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皇子妃奋斗史 > 第33章 第33章

皇子妃奋斗史 第33章 第33章

作者:秀木成林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23:00 来源:就爱谈小说

邵箐一双眼眸亮晶晶的, 魏景心绪颇佳,俯首轻吻了吻她的脸颊。

“快睡吧,夜深了。”

这晚安吻这几天都有,时深时浅,不过最多也就轻触唇部而已, 再深入就没有了。

邵箐接受良好, 表现也自然了很多, “嗯”了一声,乖乖伏在他怀里, 很快就睡了过去。

魏景精力充沛, 就算不睡一两夜也无甚影响,不过他很享受躺在妻子身边的安宁感, 凝视片刻,替她掖了掖被角,也阖上双眸。

睡得晚, 但邵箐惦记着季桓等人的事, 起得倒早, 匆匆梳洗用了早膳, 就和魏景到前头去了。

辰时, 县衙接了一封信,是过路商队代为捎带的。

魏景道“我豫州的家人快到了,这信路上耽搁了, 算算日子, 竟是近日就到。”

庄延奇道“县尊家人怎地不护您和夫人赴任”

邵箐就叹“我们赴任也有家人相护, 可惜路遇悍匪,一时大意中了药,家人护卫为了我二人,尽数牺牲了。因赴任期所限,我们只好一边上路,一边去信豫州。”

“原来如此。”

庄延恍然大悟,他没亲眼见魏景动手,也不知他武力到底高到何等地步,想着蒙汗药也是匪徒惯用手段,一时大意也是有的,因而不疑有他。

至于寇玄,不要说他不肯定邵箐撒谎,就算他明知这假话,也会当真的来听的,所以同样一脸后怕。

这事就合理地提上日程了,只待季桓等人到来。

下午,又有邓光来禀,说有十来个商队护卫出身的外地人来应招县兵,身手极佳又年轻,可落户平陶,问能不能招

增召县兵,自然优先在本地户籍者进行。平陶是大县,增召个三千兵卒,本来是很轻松的,但由于魏景要求很高,导致进展缓慢,名额迟迟未能填满。

邓光见这十来人条件真的很好,他有些舍不得拒绝,故而特地来问一问。

这正是魏景昨日安排,闻言他沉吟片刻,道“可。”

他还吩咐“若再有个人条件优异者,可不必局限于平陶户籍。”

邓光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邵箐忙碌公务之余,吩咐平嬷嬷把后院两侧的左右边排房洒扫出来,以备明日韩熙张雍等人入住。

平嬷嬷祖孙,是魏景亲自掌眼选出来的仆役。

世居平陶,身家清白,贫民出身。平嬷嬷寡居多年,年初独子病逝,仅给她留下一双年幼孙子孙女和许多债务,几间旧房尽数低了债都不够,不得已只能自卖自身。

平嬷嬷其实也就四十出头,恭谨老实手脚十分麻利;孙女春喜今年十二,正好可以给邵箐当个贴身丫头,这一点也是魏景看中的。

至于孙子春生今年十岁,当个跑腿的小幺儿,闲了还能给祖母姐姐打下手。

这祖孙仨虽贫困但爱干净,老的小的力气大眼里有活。目前不管是魏景还是邵箐,都没打算往后院放太多人,这组合用着正好合适。

翌日,这千里迢迢自“豫州”而来的季桓等人就赶至了,同行还有张雍陈琦一起上路的家眷,以及精选出来的五六十“家卫”。

诸人于侧厅拜见魏景。

在场还有特地赶来的寇玄庄延,因为魏景昨日提过,来者还有旧日一个门客,正好能缓解县衙用人之渴。

既然有新同僚,那更应该来一趟了。

然初次照面,二人大吃一惊。

“门客”季桓三旬有余,方颌阔口,神态举止从容有度;“家卫”头领韩熙张雍陈琦三人或精瘦或魁梧,相貌不同却俱目光迥炯,行动敏捷想必身手颇佳。

这四人风尘仆仆,但一看就知不是庸碌混日子之辈。

还有后头这数十名“家卫”,一律精神抖擞,秩序井然,明显个个都是好手。

庄延叹“我观县尊气度,便知非小族出身,果然如此不假。”

这数十家卫,可不是小户乡绅能培养出来的。

魏景道“家道中落,说来惭愧。”

他本人一看就非普通人,刚好又从中原贬到西南来,于是就编了一个家道中落的借口,寥寥几句,让人脑补他和邵箐家是因政治斗争失败而遭了祸的。

既然这样,有些底蕴仍在也属正常,韩熙等人出现也没太让人惊诧。

庄延笑着应了句,忙和寇玄一起上前,与季桓四人见礼。

“在下张功,字伯言,日后还需文珪文长多多指教。”

说话的是季桓,他们用的当然是商议好的假姓名。韩熙自称许信,张雍自称严华,陈琦自称沈良。

这四人或笑意和熙,或从容有度,又或举止粗豪却爽朗大方,反正分寸掌握得极好,初次与平陶诸人交谈,就给人一个相当不错的印象。

寒暄几句,庄延笑“改日必要与诸位痛饮三百杯,促膝长谈。”

“哎,三百杯可不够。”

张雍哈哈大笑“得上大碗,我们痛饮三百碗”

季桓摇头笑“公恕啊,三百碗下去,你也不怕撑破肚皮”

众人齐齐大笑。

这初次会面,相当之和谐,庄延笑罢,转向上首拱手“县尊,还有些要紧公务,且容我先退。”

寇玄紧随其后。

庄寇二人十分体贴,看着差不多了,就告退让久别的双方说话。

魏景颔首“去吧,我今夜设席,届时再畅饮叙话不迟。”

庄延寇玄等很快退下,偏厅只剩下自己人,候着的平嬷嬷就先请了张陈二人的家眷往后头安置。

至于数十青翟卫,魏景随意点了几人留下,余下的吩咐也先一起去,他后面再作安排。

此处空旷,捕掾小吏随时可能出现,并非说话的好地方,魏景站起往外行去,众人紧随其后。

至外书房,他率先推门而进。

季桓四人跟随,至于剩下的几名青翟卫,十分熟练地分散在门前屋后站定,无声守卫。

季桓四人一边打量四周环境,一边随主公前行,他们此行要避人说话的,见入外书房也不诧异,然诧异的是,这主公的外书房内,竟还有一名年轻女子。

隔扇门推开,季桓前脚跨入,余光竟见一青衣女子端坐于案后,正垂眸提笔,书写些什么。

登时他就是一愣。

男人的外书房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心脏部位,任何人等都不可轻进的。他的主公什么身份从前无故接近者一律立斩的。

想起魏景那句“敬她如敬我”。这,这难道是主母王妃

果然,那青衣女子听得门响,抬起头来,笑道“夫君。”

绿鬓如云,肤白貌美,一双杏仁大眼水盈盈的眨了一下,盛满了笑意。

她站起要迎,魏景却已几步大步行至书案后,“嗯”地应了一声,垂目看对方,余光瞥见书案上的公文,他皱了皱眉“不是说歇歇再处理的么”

少府掌一县财用,邵箐目前主职是这个,但由于人手太短缺,她还兼理了县丞一部分工作,处理各种文书,很忙。

她忙碌但充实,很乐在其中,魏景纵容她但不愿意她太累了,刚才出门时,他嘱咐她入内室躺躺闭目养神,不想这么一会功夫她就起来了。

邵箐笑“我不累呀,我刚起的。”

这工作强度还行,年轻精力充沛嘛,她笑盈盈,魏景无奈,只好道“下回不可如此。”

二人就这么低声说了几句话,时间很短,却不知后面的四人早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头一个惊异的是,邵箐居然直接坐了书房主位,而魏景见了竟全无异色。

后一个更惊异的,是魏景就这一小会的气场变化。

冷冽,转为温和。

要说魏景,从前健如骄阳,英姿飒爽,屹立于北境,如山岳般凛然风雨不侵。

这次再相见,凛然依旧,热忱却再也不见,如陡坠深渊百丈寒冰,冷肃而漠然。

究其原因,当然是半年前的一场惊变。

张雍等人乍见如何心酸愤慨且先不提,让他们惊异的是,在甫见邵箐那一刻,魏景通身冷冽如遇春风般,瞬间冰雪消融变得和缓,低声说话时还语带关切。

四人对视一眼,本因魏景嘱咐已很郑重,如今更提了几分。

“标下在下见过夫人。”

四人同时恭敬见礼,至于王妃什么的,这称呼同样不适合再提。

“诸位无需多礼,快快请起罢。”

邵箐微笑致意,面前四人如她意料一般,俱是出众之士,叫起后她也不急着深入了解,而是坐一边去,将书案后的主位让回给魏景。

魏景吩咐众人落座,道“有话畅所欲言即可。”

意思是,不需因邵箐在场心有顾忌。

接下来要议论何事,张雍等人心知肚明,闻言再度惊讶,但好在有方才打底,倒接受得很快。

敛了敛心神,季桓道“主公,也不知如今中原情况如何了二皇子登基已有半年,只怕”

此言一出,他和张雍三人皆面色凝重,

自叛离北军后,他们领着青翟卫日夜兼程寻找魏景,中原诸事再也顾不上。另一个,从前的消息渠道也统统不敢用,仅凭沿途所见所闻,对朝廷现状已不再清楚。

想来也不会好的。

先帝所作所为再如何让人诟病,他的身份却是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二皇子乃新封太子,上位名正言顺,无任何可质询之处。

半年时间,足以让他将朝堂内外清洗干净,关键位置都换上自己的心腹。

然大楚再如何强弩之末,那好歹也是个庞然大物,魏景劫后余生,要撼动它却不是件易事。

季桓四人既然决意南下追随魏景,就已经将自己放在后者同一立场上,伺机反扑乃至推翻大楚,此乃必然之事。

终于与主公汇合,此事就该立即提上日程。

前景不易,诸人皆一脸肃然。

“你们无需担忧太过。”

魏景淡淡一笑,看了邵箐一眼,邵箐会意,立即去打开书案后一个专门装邸报的木匣,翻了翻取出其中一封,递给他。

“且看看此物。”

他直接将邸报递给左手边的季桓。

邸报,乃专用于向地方传知朝廷动向和政治情报的公文。上至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下至有关官员的任免调迁,皆抄录其上。实际就是一种古老的内部新闻报纸,避免地方官员两眼一抹黑,胡乱施政。

到了魏景手上,这县令身份就多了一个好处,光明正大地掌控朝廷动向。

他这般态度,季桓等人不禁目露惊喜。季桓接过邸报忙垂头细看,张雍几个等不及,急急凑了过来。

“今夏,黄河下游决堤,虽范围不广,然陈留至扶沟大段河提已岌岌可危。我那二皇兄下了旨意,擢郭赟为都水监,全面接手治水诸事。”

魏景唇角微挑,扬起一个讽刺的弧度“郭赟,奏请束水攻沙,被准。”

“束水攻沙”

季桓唬得手一抖,那封还未看完的邸报拿不稳掉落,被眼疾手快的韩熙一把抄了去,三人忙展开一目十行。

季桓“腾”地一声站起“束水攻沙只利于局部,于治理黄河整体极为不利况且黄河下游河堤如今已高于平地数丈甚至十数丈,陈留至扶沟一带又土质疏松,极易被河水侵蚀,一旦,一旦”

含沙量高的水流本极不驯,一旦稍有变故,恐怕即时泽国千里,哀鸿遍野。

这一点,前太子看得极清楚。他初入朝,就奏请皇父采用宽河滞沙,蓄水固堤之策,并任用舅舅傅竣好不容易寻访到的隐士渠云为都水监,全面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宽河滞沙,耗时更要久一些。不过近十年下来,也初见成效,这二年黄河大决堤再未见,不管春汛夏讯灾情都不大。

初见曙光,如今宽河滞沙竟陡然腰斩,换上理念截然相反的束水攻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