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145章 疯医

水浒新秩序 第145章 疯医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淮南东路泗州州治盱眙县。

“社首,刑场就在前面,俺,俺能不能不去”

“你怕”

“不是俺,不对,俺是有些怕”

徐泽在梁山仅仅待了一晚,处理完之罘湾建设的后续事项后,就带着李逵和熟悉两淮地理的王英南下,第一站便是盱眙。

没想到徐泽说了此行要见的人,一向胆大无忌的王矮虎却怂了,反倒让徐泽来了兴致,朝李逵使了个眼色。

“瞧你那怂样,怕个鸟”李逵一把拽住王英就往刑场走。

自古惯例,处决人犯都是在秋冬进行,即所谓“秋后问斩”。

对此,儒家还有一套理论“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秋后,常年劳碌的百姓才有闲暇观刑,此时处决人犯,才能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但对一些极恶之徒的处决却不在此列,盱眙刑场近日处决的便是此类刑徒,徐泽三人赶到刑场时,现场已经围满了人,站在外围根本看不真切。

徐泽赶时间,没提前拜访本地官员,又未穿官袍,当然不可能有人给他让道,还好有李逵在,让他只管推着王英在前开道,被挤开的人扭头想骂,只看一眼这厮的造型,就老实闭了嘴。

徐泽并未挤到最前面,以其身高优势,稍微靠前的位置就够看清具体情况了。

只见刑台的刑架上绑着一男一女两个人,不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只能说是可以看到人形模样的生物。

一具的双臂只剩下主血管相连的少许肌肉,另一具大腿以下则是同样情形,其中一具的胸口已经被剜开一个大洞,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心脏还在缓慢跳动这就是传说中的凌迟极刑

两名行刑刽子手旁站着一位精瘦老者,正端着一副画板神情专注地画着什么,两名刽子手则侍立一旁,等待老者画完后,再在其指定的部位,按老者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割出下一刀。

刽子手每割一刀,围观人群就跟着叫好。

王英个子矮,挤在人群中看不到,听着叫好声,忍不住央求李逵举他也看看,待被举起,看到了刑台上的精瘦老者,王英又惊恐莫名,拼命挣扎着要下来。

徐泽拍了拍身旁一位呼喊最为积极的汉子,问道“敢问兄台,受刑之人是何人为何要受此极刑”

“受刑的本是夫妻,在孟州十字坡开了家黑店,不知杀了多少过往的无辜旅人嘿,好杨太医端是好手段”

那汉子跟徐泽讲解,还不忘盯着台上叫好。

“孟州官府去年捉拿他二人,走了消息,让这狗男女跑了。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两男女跑哪不好,偏偏要来咱们泗州,还落了网。”

“嘿这两该死鬼,昨日还有劲哭嚎,今日嗓子已经哑了,这天下,也只有有杨太医有这手段,让他们生生受这千刀万剐之痛,还不死,好”

“大哥,那作画的,可是杨太医”

李逵清楚徐泽来此的目的,心中早有答案,但看到刑台上的一幕,仍不敢置信,不是说“医者仁心”么,这老先生看那两具人体的眼神哪似看活物

李逵忽地觉得后背发凉,难怪王矮虎这么怕他,乖乖,自己还背着人命,要是落到这杨太医手里,还是别,趁早自己结果了性命为好

“不是杨太医又是谁人杨太医真是当世华佗,我家老父的肠痈便是太医施刀治好的。”

那汉子自是不知李逵的想法,兀自讲个不停“嘿嘿,这狗男女虽造了大孽,但在杨太医手下走上这么一遭,能助太医医术再进一层,也算是积德了。”

根据这汉子的讲解,徐泽三人乃知道,这场凌迟之刑已经持续了三日,中间还给人犯喂过汤水,晚上众人休息,人犯要拉回去用药水泡起,杨太医也在台上坚持了三日,白日累了就在旁边椅子上坐片刻,非常辛劳。

徐泽知今日不巧,恐难与杨太医会面,对活片生人的把戏则不感兴趣,便退了出去,寻了住处,安排王英到杨太医宅投贴送信。

前番在东京城,身体已大不如前的太医院丞钱乙看了徐泽辛苦收集的药方后,喟然长叹“天不假年,见方恨晚”,当即命长子抄录了药方,并修书一封,请徐泽将信和药方带给家住盱眙的杨太医。

这位杨太医名杨介,字吉老,出身世医之家,十年前曾为太医。

时,天子赵佶脾胃不适,一众太医秉持“运气巡方”的理念开方用药,久治难愈,最后被反对运气之说的杨介以中汤冰煎治愈,因为此事,杨介在太医院颇受同僚排挤,唯与钱乙交好。

据说此人行事不拘成规,为精进医道,常行仵作、刽子手之事,不计声名,近于疯痴,是以有“疯医”之名。

杨介从太医院早早致仕返乡后,请得知州恩准,凡处决人犯,必剖其胸腹,察验脏腑,整理订正了正益十二经图,撰成存真环中图,是钱乙此生唯一佩服的同僚,对他极为推崇。

徐泽吃完晚饭,一小厮就寻到徐泽住宿的酒店,言太医杨介有请。

杨太医宅,书房。

“小子徐泽见过吉老先生”

“修武郎如此客套,可是要折杀老夫啊”

杨介连日指导施刑,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但回家见到钱乙的私信,立马召来徐泽。

“仲阳兄钱乙字近况如何”

“不太好,精力大不如前。”

“哎,难怪仲阳兄在信中言及大限,老夫也该回东京看看了。”

杨介稍稍调整情绪,拱手道“老夫还要感谢你有心收集的药方,另辟蹊径,非常值得研究。”

徐泽赶紧还礼,道“举手之劳,当不得吉老先生谢。”

“修武郎此番找老夫,恐不止送信吧”

“小子被朝廷委以巡海之责,日后必会深入蛮荒海岛,恐彼处多瘴疠和瘟疫,想求吉老先生为小子开几副药方,以护周全。”

“哈哈,修武郎莫要羞煞老夫。”

杨介自嘲道“瘴疠、瘟疫之难,千年以降,无人能解,老夫只是疯医,却不是狂医,这方子,老夫开不了。”

徐泽并未失望,受限于观测手段的不足和理论上的偏向,古人误以为湿热地区高发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是因瘴气所至,乃称瘴疠。

莫说此时,数百年后,疟疾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恐怖疾病,杨介不能治很正常,但若说当世,有谁能破解这个疾病,必“非吉老莫属”这是钱乙的断言。

“小子斗胆问一句吉老可曾解剖过瘴疠的尸体”

“有”

杨介毫不在意的徐泽的直白,反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钱乙在信中,可是推崇过徐泽虽不通医理,但常有出人意料却发人深思之语,是以杨介见徐泽此问,马上想到了自己解剖中发现的一些疑点。

“小子只是一些推测,当不得准,胡言之处,望先生勿怪。”

“嗯请讲。”

杨介坐在椅子上,身子前倾,疲惫之态一扫而去。

“小子以为,人之所以得病,无外病从口入、病从鼻入、病从体表入三种。”

徐泽一张嘴就是不符合中医理论的外行话,但杨介不以为意,仍是听得很认真。

“瘴疠源于瘴气之说已久,算是病从鼻入,却一直无对症之方,哪可否从病从口入病从体表入入手施治”

杨介琢磨着徐泽的外行话,猛拍大腿,道“瘴疠若是源于瘴气,死者气管、肺泡必先受损,若是病从口入,肠胃必有异常,然我解剖所见,尽皆脾大,却少有肺肿,未见肠烂。如此说来,瘴疠病因,当是病入体表所至”

徐泽点头道“小子猜测,瘴气多发之地,必是湿热之所,彼处必多”

“蚁虫蛇蚊”

这句话却是杨介抢答的,其人霍然起身,在屋内转了几圈,越想越兴奋,当即唤来幼子杨绍能,令其备车,准备进京与老友道个别,探讨一下瘴疠之症,然后就直下广南,实地考察研究对症之策。

把杨绍能吓得够呛,苦苦哀求。

徐泽也是被这疯老头吓了一跳,杨介已经七十好几,这要是在广南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的罪过岂不是大了

“吉老先生德高,这些年应有不少如意弟子,有事,弟子服其劳,何不择几名弟子代行其事”

听了徐泽此言,杨介终于冷静下来,给杨绍能说了几个名字后,又邀徐泽坐下,躬身施礼道“此事若成,我代天下苍生谢过修武郎”

徐泽哪敢受这礼,赶紧起身让到一边,又被杨介按住,生生受了其一礼。

“修武郎公务繁忙,老夫年事也已高,难以常听指点,但老夫还有一名弟子,尽得真传,定可佐修武郎成事还请稍等片刻,我这就修书一封。”

杨介说完就拿墨,徐泽赶紧抢过砚台磨墨。

一刻后,杨介写好信,封好口,交给徐泽。

只见信封上六个字吾徒道全亲启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