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110章 大郎

水浒新秩序 第110章 大郎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为了规避高额的城门税,大宋境内的行商在贩货途中通常是不会进城的,由此才给了沿途各路山贼土匪打劫的机会,不过,拥有特权的“皇商”显然不在此列。

但是,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锻炼商队,正式启程后,徐泽就没打算使用这个特权。

只是,商队向北行进几日,进入恩州境内,就因为各种突发问题,不得不进清河县城休整。

进城后,寻了家客栈住下,一应杂务自有褚青处理。

闻焕章另有的安排,徐泽带着史进、吴用、王伦、孙石等人在城里闲逛“采风”每到一地,必深入市井乡野了解民生,这已经成为了徐泽的一个习惯。

王伦前些年游历河北,曾到过清河,主动当起了知事,指着县衙外的牌楼介绍道“清河毗邻巨鹿、信都、夏津,交通辐辏,人文荟萃,自唐至后梁,短短三百年,就出过九位状元,再往前数,更有二十多位宰相,反倒是本朝立国后大衰,不复往日荣光。”

“原因何在”史进不懂就问。

“一则本朝科举大兴,阀族彻底没落,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的清河崔氏首当其冲,刚才说的九状元便有八个姓崔,最后一个也是崔氏姻亲,崔氏鼎盛千年,和清河早为一体,其族既倒,清河也当然衰落了。”

“二则本朝文星南移,状元、宰执多出自江南,如明也闻焕章字,取自论语焕乎其有文章,集解“明也”和学究这般大才也是无缘东华门,勿论被崔氏耗尽了底蕴的清河了。”

吴用最恨这些把持晋升之阶的世家大族,没好气地道“阀族不倒,寒门如何出头只是天道轮回,旧的阀族倒下,后起的寒门焉知不会成为新的阀族不说范王韩吕这些大姓,就说须城梁氏,同朝为官者二十余,再积累个几代,其势可知”

吴用这番抱怨的话正好戳到了王伦的痛处,莘县王氏四代前,王旦在世时,也算豪门,但这些年不断败落,如今族内子弟虽多,却无一人科举中第,自己更是剑走偏锋,做了个游侠儿薄声望,相比起门楣正盛的须城梁氏,莘县王氏子弟真的是愧对祖宗了。

徐泽见冷了场,打圆场道“古时高门阀族和如今书香世家本质不同,彼时文教不兴,知识、舆论和入仕通道基本被门阀垄断,即便朝代更替,天子欲治天下,就不得不与其合作,才会有王朝百年更替,而阀族千年不倒之现象。如今文教大兴,知识扩散,高门大姓即便再有底蕴,其子弟终是要上科场与其他士子走一遭的。”

徐泽这话说的不全,朝廷和地方州县大小官员中,真正通过科举正途的“有出身”官员只是小头,其余恩荫补官者、诸科试合格者和流外入仕者、摄官转正者以及进纳补官者的“杂出身”反倒是大多数,只不过这些“杂出身”官员相对于“有出身”者,晋升更难,发展受限而已。

王伦和吴用二人却是想混个“杂出身”都不得,皆心有哀怨,都无力纠正徐泽话中的漏洞,场面一时反而更冷了。

史进正听的起劲,几人却不说了,犹豫着要不要开口问,就听到一个生硬的声音喊“大郎,哪里走”

史进扭过头,见喊话之人甚是面生,正疑惑间,另一个声音答道“理哥,今日真不得钱,且先宽限几日成不”

史进情知自己会错了意,那人喊的是另一个“大郎”,寻声望去,唤作“大郎”之人不满五尺,粗皮赖脸,正挑着一个担儿在前面跑。

“你家炊饼好卖,今日你都卖了两担,怎会不得钱休得狡辩”喊话之人身材长大,几步便追上了挑担之人,一把薅住其衣领,边说边搜起身来。

史进却是看不过眼了,几步追人,抓住那抢钱之人的胳膊,喝道“光天化日,强抢他人钱财,作何道理”

“关你鸟”

那人扭过头,见史进高大,徐泽、王伦几人也围了过来,赶紧咽下话,改口道“好汉,误会,误会”

史进冷着脸,喝问“你须得给俺说清楚,是个怎的误会”

那人答道“我叫邹理书友“来自未知的二次元大大”龙套,他叫武大郎,好汉你别看他矮小,他家二郎武松却甚是高大。”

“那武二凶得紧,只要吃酒醉了,便和人相打,偏又一身蛮力,我家德哥儿便被武二打得背过了气,十几天了,都下不来床。”

“那日,武二以为德哥儿被他打死了,当时就跑不知去向,我只能找武大讨点汤药费治伤,偏偏这武大滑得很,早出晚归,钱又藏得紧。德哥儿身子却是拖不得,不然的话,这么大冷的天,谁人愿意守在这街巷上吹风吃冻”

史进放开邹理,扭头问武大郎“他说的可是真的”

“二哥确实打翻了他兄弟,是不是还躺床上,我却是不知。”

武大答苦着脸,接着絮絮叨叨“二哥三天两头与人相打,连带我时常吃官司,不曾有一个月净办,卖炊饼得点辛苦钱,还不够给人补汤药费。他兄弟被打,我已经给了三次钱,便是头牛也医好了,今日还要,如何能给哎,二哥自己跑不知去向,只教我受苦,命歹也”

“那汉子。”徐泽站了出来,问邹理“在下略懂跌打扭伤,可否带我等去你家,看看你兄弟的伤”

“大官人,贫家简陋,怕污了贵人的眼,不敢请。”邹理情知这几人不好惹,有些慌张地答。

“既如此,我便做个和事佬如何”

徐泽取出一锭小银,递给邹理,说“这些钱与你兄弟将息身子,武二虽然跑了,但你兄弟也无大碍,我料武二终究要回来清河的,都是街坊,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也莫再找大郎了,可好”

“便依大官人。”

邹理得了钱,高高兴兴的走了。

徐泽询问武松的去向,也不知武大郎确实不知,还是信不过徐泽,支支吾吾的,没个实话。

徐泽从钱袋内抓出一大把铜钱,递给武大郎,道“市人皆说大郎炊饼做得好,这些算是定金,明日辰时前,辛苦你送两担炊饼到永宁客栈吧,我全要了。”

武大郎捧着铜钱,目送徐泽离开,讷讷不言。

待走远了,王伦不解地问“及世徐泽字,取自庄子大宗师泽及万世不为仁可是属意武松此人好酒纵凶,是为无行;不辨被打之人生死就慌乱跑路,是为无胆;小弟犯事却留长兄受过,是为无义。如此无行、无胆、无义之人,结交何用”

呃,水浒世界难得的成长型好汉竟被你批得一文不值知不知道,这要是在后世,你这样乱说话,会被武松粉丝打死的

对武松,徐泽还真没多少想法,这可是宋老大都不曾真正收服的牛人。

要知道宋江为人阴狠,坚决不愿上山的秦明、卢俊义等人,无不被他害得家破人亡,但对武松,却是例外,绝对是真心结交,甚至一度为武松的不幸遭遇而垂泪。

武松对宋江这个兄长,起初也有几分真心,甚至在宋江的“每日带挈”下,改了醉酒伤人的坏毛病。

但杀了潘金莲后,武松心死,后来虽说上了梁山,一则是形势所迫,二则对宋江也只是还人情的心态,征方腊后,人情还尽,武松便出家不走了。

徐泽哂然一笑,道“正道兄多虑了,刚才邹理不是说武大郎炊饼好卖嘛,既来清河,怎能不尝尝武大郎炊饼”

王伦无语,敢不敢选个更敷衍的理由

徐泽确实没敷衍自己,次日吃到了武大郎的炊饼,王伦就想明白了这点。

这些炊饼卖相、口感皆是一等一,便是拿到东京城也能有很好的销路,没见李逵和牛皋两个大肚皮吃了都喊不过瘾么

徐泽给了武大郎一块木牌,说日后若是想离开清河,可以凭此物上梁山,寻个衣食无忧的差事,还给了他一袋钱以做盘缠。

武大郎被徐泽搞懵了,我在清河待得好好的,干嘛要走

还有,你谁呀,钱多得发烧么,知不知道,刚才的炊饼就已经多收钱了,干嘛还要送我钱而且这么多

紧握钱袋,武大郎作势要推辞,徐泽摆摆手,就去招呼众人准备启程了。

原剧情中,武大郎是个悲剧角色,其人的悲剧既源于潘金莲、西门庆等人的纵欲、贪婪和狠毒,也源于他本人的不自知。

这样的人多了去,一一去救是救不过来的,但既然碰到了,也不能视而不见。

而且,不提武松,就凭武大郎这一身好手艺,也值得徐泽投资,有了纯碱,再加上武大郎的手艺,还怕做不出后世花样繁多的精致面点,只要营销得当,必可以成为同舟社一项新财源。

至于武大郎会不会上梁山,徐泽估计他很快就要面临抉择了。

徐泽猜的没错,武大郎今日特意多发了一些面,想着时辰尚早,又蒸了一担炊饼准备卖。

刚出门,就见几个街坊堵在巷子口。

“大郎,邹德在床上躺了几日,昨日就得了忒多钱,我可是被你家二郎打落了好几颗牙,说话都不利索,可不能就这么了了。”

“对,二郎一拳打闪了我的腰,一直隐隐疼,天知道有没有落下残疾,也得陪钱”

“二郎走的那日,我家大黄也不见了,肯定是被他顺走的,我可怜的大黄啊”

“蛾娘这段时间都不理我,肯定是二郎使的坏”

“我季叔家”

“你们”

武大郎急了,举起扁担,作势要打人,色厉内荏地吼道“莫要欺我,就不怕二哥儿,二哥儿回来有你们好看”

“我等怎的欺你,我这牙是不是武二打落的要不要把挨过武二打了的乡邻全叫来对质都是街坊,怎的你就偏要多给邹理钱”

“什么钱哪有钱我何时给过邹理钱”

“街坊们,别听他胡咧咧,昨日不提,今日早间,在永宁客栈,可是好多人都看到了,那贵人给武大好大一袋子钱,我们挨了打,讨点汤药费过分么”

“钱进了武大的口袋,怎的会出来我们还是别费口水,进他屋自己找去”

“对,自己找”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