息包裹着她。

何未等了会儿,等得不耐,想睁眼,谢骛清仿佛感知她的情绪,笑了。

“二小姐的耐心,和过去一样。”他绕到她耳旁,低声笑道。

何未欲要启口。他低头,完全张开唇,引导她和自己吮吻光从床帐缝隙里透进来,晃到她眼皮上。她像看到一轮轮光影,金色的,明的、暗的,在他光裸的背后。

谢骛清亲完,安静抱着她,过了会儿,低声道“北上前,在上海的交通站见过一次邓元初。他提起你包的饺子好吃。”

为何突然说到饺子

等谢骛清下床,出去让警卫员帮忙烧洗澡水,她躺在床上渐明白,结婚到如今,谢骛清从没吃过一次她亲手包的饺子。

并非贪恋一碟水饺,而是怕随时面临生死相隔,再没机会吃。

一个年少从军的男人,早忘了如何表达心底的柔软。这是他无法宣之于口的思念。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