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238章 萧墙

水浒新秩序 第238章 萧墙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正月初一,是普天同庆、阖家欢聚的日子,受汉文化影响极深的辽国同样也过正旦佳节。

辽天庆六年公元1116年的正月初一,尽管面临北面女直人的巨大压力,东京道辽阳府还是特意下令,准许百姓正旦日纵酒夜饮,以庆祝新的一年。

亥时将尽,东京留守官衙内仍然灯火通明,大辽东京留守萧保先并未与家人团聚。

自女直人起兵后,辽阳府作为镇压女直人的“东线”大本营,虽然也在不断收缩防线,但仍然保持对女直人的压制之态,主要得益于这位国之干臣的竭力维持。

萧保先深谙张弛之道,战时必得强硬,以铁血手段维持城内稳定,但长时间的备战戒严之后,允许百姓适当放松也是必须的。

只是,辽阳府的形势非常不稳定,别人能纵酒狂欢,他这个留守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半个时辰前,他刚巡察慰问完城防和各职司值班值守人员,回到官衙,还顾不得休息,处理着这几日的挤压公文。

东京道本是“海东盛国”渤海故地,大氏在此统治两百年,根基极为深厚。

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力战二十余年才得到其地,为确保渤海国到契丹直接统治的顺利过度,耶律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任长子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

这本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却因为阿保机回军途中暴毙,铁血皇后述律平不喜深受汉儒文化影响的长子耶律倍,拒绝了群臣迎立嗣君的建议,改由自己临朝称制一年四个月之久,而后,又逼耶律倍让弟弟耶律德光继位。

耶律倍愠怒之下率数百骑准备南投后唐,被巡逻兵马发现而阻遏,述律太后倒没有怪罪,仍让他回东丹国。

天显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升原渤海国辽阳为南京,命耶律倍从东丹国的都城天福徙居于此,实际就是将他软禁起来。

两年后,被母、弟至亲和国人全都抛弃的耶律倍携带亲从,从苏州镇东关乘船,载书数千卷浮海至登州,投靠了后唐明宗李嗣源,赐名李慕华。

耶律倍流亡出海前,还在镇东关海边立下一块木牌,上刻海上诗:“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以表达自己被逼外逃的满腔悲愤。

之后,东丹国撤销,接着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辽国改幽都府为燕京析津府,辽阳府由南京改为东京,地位进一步下降。

辽国立国之初的一系列政局变动,使得朝廷对东京道渤海故地的消化非常不成功,官府对辽东广大地区的统治基础极为薄弱。

渤海遗民不愿接受契丹落后残暴的统治,一再奋起反抗,先后建立了定安国和兴辽国等反抗政权,虽然都遭到了镇压,且强行迁走大量渤海百姓,但本地反抗的根源并未消除。

辽东长期无序的局面,又为女直人的崛起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渤海国的建立者渤海高王大祚荣出身靺鞨族古之肃慎,该族分为粟末靺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七部。

黑水部便是后来的女直族,大祚荣立国时,黑水部就为渤海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女直人起事后,完颜阿骨打就公开宣传女直人和渤海人是兄弟之族,理应携手推翻辽国的腐朽统治,这一说法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强拉亲戚。

如今大辽风雨飘摇,女直人在侧,城内又多有渤海人,身为东京留守的萧保先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极力维持这已经四处漏风的东京道。

“老爷,夜已经深了,城内无事,老爷早些安歇吧。”

忠实的老家仆眼见萧保先仍然在操劳,担心主人的身体,忍不住提醒道。

“什么时间”

萧保先工作太投入,没有注意更鼓声。

“回老爷,已经子时三刻了。”

萧保先揉了揉发涨的眼睛,起身活动了有些麻木的身体,吩咐道“打些凉水来,我洗把脸,处理完这些公文再睡。”

老家仆无奈,叹息一声,出门去了。

“留守,不好了外面发生了兵变,请赶紧做好防备”

萧保先听出是裨将高永昌的声音,匆忙跑出屋子,却见高永昌领着十余手执利刃的恶少年,朝自己奔来。

异变突生,萧保先边退边大声呵斥“你们是什么人速速退下”

高永昌边跑边狞笑道“我们是渤海人,专为杀你这契丹狗而来”

高永昌今夜和一帮恶少年喝了不少酒,趁机鼓动这些人跟自己翻越留守官衙围墙,杀留守萧保先,取其钱财而分之。

事发突然,萧保先猝不及防,殒命当场。

随着恶少年们在官衙内分头寻到钱财,高永昌却失去了对这些人的掌控,当即也不留恋,趁乱逃出城外。

天庆五年,皇帝为应付日益猖狂的女直人,曾募渤海武勇马军二千人屯白草谷,备御女真,以高永昌为将,其人出城后,就立即回到白草谷,聚集本部兵马,以作自保。

失去控制的凶徒们从守备衙门开始放火行凶,一起谋财行凶事件迅速演变为无预谋的暴乱,城内神经高度紧张的各家大族为自保,也纷纷聚集私兵,一时之间,城内喊杀之声四起。

辽阳府形势就眼看要失控,关键时刻,两个渤海人担起了维护辽国辽阳府稳定的重任,东京户部使大公鼎主动站出,权行留守事,命副守高清臣迅速集奚、汉两族兵马千余人,准备平叛。

大公鼎则一人单骑至闹事最激烈的街巷中,向百姓晓以祸福,宣示朝廷威望仍在,辽阳府官府运转正常,平乱官兵已经整装待发,尔等各自归家安睡,勿要自误云云。

“大”为渤海王姓,大公鼎进士及第出身,任礼宾使、长春州钱帛都提点、大理寺卿、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等职,为官刚明,在辽阳府极有名望。

正剑拔弩张的各家私兵见大公鼎亲自出面,纷纷都扔下兵器,叩拜道“只要官府不欺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

大公鼎及时果断的处置,使一场即将爆发的变乱迅速平息,为稳定局面,他又宣布戒严,但并未抓捕作乱首恶,以免引起其他人再度紧张。

次日,大公鼎发布缉捕公文,命搜索先前作乱的渤海人,共抓获数十人,当即斩首,以此安抚民心。

只是仓卒之际,抓捕的人中,有不少受到牵连的“无辜”渤海人,稀里糊涂就掉了脑袋,城中渤海人怨声再起。

大公鼎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内的动乱的平息上,却忽略了城外更大的威胁。

正在白草谷焦急等待消息的高永昌得到城内传来的消息,喜出望外,以朝廷欲要杀尽渤海人为借口,当夜就烧毁营寨,宣布起兵,打出“赶走契丹人,重建渤海国的”旗号,挥兵进攻辽阳城。

初三大早,高永昌所部兵马进抵辽阳府首山门,大公鼎等带领数名渤海高姓贵族入营劝谕。

高永昌看在同族的份上,见了几人,却不接受劝谕,反骂大公鼎等人“屠杀自己族人,甘为契丹奴仆,枉为渤海王姓”。

大公鼎在辽人那里建立的个人威望,在高永昌这里没起到任何作用,只得回城布置城防,好在高永昌人数太少,攻城也不甚激烈。

两日后,深夜,辽阳城中突然举火,高永昌留在城内的打开首山门,高永昌率骑兵突入,与守军展开巷战。

大公鼎、高清臣督军仓促迎战,大败,仅领麾下残兵百馀人,夺西门,出奔广平淀捺钵,至此时,辽帝耶律延禧令大公鼎抚定辽阳的诏令还未送达。

高永昌夺得辽阳后,僭号称帝,建国大元,建元隆基,东京道渤海人纷纷投奔,辽东局势彻底糜烂。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