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112章 回城知青(02)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112章 回城知青(02)

作者:传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9:50 来源:就爱谈小说

金婶子家里的人都惊奇的望着眼前的小杨同志。

二货儿媳还没有忍住,略微结巴的问,“小杨,你还会写小说呢”

“写小说不难,多看看书,再多查一些资料,把自己心中想要写的故事,按照自己心中所想一点点的填满,写出来就行。”杨清没有刻意的谦虚,也没有故意炫耀,语气淡淡,但很真诚。

“那写小说挣钱吗”二货儿媳不关心怎么写的出来,就关心挣钱不。

“写的好,比一般上班挣的多一点。但写作不是像上班一样,能一直写下去。有灵感的时候,可能能写一年,两年,五年,可没有灵感的时候,也许是十年二十年没得写。

我也就是现在读书的时候,时间松散些,加上家里没有收入,需要这份补贴,才憋出来一些。等上班以后,忙碌起来,还是以上班为主。写小说没有上班稳定。”

杨清解释的很清楚,可不想金婶子的儿媳突发奇想的到时候在家里折腾写什么小说。

到时候折腾金家人,那时候她罪过可就大了。

“对对对,小杨是大学生,读的书多,才能写小说。那玩意儿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人都能写。

好了,小杨是来做衣服的,我们说这个。”金婶子赶紧打断二货儿媳的脑洞,生怕她也起这个心思。

二货是什么学历,有多少文化,她可是一清二楚。脑子里全是浆糊,指望她写小说挣钱,还不如杀了她来的更简单。

二货脑洞清奇,常常搞一些让家里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搞的家里人都怕了她,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怪折腾人的。

“对,婶子您瞧瞧,我自己画了衣服的款式,您看您能做出来吗”

金婶子拿着一张画好的图,仔细瞧起来,“画的真好,不复杂能做,还怪好看的。”

衣服的款式,都是在现有的衣服款式上做了一点点的改动,就那么一点点的改动,整体的改变却很大。

时尚了许多,能改变穿衣服人的气质。

“我自己做了一点点改动,也不知道做出来效果怎么样。对了,婶子,咱附近有哪位婶子嫂子做的千层底布鞋好穿”

“你还要做布鞋啊人还真有,就是隔壁院住的尹大姐,她是祖传的手艺,祖上还有人以前是给宫里的娘娘们做鞋子的。

那布鞋不但做的好穿还好看,精致的。还有那前朝时的镶嵌珍珠宝石的鞋子,她都能会做。还做的特别的好,找她准没错。”

“真的呀,那尹婶子有空做吗我家不只是需要做孩子们的,还有老人的,我自己在家里时也喜欢穿布鞋。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多做些。”

杨清心里一喜,有这样的手艺的人,再过十年二十年,很难再找到。她正好趁这几年,多做一些,各种码子的,男女的,都做一些。

即便这一世穿不完,存着以后在别的世界也可以穿。不管是在什么世界,布鞋都不受限制,都可以穿。

“走,好啊,我带你去隔壁院找尹大姐。”金婶子觉得眼前的小杨真是个爽快人,不拖泥带水,也不扭扭捏捏,也好说话。

“行,先去与尹婶子打个招呼。”

一个小时后,才从尹婶子家里出来。三方人都各自高兴满意。

尹婶子送两人一直到大门口,笑着挥挥手,目着送两人离开。

回到家里已经到了九点多,在客厅玩闹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

“都洗澡了吧”

“洗了。”

“都上床去睡觉,风扇有放在房间吧”

“小婶,风扇放在我们床对面,摇着头,都能吹的到。”天明说道。

“快去睡觉。明天我们还要去姥姥姥爷家里。”

“好的,马上去睡觉。”三兄弟嘻嘻哈哈的走了出去。

金婶子家里,二货媳妇,拿着一块布料,摸来摸去,“啪嗒”,金婶子一巴掌打在儿媳的手背上,“摸两下就得了,一直摸来摸去,像什么样子。别一手的汗全摸在料子上。”

二货儿媳对婆婆的拍打丝毫不在意,还嬉皮笑脸的说,“妈,我看这块布料好的很,百货商场好像没有吧”

“呢绒的,两面都能穿的,精贵的很。商场里的一般都是普通的粗呢,细呢。哪有这种呢绒,这种料子都不用挂里衬的,一般的里衬也配不上这料子。”金婶子说话的时候,已经开始回忆自己做学徒的时候,见过的那些好料子。

手中的双面呢面料,就是她也从来没有见过,但一上手摸摸,就知道这大概是个什么面料,羊毛的细细的呢绒面料,至于还添加了什么。

她不知道,但知道大半的成分是羊毛呢绒。还轻盈,想想都知道保暖性很好,也挺阔,柔软。摸一摸,就知道,是顶顶好的面料。

就是她以前做学徒时,那些豪富权贵府上的太太也只怕没有穿过这样的好面料。也许是近几年国外才出的新面料。

最近二三十年,如此好的料子,可是没有见过。

有些人家里即便有一些好料子,也不敢拿出来做衣服。

“哎呦,小杨真是有本事呢,居然能弄到如此精贵的面料。我想估计是友谊那边才能买到的。”二货儿媳一脸的羡慕,嘴里啧啧有声。

金婶子没眼看二货,赶紧的把呢绒面料转移到另外一边。免得被喷上二货的口水吐沫。

一整块大块的呢绒面料,都是深灰色的,四个孩子一人件到膝盖的呢绒外套。裤子就是细灯芯绒,面料厚实。四个孩子一人两条,冬天穿。

还有两套夏天穿的衣服,上衣是细棉布料子,下面的裤子是目前做裤子的常见面料。

“也许吧。”其实金婶子心里很明白,这种面料,即便是友谊也不一定有。

二货儿媳的嘴巴不紧,她怕说出来给小杨惹去麻烦。

隔壁院,尹婶子家里,一家人都在议论杨清这位大学生新邻居。

“妈,那小杨同志真大方,自己都不做衣服鞋子,找人做。啧啧”

尹婶子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脑袋上,“瞎说什么,不知道不要乱说,人家小杨是大学生,放暑假也要挣钱养家里的四个孩子,她哪里有时间做这些,那孩子看着讲究,但也不是胡乱花钱的人。

别在外面瞎说,给她惹去什么麻烦”

尹婶子已经开始规划,一下子接了一个大单子,不只是单布鞋还有棉布鞋,皮棉鞋,人家小杨自己出面料,还有里面的绒毛棉啊。

男士的单布鞋就有八双,男士的棉鞋有四双,还有皮棉鞋四双。四个孩子,更是多,单布鞋一人三双,棉鞋一人两双,皮棉鞋两双。

还有成年女士的单布鞋,棉鞋,皮鞋,一共做完加在一起要几十双。

单子是大,心里也高兴,可缺人手,只能回娘家求助,娘家的嫂子们,进门以后也学了家里做鞋的手艺,可不比她的手艺差。

几人一起做,还能教教下面的孩子们,让她们也好好学。以后不说挣钱,至少自己穿不用求人。

几人一起做,速度也快些。听小杨的口气,近几年每年都要做很多的鞋子,即便穿不完,也可以存起来一些。

有活做就好,她呀为了孩子们提前退了休,在家里带孙子孙女,也闲的很。有事做,还能挣钱,她想着挺好。

第二天一早,天亮,天明轮流值班打扫庭院,给家里种的菜浇水,还有家里的卫生,擦擦扫扫。

杨清从黑市溜达一圈回家,做好早餐,五人吃完早餐。杨清提着两个带盖的大竹篮,天亮天明背小篓子。

四个孩子手牵手,跟着杨清去到公交站牌等车,上车。一路到位于二环边缘靠近三环的杨家。

走进胡同,一路上遇见不少街坊四邻,杨清一路打招呼。

直到走进自家住的大杂院,一处三进的大院子,左右带跨院。

原本是一位权贵的院子,后来,权贵家里落魄,这处院子有些在解放前已经归了私人,有些归了国家。但基本都是老邻居,杨家的四间房,是解放前自己花钱买下来的。

杨家住在第二进的大院子里,大院子里除了住在正房的杨家,东西厢住着各有两户人家,倒座房几间也住了两户人家。还有后面的人家,以及跨院,住的人可多了。

杨清进了宅子,进了里面的垂花门。在屋檐下玩闹的小侄子,眼尖见到杨清,真是飞奔过来,“大姑。”

然后朝后面喊,“爷爷,奶奶,我大姑回来了。”

周末,休息,一般家里就吃两顿饭。早餐就吃的迟些,家里人刚刚吃完早餐,正在收拾桌子。

杨家除了杨父杨母,常住的还有杨清没有结婚的弟弟妹妹以及侄子侄女们。

大哥二哥他们都住在单位分的筒子楼里。

都是一室一厅,在楼道做饭,用公厕的筒子楼。

只是,周末,大部分时间,住在单位的大哥二哥两对夫妻都会一早上就回父母这边,看看孩子陪陪老人。

一家人聚聚。

孙子的喊叫,让杨母立刻丢下手中的碗筷,小跑着出来,“小清,你个死孩子,怎么放假快一个月也不回来一趟,是不是忘记我和你爸了。”

话没有说完,就看到走在自己面前的闺女,还有身边的四个孩子。外孙女她一眼就见到了,可还有三个小男孩,就有点眼生,不,不只是眼生,是没有见过,压根儿不认识。

杨清双手不空,拎着大大的竹篮,只能望着有着不小怒气的杨母讨好的笑着,“妈,我可爱的妈妈,咱进屋说,进屋说。”

被闺女一逗,杨母也笑了起来,伸手轻轻拍打闺女几下,牵着外孙女盼盼的手说,“好,进屋好好说。”

进到堂屋,饭桌已经收拾干净,还多了不少椅子,侄子们主动给大姑一群人搬来的。有眼力见的一群小家伙。

家里一屋子的人,都坐着堂屋,没有椅子的,站着倚在房门边。

杨清先给双方不认识的介绍,杨家人都望着杨清,大人们只有一个意思三个孩子是来玩玩的,还是干啥

杨清看着大侄子,“小军,大姑给你钱,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去买汽水喝,记得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一个都不能少的回来,能做到不”

喝汽水,杨家的五个孩子不由自主的舔舔嘴,向往着。

“好,大姑,我保证完成任务,我和小兵前后看着他们。绝对一个都不少。”

小军望一眼比他只小三岁的堂弟建兵,建兵表示收到,也举手保证,“大姑,我打头,我哥他殿后,一定看着弟弟妹妹们。”

“嗯,给你们钱,喝完退瓶子的钱就归你们自己。”杨清掏出来买九瓶汽水的钱,塞给小军。

一群孩子乐了,退瓶子的钱归自己,乐的嘴都咧的大大的。

杨母真是没眼看自家的孙子孙女,真是给她丢脸,好在都是自家人。

白了孙子孙女们一眼,拉着大闺女问,“小清,咋才回来出了啥事”

杨清环顾一下屋子里的爹妈,哥嫂弟弟妹妹们,说道,“爸,妈,是有些事,我没有来得及与你们说。

放暑假的前三天,庞家老家的支书,会计带着三个孩子过来,你们都知道,家里没有爷奶,三个孩子的父母在三个月前,一起出门,坐的牛车,不知道怎么滴,那头牛发疯,车上的人全部摔到深沟下,全去了。

当时队里没有给我来信告诉我,也不知道这事。

处理完孩子们父母的后事以后,三个孩子就一直自己过。

他们的姥姥姥爷家想养又养不起,只能时常过去瞧瞧。他们小姑在婆家又做不了主,也无法接他们去婆家居住。

天亮那小子倔的很,也不上学,见天的望深山里跑,说是自己要养活两个弟弟。

深山里多危险,队里的大人们要上工也没有谁能二十四小时不做事的盯着天亮。没法子,老支书与陈会计就只能强拉着几个孩子来燕京找我。

就这,老支书他们也与三个孩子说了许多天。孩子们来了,我租的那小房子,肯定住不下。

打算租两间大些的房间,可巧了,我租房的那条胡同,胡同口进去第三户大杂院边上的小跨院要卖。

价格还行,我咬咬牙买了下来。三间正房,一间西厢,两间东厢,买下来以后,我就在西厢边上再改造了一下,盖了一间厨房一间卫浴间。

手中的钱不够,在教授那接了一些翻译的工作,还自己在报纸上投稿写小说。最近一直忙着,也就没有来得及回家与您二老说。

还有也怕你们不愿意我养着三个孩子说我,有点不敢回来。”

屋子里一下子静的连针落下的声音都能听见。几分钟以后,杨父先开口,“老三,你收养几个孩子,是你心善。既然已经收了,我和你妈也就不说什么。

只要你觉得能养活他们,我们也没有意见。我们也不是那狠心人,只是,四个孩子养大,可不容易,你要是大学毕业以后想再走一步,可不容易。

即便对方不介意盼盼,但他能不在意庞家的三个侄子,谁愿意一下子养那么多与他没有什么关系的孩子。

这些你有没有考虑过”除了大闺女的婚姻问题,也担心闺女现在能不能养好四个孩子,一个都不好养,更别说四个。

“爸,妈,我只想照顾好盼盼,没有想过再结婚。婚姻并不是人生中的唯一,除了婚姻,还有工作,我经历过了婚姻,还有了盼盼。我现在只想好好读书,好好的工作,好好养大几个孩子。

如果我还有一丝想走进婚姻的想法,我都不会留下天亮他们几个孩子。

也正是没有这些想法,我才打算养大几个孩子。爸,妈,你们以后也别操心我的婚姻问题。管好老四老五她们俩的婚姻就行。我现在只想好好学习,再接一些赚钱的文字工作,带好四个孩子。”

一席话,让家里的人心酸。全家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还是顶尖学府的大学生。未来也是全家最有出息的。

杨母想了想说,“好,不结婚就不结婚,但你买宅子什么不买近些。离家里近,我也好能帮你看看孩子,离的那么远,想帮你都帮不了。”

杨母是女人,也明白婚姻并不是全都是美好的。大闺女就即便没有养前婆家的三个侄子,也有一个闺女,再向前一步,谁知道以后的婆家会不会待见盼盼。

那孩子已经没有了爸爸,不能因为妈妈一结婚就让她有妈跟没妈一样,还要看另外一些人的脸色。

让孩子受委屈,那这样还不如不结婚,好好的养大盼盼。

多一个拖油瓶,即便不带去夫家,人家家里也不一定平静,遇到明事理的公婆丈夫还好,没有遇到,有些委屈一辈子都说不明白的。

与其在别人家里受委屈,不如不要那什么婚姻。

杨母觉得,自己闺女已经是有大出息的人,未来也是有大本事的人,何必去别人家里受委屈,还不是一人受委屈,到时候最少是两人受委屈。

婚姻中常常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的不可开交,那为了盼盼,也许吵的更加厉害,何苦要那不一定幸福的婚姻。

疯了呀

杨母的话,让身边的杨父诧异的望着,老婆子这是咋了,还赞同。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闺女还年轻的很,怎么能不再婚。

可能是杨父的目光太过于让杨母无法忽视,杨母只能再说,“老头子,看什么。咱家小清不说带四个,即便带一个,人家对方都会嫌弃。

你能保证对方的父母到时候不嫌弃,不说怪话。小清不是离婚,盼盼也送不走,肯定得跟着。以后去别人家里受气还不如不结婚。

但万一小清哪天想再结婚了,我也不反对。结不结,都随她自己,你别一定要她结婚,给她压力。”

“压力,我会做那事吗,我只是提醒她。好了,不说这个,说别的。”杨父挥挥手,不想再说这个。

杨大哥说道,“老三,结婚的事先放下,可养四个孩子,你行吗”

“行,我的稿费完全能支撑我养活四个孩子,还能有些盈余。放心吧,有压力才有动力。没有他们三个来,我也不会买宅子,手里的钱留着不接文字的工作,早晚会花完。

你们看现在挺好的,买了宅子,独门独户。

没钱了,还接了翻译的工作,也开始写小说挣钱。我写的小说已经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有了压力,就挣到了钱。

还能落下一套宅子,你们看多好。”

杨清的话锋一转,对着哥哥嫂子们说,“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要是有钱,又有房子卖,你们不妨买下来。

国家开始重视人才,还有回城的知青越来越多,以及一些大学毕业留在燕京的人,以及国家对外开放,会有一些以前出去的人也要回来。

住房问题,会重新提上日程。以后国家肯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房价会越来越高,钱存着是死钱,只有让它流动起来,才能提现它的价值。

公家分的单位房,都不大,每家都不只是一个孩子。你们分到的小房子也不够家里的孩子住。

还不如趁现在手头有钱,买下一套两套的。以后你们也不会担心孩子们没有房子。

钱存着一辈子都只有那么点,利息能有几个钱。还不如买房子,等着房子升值来的快。”

杨清知道的,哥嫂都有存款。他们的工资只需要负担他们自己的日常开销已经孩子们的穿,其余的都是爷爷奶奶负担。

他们手中都是有一些存款,只是不知道存了多少。

“真的吗”

“真的,我们学校教经济的教授都说了,房价势必会涨。都住在燕京,即便前些年有些动荡,可市面上能交易的房产是不是还是在往上涨。

以后一切都是新气象,新开始。涨幅只会越来越大,现在买,是最好的。未来十年二十年,买房子都是划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