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一生一世,江南老 > 32、第二十九章 水墨河山影(2)

两人离开书房,他塞来一把剥开的松仁。

“你告诉你爸了?”

沈策默认。

“他竟然同意把你过继给大伯?”

“因为他爱你妈妈。他也想保护他的妻子,不被流言伤害。”

在这件事上,他最欣赏沈翰中的就是这一点。很多家庭,一旦夫妻拥有了父母身份,就忽视了爱情和自我地位,一切为孩子让步。而沈翰中把妻子和子女放在了同等位置。

那天早上,父子在厨房里商谈处理方式。在沈翰中看来,两人毫无血缘关系,不违背伦常,没任何反对的理由。沈翰中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宝盈不像我们,习惯隐在人后。她要常在人前露面,当年离婚已经遭受过重创,这一次要把影响降到最低。”

沈宝盈再嫁,比当年嫁的更好,直接进入了澳门沈家的核心。多少人在背后妒忌议论,从未断过,如果让沈策和昭昭直接结婚,和他们同一屋檐下生活,多难听的话都会有。

所以在一开始,沈翰中直接提出,一定要先有一个人脱离家庭关系。

“第一种方法,你去你爸爸家。这点被我和父亲一起否决了。”两人都认为,不能让昭昭放弃了台州沈家的财产,又放弃了澳门沈家的。

“或者,我去我妈妈家。这点被父亲否决了。”澳门沈家人少,再走一个是大损失。

“今天你听到的是最折中,能保护你和你妈妈,又不损害家族利益的方法,”他说,“我们家是大家族观念,大伯和父亲不分彼此。而且我对家族的事没兴趣,要有兴趣,早在读大学就接手了。反而是大伯做的和我自己的事业相近。”

这一点昭昭倒是相信,沈策曾给她讲过他做的事,确实更贴合。

“我曾祖父最擅长散财,所以散财的事一直交给长子长孙。他资助人反袁、反清,支持孙先生,抵抗侵略,不知花了多少。散尽千金,匡扶我族,是沈家在建国前定下的家训。”

往更远说,光绪三十年,广州沈家三百七十一颗人头落地,险些灭族,也是为了救族。其后仅存一脉来到澳门定居,才有了今日。

她知道,妈妈讲过,妈妈甚至还开玩笑,沈家祖辈让她颇有好感,才为当时追求自己的沈叔叔加了不少印象分:“我妈也很爱你爸,她说过,你爸求婚后,她睡不着,想找出一个不同意的理由,竟然发现找不到沈叔叔的缺点。一个都没有。”

沈策笑了,带她往院子里走:“可惜,在我妈妈眼里,他处处缺点。”

沈策把父母的婚姻讲了两句。

沈家初迁来澳门,各方局势复杂,扎根下来费了一番功夫,沈策妈妈那一族帮过大忙。后来在上世纪黑道势盛的年代,救过沈策一位伯伯的命,有恩于沈家。沈策妈妈邵小绾,自幼慕沈氏子弟的风流家风,看上了当时留学归来的沈翰中,主动要嫁,两人见了数面,互相感觉不错,结了亲。婚后邵小绾发现沈翰中毫无沈家祖辈的风流意气,反而正统死板,生活无趣,而沈翰中也发现邵小绾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两人约定分居,本想等孩子生下后和平离婚,被沈策的病一拖数年。

“我父亲慕强,”沈策笑着说,“我第一次见你妈妈,就知道,她是我父亲等了多年的人。”

两人当时相遇,都过了不惑之年,不打算再要孩子,有各自事业,再婚的理由只有一个,为了爱情。迟来的爱情。

沈策陪她说了没多会儿的话,就被叫走。

妈妈已经早一步离开澳门。华人的春节,并不影响全球的假期表,所以每年除夕和初一之后,该工作的人都开工了。网络飞速发展,也开了网络牌照,每个开放的国家固定几张,每一张都价值连城,妈妈最近几年的重心都在拿牌照上,自然忙。

沈叔叔的意思是,等回来,让她和妈妈面对面再说。大事面谈,是尊重长辈的态度。

“那之后,如果大伯反对呢?”

他笑:“我病重在身,哪有女人肯嫁。唯独你看在昔日兄妹情分上,悉心照顾。日久生情,我情根深种,非你不娶,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就算他逃不过这一劫,有沈翰中,有沈家,都是正直感恩的人,他能放心。

他有时想,过往投生都不得善终,这一次回到这里,可能就是因为这一支都是忠烈之后,积德在前,才能留住他。

大伯主内,本该静,沈叔叔主外,本该冲。

偏沈叔叔是个慢性子,大伯是个急性子,说交手给沈策,连初五都不想等。

晚饭时,几房聚在一楼的餐厅。

沈衍是三房的人,白天要陪祖父,也就是沈策三伯父。梁锦珊带着孩子回了梁家,晚饭前,夫妻俩回来,已经要开始晚餐,匆匆和昭昭说了几句话,就开席了。

昭昭撑着下巴,在沈叔叔身边,等着沈策。

这一桌只有她和继父,还有对面大伯的儿子沈正,年纪和沈翰中差不多,已近五十……因为他在,独有这桌上是素斋。

“沈策出生时,是这个哥哥的师父建议,让带他去普陀。”沈叔叔说。

昭昭和沈正对视,实在无法把比自己父亲大的人当成哥哥,主动闲聊示好:“你信佛吃斋的话,看邻桌吃肉,会觉得不好吗?”

沈正笑:“宗教信仰,约束的是自己,”他见昭昭有兴趣听,多说了几句,“比方说。十八层地狱源自《十八泥犁经》,泥犁是梵语的地狱,火泥犁有八,冰泥犁为十。杀人盗人,好为不善,嫉妒言怒,喜好毁谤他人等等,在地狱都会有惩罚,火煮,铁炉烧烙等。如果不信佛的人,不信地狱存在,当然不会自我约束。反而是信的人,才会心有敬畏,会控制自己,让自己尽量少做错。”

这么讲,倒也是。

沈正偏头:“沈衍。”

沈衍笑着过来:“大舅舅。”

“你问问沈衍,他可以说谎吗?他和我信仰不同,他是要去教堂的。”

沈衍直接摇头:“我们不可以说谎,”说完,惊喜看大舅舅,“你终于知道自己信的是假神了吗?幡然醒悟了?”

沈正但笑不语,一副我看你何时彻悟,皈依佛的慈爱眼神。

……

昭昭被他们两个引得笑。

身旁,椅子被拉开。

和大伯一道来的沈策,落座于她身旁:“在笑什么?”

昭昭抬眼,惊愕于他的正派衣装。沈策爱穿休闲西装,常搭各式衬衫,可从未像今日一般:“老派。”

沈策嘴角挂笑,点头:“确实。”一家之主的传统,没办法。

有人拿来银足杯,仿古鹦鹉杯。螺旋尖头一抹红,摆在桌上。

这是一套。沈策小时候喜欢,找人定做的,用来新年喝屠苏酒。

本该除夕夜喝,为辟邪,没赶上。今晚补,一因为她喜欢讨意头,二来是今天高兴,诸事顺利。这酒要从小辈开始喝,没沾过酒的小孩子都象征性用舌头舔的有,筷子头沾沾也有,大人逗小孩,笑声不断。

到他们这桌,昭昭是桌上最小的一个,她闻了闻。

“怕什么,喝光它。你酒量好得很。”他话中有话,暗指她当初逞能醉酒。

“诶?鹦鹉杯中休劝酒,”她嘴硬反驳,“古人说的。”

“是吗?”他盯着她笑,“可古人还说过,一日须倾三百杯。偏巧,也用的是鹦鹉杯。”

“……”她认输,仰头要干。

他先一步按住她的杯,也认了输:“喝一口,讨吉利。”

这是沈翰中初次见他们斗嘴,也是初次见儿子和女孩相处,看得新鲜。

饭罢。

沈策带她离开主楼,往院深处走,那里有另一幢楼,两层高。

“我曾祖父不姓沈,而是姓傅,入赘沈家。”他带昭昭走入一楼,木质地板有了年头,这附属的楼从沈家迁到这里,就开始建造,距今有六十年了,“傅家是沈家满门斩首的元凶,所以他一直心中有愧,重修了沈家祠堂,也建了这里。”

从今天起,这里就传给了沈策。

“你表外公那一支的族谱只到二十六代,不止这么短。”他将未上锁的两扇门,推开,“这里楼是和沈家有关的藏品,楼上还有书。”

私人的藏品阁内,正当中是一个密封的玻璃柜,屋内的灯偏暗,展柜旁的灯泛着青白的光,洒在玻璃柜内的两把兵器上。

昭昭对兵器从无关注,过往见兵器展馆,都是一扫而过。

但展柜里的这两把剑……她仿佛被擒住了心脏,四周大小展柜都隐去了,唯这一处。她到近前:“这是……两把剑?”

都是细窄身,她概念里,剑都是细长的,刀是宽的。

“一剑,一刀,”他在她身后说,“有剑鞘的是青铜八面汉剑,没有刀鞘的……是鎏金虎头环首刀。刀身长而细窄,与剑同宽,一侧有刃。”

“为什么刀没有鞘?”

“刀鞘是木的,烧毁了。”

“为什么会被烧?”

“这两把都属于一个人吗?”她看在一个展柜里,如此猜。

“对。青铜八面汉剑,是封王时御赐的,仪式用。那把刀,是随身带的,杀敌用。”

“所以这个人,刀剑都会?”

“还有枪。他擅长三种兵器,年代久远,赤金枪不可寻了。”

她在玻璃柜前,目不转睛看着:“他们有自己的名字吗?”

“剑是御赐,取封号,江临。”

“江临王?”她蹙眉,回忆,“有江临这个地方吗?”好像古代封王,都跟据封地来取。

“他据守重镇,皇帝不想给他做封地。所以取‘江边’之意。”

“皇帝小气,”她不平,都封王了,也不肯承认封地,“刀呢?”

在沈策的说法里,这剑是身份象征,刀似乎更重要。

他凝视刀身,刀也在看他。

昭昭想的没错。剑求稳,刀求狠,后者更得他心。

那刀,比寻常的环首刀更窄长,甚至比剑还长,是他独有的兵器。环首有鎏金虎头,金丝缠绕刀柄。被烧毁的刀鞘,刻有两字:昭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