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71章 基础

水浒新秩序 第71章 基础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后世鸦片战争之后,华夏文明进程被打断,天朝上国被一群强盗后裔一再打败,时人自信渐失。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全盘细化”,提出“德先生”“赛先生”“穆姑娘”等口号,一度全盘否定传统。

有人就宣扬中国自秦汉以后,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所以古代中国注定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

徐泽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任何一项优秀的技术,在其成为可复制的“技术”之前,一定有反复的“科学”研究过程。

只不过实用至上的华夏先民,更愿意记住各类实用技术,并乐于享受其成果,而早期科学思想脱离实际太远,无法让人见到眼前利益。

而欧洲科学体系的建立,也是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结果,并不存在多少必然。

以如今大宋的技术积累,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火枪火炮,徐泽相信即便困难很多,自己也肯定能带人鼓捣出来,但如果没有建立科学体系,等自己死后,后代们只知道守着这些“神兵利器”,最多改进一下配方和工艺,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深入研究爆炸机理、火药化学反应、炮弹的弹道轨迹等物质运动最本质的规律。

那么,最多几百年,天朝上国还是难逃没落的命运。

一个人建立不起一个体系,指望能用又愿为自己所用的人才自投罗网,也同样不现实。

那么,从这帮孩子开始培养,就是目前的唯一选择了。

只是知易行难,梁山现在用的蒙书都还是千字文,徐泽原本打算从延安带来的书稿中抄袭一套基础教材,琢磨了好几天,太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真要移植后世的课本,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徐泽不得不承认,自己操之过急了,妄想靠一己之力建立整个基础科学体系,太狂妄,太不现实了。

最后,徐泽只“编写”了数学和十万个想知道,至于化学、物理、经济学什么的,只能指望以后有了相应的人才再说了。

回到眼前,对梁山众人来说,当务之急是认字率太低、学习进度太慢的问题。

徐泽首先想到解决困扰初学者的生字读音,此时蒙学里先生教生字读音一般用“读若法”和“反切法”。

读若法相对简单,就是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

如:儡,读若雷。

反切法则是用一个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字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比如:缓,胡管切。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ǎn,然后拼合成huǎn。

两种方法都要求初学者先死记一部分汉字读音,难度不小。而且在音调上也不易区分,需要先生面对面的反复教学。

徐泽本想使用后世章太炎发明的注音符号,可惜他也只是在字典上看到过这套符号如ㄅㄆㄇㄈ,据说当年章太炎借鉴了日本的片假名,自己都没整明白,更勿论教授他人。

至于自己发明一套全新的规则

得了吧

真以为自己比后世几代数十亿人都聪明么

徐泽决定还是照搬后世的汉语拼音。

原以为陈淳会有所抵触,没想其人搞明白后,竟然盛赞不止,说此乃教化万民的功德之举,自己能率先学而用之、教而授之,与有荣焉。

见陈淳如此有“觉悟”,徐泽又趁热打铁,建议使用标点符号。

这下陈淳倒是一点也不惊讶,还卖弄说,标点自古便有,问题只不过是不系统不统一罢了,几乎每家皆用一套标点规则,有的用圆有的用方,有的用实心有的用空心,有的标注在文字左边有的标注在文字下面。

徐泽听明白了,看来使用标点符号也不存在问题,只要按用编写的教材上课,相信陈淳就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妙处,只是别想能够推广到自己的地盘以外了。

等学生下课,徐泽喊陈淳过来,拿出十万个想知道,计划对照这本书,讲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陈淳却直接被书的内容带走了注意力,眼里只注意到如“孔明灯为何能飞上天”“重量不等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哪个先着地”“水洒在烧得正旺的蜂窝煤上,火焰为何反而更旺”之类的问题上。

自陈淳绝了科举之念后,就一直沉迷于各类杂书,但像此书这般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又发人深思的,他却是从未没见过,只是此书文字书写方向竟然是自左至右,由上到下,完全不同于寻常,读起来甚是不便。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