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136章 年代极品窝(02)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136章 年代极品窝(02)

作者:传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9:50 来源:就爱谈小说

“没事, 我回来不收粮食4啥就是找借口回来住一晚,又是月头了, 不能天天待办公室。我回家透透气。”杨清把自带的粮食十斤一袋的大米,还有一袋五斤的小米,一袋面粉,以及两斤油,还有几瓶子酱醋茶拎进屋。

“奶,我给家里带了一些粮食,您收好, 本月我再回来就不给家里带粮食了。”杨清的粮食都是用白色的布袋子装的。

杨奶奶瞪眼,“又带什么粮食, 你上个月带回家的都还没有吃完, 你个孩子, 少带粮食回家。还都是细粮, 又花费了不少人情或者钱吧,不是找的关系就是进了那黑市,下个月不许到了。”

杨奶奶愁,自家孙女, 不省心啊。心大的哟,能装下京都城,看着孩子心大的样, 她都不敢死。

怕死了没人提点孩子。

凑过去一把抱住杨奶奶, 小声的撒娇安抚,转移话题,“奶,我听您的,下个月下下个月都不带, 哎呀,别一直舍不得吃,放久了生虫。

昨儿我催我爸了,催他快找个阿姨结婚。我爸单位好,工资待遇好,在城里有房,还有自行车,重要的是买一送一,还有我这么一个乖巧听话的闺女,我让他找一个人品,还有家里人不古怪好相处的女人结婚,最好给我再生两个弟弟,多了不成。我爸养不活。

到时候为了养儿子累着他自个儿,那可不成。两个刚刚好,相互有帮衬,奶,您说我的想的周到不”

说到大儿子再婚的事情,杨奶奶被成功带偏话题,挽着乖孙女,笑眯眯的盘算,“真的呀,我的乖孙就是懂事,两个刚刚好 ,你爸也不年轻了。再生两个就足够,以后确实不能太劳累你爸。

我乖孙考虑的周全,只是合乎你爸要求的女人不好找。你爸毕竟是个鳏夫,找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不现实,找个二十左右的未婚小姑娘也难。

可年纪大的,二十七八岁,三十岁左右的,有几个没有结过婚的。人家万一也是带着孩子,可不太行。你爸虽然有你,可你已经工作,也不是拖油瓶。

咱村周围也没有这样式的,有些不好找。”

杨奶奶的脑海中此时一个个的备用人选不停的闪现着。

一只手搂着奶奶,一只手提着两袋粮食,进屋。

来回三趟,全部运进堂屋。杨奶奶见状,忙都收了起来。堂屋一侧是杨爷爷杨奶奶的房间,一侧是杨清的房间。

杨爸爸住东厢房。

“奶,不能在农村找,我打算在我们厂里或者周边厂子给我爸找,找个离婚没有孩子,但有生育能力的,在城里住,最好找个有工作的,以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是是是,还是我乖孙想的好。那你抓紧些时间,咱争取明年上半年让你爸结婚,跟着怀上娃,后年上半年四月五月生孩子,那时候的天气不冷不热,适合坐月子。”

儿媳的影子都还没有,杨奶奶已经想到以后坐月子的时间,脑洞大的杨清都佩服。

“行,我抓紧时间。”聪明的杨清选择先答应,语气还无比真诚。

杨奶奶的心里一颗中号石头彻底落下,孙女能同意找继母是最好的,之前每次说大孙女都不说话,也不反对也不同意。

让她和老头子心里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想的。

现在好了,孩子自己想明白了。

祖孙俩在家里腻歪,杨清去菜园子里搞了一点菜回来。

中午,村里的各个地方的田地里,响起哨子声。

中午下工回家吃饭的时间到,杨爷爷背在锄头与儿子儿媳们一起走。

没走几步,就遇到熟人,“杨叔,你家清丫头回来了。”

熟人是路上之前遇到杨清的一位中间汉子,笑着与杨爷爷说道。

“啊,清清回来了,我得走快点。”杨爷爷乐颠颠的小跑起来。

杨三婶撇撇嘴,心中有些不舒服的较劲,“咱爹眼里只有大哥与清清,也是,他们是城里人,有钱。我们是谁啊,没钱还是个老农民。”

杨三婶的话,引来杨三叔的怒瞪,大眼睛瞪得圆溜溜,语气也很冲,“你瞎说什么呢咱爹什么时候眼里心里只有大哥与清清。

对咱还不好吗去年,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咱爹进城去大哥家里背粮食回来,就那么一点点,他自己与娘都不舍得吃,全给了我们。

为了让我们能有一口吃的,爹娘分家,把家里的钱财都给了我家和二哥家,大哥是一分钱都没有分到。

不管大哥挣的钱有多少,家里分家就该平分,该有大哥的那一份。

你还要咱爹娘怎么待你,是不是要他们死,不认大哥清清,是不是你再胡说八道,就给老子滚。”杨三叔真的来气,妻子人不坏,可她的一张嘴,却是很讨厌。

被杨三叔叨叨的说了一大堆,杨三婶害怕的缩缩肩膀,胆子瞬间变成小指甲那么点点,害怕的说,“他爹,你说什么呢我就是随口一说,发发牢骚,也不是针对爹娘与大哥清清他们。你别发火。”

她可不想离婚离开杨家,自家男人对她不错,两人还有两个儿子,家里有个在城里工作的大哥侄女,家里条件很好。

她离个屁的婚,去哪儿能找现在夫家一样条件的。

“哼,以后不要随口胡说。要不然我们离婚。”杨三叔是故意吓唬妻子,他从没有想过离婚,只是想用离婚治治妻子的嘴。

免得她时常胡说八道,得罪至亲至爱的亲人们。

“知道知道,我不说爹娘大哥清清他们,再也不说。”杨三婶确实不坏,就嘴皮子坏些,真要让她做坏事,她也不敢。

“知道就好,见到清清热情些,好一些,我大哥不管以后结不结婚会不会再有孩子,清清都是他的心头肉。你别想着欺负,给她脸色。”杨三叔知道已经死去的大嫂在大哥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即便再婚,找的新嫂子也不会替代死去大嫂的位置。

“哦,我明白。”杨三婶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的答应下来。

走在一边的杨二叔杨二婶悄咪咪的笑,老三家的,确实要治治,现在有些膨胀,有些时候在外面胡说,还学会吹牛,咋不吹死。现如今的年月,越是低调越好,谁家不知道把蛋埋在饭碗底下吃,她倒好恨不得吹的满天神佛都知道。

其实现在灾荒还不算彻底过去,今年秋收才刚开始,看颗粒就知道,差强人意,不能算丰收。

明年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吃个六分饱就已经是不错的。

杨二叔夫妻加快脚步前进,他们现在早已分家,爹娘归老大抚养,但平时的照顾归他们与老三一家。

今儿大侄女回来,他们做长辈的还是得过去露个面。

家里的孩子们,都在学校读书,中午不会回家。他们中午,吃午饭也就是在家里热热早上的野菜玉米窝窝头,啃上两个,就饱了。

两对夫妻,先回家用大碗端来四个玉米野菜窝窝头,哒哒的跑过来。

“二叔,二婶,三叔,三婶。”杨清出来倒水,一眼就看到前后进门的两对夫妻。

“哎,清清,月头回来要住段时间吧”

杨二叔自己没有闺女,对三兄弟三人唯一的闺女,也是很宠的。

见到侄女,大眼睛都笑的眯成了缝。

“住一晚我明天下午回去。”杨清一笑,露出小米牙,在两位叔叔的眼里,很可爱。

“怎么不多住几天”杨二叔不舍的说。

“月头,工作比较忙,我是想爷奶了,抽空回来陪陪他们。”杨清主要还是回来送粮食的,想爷奶就是个借口。

杨爷爷就站在孙女身后,乐呵呵的听着。

杨二叔没话说了,工作最大。侄女得干好工作。

中午,一家人一起吃饭,两对夫妻吃的主食是自己带的玉米茬野菜窝窝头。

但杨清与杨奶奶炒的菜,油水足,一家子七口吃的心满意足。

没有带肉回来,她给自己定了要求,一个月最多带两次肉回来,其余的,别人家里吃什么菜,爷奶就吃什么菜。

虽然都是一样的菜,可还是比别人家吃的好,炒菜油放的足,有足够的油水。

下午,都去上工,杨奶奶在家里收拾。杨清提着大木桶,拿着自制的钓鱼竿与小板凳。

去了村里的河边钓鱼,村里有条河,河水深。

鱼也有不少,就是野的很,不好网更不好钓。

杨清不担心啊,她每次回来都能钓不少。

但不卖,一半交给生产大队,一半自家吃。其实现在也不严,自家钓的鱼打的小猎,都没有人管。但杨清依然会上交一半,当做好些人上交,不只是那些队里的干部,也有队员们的面。

至于怎么分,不用她管。但她也知道,轮流分,一批批的分。

没法子,一次钓的也不多,也不够全村分的。

杨清坐在河边,提前已经在河里造了个鱼窝子,撒了点好东西。

农村学校,放学都早。孩子们从河边过,杨三叔家的两个小子,远远的就看到自家大姐坐在河边,迈动腿使劲的跑过去,“大姐,大姐,钓了多少”

“自家看呗,去找爷爷来,还有回家做作业,别瞎跑。”杨清可是知道两个小堂弟,不愿意做作业让他们做个作业就是比让他们吃苦死的中药还难。

一脚踢过去,是姐姐给俩小子的爱,两人被踢习惯了,嘻嘻哈哈的走人。走的时候还瞄一眼水桶。

杨清钓鱼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在qq农场也忙着耕耘。

意识入农场,在种植区里查看。农场有花金币请管事,有管事,虽然要付出一些金币,可自己不用时刻担心,什么时候收菜收粮食,收各种肉类。

买多少给农场,自己加工多少,留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一个月的时间,日夜不停的种植收割,已经扩大了好些块地。

背包格子里,本月的任务粮食,鱼,鸡蛋,猪肉,蔬菜,全部已经收集完毕。剩下的,继续为下个月,下下个月等 ,为以后等每一个月攒各种物资。

手里也没有闲着,一会儿钓上来一条鱼一会儿一条鱼,有好些孩子围着杨清,一斤以下的鱼,钓上来也会扔进河中。

“清姐姐,咋都扔了”边上一个吸溜着鼻涕的小男孩,不解的问道。

小男孩身边还蹲着一个小姑娘,眨巴着黑黝黝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水汪汪。望着鱼,还吞口水。

“太小了,河中的鱼不能钓光,留些让鱼长大,大鱼再生小鱼,以后就不愁没有鱼吃。”

小男孩吸溜一下,说道,“是不是一次吃光了,以后就没得鱼吃了。”

“是,吃一半养一半,才能生生不息。”杨清没有想到自己此时的一席话,小男孩记了一辈子。对小男孩影响深远。

“噢。”

看着小男孩,杨清问,“小家伙你家有没有钓鱼竿,有的话拿来,姐姐教你钓鱼。”

两个孩子,看着长得不赖,五官清秀,长大了一定男帅女美。看着他们对着活蹦乱跳的鱼都垂涎的吞口水,也想帮帮他们。

小男孩眼珠子滴溜溜转动,薅薅脑袋上的头发,悄声的说,“咱村大部分人家都有钓鱼竿。”

“那你快去拿啊”

“谢谢清姐姐。”小男孩附在妹妹的耳朵交代她呆在原地不走,不许下水,要等他来,见妹妹乖巧的点头,才起身一溜烟的就朝家里狂奔。

跑走的小男孩是本地生产队的一户人家的孩子。家里与杨家还有点亲戚关系。

小家伙不只是回自家拿钓鱼竿,还一路的大喊,给宣传,惊动了不少在村里玩闹的孩子们,一个个的听到小男孩的话语,纷纷的跑进自家,一通翻找,拿出来自制的钓鱼竿,还有提着鱼篓,纷纷的朝小男孩说的地方跑来。

乌央乌央的孩子,全放肆的朝一个地方跑来。见到杨清,一个个的很有礼貌,先打招呼。

也许是小男孩的宣传到位,一会儿功夫,全村的孩子基本都来了,随身携带的东西可不少。

几乎没有人带小板凳,都是坐在一屁股坐在地上。

钓鱼的孩子太多,杨清只能再悄咪咪的洒点东西,造几个鱼窝子。

一直到大人们下工,一群孩子们还不舍得走。

村子不大,一共也有五十多户人家。不过现在的一家家,可不是三四口人,大多数都是十几口甚至二十多口人。

五十多户,人数也不少。

像杨家一样分家的大家庭是少数。全村也没有几户。

今晚的村子里,空气中到处都飘散着鱼香味儿。

从村里回城,已经是厂里快下班的时候。踩着三轮自行车的杨清,小小的车厢里用大桶装着几条大鱼,还有两斤多的小鱼。

回到家里,自己把车停在屋檐下,水桶拎进家里。

此时前院的人,基本都不在家。都在外上班,只有卢寡妇的老婆婆躲在窗户后悄悄的看。

杨清知道,神识强大进院子就知道谁家有人谁家没有人。前院还有人家也有退休的,或者家庭主妇,可此时除了卢寡妇的婆婆刘大丫外,其余的都不在家。

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下班,那些人也该回来做饭。

等杨清刚收拾好,外面已经有了响动,有些大妈陆续的回来了。

见到杨清在院子中的水池子边杀鱼,东厢靠正房的第一间是老严家。严大爷大伯的妻子乔大妈拎着菜过来洗,“哟,小清丫头,又回老家钓了鱼来呀”

“嗯,钓了些。”

杀鱼她是熟手,一刀一刀的皆有章法。看的乔大妈伸出大拇指点赞,“厉害,不亏是你爸的闺女,利落。”

头一甩,傲娇的很,“那是,我不能给我爸丢脸。”

在家里做菜,还煮了父女俩吃的大米饭。北方大米少,杨清也不常煮大米,偶尔煮点。倒也不打眼。

“小丫头得意上了。”乔大妈在水池对面洗菜。前院的水池一共四个水龙头,一边两个。两边还有多余的水泥台子,可以放菜放衣服之类的。

“嘿嘿。”

不多言,一会儿功夫一条鱼清理的干干净净,清理出来的一些不要的鱼杂用东西装着,然后扔到院内统一的垃圾桶内。

再回到自己杀鱼的地方,把周围用水擦擦洗洗干净,才走。乔大妈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全院最讲究卫生的就是杨家与西厢的徐家。

不像自家隔壁的卢寡妇一家几口人,一点也不讲究,满院的制造垃圾,看着就烦人。

虽然她也不是多讲究的人,可也不是邋遢人,只是没有徐家杨家那么讲究罢了。

杨清回到家里,一条家常味道的炖鱼,还炒了几个青菜,用油炸了一盆花生。

鱼在桌子上用小红泥炉炖着,杨爸回来的时候,空着手,没有在食堂打饭。

父女两心有灵犀,杨清煮了三碗米,她最多吃一碗其余的一半是杨爸的,还有一半是明晚的晚饭。

“爸,洗洗手吃饭。”杨爸进家门的时候,所有的菜已经全部做好。

“等一下,我拿个东西给你看看。”杨爸先开柜子锁,从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再开锁拿出来此时代的房产证,递给杨清,“徐家今天已经走了,家里的大件家具,包括椅子锅碗瓢盆都没有带走,热水壶都留了下来。”

“好,你给徐叔叔他们折了价没有”杨清擦擦湿漉漉的手,才接过房产证明看起来,是自己的名字上面还有附带的身份信息。

“折了一些,还有一些,你徐爷爷不让折,说是提前给你结婚的喜钱。我也就没有多推辞。”

杨爸已经拿出来自己的酒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坐在桌子边开始小酌。

美滋滋的。

“我知道了,你留了他们在魔都的地址没有”

“留了。怎么着,想给他们寄东西啊”

“嗯,过段时间再寄,正好让他们过年吃。”杨清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徐家大方,她也不小气。

父女俩吃饭,门也没有关,卢寡妇家的两个孩子,闻着味道走到了杨清家门口。站在大门口,就这么望着,口水还滴答滴答的流。

如果是往常的原主肯定会给他们一些,可杨清瞟一眼,然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继续吃。

杨爸嚼着油炸花生米,也不吭声,父女俩装作没有看到,继续吃。

其实卢寡妇家的日子,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苦,甚至比整座大院中一半的人家家里的日子都好过。至少在改革开放前,确实是这样。

她一个人的工作养四个人,老公公在农村上工,养他自己绰绰有余,还能接济城里的四口人。

老公公时常会来送一些蔬菜,能节约一些菜钱。

卢寡妇每个月还能存下块钱,虽然不多,但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可她心里一直给自己暗示,自家死了男人,还有两个孩子,日子难过。

一直暗示一直暗示,暗示到她吸别人的血吸的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吸的心安理得,大院里,厂里,谁要是说她不可怜,或者不愿意伸手帮她,心里就恨人家。

觉得别人冷酷无情,没有善心爱心。

她的心都已经扭曲。

自私,自利,虚伪到极致。

卢寡妇的两个儿子马强,马华,站了许久也没有得到杨清父女俩的邀请。

大一些的马强等的不耐烦,自己主动出声,“杨大爷,我饿了。”

被人喊着说饿,杨爸微微叹息一声,扭头过来,说道,“饿了,就回去催催你奶奶,一天到晚在家也不知道早点做饭,干啥呢快回家,等下你奶又要扯着嗓子喊你们回家。”

没有吃到自己想吃的,马强不愿意走,反而走了进来,一直走到杨清家的饭桌边,指着炖在上面的紫砂钵子说,“我不喜欢吃我奶奶炒的野菜,我想吃那钵子里的鱼。我和弟弟都饿了。”

杨爸的一张脸瞬间接连变了几个颜色,强忍着心中的火焰,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小强,带你弟弟回去,快。那钵子里的鱼,是我家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