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 第57章 炮灰闺秀(01)

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57章 炮灰闺秀(01)

作者:传山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9:50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全身上下, 唯一让人移不开眼睛的就只有那灿若星辰的眼眸。仿若那幽幽的星洞,能让人整个都陷进去。

可惜了,大姑娘这是招谁惹谁, 出生就被人调换抱走,让一个农女代替她长在富贵窝中。

自己却在千里之外的小渔村受罪受苦,吃糠咽菜。真是苦命人哟。

丫鬟早就知道这位大姑娘的身世, 老宅留着的这些人, 早就得到讯息, 个个都觉得大姑娘可怜。白白遭受了十七年的罪, 与家中的姐妹有了天然的鸿沟。

大宅的阴私,大宅里的勾心斗角, 不是现在的大姑娘能应付得了的。

可惜了

丫鬟内心的独白与感叹,杨清是一点也不知道。哪怕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接下来的日子, 杨清很忙,忙着拜访长辈,忙着跟着管家请来的女先生学习, 识字, 练字。

女先生是杨清要求请来的。

至于规矩礼仪简单的学了些,其实她早就烂熟于心。只是要做出什么都不懂,跟着简单学了些。

倒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识字学习上,还跟着先生简单的学习了些弹奏古琴。

会弹几首简单的曲子,先生还感叹的说说她可惜了, 天赋极高, 只是学习的太迟,要不然这大齐朝日后能出一个大家古琴。

上午学习完,去用完午膳, 杨清刚溜达消食完毕,就见那天的导游丫鬟前来,还禀报说,“姑娘,第二批的货物已经运来。”

“嗯,知道啦。春杏,随我去瞧瞧。”搁下手中的笔,抖抖的宽大的衣袖。

“是。”

宽大的袖子,着实有些不方便。

在现代久了,还是有些不习惯。

几人去到老宅一出跨院,那里有道侧门,可以直通外边。

杨清找到管家先借用一段时间,这里暂时要被她征用。在宁州府未来的一段时间,她要赚银钱,赚的荷包涨涨的才能进京。

从海边运来的海鲜在宁州府贩卖,免费教大家怎么制作各种海鲜佳肴。

生意已经开始做了一段时日,还不错,有些赚头。还带了一些港口得来的稀罕货一起贩卖。

有来自异国的宝石,有来自异国的种子,还有来自异国的颜料,玻璃制品。玻璃其实在古代大户人家,还是有的。

杨清就记得在地球上时,一座北宋的墓中就出土了五十余件各种造型不一的玻璃器皿。

本钱少,做生意也不大踏步的狂奔,她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挪。

过些时日,来回倒腾几趟以后,才能把步子稍稍迈大一些。

走到跨院,院子里摆满了大缸,里面装满了海水,廊檐下的水缸里面全是各色海鲜。

每一口缸中滴下一滴当年在红楼世界弄的灵河水,舟车劳顿到此处的海鲜,依然活蹦乱跳。

跨院方方正正,一边有棵大树。脚步轻缓移动,穿梭在各大大缸中。

院内现在住的是杨清自己花银钱买的一家子下人。

有老有小是罪官家的家奴,连规矩礼仪也不用教,这家人算是老实人,一家子老老小小的有十口人。

青壮年有三位,住在这边帮杨清做事。

这家人的主事的女人是二老的大儿媳,一手厨艺不错。见到主子前来,丁大家的忙迎上前来,“姑娘,刚点完数 ,没有一丝差错。数目全部能对上,还有送来几个虾夹子大龙虾,说是送给姑娘的。”

龙虾,杨清来了兴趣,纯野生的龙虾,她倒是喜欢吃,“走,看看去。”

丁二家的站在一边,也跟着忙起来,引着杨清去院落中的一间小厨房。

厨房里长长的厚实案板上,放着陶缸里面就装着龙虾,还活蹦乱跳。

“不错,丁大家的,我教你怎么做这虾,你好生学。等下跟你家那位说,下次去那边收货,多弄些这种大虾来。咱新增一个品种。靠着这种锦绣大虾,定能大赚一笔银钱。

到时候啊,我给你们都发红包。好好犒赏你们。”说的时候,眼带笑,眉眼弯弯,让周围的人全部跟着高兴起来。

这边腥气很重,可大姑娘一点也不嫌弃,老宅的几位下人,都觉得这位乡下长大的大姑娘,性子不错,心底也善良。与她们也有话说,说的那些话也能说进她们的心里。

她们是不知道后世有个词接地气。要不然一定会说,大姑娘接地气。

跨院的情况,大管家也是头疼,但也不好说。借用就借用吧,确实,大姑娘如果在外面租房放这些,万一出事被人做点手脚,那得赔死。

大姑娘手中捏的那点银钱估计是大太太大老爷送的,想来也是不多。

他也不敢说什么,好在大姑娘最多住半年,最迟年底是要回京城与家人团圆。跨院的味道,再重也有消散的那天。

主子们今年也不回来祭祖,万一要回来也不用住到这跨院来。

大管家思虑半晌坐下来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京城。随行的还有几缸大姑娘交代的海鲜,缸中装有海水,还有各色不同的海鲜。

能共装的装在一口缸中,不能的单独装。

几辆牛车,在路上走了几天,才抵达京城。

京城杨府

今儿一早的,各房的主子男女各聚一屋。今儿出嫁的二姑娘杨漫回娘家。

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才子夫君,夫妻俩鹣鲽情深,一起回到杨家。

除了老太爷,都在外院招待平安侯嫡次子汪子宪。

一家子女眷当然是招待回府的二姑娘,在老夫人的院子里蒋氏原身亲母亲热的拉着亲自教养长大的女儿,亲亲热热的说话。

母女俩的那亲热样,老夫人看了不自觉的紧皱起眉头,搞不清楚里外的蠢货。对二姑娘杨漫也有了新的看法。

没想到,自己看走了眼。从进门到现在这位假孙女杨漫可是从没有问过被掉包的那位可怜的人儿。

老夫人冷眼旁观,也不怎么说话。母女俩亲亲热热的聊了不到两刻钟,老夫人的心腹嬷嬷之一冷嬷嬷拿着一封信件喜气洋洋的走进来。

“是什么事儿,让你喜成这般”

周围私聊的几人都望了过来,看向冷嬷嬷与老夫人,只听见冷嬷嬷高兴的对老夫人说,“老夫人,老宅来信。还有大姑娘的口信,大姑娘说,她正在跟着先生学习识字写字。现在写的字一般,就不给老夫人写信。等字练的能见人咯,就亲自给老夫人写信。

大姑娘还让人送来了一位厨娘,是她特意培养出来的。大姑娘自小在渔村长大,那些海货什么样的菜式都会做,亲自了一位厨娘,说是让她教会咱小厨房的厨娘。

还送来好些的海货,老奴瞧过,那都是上上等的海货。个顶个的好嘞,大姑娘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冷嬷嬷人老成精,进门就瞧见了老夫人脸上的不耐。

扫一眼就知道大太太与那位假千金二姑娘母女俩碍了老夫人的眼。

进门时的高兴在面上又增加了几分。

特意刺刺大太太那个不清白的。

一席话让老夫人的笑容都止不住,拿着信件,拆开看起来。二姑娘沉思一会,脸上浮起笑容,柔柔的问,“冷嬷嬷,那大姐姐没有给母亲送什么来呀”

“送了呀,有单独给大太太的礼物,只是不是老奴经手。具体是什么,老奴可不知道。二姑娘要问什么,去问花嬷嬷就是。还有大姑娘给府中的长辈,兄弟姐妹都送了礼物。具体是什么,二姑娘去问大奶奶与大管事。”说完,冷嬷嬷也不再看挑事的二姑娘,嫁出去了,还在杨家挑事,手段拙劣,心眼坏与她以前装的那老好人的模样一点也不像。

老喽,看走了眼,以前还觉得二姑娘是个不错的。

如今细细思来,二姑娘内里藏奸,心眼多着呢。只是手段不怎么高明,可惜了,以前没有发现。

冷嬷嬷的话一出,二房的太太江氏立马对着婆婆乐乐呵呵的逗趣,“母亲,咱大姑娘是个孝心的,自己手头不宽裕,还给府中的长辈,兄弟姐妹送礼,想来是个心善的是个好相处的。”

老夫人当然喜欢听好听的话,只从知道真正的大孙女后背上有娘家张家女才有的兰花胎记,就上了心。

多少代了,张氏出嫁女的后代还有女孩能与张氏女一样后背有兰花的。

张氏的族谱记载中,好像就只有两位。也是张氏女出嫁以后的后代女孩中有人后背有兰花。

都是隔很多代才出一位,可只要每次出的那位,都会留下一生的传奇。

那都是惊才绝艳之辈,她的后辈中也有兰花胎记。她知道的时候,有高兴有激动也有惆怅还有惋惜。可惜了,难得出这么一位,却被那坏人调包去了乡间长大,错过了十七年的学习培养时间。

虽然不能像那两位一样,成为惊才绝艳之辈,可那也是她的血脉后人,还难得的继承了兰花胎记,就凭这难得的缘分,她也不能看着这孩子以后受苦受难。

才有之前的那一千两银票,想多给也要等到杨清到京城以后,才会给。一千两做几个月时间的零花,是足足够的。

老宅有给杨清准备族中长辈家里拜访的礼物,她本人去了,一些家中富裕的长辈都会赐一些饰品,金银稞子之类的。

老夫人已经为她想过。

“虽然还没有见过,但从以前查到的情况,询问的他们渔村的村邻得知的情况,那个孩子是个好相处的。等她回到家中,你这做婶娘的,可要好好待她。”老夫人扫一眼大儿媳,再扫一眼二儿媳,心里暗自叹息。

老大家的蒋氏以前看着不像是个蠢的,今儿怎么这么不开窍。

她自个儿的亲生闺女,也不说两句好听的,真是

老二家的江氏捂嘴小乐,“母亲,这还用您说啊。大姑娘在外边儿受了十七年的苦,回来以后在家中也待不了多少时她日,能待个三年那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也许只能住上几个月 ,我虽然只是个做婶娘的,那也得抓紧时间的疼。

要不然,不够时间。您以后就瞧好吧,给大侄女的礼物,我可是都准备的妥妥的。就等着大姑娘回府。”

“我可听着,到时候可不许耍赖,别不承认。”婆媳俩一来一往,说的热热闹闹,搞的蒋氏一脸黑,心里暗骂。

她怎么想的,无非是不在二姑娘面前表现的心里只有那从未见面的亲生闺女,与养女生份咯。

所以一直没有怎么插嘴,说一两句好听的。

下午,各房都收到了杨清送来的海货。

至于他们怎么处理,杨清可管不着。

她正忙着。

忙着挣银子,忙着发展。

夜晚,老太爷杨宏涛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府。已经快到宵禁时间才回到家中,满脑子都是一团浆糊。

休沫日,被皇帝喊进宫谈心,一般都没有好事。

事实告诉她,确实没有好事。

皇帝虽然没有明说,可那意思已经摆在那儿。

玖亲王王妃的位置一直空悬着。

玖亲王命硬可是全天下出了名的,从十五岁到现在二十五岁,一共克死了八位未婚妻。

皇帝还特意提起没有回京的大姑娘,意思是那位的命运也不咋地,也许能负负得正。

暗示了他一天的时间,一直磨到他说回府与老妻商量商量,皇帝才放他出宫。

之前他一直在装听不懂。

回府之后,老爷子直接来到老妻居住的院落。

一身颓废的挥退下人们坐在太师椅上直叹气。已经卸掉一头发髻的老夫人,素服素颜的走到丈夫身边,“出了什么事看样子出了什么难事,丧气的很”

“夫人,我是有口难言,不知道怎么说,可不说吧,以后圣旨下了以后,我怕你会怪我。可真不是我要答应的”老爷子当然想家里出一个亲王妃,还是不用参与夺嫡多好啊。

玖亲王可是当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自幼由皇帝一手带大,说是兄弟情感,也可以说是如父子一般。

皇帝比玖亲王大一轮。

当年太后不受宠,名为中宫皇后,却还不如那贤妃在当时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宫务也被分出去大半给贤妃掌管,要不是当时的皇帝突然死在贤妃的床上,如今的皇帝是谁那还真不好说。

也就是因为这些,当今那时候一直过得不是很好,时刻护佑着亲弟弟九皇子。

当今登基的时候,还多亏了玖亲王。十三岁的少年,用半条命为当今换来了时间。

才给了当今皇帝时间,顺利的登基。

十二年的时间,玖亲王从十六岁以后就一直驻守边关,抵御瓦剌。

常年不回京城,都说他是煞星转世。命最硬的未婚妻也只是坚持了一年,其余的几个月就换一个。

对于这样的亲王妃,老爷子不愿意有。万一大孙女被克死,他可成了罪人,亲王妃的位置自家没有得到,还损失了一位孙女。还是一位刚被找回来的孙女。

到时候,外面谣言满天飞。什么用乡下长大注定不会高嫁的嫡孙女换取一个亲王妃的机会。

他其实都想好了,等大孙女回府,到时候给她找一个家境一般,身家清白,家庭人口简单,人品好的新科进士,到时候有自家人提携,谅他也不敢欺负大孙女。至于嫁进门第相当的人家,他都不敢想。

都不是傻子,自幼在乡间被虐待长大的孩子,就算嫁的门当户对,对她来说大半都不会幸福。还会陷进后宅的泥沼中。

为此他早已与老妻商量好,达成了共识。

老夫人手中拿着一封信递给老爷子看,“老宅的来信,你先瞧瞧,再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许久之后,老爷子放下书信,叹息道,“是个聪慧的孩子。可是”

说完可是,又望了眼外面,才继续说道,“今儿进宫,皇上说起了玖亲王,还说起了大姑娘”

话还没有说完 ,老夫人就觉得心脏不舒服,跳动的太快太乱。玖亲王妃,她可不愿意大孙女去,即便一辈子没啥出息,嫁的丈夫一般,但只要日子平安,也比去做玖王妃好。

那就是个虎窟狼窝。老夫人自己都没有发觉,她的头摇的像拨浪鼓。

嘴里还一直念叨,“不成,嫁进小门小户都比去做那个来的好。”

“是,可,皇命难违,现在皇上是让我们自己商量,只要我说不。直接还是委婉,估计下一次就直接是圣旨赐婚,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老爷子很明白皇帝可不是真的与他商量,能耐着性子与他周旋大半天,那也是因为玖亲王克妻的名声太胜。

已经死了八人,即便是皇帝也不好意思直接逼大臣。

妥协是因为死的太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皇帝才放低要求,才选择杨家刚找回来的孙女。

一是,想着杨家人与那孩子没有多少感情,会舍得。

二是,想着那也不是一个好运的姑娘。如若不然也不会从出生就会被人调包去了千里之外的小渔村。

如此衰,应该不会给一下子就被克死,也许能支撑到为九弟生下一儿半女,只要九弟以后有了后人,他就不再逼九弟娶妻。

不娶妻不代表九弟身边不能有女人。

皇帝都已经想好。以后怎么办

不得不是皇帝浑身都是心眼儿,想的真多,难怪大半的皇帝都不长寿。

“让她在老宅多住一段日。以后无忧无虑的时光就会远离她。”老夫人也知道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只是在心底叹息,孩子命苦啊。

“行,你给老宅去一封信。”

老爷子弯着腰驼着背走了出去,精神萎靡,感觉人一下子老了四五岁。

真是瞬间老了许多。

几天后,京城杨府迎来了天使太监,全府的老小跪在地上,“诚心”的聆听天使宣读圣旨。

只是听着这圣旨,所有人都嘴里冒苦水。与没有回府的大姑娘是没有感情,可就这么看着她被克死,多少有些不忍心。

也有人暗自庆幸,有这位刚回来的年岁大的大姐姐顶在前面。如果没有被找回来的大姐姐,可能被赐阎王婚的就是她。

捂住心口,慌得心脏蹦蹦乱跳。

随之而来还有赏赐。

又赐了阎王婚,全京城又多了一个热门话题。顺带的一群妇人闲的无聊,挖出了新晋的准玖王妃的身世,几天后满京城都知道这位准玖王妃是被人调包,自小在乡下渔村长大。不识字,没有规矩,不懂礼仪。

孟府的宴会

杨府女眷参加,平安侯的女眷参加,京城有权势的还有世家大族,皆有参加。

一座宽敞的三间连通的大厅内,张二奶奶杨漫二姑娘坐在婆婆的身后。此时走过来一位年轻的妇人,一身富贵,走在平安侯夫人身后,声音高亮,“杨漫,我听说了,想不到啊,你居然是一位渔民家的女儿。你的命可真好啊,居然飞上了枝头,进了杨府。

啧啧,可真是苦了杨府真正的大姑娘。本应该金尊玉贵的长大,却被你这养一个长相一般,气质一般却最是会装可怜会装好人的贱民给鸠占鹊巢。

可怜哟,你怎么好意思占着人家的父母,还占着本应该属于大姑娘的嫁妆。”

声音大的三间相通的大厅的人全能听的真真的。另外一边马上有人响应,也接过话茬说,“对,张二奶奶你怎么好意思坐在这,怎么好意思还去祥云楼买上那么些首饰。那都是杨大姑娘的,你是不是想着在大姑娘回京前花光,也不好让你再让出来嫁妆不是。

昨儿我还听到你说,那是大姑娘自己命不好,自己没福气。

亲耳听你说,即便大姑娘被找了回来,还不碎没有福气,命里带丧,一回来就被赐阎王婚”

此话一出,一直用装可怜以不变应万变的张二奶奶,慌里忙张的站起来,流着眼泪慌忙摆手,“不不不,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

多的解释也没有 ,一直含糊的反复说我没有我没有。

在场的人精多着呢,个个老成精。一些年轻的精明的暗自撇嘴,谁不知道谁啊

以前吃多了这位的亏,都学精了。还有这边都是女眷,可没有那些喜欢柔弱女子的蠢男人。

不少年轻的妇人不顾礼仪的撇嘴,真会装。

老人精们相互对视一眼,都不说话,只是淡淡一笑。小儿把戏,都是她们年轻时候玩剩下的。

被双人围攻的张二奶奶杨漫在心底记下了,小黑本本上狠狠的写上了二人的名字。

杨老夫人看着对面的“孙女”,觉得乏味,撇开脸与身边的一位老姐妹说起了话来。

两人多时未见,那位陆老夫人拉着她的说,亲切的问,“老姐姐,你家那位大姑娘什么时候回京城,到时候可要告知一声。我给孩子备好了礼物。”

“好,到时让人告知你一声。不用刻意的,那孩子是晚辈。”杨老夫人也不说主动去拜访陆老夫人。

两府没有姻亲关系,特意去拜访,有些不妥,不知道的还以为杨府落魄到到处在讨见面礼的礼物。

“嗯,有机会见面的。我可等着,那孩子受苦咯。”

“唉,这些都是命。前面受苦总比老来受苦来的好。”如此安慰着自己。

“那倒是,以后好好待那孩子,说不定是个有大福气的。”

“不求她大富大贵,只求她平平安安,一生顺遂。”

陆老夫人拍拍杨老夫人的手,表示明白。用眼神劝慰着。

坐在对面的张二奶奶,又恢复了之前的静雅贤惠,时不时的照顾婆婆平安侯夫人,把婆婆伺候的舒舒服服。

从重生回来,她发现好些都变了。

杨家的那位真闺秀,应该病死在回族地的路途上。她没有想到,对方到现在居然没死,然后一切都变了。

那乡下丫头居然被皇帝赐婚,赐婚给玖亲王。虽然哪位玖亲王也是个短命的,在明年年底战死边关。

可现在出现了变化,她总觉得玖亲王的命运也会出现转折。

心里有些慌,上次回杨府也是为了探消息。

她重生回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杨府已经派人去接那位。想着那位最后病死在途中,她没有放在心上。

只是没有想到,因为她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居然改变了一些事情。她不愿意有些事情在改变。

明明那位已经死掉,怎么没有死。

那这样,杨府会不会不再当她是孙女女儿还是个未知数。

她不能没有杨家在她背后做支撑,本来家世就已经是人生污点,还没有杨府做靠山,以后在平安侯府不知道会被奚落成什么样

有人也正与平安侯夫人悄声说话,“你家老二家的,没想到”后面都话不用说也知道,是想说什么。

一向高傲的平安侯夫人,紧抿嘴唇,面相吊着,垮成了怨妇样,但说出来的话,却是反的,头也没有转一下,故作淡然的说道,“我家娶儿媳娶贤,不是很讲究门第。只要人品好,我不是要太在意。”

那位轻声说话的夫人,咯咯的说起来,还特意回头望了一眼坐在离她们坐的椅子五步之外的杨漫,用手帕捂住嘴,乐呵的点头,“对,你们平安侯府,却是不在乎家世。”

心里却是我信你的邪,你还不在乎儿媳的家世。挑的跟个什么似的,还不挑。

平安侯夫人僵着一张脸,淡淡的说道。她当然后悔了,以前一直觉得二儿媳有些不像是杨家人,真还应验哒,还真不是杨家人。

一向与平安侯府不对付的庆侯府夫人,掩嘴轻笑,咯咯的笑个不停,笑的腰都直不起来,许久以后,才停下说道,“张夫人平安侯夫人,几年前,我在宜郡王府说的那话,你还记得不我说你家二儿媳与杨府的孩子们都长得不像,你还说我纯属嫉妒。是不是嫉妒,你现在明白了吧,杨老夫人与杨大太太还有杨府诸位,个头都不矮,可你家那位柔弱的儿媳,却是杨府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中最矮的。

当年我就发现了问题,我多嘴说一句,你还不信。现在信了吧唉,要我说吧,你就是太倔,不停人劝,现在被人看笑话了吧。

其实,不是杨府亲生的有什么关系,好歹也被杨府养十六年,人家还陪送了不菲的嫁妆”

说话的人语气夸张,表情夸张,眉开眼笑的。显然她心情极好,好到极致,掀开虚伪的面纱,就是**裸的看笑话。眼里闪烁的都是看人笑话的神采。

显然是讨厌平安侯府到极致,说到最后,还扫一眼杨府 对着杨老夫人说,“杨老夫人,我没有看你们府上笑话的意思。我的意思,您老明白吧”

隔空点头,“明白,只是还望谢夫人以后少拉扯杨家。杨家不愿意被拉扯进贵府与张侯府的往日恩怨中去。”

“省得,下次一定不会拉扯贵府进恩怨。”谢夫人倒是爽快,也不介意被人说。

说完老夫人不再说什么。淡淡的望着坐在后面一直低着脑袋不说话的杨漫。

宴会中,你来我往的打着机锋。没有人敢议论杨府大姑娘命苦,被赐阎王婚,心底可怜她,但也不敢说出来。

边关

玖王顾旭之无语,手中拿的是皇兄给他写的信。信件中有写为什么给他找一位不咋地的王妃。

解释的很详细,还说如果成婚后他不满意,那也先装一装,等杨府那位怀孕以后,生下一儿半女的,再给他找一堆的漂亮女子云云的话。

苦笑,皇兄这是也被自己的克妻体质吓到。生怕自己以后没有后人,吓的,已经不敢再挑剔。也是从以前挑剔到不行,到现在根本不挑,只要是个身家清白的,就可以。

看完信件,也忍不住的摸摸自己的手,腿,也觉得煞气是不是重了些,让自己克妻。

放好信件,又拿起母后给他的信件拆开看起来,又是老一套,嘱咐他保护好自己,还有正式提出让他年底回京成亲。

说是与皇兄已经帮他安排好,这次只要杨府大姑娘能顺利活过三四个月,就赶紧成亲。别再生事端,真的死掉。

前面死了那么些,一个都没有真正成亲。

真是,够亏的。

玖王不置可否,皇兄与母后觉得好,他无所谓。只要杨府的那位找回来的乡下大姑娘能命硬到成亲,他娶她又有何妨。

娶谁不是娶。

看完整齐的放入一个木盒子中,一排排几个盒子都是母后,兄长写给他的信件。

放好,走出去书房。

“来人。”一声高喊,很快的来了人。之前赶走了伺候的奴才,现在又唤人来。

“王爷。”一直随侍在书房不远处玖王府太监总管,也是随玖王一起长大的太监高进,跟个猫一样,悄无声息的出现在玖王的身侧。

“小高子,去准备一些礼品,给左都御史的大姑娘送去,多送些毛皮,以及宣平城周围的出产过去。”扫一眼就知道小高子眉开眼笑高兴什么。

德行

“奴才,立马去办。王爷可还有书信,吩咐什么的”小高子也有消息来源,替皇上送信的人中可有他认识的,也是在宫中时认识的发小,带给他准确的消息。

知道主子又有了准王妃,虽然不识字长在渔家,但他也跟皇帝一样不挑了。

心态与太后,皇帝一样,现在只要是个年轻女的,身家清白,估计都可以。

可不就是高兴,连上以前的,杨府大姑娘已经是第九位准王妃,事不过九他们自己想的,都是九,正好相配。

也许这就是最后一位。可以展望未来

飞奔出去的小高子,站在库房里,让不少人举着蜡烛,他东翻西翻的,翻出来不少好礼物。

心底一直念叨着杨大姑娘一定要挺住,挺住

站在城墙上的玖王,望着漆黑的远方,心中突然也有一些展望。

以前从来没有什么触动,他的展望也没有什么儿女情长,只是对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以前没有的展望。

也许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也不错,皇兄说了,等他成亲让他带着王妃来宣平城一起生活。

翌日开始,宣平城的玖王府,不少匠人进驻,开始在王府内进行改造。

为明年王妃的入住做准备,小高子忙的飞起,但人特别的高兴。飞扬的神情,感染着府中的每一个下人。

宣平城的玖王府,没有京城的玖王府大,也没有那么精致。

方方正正,一看就知道住的人不在意府中是否有景致。

杨家村,杨清也早已接到来自皇帝的赐婚圣旨。

大家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杨清。但有一位,却一直跟在杨清身后,是族中一位族弟杨骁,才四岁。

小家伙从认识眼前的大姐姐以后,就一直跟着,只有晚上才回自家。白天一直跟着,杨清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一会儿见不到族姐,就干嚎。嚎得伺候的下人只能到处帮忙找人。

小祖宗不找到人就一直嚎,嚎到满村都知道他在嚎。

这不,姐弟俩清早又一起跑步,小不点跟在族姐身后,小短腿一直踢踏踢踏的跟着。

跑了四里路,杨清停下坐在一边的长木椅上休息,这是她特意请人做的木椅放在这边的。

方便她与族弟休息。

族弟本来常年住在府城,可是从见过她以后,就死活要回村子里居住,要跟着族姐一起。

闹腾了三天如愿回到他们家在村子里的老宅。

从回来开始,就驻扎着,一直跟着杨清。

“小骁,累了吧”边上的丫鬟已经递上温开水给杨清姐弟俩。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