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基建]我儿秦始皇 > 第100章 0100

[基建]我儿秦始皇 第100章 0100

作者:青青小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9: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秦国打从吞了赵国的领土后, 就一直缺人手。

虽然也有有培养小吏的“学校”,但培养出的人才只能负责基层和细节方面的管理工作,大方向上还需要更多时间的历练。

只是和平时期不显, 国内人才也勉强可以支应。

所以这批人才入秦,大家都高兴。

既然这些人才是为了战争培养, 范睢便直接将人安排去了基层。

并不需要额外安排官职, 直接在原本的职位上多加一个副职, 然后直接将人空降过去大。

他们的顶头上司也都提早得到了消息,知道这群人才培养出来后的真正作用,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非常乐意带着这些空有学问而钨实操经验的学子们,熟悉一下各个官职的职务范围的。

这群人也不傻,时间一长自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关键。

在一番纠结之后, 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同时请人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全都带来了秦国安置。

也有一些对自己国家留有善意之人, 在不惊动秦人的情况下,悄悄给自己熟人递了消息, 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推测告诉国内的掌权人, 让他们做好战争的准备。

大部分人根本没办法见到权贵

会到秦国任职的稷下学宫学子,其本身的家庭条件肯定不会特别好,至少够不上权贵阶层。

否则,他们就直接在自己国家效力了。

家世不好,也很难结交到贵族人脉,想要与国家权贵阶层搭上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剩下少数人见到了权贵,他们的话却根本没有引起国内重视。

毕竟,秦国安静太久了。

唯有一人,见到了权贵, 也引起了权贵的重视。

可惜,没用。

也是巧了,这人是韩国人。

他会见到权贵,是因为他这消息是从韩非那儿得到的,且手中拿到了韩非的信物。

有韩非这块金字招牌,他很容易就见到了韩王。

韩王没有多言,直接进入了全国备战。

可有句话叫做,一力降十会。

在绝对强大的武力威慑下,再多的准备与小心思,也不过是徒劳无功而已,对战局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韩国相信秦国要起兵并不奇怪,因为与秦国比邻而居,随时都有被其攻打的危险,韩国上下对秦国的风吹草动向来警觉。

虽然警觉之后,要嘛就是一些送人送地的骚操作,要嘛就是发现没有危险后更加放纵地享受,但他们对秦国各种动静的第一态度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其他国家不信秦国要起兵,同样不奇怪。

一来秦国确实闷头发展了好多年,并无出兵想法,反倒其他国家互相之间打得脑花四溅;二来他们不比韩国弱,面对秦国尚有反击之力,所以不至于草木皆兵。

当然最关键的是,秦国的第一个出兵对象向来是赵国。

赵国没了之后,则变成了韩国。

魏国排第二。

在韩国没事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人实在急不起来。

毕竟都不是居安思危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坐视秦国闷头发展这么多年,而没有一点儿其他动作。

而事实也正如此,秦国想要打仗,第一个肯定是冲着韩国去。

也是巧了,秦国举全国之力修建郑国渠,比原定修好的时间早了好几年,愣是在公元前240年的时候,就修好了。

本来按照常理,百姓辛辛苦苦好几年,怎么也要休息一两年才能出兵才是。

哀兵必败的道理,嬴政又不是不懂。

谁想到在郑国渠建好,所有百姓回到老家修养大约半年后,韩国突然传来了韩王病重的消息呢

嬴政印象中是有这件事的,但时间要推迟一年。

这一任韩王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然后一场风寒直接要了他性命。

公元前239年生病,没几日就撒手人寰了。

而下任韩王,在其去世后直接上位。

所以嬴政起了提前发起战争的念头后,无论是增加人手修建郑国渠,还是以及其他种种准备,也都是按照这个时间来布局的。

趁着韩王去世出兵,韩军士气低迷,秦军损耗也小不是

谁成想,韩王竟提前病重了呢

嬴政怎会放过如此良机自然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兵力攻韩。

说来也和韩非传回去的消息有点儿关系。

韩王得到消息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直线下降。后来发现秦国虽然更多还是在基建发展,一直不曾出兵,国内却动作频频,也有召集兵力的行为,他一直不敢松懈。

谁曾想郑国渠修好之后,秦王突然下令,让所有壮劳力回家了。

韩王“”

他似乎觉得秦国不会出兵了,所以一直紧绷着的心脏也放松了。

然后,直接病倒了。

韩国上下因此对韩非颇有微词,觉得是因为韩非撒谎骗了韩王,才导致了韩王生病。

但嬴政很快就以事实告诉他们,韩非说的全是真的。

韩王病重不到两个月,秦国便集齐了二十万大军,黑压压一片军队站在秦韩两国边境线上,吓得边境的百姓连家私都来不及收拾,带着人就跑了。

大军压境,乌云摧城。

韩国得到消息,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还敢怎么办呢

虽然楚汉战争时期,有不少能人都是出身韩国,但在这时候,那些人都还没长成呢。

谋臣没有,武将更没有。

秦军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就如一支利箭般,摧枯拉朽般大胜夺城,飞速杀到了韩国都城新郑。

其他国家甚至没来得及派援兵,韩国就只剩一个新郑了。

韩王本就病重,得此消息后,不等秦军抵达新郑便就此一命呜呼,比嬴政前世的去世时间还要早了半年。

韩王去世,韩国群龙无首,愈发混乱起来。

和平时期,韩国公子们为了王位恨不能将彼此弄死,秦军压境,这些韩国公子们却又恨不得将对方送上王位。

毕竟亡国之君,谁也不想当。

不只是名声不好听,等秦军攻入新郑,其他人不知道,新任韩王肯定是得不了好的。

多半会死

于是一番推脱纠缠之后,秦军到了。

韩国下一任君王,完全没影儿。

所以,直接被秦国一锅端了

若是有韩王,那当然是处理掉韩王就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隐患,可在韩王去世后,这群公子全都保存实力没有一个上位,那所有的公子都成了隐患。

更何况,嬴政早早下令,攻破新郑之后,不能让任何王室贵族留在原地,最好全部抄家带到咸阳看管。

毕竟前世,韩国留在新郑的旧贵族还曾发生叛乱。

也是叛乱之后,嬴政才下令将原本只是囚禁的韩王给处死了。

如今,嬴政可不会给韩国贵族叛乱的机会。

韩国一战,快如闪电。

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韩国就已经从地图上抹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颍川郡。

自此,战国七雄仅剩其五。

这次灭国之战白起并未直接参与,嬴政仍旧赢得漂亮。

以灭一国的功勋,饶是对嬴政亲政仍有异议之人,也不敢在明面儿上提出反对。

因为他所有的反对理由,都站不住脚。

为王称帝,文治武功只需其一,再有识人之明、任用贤能之心胸、掌控文武百官之手腕,便已足以成为千古一帝。

嬴政在这次灭韩之战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让人看到了这种可能。

除了贪念权势之人,再不会有人反对他亲政。

就算私心过重的官员,在范睢与白起都毫不迟疑地奉上手中权柄,直接退居二线进入刚建好的学校担任了文武两院院长的职位后,也打消了冒头之心。

正好今年也是嬴政及冠之年虚岁,所以他的亲政进行得无比顺利。

亲政也需要一个正式的场合来宣告此事,及冠之礼需大办,是个再合适不过的日子。

赵馨与嬴政商议之后,决定邀请嬴稷回到咸阳,为其加冠。

嬴政及冠当日,场面宏大热闹。

秦国只要是有头有脸之人都赶到咸阳参加了这场及冠礼,就算不能进入咸阳宫,能在咸阳感受一下当日的气氛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秦人,仅剩的四个国家也都派人过来参加了这场及冠礼。

当天,嬴政等人站在高台。

嬴稷为自己的曾孙加冠之后,看着孙子眼底几乎要喷涌而出的野心,忍不住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我等着你打下中原,不亲眼看到那日,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

嬴政看着他雪白的头发,郑重地点头“必不负您心中期望”

四国使者回国后,对嬴政极尽夸赞之能事。

这直接导致了,所有人对秦国的戒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都是一国之君,若是有可能,谁还不想攻打其他国家,以此扩大自己的领土呢

春秋战国几百年,早前可不只有七个国家。

所有人心中惴惴,除了齐王外,都很担心秦国会将自己的国家视作下一个倒霉蛋。

不过最担心的,还是魏国国君。

毕竟两国交恶已久,魏国早前几乎摁着秦国打,如今却又算是四国中实力倒数的。

但谁也没想到,这时候传出一个消息

燕太子丹趁着秦王及冠这日,几乎所有侍卫都调集去了及冠大殿守卫,其他地方守卫空前疲弱的时候,与燕国使臣合谋,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虽说这种事很正常吧,但在加冠当日发生这种事,也算是打了秦王嬴政的脸。

紧接着又传出,燕太子丹逃走之时,还从秦国偷走了一块虎符。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刚亲政的秦王嬴政是何反应。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