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187章 扑朔

水浒新秩序 第187章 扑朔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题完听琴图,天子放下笔,随手拿起压在图上的犀角童子镇纸,把玩半晌。

叹曰“此物造型自然,线条流畅,乃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可惜有缺。”

蔡京解释道“这镇纸出自广南,臣早年偶得,用了多年,顺手了,一直没舍得换。”

天子赞曰“大宋在元长的努力下,国库空了又满,满了又空,空了再满,自己的镇纸却是一用但多年,元长不应如此简约”

蔡京惶恐答道“为国操劳是臣之本分,官家酬臣以爵禄高位已是厚赏,臣岂敢再有奢求。”

蔡京在天子面前始终谨守本分,皇帝也习惯了,便不再深入这话题。

待笔墨干透,天子令李彦卷起画轴,移驾蔡府宴厅。

一路上,赵佶又对太师府内简单却布局精妙的庭院和各类陈设赞叹不已。

待入宴厅,菜肴刚好上齐。

天子赐宴太师府,当然不是皇帝从皇宫中带菜到蔡府共宴,所谓赐宴,乃是君命臣下共宴,蔡京准备得很简单,三、五精致菜肴,一个小火锅,君臣二人边吃边饮。

天子不说来意,蔡京也不急着问。

官家喜欢让臣子猜测自己的想法,却又不希望被猜中,有些近臣便以此手段博天子欢心,但蔡太师已经不需要使这种小手段了,十多年君臣相得,只要天子觉得时机成熟,想说什么就自是会说的。

果然,酒过三巡,天子放下象牙箸。

“元长,今日刚得边疆急报,你看下。”

李彦从袖中取出急报,打开,递给蔡京,内容很简单,仅十五个字女直举兵数万,肆虐北地,黄龙府已下。

蔡京面色不改,问道“官家,此急报恐怕有误吧”

天子反问“何以见得”

自从皇帝有意北伐后,蔡京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面对天子的反问,徐徐分析道“臣虽不懂兵事,但亦知道黄龙府为辽东重镇,与女直人之间还隔着祥州、宾州、宁江州等城,女直人为蛮部,野战尚可,攻城必弱,怎可能初起兵就攻下这么多城”

对此事,赵佶也是半信半疑的,去年徐泽带回来的情报就显示女直人人丁稀薄,内部还没有完全整合,初期不可能有这么多兵力。

但身为天子,得到的消息注定是多方面的,童贯就坚信女直人已经拿下黄龙府,不日就要挥师西进,大宋应该尽快准备北伐。

“元长,你是说这则急报当不得真”

混迹官场多年的蔡太师如何会把话说得这么满,稍作思考后,蔡京答道“回官家,臣以为,女直人起兵或许为真,辽人败绩亦可能为真,只是情报有所夸大。”

“元长此言持重,应是如此。”

赵佶对比蔡京和童贯二人的立场,心下已经认可了蔡京的猜测,但不管如何,辽国和女直人的大战定然已经爆发,辽国即将大乱,大宋北伐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这事就必须麻烦蔡太师了。

天子问“若我朝举兵五十万全力北伐,需多久可筹全粮草,大战一起,又能支撑多久”

蔡京早想过这些问题,虽然明知道朝廷不可能抽出五十万的兵力,他却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装模作样的算了一会。

答道“五十万大军北伐,若不能就粮于敌,则需数百万民夫转运,若战线延伸,战局迁延,后方耕种也会受到影响,前方还要持续增加粮草,必得五年以上的筹备方可保证万全。”

天子狡黠笑曰“若二十万呢”

蔡京“如释重负”,答道“一年足矣,若不顾虑西贼趁机作乱,以朝廷之积存,随时可调度大军。”

“元长不愧为朕的桑弘羊啊,有元长在,北伐大业可期。”

不世之功在望,天子心情大畅,将蔡京比做桑弘羊,便是自比汉武帝了。

桑弘羊是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其著盐铁论、推行算缗、告缗等搜刮民财的经济政策,为大汉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桑弘羊官运赶不上自己,在理财手段上,蔡京更是看不上这等只知搜刮,不知开源的小手段。

而且,此人因与霍光政见分歧,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谋反被杀,结局也很不好。

蔡京心里不快,嘴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再怎么不痛快,也不能扫自比汉武的官家兴头。

何况自己年近七十,绝对会走在官家前面,桑弘羊在武帝后不得善终的结局,也肯定不会落在自己身上。

谈完正事,心情甚好的天子又询问了蔡鞗近况,提出准备待茂德帝姬满十二岁时,便为她行笄礼。

笄就是束发用的簪子,所谓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是将女子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以示女子成年,已经可以嫁人了。

十二岁太小了,肯定是不能圆房的,但牵涉天家私事,只能全凭天子旨意,蔡京这个做公公的也唯有听从,当即向皇帝谢恩。

天子赐宴蔡京第,尽兴而归。

次日,诏诸路兵应役京师者遣归。

四日后,十二月十八,天子诏广南市舶司岁贡真珠、犀角、象齿。

蔡京则忙着调度各类物资,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

其实,也没啥好准备的,大宋的国策本就是守内虚外,四方钱财聚于京师,各路转运司做的就是这等事,一二十万人调动和短期作战所需的钱粮,蔡京确实可以随时调拨。

而且,离真开始打仗还早得很,怎么着也得等到辽国有了确切消息,差不多到了必亡之时才可能举兵北伐。

在这之前,统兵之人还要先拿出调度兵马的方案,童贯是内定的北伐主帅,他至今还都窝在京城没动,自己更是没有什么好准备的。

蔡太师要做的,只是应付战事不利,或战争迁延等意外情况的应急备用方案。

旬日未过,蔡太师惦记一直没动的童太尉动了不是北边的辽国,而是西边的夏国。

宋、夏边境地带生活着众多的番部,在两国国力消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番部今日叛宋,明日攻夏,朝廷早就习惯了他们的两头倒。

前些年大宋太尉童贯兵压夏国,边疆已多年未闻大警,没想到今年突然出了状况。

四个月前,永兴军路环州定远党项族大首领李阿雅卜密信夏国统军梁多凌说“我在宋国住了二十七年,知道向边疆运送的粮草都不到位,只给空券。”

“现在正是春末秋初,士有饥色,若出兵直捣定远,唾手可得。既得定远,则旁边的十余城寨也可轻易拿下。”

“我这些年偷偷的挖了好多大地洞,藏了很多粮食,国相带大兵过来,不用带一斗粮,挖出我窖藏的粮谷就可以了。”

梁多凌犹豫了好长时间,还是相信了李阿雅卜的鬼话,亲率万余精锐千里奔袭,不想,却扑了空。

梁多凌帅兵围住定远整整七日,李阿雅卜遂才率本部万余人来投,还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国相,你来得这么晚,转运使任谅已经知道我们的图谋,调集军队把窖藏的粮谷全运走了。”

劳民伤财,屁没捞到,还要带回去一万多张吃饭的嘴,梁多凌只能仓促退兵,为防宋朝报复,退兵时,又筑城于臧底河。

大宋兵伐辽国的重拳还没蓄力,就被夏国这一计勾拳打闪了腰。

闻讯,天子诏童贯为陕西经略使,厉兵秣马,讨伐贼性难改的夏国。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