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妾无良 > 1201、两婵娟

妾无良 1201、两婵娟

作者:小夜微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1:3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终章两婵娟

从冷宫离开后, 我一时间茫然了,不知道该去哪儿。

我知道,我如今最该陪在李昭身边, 他很需要我,可我真不知该怎样面对他。

这么多年的夫妻, 我自问还是了解他的,他一旦做了决定, 没人能撼动得他, 如今新政蒸蒸日上,朝中大政需要文宣帝决策, 哪里都少不了他。

可我呢

年的光景,这让我如何接受

我不能和他吵, 逼他放弃做皇帝;

可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过度劳累而死。

我恨他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可又心疼他如此病重。

痛苦之下,我没回勤政殿, 让秦嬷嬷安排了下, 乘马车逃回了府。

府里花红柳绿,繁华依旧, 可只有我一个人, 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躺在床上睡不着,也不想游湖赏花,更不想宣命妇来一起听戏, 最后晌午的时候,我索性让管事套了车,派人给四姐下了帖子,让她陪我出城去鱼庄散散心。

我和四姐两个在鱼庄一连待了好几日, 每日家要么同陈砚松说几句话,要么侍弄杜老种的牡丹花,要么就去附近的寺庙和名山赏玩。

心里闷闷的,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这几天,李昭惦念着我,先后派了许多人劝我回长安,儿子也策马来了好几次,我谁都不愿见。

我知道,我这个年岁再闹脾气,还和皇帝闹,挺过分的。

可我

四姐也劝过我不少次,说陛下如今身子不适,我这一出走,他更担心,病兴许会更重。凡事总有解决的法子,不能一味的逃避,陛下心里是有你的,经过此事后,想必他会很快立太子,到时候便不会像从前那样全身心地投入朝政,肯定不会如杜老说的那般严重,他定会痊愈的。

我笑了笑,没有接这话茬,其实四姐的话在理,或许只有这个折中的法子了。

可我,总是不开心,我要的是他平平安安,身子康健。

这几日,长安的消息陆续传来,朝堂已经正常运转。

抚鸾司的黄梅数次救驾于危难中,封忠武侯,并赐婚,这是本朝第

一个女侯爵;

北镇抚司那位假扮越国将领的千户申祖雄,还有那晚和我一起顶着人皮面具、潜入险地救李昭的士兵小武,也都相应受到了封赏。

有赏必有罚,谋逆案已经交到了三司会审阶段,李璋和他的王妃海氏、妾室唐氏、金氏及子女全都圈禁了起来;

其余的从犯该斩首的斩首、该抄家的抄家、该充军的充军、该连坐的连坐

另外,李昭还给云雀赏了个恩典,在蔡居认罪画押后,将蔡居给了云雀,由云雀全权处置。

歇了好几日,我紧绷的心绪总算放松了下来,因肚子里还怀着个小的,虽没什么胃口,但还是强迫自己多吃多喝。

说来也奇得很,当初李昭遭难,我屡屡感到不适,总觉得这孩子肯定保不住了,没想到乱平后,孩子就不闹腾,大夫说胎气平稳,定能平安生产。

今儿是六月初三,算算日子,就快到旸旸和朏朏的生辰了。

天朗气清,我叫了四姐和陈砚松一块坐画舫游湖,赏荷花。

而今正值傍晚,日头将落,天上的云仿佛喝醉了般,坨红一片,湖面上盛开着粉白荷花,草鱼和鲤鱼穿梭其间,偶尔有一条红鲤越出水面,叼走片花瓣,惹得画舫上的小丫头们拍手嬉笑。

红泥小火炉中坐着只铜壶,里头煮着茶,小桌上摆了数道珍馐美食,还有一壶杨梅酒。

我坐在金丝篾席上,懒懒地窝在软靠里,轻摇着小香扇,笑着看四姐,此时,四姐坐在船边,正抱着她孙子雲哥儿摘莲蓬玩儿;

我对面坐着陈砚松,老陈依旧穿华服,戴美冠,他喝着梅子酒,用玉佩逗雲哥儿,哈哈笑道

“这小子肥美极了,太逗了。”

我笑着啐道“我孙外甥又不是羔羊,你这老不休的竟说他肥美。”

陈砚松嘿然一笑,叹道“出来这么久了,我真想我闺女和那四个小孙子了,这些天老夫游遍长安,给他们娘儿几个买了十几车的礼物,对喽,你们长安有家铺子的芝麻糖做得好,我小孙儿阿笠最喜欢吃,可惜洛阳卖的总不地道,我想着要不将店主买走,将他全家都带回洛阳,

专门做芝麻糖给阿笠吃,到时候还得请娘娘出面,帮老夫解决一下这家人户籍的问题。哎,带回去又怎样呢,盈袖那臭丫头不让孩子们吃糖,因为这事,说了我好多次。”

我心里不禁慨然。

陈砚松也老了,当年那个无情狠绝的男人,如今也变得唠唠叨叨,嘴里三句不离女儿和孙子,其实我也能想来十年前他为何要做那个局,左良傅乃封疆大吏,如今眼看着得圣宠,若哪一日遭忌惮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我抿了口红豆醪糟,笑着问“打算什么时候走”

“后儿吧。”

老陈小指抓了下头,羞惭笑道“明日我也去寺庙,给陛下烧个平安香。”

“嗯”我不禁疑惑。

老陈挑眉一笑“你还不知道罢,自打传出陛下龙体抱恙后,这长安内外的老百姓纷纷自发去庙里,替他祷告求平安,哎,百姓眼里他是好皇帝,那他就是。”

说到这儿,老陈给我碗中夹了筷子鱼,笑道“妹子,你也该回去了,都多大的人了,还像小姑娘似的闹别扭,哎,真不是老哥给你泼冷水,你觉着陛下爱江山还是爱美人他这些年对你够好的了,兴许老杜在那儿瞎吹呢,哪里就那么严重呢。”

“嗯。”

我应了声。

正要说话,忽然听见岸边有人高声呼喊。

我让秦嬷嬷打起竹帘,扭头看去,只见岸边站了十多个卫军,还有几个穿着内宫官服的太监,为首的那个仿佛是施周,他不伺候李昭么怎么来了莫不是宫里出什么事了

我忙吩咐侍卫划船返回,刚靠岸,就看见施周疾步匆匆跑来,他面颊绯红,跪下给我磕了个头,急道

“启禀娘娘,陛下今儿晌午昏倒了,又开始发烧,嘴里说胡话,一直念叨着您呢,您快回去看看吧。”

发烧了

我什么也顾不上,忙让侍卫安排套车,着急忙慌地往长安赶去。

这一路,我恨得直埋怨自己,怎么越活越回去了,明知道李昭现在离不开我,却狠心出走这么多日。

沿路经过三两道观、佛寺,我的确看见了许多老百姓和

达官贵人在上香祈福,而乱平后,长安亦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城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瓦市中时不时传出鼎沸笑声,肤白碧眼 的胡姬在高台上拼命旋转,跳着胡旋舞

我无心观赏,也来不及回府换衣裳,直接进宫。

入宫时,天空最后一抹红霞落下,弯月升起,夜色降临。

我忙不迭地往偏殿行去,发现殿外守了许多卫军,亦站了数位朝臣,我心里的不安越发重了,急忙走了进去。

抬眼瞧去,偏殿一如往日般富丽堂皇,诸文武重臣皆在,文臣有六部的袁文清、梅濂、姚瑞,御史台的孙储心等,武将这边五军营、龙虎营、威风营还有三抚司的官长也来了,皆是熟面孔。

怎么回事

我接着往里看,发现郑贵妃和张春旭皆穿着后妃吉服,打扮得相当隆重,坐在拔步床边的小杌子上;而睦儿和李钰也换上了朝服,默默立在一侧。

李昭呢

李昭他此时好端端地坐在床上,脸色比数日前要好些,虽虚弱些,但根本不像高热昏迷之样,他手里端着碗汤药,看见我来了,精神一震,身子略微前倾,笑道

“皇后,你回来了。”

我一脸的茫然,竟忘记行礼,大步走到拔步床前,仔仔细细地看他的脸、唇有无异样,紧接着坐到床边,手覆上他的额头,担忧地问“施周说你发高热了,如今怎样”

“没发热。”

李昭莞尔,抓住我的手,轻打了下“若不这么着,怎么将你骗回来。”

“你”

我气急。

“莫恼,先听朕说几句。”

李昭拍了拍我的手背,他环视了圈朝臣,手忽然指着地上的蒲团,看向睦儿,正色道“瑞王,你跪这儿。”

睦儿不知爹爹要做什么,还这般严肃地叫他瑞王,儿子愣了下神儿,噗通一声跪到蒲团上。

李昭喝了口药茶,长叹了口气,对众臣道“朕执政后期,的确犯了不少错,太宠幸厂、卫,对群臣掌控太过,以致今日之乱,险些酿成大祸。”

话音刚落,诸文武大臣忙跪下,连声道“陛下何出此言,是您的励精图治

才有开平这十多年的繁盛。”

李昭挥了挥手,打断诸臣的话头,指头轻点着玉碗沿儿,叹道“朕如今力有不逮、精力不济,且双目因中毒而模糊不已,思量了数日,若朕以如此病躯继续执政,恐于国于民皆不利,故而朕深思熟虑后决定,今后由太子李睦监国,六部阁臣同为宰相,共同辅佐,但大政仍决于朕。”

我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李昭这是提前“退位”

我扭头,正好与李昭四目相对。

不同于我的木然震惊,他坦然自若,唇角上扬,笑得温和,那儒雅如玉之样,让人如沐春风。

他冲我略点了下头,转而看向地上跪着的袁文清。

袁文清此时并未穿官服,穿着身月白色圆领直裰,面容凄苦,只是数日未见,他眼角的皱纹仿佛更深了。

“洵直哪。”

李昭手伸向袁文清。

洵直是袁文清的字,当年三万之乱平息后,李昭亲赐下的,出自诗经,“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寓意为穿着羔裘的大臣,正直且相貌堂堂,为了大义舍命不渝。

袁文清见李昭唤他,赶忙跪着上前数步,抓住李昭的手。

李昭反包住袁文清的手,他眸中似有晶莹闪烁,满脸的愁容,叹道“朕晓得你因为逆子之事自责不已,屡次递上辞官的章奏,原本朕是想让你返乡休养几年,再命太子将你请回来。只是如今朕身子不适,太子又年幼,朕还是要挽留你。”

李昭挣扎着要下床“洵直,还请你答应朕。”

“陛下、陛下。”

袁文清早已泪流满面,双手扶住李昭,低下头痛苦不已,跪下重重给李昭磕了三个响头,转而又给睦儿磕了个头“臣,袁文清定不负圣恩,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子,快、快把首辅扶起来。”

李昭急忙催促睦儿。

待袁文清起身后,李昭环视了圈四周,正色道“五年后太子大婚,若那时朕还未驾崩,届时将传位于太子。”

说到这儿,李昭转而望向床底跪着的郑贵妃,深深地看向女人,良久,招招手,让睦儿跪到他跟前来

笑道“贵妃郑氏素慧敏多智,若是日后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她。”

郑贵妃听见这话,也是惊得嘴张的老大,她忽然泪如雨下,伏地叩头,哭出了声。

我明白李昭的意思,她并没有让郑贵妃参与到朝政中去,但却格外开恩,让她听政,于她,真的是毕生难求的梦,而于睦儿,身后有个与爹爹不相伯仲的女诸葛教养,更是助力。

这个狗东西啊,真是算无遗算,一个都没拉下。

末了,李昭挥挥手,让诸文武大臣和后妃退下,并让太子也退下。

忽然,他给施周使了个眼色,施周会意,上前拦住了张春旭。

张春旭这些年久居深宫,虽说未得李昭宠幸,但到底养尊处优,依旧貌美非常。

“陛下。”

张春旭忙跪下,给李昭磕了个头。

“春旭。”

李昭怅然一笑,转动着大拇指上戴的扳指,道“你儿子很争气,明理而懂事,这两年数次求朕,想要将你接出宫奉养。过些日子你便离宫,与儿子一同住吧。”

张春旭仿佛没听清般,忽然如梦初醒,她哭得像个泪人儿般,咚咚咚以头砸地,给李昭磕了好几个响头,额头都红了一片。

“妾、妾谢陛下隆恩”

张春旭抽泣不已,手举起立誓“妾阖族忠于陛下和太子,如有违逆,永生永世堕入阿鼻地狱,不得超生。”

李昭笑着点了点头,让施周将张春旭带了出去。

满殿的人忽然走了光,此时这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们两个。

金炉中燃烧着**百媚香,月色仿佛也温柔了起来,偷偷从纱窗中钻进来。

数日来的郁闷一扫而光,老陈下午还劝我,让我看开些,帝王必然爱江山强过爱美人,瞧瞧,现在应该打他的嘴了。

想到此,我食指搅动着衣带,唇角不受控制地上扬,竟笑出了声“嘿嘿。”

李昭凑过来,眨了几下眼,盯着我,学我笑“嘿嘿。”

忽然,他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带着我一齐跌倒在了床榻之上。

那种久违的温暖和安全感再次包裹住我,我枕在他颈窝,狠狠地嗅着他身上好闻的小龙涎

香,一下子就落泪了,不过呀,这次是高兴的。

“为什么忽然做这个决定”

我抚着他的侧脸,轻声呢喃“真的,刚才听的时候都吓着我了。”

李昭拧了下我的脸,笑骂“因为舍不得你啊。”

转而,他手抚摩着我的小腹“还舍不得她,朕决定了,再他娘的多活十年。”

“不行。”

我勾住他的脖子,佯装生气“二十年不对,三十年,反正我什么时候死,你就什么时候死。”

“好好好。”

李昭摇头苦笑,他摩挲着我的背,柔声道“明儿咱们去汤泉行宫吧,不行,先去那个鱼庄略住几日,朕倒要看看,那儿有什么美景,让你这些天流连忘返。”

“嗯。”

我此时心花怒放,忽然,我看见床上摆了许多画卷和信,略微发黄,显然有年头了,正是我和他当年的情信。

我噗嗤一笑,亲了口皇帝老爷的侧脸,取笑他“原来某些人这几日把我私藏之物偷到宫里了呀,想必见不到我,只能借此来解相思之苦。”

“去。”

李昭白了我一眼,笑骂“朕那是想看看朱九龄的字画,什么想你,美的你牙疼。”

我来了兴致,脱下鞋子,盘腿坐在床上,一封封打开情信,一卷卷打开画,过去的事如潮水般涌来,犹记得当年我还未成为他的后妃,因为睦儿被他抱走,一气之下从那个小家中搬离,进而做了丽夫人,遇到了朱九龄。

当时我被朱九龄奚落,郁闷不已,李昭化身为骚断腰的风和先生,替我出主意,和老朱拼酒,带着面具骂老朱。

“笑什么呢”

李昭柔声问。

“想起了老朱。”

我摩挲着这些有了年头的画,笑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年老朱看破红尘要出家,还是你给他剃度的呢。”

“当然记得。”

李昭手撑在下巴上,侧身躺在床上,摇头笑道“他最近还俗了。”

“啊”我登时来了精神,催促李昭快说怎么回事。

李昭从枕头下拿出封信,对我柔声道“这封信今早八百里加急到的,是老朱从江州寄给你的。里头有两封信,一封是张韵微写来的,

这丫头看到六郎去了江州,便猜测长安定出了事,忙写信给你,说她过去曾在澄心观密道看见过一个与朕一模一样的男人,让你务必要小心应对。”

我叹了口气“真是个聪明绝顶的姑娘啊,当初存了一点孝心,有所保留,没给我说全,如今她渐渐从泥潭里走了出去,也看开了,终究选择了另一条更光明的路,希望她以后能好好过日子。”

转而,我笑着问李昭“老朱写什么了为什么还俗啊”

李昭抬手,刮了下我的鼻梁,笑道“老朱准备娶媳妇儿了,在信中臭不要脸地说,什么和尚娶道姑正合适,真是死性不改,风流了一辈子。”

道姑

我略怔住,不过瞬间就懂了。

“别说,除了年纪外,他俩还真挺配的,我记得老朱从前还教过她写字呢。”

我钻进被窝,躺到他怀里,举起老朱的来信反复看,扭头面对李昭“对了,你说我肚子里怀的是男是女”

“一定得是女儿。”

李昭像想到了什么头痛的事,嗤笑了声“那两个孽障不在跟前,朕的耳朵都清静了许多,若是女儿,就叫沁圆,圆圆满满的。”

“嗯。”

我点点头,叹道“今儿我还感慨呢,肚子里这个小鬼头简直是她爹娘的平安符,当时蔡居拿着假谕旨宣我入宫,恰好这孩子闹腾,我身子实在不适就没进宫,若是去了,岂不是羊入虎口了所以不论是男是女,咱给她取个好意头的乳名吧,你有没有主意”

李昭思量了片刻,笑道“就叫幸儿,万幸的幸,幸运的幸。”

“这个好。”

我连连点头,忽然打了个哈切“困了。”

“得嘞,风和先生伺候丽夫人就寝。”

李昭帮我将发髻拆开,除去耳环和发钗,又轻手轻脚地帮我将衣裳脱去,搂住我,柔声道“睡吧妍华,咱三个一起睡。”

长夜寂寂,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人间应有两婵娟

很多年后。

李昭退位了,睦儿也大婚,六郎七郎也成婚生子了。

睦儿并未杀大哥李璋,但

也没有轻易原谅,他让太监每日去圈禁之地找李璋,命李璋跪着听训,其妻妾子女在旁看着,并嘱咐那些刻毒的太监好好教李璋五常五德,骂他忤逆不孝,一骂就是两三个时辰。

时日久了,李璋双腿得了风湿,疼痛不已,加之海氏等妻妾深恨抱怨,成日家辱打,日子很难过,自尽了好几次,可都被救回来,三十左右头发就全白了。

当初李璋谋逆前,将心爱的女儿明珠送了出去,嘴上说是平凉,其实暗中另外选了地方。哪知他事败的消息传出去后,那些管事嬷嬷心一横,索性将珠宝金银给瓜分了,后更是将小明珠卖进了暗门子。

过了几年,朱九龄和韵微游历江南时,偶然发现个弹唱小姑娘偷客人银子,正被鸨母抓住打耳光,那小女孩容貌肖似李璋,脖子里戴着个银锁,锁里暗藏着小姑娘的生辰八字,正是明珠。

问她叫什么,不知道;

问她父母是谁,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隐约记得母亲名儿里有个微字。

韵微和老朱商量了下,把明珠赎了出来,改了个名儿,叫朱娇娇,说你就是我俩失散多年的女儿,这一家三口过起了日子,倒也乐呵。

而萝茵这边,最终夫妻终于过不到一起,和离了。

和离后,袁敏行将李清歌扶正,日子过得舒心,后也实现理想,从政了;而萝茵也不知什么时候和赵童明勾搭到一起了,一和离就嫁给了赵童明。

不过,赵童明可是个硬茬,将萝茵全全掌控在手心,不听话,有的是手段治。萝茵乖得很,也学精了,满脸堆笑地讨好她过去最瞧不起的商妇燕娇,恭恭敬敬地侍奉婆母。

后来睦儿改年号为升平,寓意继承文宣帝开平,让天下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睦儿执政年间,继续行新政。

轻徭薄赋、选贤举能、重视农桑、精简军队,国力强盛非常,名臣倍出,前有梅、袁、姚、孙等,后有田中栎、孙学礼、高鲲、赵童明、何道远、伍源等;后宫还有贤后羊川媚,以及亦母亦父亦师亦臣的郑贵妃。

他用

何道远治象州,以羁縻之策治理周边部族,进而收服;升平三十三年彻底剿灭越国主力,一雪从前岁币之耻,让国家版图扩大了一倍。

后来,史书将李昭和睦儿父子之政称为宣武之治,溢美之言甚多。

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

那便言尽于此。

我是妍华,这就是我的故事。

全文终

作者有话要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还记得最初连载这本书的时候,是20年的九月,一转眼,就到了21年的六月。

谢谢大家陪我从秋走到冬,进而由冬走到春,然后是现在的夏,真的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感谢

最后,小夜在此求个作者收藏,并且为下本书帐中美人香也求个预收。

依旧期待着各种短评、长评,之前大家写的评论真的很好啊,感动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下本再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