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七十四章 祈愿九州同(5)(谢骛清到北平第二日,何家...)

谢骛清到北平第二日,何家九爷派了帖子去平津两地的老宅子。

那些个隐居在天津和北平的大小军阀和脱了军装的将军们,多在平津两地投资实业,有煤矿、银行等产业,收了九爷的帖子,总要给几分薄面,着家中小厮回了口信,必会捧场。

何未陪九叔先至,她推着木轮椅,沿走廊往内去。

“从北京改名到北平,这泰丰楼倒是从未变过。”何知卿道。

何未轻“嗯”了声,在轮轴转动的微微声响里,和身旁的客人们擦身而过。

今日泰丰楼包了场,往来行走的人虽大多未着戎装,从脚下长靴,到皮鞋踩踏地板的步伐,都能辨出是昔日各省军阀的旧部。男人们三两聚在一处,轻声讨论长城以北的战况,何未听得不甚分明,时不时有“察哈尔”、“多伦”和“保定”冒出来。

“保定那边投诚不少人了,”有人说,“只有红军那一支坚持不退。”

“日本人重兵逼近,南京下令围剿,”另一个轻声道,“不投诚,等着死吗”

“九爷,”泰丰楼老板遥见何未和何知卿出现,迎上来,对着何未打了个礼,“二小姐。”

“今日没疏漏吧”何知卿问。

“九爷吩咐了,可不能有疏漏,”老板低声道,“单隔出来的包间儿,在大厅东面,今日大吉的方位,祝九爷促成好事。”

因老板亲自引路,交头接耳的男人们略顿住,留意到这两位没带小厮、丫鬟的人。其中有听闻何家九爷腿脚不便的,猜到这是今日做东的主人家,率先点头招呼“九爷。”

一时间此起彼伏的“九爷”,淹没了方才对同盟军的私下议论。

照老惯例,宴客的地方被屏风连成墙,隔开了。

这一回散客多,隔了四个方位,端着菜往来穿梭的人,进出四方包房。而只有东面那处,备了戏班子。而今年轻人追捧影院和舞厅,老辈儿的还是以戏曲为正统。

宴客老人,没个戏班子,就是主人家不懂规矩了。

何未推着轮椅上的九叔绕过屏风,停步在白漆架子旁,上头被老板提前摆满了木槿、蛇目菊、龙胆和兰花。离屏风最近的圆桌上,有位穿着青绸薄丝的中年人,正翘着二郎腿,把玩着手里的茶盏,他一抬头见是何知卿,冷淡的眼睛里有了一丝暖意“九哥来迟了。”

何知卿一摆手“出门前喝药,耽搁了。”

他拉何未的手腕,把她引到轮椅跟前“这些个,都是在天津租界久居的前辈,不常露面的,”说完,为大家引荐,“这便是我的二侄女。”

另一位穿着棕色长袍、两鬓雪白的老者笑“何二的女儿。”

“就是了,就是她。”何知卿道。

何未正式接掌航运,手握运输大权,已在军阀混战后期。

她和二叔、九叔并非一代人,与他们相熟的都是老派阵营的人,她身为晚辈,被引荐过,就该斟茶敬酒。何未在九叔的目光暗示下,持酒壶,为圆桌旁碗筷旁的一个个夜光杯里,倾倒酒液。倒满第三杯时,屏风后,有细微的人声交谈。

她手微停住一霎。

屏风后,独自走进来一个男人的身影。

他未着戎装,穿着衬衫长裤,手挽着黑色西装上衣。为避人耳目,戴着一副黑色镜片的遮阳镜,头发微向后拢着,活脱脱一个逛罢琉璃厂或烟袋斜街,再来此处吃花酒、等着半夜叫局的公子爷。

满室寂静。

她佯作不觉,压下抬眼看的**,倒下第四杯。

那棕色长袍的老者忽然一笑,立身而起,迎上前,热情地伸展双臂,在层叠交错的灯影里拥住了姗姗来迟的男人,连声叫着“世侄”。余下数人热泪盈眶,有的说,没想到你小子还能活着回来,有的则感叹,谢家的男儿都不容易

何未倒满第七杯酒,和他的目光交错而过。

谢骛清被软禁那年,她从未接触过和他打交道的人。而今,算见了一次。

这里有谢老将军的故友,也有昔日在京城软禁过谢家四小姐和他的幕后主谋,如今都仿佛见到在抗日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世侄,红眼眶的有,心疼的有,或坐或立,围拢着谢骛清这个后辈,嘘寒问暖。

谢骛清摘下圆镜片的遮阳镜,谦逊回应,微笑有礼。

棕色长袍的老者拉谢骛清在桌旁坐下,忽地想到什么似地,瞧着他与何未,笑了“二小姐该与我这位世侄是旧相识了。”

何二小姐同谢家少将军的过往,哪个没听过两句。

只是关系扑朔迷离,真相难见。

何未浅淡一笑“是,旧相识。”

谢骛清将西装外衣递给身后便装的警卫员,平静道“我与二小姐早是知己。今日得见数位伯伯,还是仰仗了她和九先生。”

“你想见我们,何须外人牵线”有人道。

“谢家和我们的交情,并不比九爷的浅。我们与你父亲都曾是同袍,”另一人道,“清末时,我在湘江被围,是你父亲派兵过来解了困。”

何未挨着九叔,坐在谢骛清的对面,和他隔着两米宽的圆台。

她瞥见青绸薄丝的中年人轻巧挥了下手,戏班子的人默默抱起锣鼓家什退了出去。

青绸薄丝的中年人笑着,两手撑在自己的膝盖上,倾身向前,望住谢骛清。

“你我年纪相仿,我父亲曾说,谢家于他有恩情在,”中年人遗憾道,“如今谢家剩得人不多了,有能伸手的地方,在座的无人能推辞。”

他虽年纪轻,但显然地位高,话音平缓,但掷地有声。

在座没一个不是千年的狐狸,若不然,怎会从军阀混战走到今日。谢骛清借由何家九爷的宴席,悄然现身北平泰丰楼,绝非偶然。

他想要什么,两个圆桌旁的人,都在暗自盘算,权衡利弊。

但不约而同地,面上尽是和气的微笑。

谢骛清亦是微笑“谢某,刚从察哈尔的战场下来。”

青绸薄丝的中年人意外“多伦那里”

谢骛清颔首。

“多伦一战,打出了军人的骨气,”中年人立刻道,“谢将军的品格令人钦佩。只是”那人似忧心谢骛清的处境,眼中有着怜惜,“今日的同盟军,已至绝境。”

何未心头一窒。

“你我今日初见,本不该如此直白,但以我们两家的关系,只怕日后九泉下无颜见我父亲了,”中年人将青绸薄丝的长衫撩开,露出马裤和布鞋,他神情肃穆地盯着谢骛清,轻声道,“情势远比外界传得更严重,你们的军报也绝不会详细到如此地步。南京让何姓将军亲带兵,十六个师的兵力调去对付你们。”

他说完,低声强调“十六个师,只多不少。”

她遥遥看向谢骛清,这个共识藏在每个人心底,但一个陌生人直白道出真相,这种刺痛感她并非局中人,却如被刀剜进了心里。

“世侄,”棕色长袍的老者见谢骛清不说话,叹气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虽老旧,却不掺假。日本人啊,一两日打不退的,须从长计议。”

大锣突然敲起来,且特别急,“呛呛呛呛”地敲在人心上。

方才被屏退的戏班子,不知被哪个包间的人叫去了,开了锣。

那青绸长衫的中年人微蹙眉,似嫌吵闹,可转念想,如此才更益于私密谈话、避人耳目,索性放任外头的昔日下属去胡闹了。

中年人见谢骛清不言语,亲自拿了酒壶,为他倒满了一只空着的夜光杯。清透的酒液,注满薄如蝉翼的碧色酒盏,美得令人惊叹“多伦一战,确实战出了军人的骨气。可你们没有补给,粮食到弹药是打一天少一天,能撑到几时我也是带过兵的人,深知你们的艰辛。骛清兄,我安排你隐居天津,担保在华北无人敢动你。随弟弟我快活几年,不要为难自己了。”

谢骛清慢条斯理地端起酒,喝了半杯。

何未像感受到,北地特有的辛辣酒液,从他的咽喉滑下,直至肺腑。

“谢某这次来,”他右手虚握着那只夜光杯,透过杯壁,能见余下的小半杯酒液,仿佛凝固在了杯子里,没有一丝丝的晃动,“想问诸位借兵。”

从谢骛清迈入这间包房,就明白要面对什么、隐忍什么。

以他过去的脾气,面对这种背弃民族立场的言论,绝不会听到此刻,便会起身而去。而今日,他是来求人、求兵的。

“借兵,打日本人。”谢骛清道。

“军队补给,可以想办法,”谢骛清又道,“但投诚的将领和兵士一走,兵少,城守不住。好不容易拼死打下来的土地,又要被日本人夺走。”

他最后道“抗日,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轻易就丢了多伦,我对不起死去的人。多伦一战,鏖战数日,最后都是拿着大刀冲锋陷阵死于城下的人,血都未干,我怎么敢让多伦,再沦陷。”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