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基建]我儿秦始皇 > 第9章8章 0098

[基建]我儿秦始皇 第9章8章 0098

作者:青青小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9: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那风扇连了个类似脚踏车一样的器械, 人坐在上面踩动踏板,就能带动扇叶旋转,从而引出风力。

嬴政看着, 立刻认了出来。

不过

他记得之前上报的似乎只有风车,而没有风扇才是。

相里悟提早得到消息,特意放下手中实验过来迎接嬴政,本想直接将人带去风车与水车前,如今见他对风扇感兴趣,忙为他介绍起来。

“这是锋儿在做风车与水车的时候,随手做的小玩意儿。”相里悟笑笑,“除了能扇扇风也没什么用, 对武器坊来说还不如风箱有用,便也没有告诉王上与太后。”

“倒是下官另一个徒儿觉得风扇能让武器坊的匠人们凉快些,于是多做了几个,就放在匠人们身后吹一吹。”

说着他指了指一直脚踩踏板的那人, “打造武器又累又热,于是大家商量之后干脆轮换着来, 若是顶不住了就先退下, 到这儿坐着踩一踩踏板, 既能带动风扇,还能歇息一下。”

相里悟走到风扇正对面,还未说话,一口冷风灌进嘴里, 发出呜呜的声响。

他吓了一跳, 赶紧退到旁边。

转头看向嬴政,相里悟表情讪讪“见笑见笑,下官只是知道风扇的运作原理, 却尚未亲身体验过,一时丢丑,还望包涵。”

嬴政摆手,表示不介意。

他出于好奇心,本来想跟着相里悟一起过去的,如今一瞧相里悟丢脸了,哪儿还愿意上前吹风。

相里悟本也只是担心嬴政介意,嬴政不怪罪他御前失仪,根本不在意这些边角细节的他自然更不放在心上。

他看了眼转得呼啦呼啦响的风扇,笑道“风力太大了些,若是再小点儿就好了,可以在夏天乘凉用。锋儿得知风扇可以用在武器坊后,还说可以试着将其与发电机连接呢,我到时候可得让他做几个小的。”

嬴政点点头“寡人觉得不错,做好了往宫里送几个。”

相里悟自然不会拒绝。

看完风扇,相里悟才带着人去看了风车。

因为武器坊用不到,所以风车只做了一个在角落放着,只等着赵馨有空了将其带走。

嬴政上前,转了转风车的手柄“也不是很费力。”

相里悟点头“小孩儿都能转。若是可以推广,以后祛除粮食里面的杂物就变得容易多了。”

老百姓想要将粮食里面的杂物取出,要嘛只能手动分拣,要嘛就要细心筛出。

但最快也是最费力的还是让一个壮劳力在一块足够大的空地上,将粮食按照一定角度抛洒出去,由于重量不同,在风力与地心引力作用下,杂物与饱满或不饱满的粮食落在地上后会分出明显的界限。

相里锋会造出风车,也是受了这种分离方式的启发。

嬴政绕着风车转了两圈,表情相当不错“等风车改良好后,直接将图纸发送到全国各地,想要的自己找木匠做,反正寻常木材也不值几个钱。”

相里悟有些犹豫“只是贴出图纸吗这个风车的构造还是挺复杂的,一般木匠可做不出来。”

风车上面一个倒粮食的大斗,一个控制粮食流速的阀门,一个带着手柄的轮轴,还有一个巨大杂物出口和两到三个位置不一的粮食出口。

想要将其做出来,木匠手艺不过关还真不行。

其他不说,就只说那几个粮食出口的位置,若是没经验,哪怕风车做好,也不能很好地将粮食分离。

嬴政皱眉“这个很难吗”

相里悟哑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风车的构造确实有些复杂,但要说难吧,所有墨家子弟都能做出来,可要说不难吧,寻常木匠还真不一定能做。

偏偏他这样说,又有自卖自夸之嫌。

在赵馨面前,相里悟肯定毫不犹豫就将事实和盘托出了,但嬴政年纪虽小,身上威势却重,让人不敢轻易放肆。

嬴政转头看向相里悟,明明眼底没什么情绪,却让他吓了一跳。

相里悟赶紧将实情说出,只是换了个说法,说是寻常木匠不曾读书,许是看不懂风车图纸上标注的比例数据。

如今世道,一百个人里面差不多九十几个都是文盲。

相里悟这般说,倒也没差。

嬴政陷入沉思,好一会儿后开口“推广一个风车都没办法,看来学校必须尽快开办了。”

不然秦国根本没办法发展,更惘论发展到书本那般。

相里悟眨眨眼,好奇道“听说太后要开办一所秦人读书全免费的学校不止我们墨家子弟可否入学”

太后赵馨谁人不知,她开办的学校还不知道要教授多少知识,相里悟自然想要让墨家的孩子也跟着一起学习。

只是墨家所有人学的就是墨家知识,风格也自成一派。

他很担心太后介意。

嬴政扫了他一眼“只要是我大秦子民,都能入内读书。墨家子弟想要入学,太后高兴还来不及。只要你们自己不介意就行,毕竟里面教授的知识非常繁杂,许是会出现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的知识。”

相里悟果然犹豫起来。

他想让墨家子弟入学,是想让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这其中并不包括其他学派,尤其是儒家的知识。

墨家讲究兼爱非攻,儒家却讲究天地纲常和阶级严明,两家从根本来说就是矛盾的。

若是学儒家,他家孩子真的不会被影响吗

嬴政见他纠结,并未多言,而是让他继续带自己去参观水车。

相里悟整理好思绪,带着嬴政去了水车放置的地方。

相较于风车的闲置,水车则早早就被使用起来了。

打造武器需要很多水,为了取水方便,这座武器坊本就是傍水而建,所以水车被做出来后,直接就被安置在了河里。

随着水流奔涌,水车也不停转动。

而在水车转动的时候,一筒筒水被装起来,倒入旁边用竹子做的管道中,水流顺着管道,进入了武器坊内蓄水的石缸。

而另一边,水车旁边又安置了一个嬴政看不懂的器械。

随着水车转动,那绑着一个大铁锤的器械随着扬起落下,将下面放着的火红铁石砸得叮当作响。

相里悟笑了笑“制作武器的时候,最累的就是打铁这个环节,费千锤百炼不能得到上好的生铁。如今有了水车,别说千锤百炼,就是万锤千炼,也轻松得紧。”

“这水车不但可以打铁,还能带动石磨,磨面磨豆腐之类都不在话下,若是脑子灵活一些,将其与其他器械结合起来也未必不行。”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水车必须安置在活水中才行。”

水车靠水流驱动,若无水流,也就是一堆无用的烂木头而已。

其实还有另一种比较出名的荷兰风车,靠风力驱动,只是中国山多水多,少有开阔地方,风力不足。

荷兰风车与相里锋发明的风车并不是同一种东西,前者就一个轮轴加扇叶,后者则要复杂得多。

嬴政看了看竹管道,又看了看一直不停打铁的器械,想到图书馆内提及的机械取代人力的事,眼睛亮得惊人“水车的制作难度比其风车如何”

相里悟一顿,解释道“水车要简单一些,但想要制作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水车有很多种,一些水车的构造甚至比许多现代机械都复杂。

但相里锋刚发明,做出来的水车自然是最简单的。

可因为水车庞大的体积,还有必须稳定地安置在河流中的特性,想要做出来,难度同样不小。

嬴政皱眉,水车与风车他必然是要推广全国的。

只是因为没有经验,一时也没好办法。

赵馨得知他困扰后,有些好笑“你不是最喜欢把人弄到咸阳直接下令从各地调来手艺最精湛的木匠,跟着相里悟他们学会制作风车与水车后,再回去教导其他木匠不就行了”

“若实在不行,你还可以在咸阳就地招聘木匠,等人学会后下放到全国各地教导当地人制作水车和风车不就行了”

嬴政倒不是想不到,只是时间尚短,没能立刻想到这儿。

两个办法都不错,但从咸阳招人只怕要从头教起,会浪费许多时间,但前者未免又太兴师动众。

于是

嬴政最后决定两个办法一起来,木匠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多培养几个会做水车和风车的,也不至于落下了什么地方。

于是没多久,秦王下旨招收木匠的事儿就传开了。

木匠可是赚钱的营生,若是有机会,谁还会不愿意学呢

于是没多久,不但咸阳这边招到了足够的木匠和木匠预备役,秦国其他郡选的木匠也都三三两两地赶到了咸阳。

相里悟与相里锋都忙,没办法亲自教导他们。

但墨家其他子弟也不差,而且人还多,对风车与水车的构造与原理也都清楚,想要教会这群人制作水车与风车并不算难。

在此之前,他们还特意另外做了个水车,与闲置的风车一起带到咸阳郊外,亲自演示了两者的用法。

风车不提,水车不需人力,在水中一圈又一圈不停歇地转动,将河水运送到其他地方,还能替代人力与牲畜转动磨盘

这是世人不曾见过的奇景,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一个个恨不得直接冲到水车前认真研究一番其中远离,所有人对学习其制作办法的热情空前高涨。

墨家子弟们见状也觉得高兴,毕竟学生自己愿意学,教起来也容易。

教学任务很快步入正轨,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这群人就学会了水车与风车的结构与做法,然后跟着官员小吏前往全国各地。

等到水车与风车在秦国成为最普通的存在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再次增长,每年交上来的粮食让粮仓爆满。

粮食多了,人口也跟着迅速增长起来。

不单单是新生儿年年增多,其他国家跑到秦国定居的百姓同样是一波接一波。

这么多百姓跑到秦国来,还多亏了其他国家没对秦国多防备

秦律繁琐且严苛世人皆知,以前百姓只要有其他选择,都绝对不可能跑来秦国,都担心自己一个不注意就违法,罚款还好,就担心被割了鼻子或耳朵。

谁成想在严苛的秦律下生活的百姓越过越好,在宽松法律生活的百姓反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

百姓不怕苦不怕累,但怕饿肚子啊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因为饥饿没命,哪怕是严苛的秦律也不再是阻碍。

只要能活着就好

但齐楚等国从未将秦国放在心上,为了防止人口流失也大多只会在通往彼此的道路上设置关卡,通往的秦国的道路上,却基本是一片坦途。

只有秦人往其他国家跑的,怎可能有人去秦国

去了也得回

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其他国家人口流失相当严重。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该走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故土难离,都想到其他国家讨生活了,必然是在本国活不下去了。活得下去的,谁还会拖家带口地去其他国家讨生活

活不下去的都走了,活得下去的本也没打算走。

于是秦国白捡了许多人口。

其他国家涌入的人口多了,也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这些人想要生活下去,必然是要有田地的,但一个国家的耕地面积有限,不一定能将人安置下来。

而若不能安置下来,那些人打道回府还是好的,最怕落草为寇。

但这些困难对秦国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卫逊之前的苜蓿肥田办法一直没停,其他国家涌入的百姓数量,根本比不得每年增加的良田数量。

何况秦国如今大动作频频,许多地方都在招工。

在秦国,只要愿意,总是能活下去的。

其他几个国家被气得不轻,却又完全拿秦国没办法

一来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足够严密的户籍制度,到底走了多少人根本没办法统计,也就无从找秦国“讨公道要人”;

二则王室权贵们根本不在意这群“穷鬼”,最多可惜一下少了一群任劳任怨的奴隶。

三则惹不起。

秦国养精蓄锐这么久,谁也不想得罪了秦国,导致自己被惦记。

于是,只能忍下来了。

这消息不算隐秘,很快就传到了一些有心人耳中。

比如,稷下学宫的那群人。

秦国是怎样的国家,这群学成后极可能投效各国,因而一直留意各国消息的人再清楚不过。

虽然强,却不算富,也并非民心所向。

可现在,秦国却成了底层百姓心中最好的去处。

正好听说秦国开始招揽夫子老师,于是对秦国变化好奇的人便包袱款款地来到了咸阳。

他们本以为会看到一个肃穆却萧条的咸阳,然而看着眼前喧嚣热闹的街道,街边挤挤攘攘的摊贩,还有来往路人脸上藏也藏不住的满足幸福,一群人陷入了沉默。

这真的是咸阳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