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58章 煤炉

水浒新秩序 第58章 煤炉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虽然同舟社前些天才打掉土财主康善才,发了一笔横财,但随着梁山上的人数不断增加,需要开支的项目和金额也随之剧增。

再靠打鱼、编芦苇这类低端产业维持梁山良性运转,已经很不现实了。

徐泽不养闲人,同舟社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财源,同时,也要为新上山的社员稳定的工作岗位。

这些因素综合,注定完全这个新财源,必须是劳动密集型,有一定技术门槛,最好能配合梁山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反复琢磨,徐泽想到了蜂窝煤。

这个东西,后世知道的人不要太多,但此时尚未问世,黑乎乎的成品蜂窝煤,和市面上售卖的煤炭相比,颜色差不多,但若是没掌握“原料配方”,只用纯煤粉做成蜂窝状,无论是性价比、可塑性,还是燃烧稳定性,都要差太多。

这个“配方”,对完全不了解的时人来说,确实比较神秘,别看简单,没捅破那层窗户纸之前,真要破解,也不是那么容易。

当然,若有人算出其中的巨大利润,不惜代价谋求这个“配方”,估计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不过,徐泽本来也没想这东西能长期保密,他只需要这个时间差就够了。

这段时间,他便和康家庄的铁匠康魁研究手工打煤器的制作。

后世天然气普及之前,蜂窝煤是城乡居民都要用到的重要燃料,在电动柴油打煤机还未大兴的年代,手工打煤器基本是燃煤之家的必备之物。

手工打煤器的设计其实非常简单用铁皮焊接一个圆柱形有顶模具中间留一个圆孔,顶部内侧朝下焊九根规格一样的短铁柱。

将煤和粘土合匀后,装入用水打湿了的模具,向下用力推送穿过铁柱的九孔铁板,便可以将煤土混合物挤出,晾干后,就是使用便捷的蜂窝煤。

为了省力和便于操作,还要制作一个铁管套长铁柱的“干”字型力量传导装置,“干”字装置的底部穿过模具顶部圆孔,焊接在九孔铁板上。

在后世,随便找一个小镇,任何一个焊工学徒都可以轻易做出手工打煤器,偏偏康魁这个周边几村也小有名气的铁匠看完图纸后,连连摇头,坚定地表示“做不了,做不好,不值得做”

徐泽听了康魁解释,才知道,官府放到市面上流通的铁,不管是生铁,还是熟铁,一般都是小块状铁锭,要做什么,全靠铁匠手中的锤子,一锤一锤的敲。

生铁脆、熟铁软,都无法做长铁管,即使花费很大代价打成钢后,做个短管子还行,至于两尺长的钢管,康魁表示,真的无能为力。

好羡慕其他的穿越者,嘴巴一张一合,就能轻松搞定一个金手指,哪会有这些技术难点

徐泽突然有些怀恋汤隆了,至少他不会回答“做不了”。

但蜂窝煤势在必行,不然的话,即将复产的张岭煤矿,就有可能因为缺乏市场,而再次停产。

康魁见徐泽坚持要做,想了半天,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压缩模具尺寸,以减少打煤受力,再去掉铁管,换成捅穿竹节的竹子,在模具顶上增加一个双圆环做成的竹子插孔,外侧再增加三个挂钩固定布条以绑缚竹子。

另外,还将用于手握发力的“干”字结构两横改成可拆卸装置,方便竹管损坏后更换。

徐泽被这个方案逗笑了,但也受到了启发,定下最终方案其他的不变,只将铁管的尺寸缩成5寸长。

原来长杆型的打煤器变成了迷你型,打煤就必须蹲着,或者在齐腰高的台子上打,相比之下,会累一些,但对此时的多数穷苦人来说,每日能吃饱,只需要打个蜂窝煤,累个甚

为了兼顾效率,徐泽选择了后者,并定做了一批五尺长、三尺宽的活动木板,用于盛放打制好了的蜂窝煤,也方便以后转运、装船和配送。

搞定打煤器后,再设计炉子。

炉子的结构相对复杂一点,有内瓦、外壳、走风网栅、隔热层填充物、支撑底板等。

内瓦相对简单,随便找家瓦窑下单,就可以按照徐泽的规格批量生产。

下侧走风铁网栅用几根铁棍焊成的栅栏就成,中间隔热层要用到的珍珠岩,梁山便有,也可用草木灰替代,后世常用的环形铸铁顶盖也换成瓦制。

难点是炉子的外壳,徐泽不用问,也知道不可能用铁皮做,说起来铁皮比起铁管的制作技术简单得多,但难的是,如何打制如此大且成本低廉的铁皮

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选用特制陶外壳,因为外壳的下侧有支撑底板和可控进风口,直接做成一个整体的话,成本会增加很多,乃改成上下两层分开烧制。

因为陶器薄了易碎,最后成型的的炉子上手要比后世沉重得多,当然,用草绳绑缚结实后还是可以比较方便提走的。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