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权宦心头朱砂痣 > 第114章 第 114 章

权宦心头朱砂痣 第114章 第 114 章

作者:袖侧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5 00:24:42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114章

陆正父子俩从余杭回来, 也带回来了陆老夫人的赏赐。只和之前温蕙怀孕时比,简薄得不要太明显。在这个个个都手面阔绰的家里,这纯粹是打脸。

陆夫人悄悄跟温蕙说“莫理她。反正又不在一处。”

从前还要在儿媳跟前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如今婆媳一心, 关起门来说私房话,都不遮掩了。

温蕙更是道“我娘常说,蚊子再小也是肉。我收了。”

陆夫人大笑, 道“这话实在。”

二月里, 陆家的璠璠百日了。

但陆睿和温蕙都还未出孝, 故而没有大办, 未曾宴请男客。是陆夫人舍不得,遂以自己的名义给几家有头脸的夫人们下了帖子小聚。

夫人们都明白这是来看陆家大姑娘来了,纷纷带了给小囡囡的礼物。赤金镯子小金锁之类的,可可爱爱的。

温蕙出来露个面, 向众夫人道了谢,没有参加宴席。

晚间与陆睿躺着说话, 道“谢同知的夫人, 与旁人有些不一样。”

陆睿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温蕙想了一会儿, 说“具体还真没法说, 就感觉还挺明显的。”

因真要说,就具体到各种细节。衣裳的搭配,首饰的繁琐,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乃至笑的时候露出的牙齿颗数总之她与旁的几位夫人不太一样。

陆睿撑着头问“你可知为何”

温蕙想了想, 反问“是不是出身不同”

“变聪明了。”陆睿道, “赵府台、我们家和其他几家,出身都差不多。唯有谢同知是耕读出身。”

所谓耕读出身,就是家里一边务农维持生计, 一边供养一个儿子或者几个儿子读书的人家。

更直白些说,相对赵家、陆家这样的书香门第,谢家就是穷出身。

温蕙腮帮子就一鼓一鼓地。

陆睿戳她“想什么呢”

温蕙小心地问“那我呢”

陆睿明白她问的是什么。她是军户出身,担心自己也被人看着像谢同知夫人那样“与别人不一样”。

陆睿继续戳她腮帮“你也不是头一回见谢夫人,怎地就今天觉得她与众不同了”

温蕙一想还真是,纳闷“是呢,以前没发现的。可能也是因为好久不见了。”

她顿了顿,若有所悟。

因好久不见了,而在这“好久”中,她自己已经渐渐变了,再相见,便能看出来从前没看出来的差异了。

“你日日跟着母亲在一起,好好学便是,自然会受她熏陶。你自己还没发现,你现在已经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从前顽皮淘气,现在很有几分淑女模样了。”陆睿道,“不过这是个天长日久的事,我其实有个更快的法子。”

温蕙傻乎乎信了“什么法子,快告诉我。”

陆睿一笑,翻身压上“为夫渡些书卷气给你啊”

帐子里响起温蕙啐他“不要脸”的声音。

还有陆睿“不信你试试”的狡辩。

帐子很快晃起来。

年轻呢,一夜又一夜的,实是正常。

三月里终于除服。

陆夫人早叫针线上给她裁好了新的春衫。陆夫人自己虽然习惯了穿得清雅素淡,却喜欢温蕙穿得喜庆的模样,还特意给她裁了身红裙。

温蕙也馋那颜色花纹,特意穿了两日。

陆睿看见笑了,道“倒应景。”

温蕙“”

陆睿道“朝廷的诏书到了,立了太子呢,大喜事。”

温蕙道“总算定下来了是襄王家的谁”

陆睿说“怎么还襄王襄王的。”

温蕙吐吐舌头。

她忍不住想,襄王一家子都去了京城,做了皇帝。那连毅哥哥是不是也跟着去了

但陆睿日常会给她讲讲江州官场的事,讲京城的事少。一是话题敏感,二是江州也远离权力中心,京城的事于他们信息也稍稍滞后些。

温蕙问“那到底谁做了太子呢”

“还能有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陆睿道,“纵齐王更贤明,但秦王又嫡又长,礼法正统,舍他其谁”

立太子于远在江州的温蕙来说,只是个和丈夫日常闲聊的话题。她的红裙子穿了几日过了瘾,日常还是常穿些浅浅淡淡的颜色。

一是为着符合陆睿的口味;一是为着模仿陆夫人的风仪。

温蕙作为陆家少夫人,觉得自己有身为陆少夫人该做的,能做的,而那些想做的,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而于京城的霍决来说,立太子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其实之前皇帝出于某种心理一直拖着不立太子,才是赵烺一系的人乐见的局面。只可惜内阁不干,非要逼着皇帝下决心。

元兴帝很是纠结过一阵子。

因他过去和现在最宠爱的儿子,始终都是赵烺。尤其是上京之后,赵烺的成长颇是令人惊异。对比之下,秦王虽无大过,亦没有什么功劳,一直都还是那个“老成持重”的风评。

说白点,就是,平庸无作为。

元兴帝自登基做了皇帝,深深感到原来一个皇帝最大的对手,竟然是文臣集团。因皇帝跟文臣之间,处处存在博弈。而能站在皇帝面前的文臣,哪个不是人尖子,真是让皇帝脑壳痛。

这时候,就感觉出来,宦官才是跟皇帝一条心的。

怪不得他爹景顺帝晚年,如此纵容宦官。元兴帝现在十分能理解了。

元兴帝身边有个贴身的老內侍,原本元兴帝即位后,想让他做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是內侍人人眼红,做梦都想要的位子。他却辞了,只道“我年纪大了,不跟年轻人争了,还是贴身伺候陛下吧。”

老內侍从青年时候,便来到年少的元兴帝身边照顾他饮食起居,许多年了,都是贴身的最信任之人。元兴帝道“也好,你不在我跟前,我也不踏实。”

老內侍便跟在元兴帝的身边,在乾清宫贴身服侍元兴。

名义上不是掌实权的大太监,可就连新任的秉笔太监见着他都弓腰说话。

还有人看到,监察院都督牛贵与他路遇,都客气地称一声“老哥哥”。

元兴帝烦恼立太子的事,晚上换了寝衣,挺着圆圆的肚子坐在龙榻上,便同他抱怨“老大但凡再争气些,我也不犹豫了。可你看看他成日里就是和王妃吵架,还能吵得京城人尽皆知。”

堂堂王爷,在自己的王府里和王妃吵架,竟能京城人尽皆知老內侍心中暗叹,只垂着眼,当一对好耳朵,听皇帝发牢骚。

直到皇帝问到他脸上“你说,我立老四行不行”

齐王初入京尚不显,哪知后来渐渐露出些峥嵘模样,在元兴帝的一众儿子中竟脱颖而出,吸引了一些人到他身边。如今颇有“贤王”之称。

若叫元兴帝自己来说,儿子们中谁最有作国储的贤德模样,便该是四郎赵烺。

秦王又嫡又长,元兴帝却一直不立太子,也是因为齐王赵烺的缘故。

只讨厌,内阁对他一逼再逼。

老內侍闻听这一句问话,二话不说,立即跪下,也不吭声。

齐王“唉”了一声道“算了,算了,当我没问。起来吧。”

又叹道“我这也是实在没别人可问,才问你的。”

老內侍才起身,却抬起头来,道“老奴只知道伺候起居饮食,旁的什么都不懂的。只是陛下何不去问问牛都督”

元兴帝眼睛一亮“你说得对。”

京城三王夺嫡,牛贵闪亮登场,一举定了乾坤,从龙之功无人可超越。

元兴帝对他的宠爱不输给景顺帝,景顺帝时代牛贵拥有的种种权力,等换了元兴帝,照样还许他握在手里。

当年的八虎一狼,八虎全倒了,唯有牛贵平安过渡,屹立不倒。

第二日元兴帝便召了牛贵,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牛贵抬眼注视了元兴帝片刻,直看得元兴帝都不太自在了,才开口问“陛下是要老奴寻秦王的错处,将他废黜吗”

元兴帝“”

元兴帝感到牙疼

“啊不”他忙道,“老牛你说什么呢。”

牛贵点头,道“原来老奴误会了。”

他解释道“因若是先帝这么问,便是那个意思了。”

元兴帝汗毛直立的感觉又起来了。呸呸呸,真晦气。

他道“朕是真的犹豫,才问你的。”

牛贵又点头,问“若立齐王,陛下现在能对秦王下得了杀手吗”

元兴帝“”

元兴帝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感觉跟牛贵沟通怎么这么困难呢

牛贵道“秦王既嫡且长,礼法正统。小世子嫡中之嫡,无可撼动。若陛下欲立齐王,必得对秦王一脉斩草除根才行。否则后患无穷。潞王之乱,代王之乱,都是前车之鉴。”

牛贵抬起眼睛“陛下,能做到吗”

元兴帝当然做不到。他又不是景顺帝

让他跟兄弟们争大位,他没有心理负担。所谓兄弟,从出生的就是他的竞争者,甚至大家在齐聚京城之前,根本都没见过面。

可是儿子们都是亲的啊

虽然他最爱的是四郎赵烺,可不代表他就不爱大郎啊。怎么说都是他第一个孩子,还是嫡长。

他只是希望能挑个更出色的儿子继承家业而已,但并不希望儿子们互相残杀。

许久,元兴帝额头冷汗涔涔,承认“做不到。”

“既然如此,”牛贵坦然地说,“那陛下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自然是该立谁就立谁。”

牛贵一句话,达成了阁老们没能达到的成就。

元兴帝最终选择立秦王为国储。

而牛贵回府之后,对自己的亲信说“去,让秦王和齐王都知道,立储一事,我支持了秦王。”

亲信道“齐王也要知道吗”

牛贵道“是。”

亲信道“齐王会记恨您呢。”

牛贵道“齐王身边有得力谋士。正好看看,能有多聪明。若真聪明,便知该叫齐王来求我。若不够聪明,不来求我,单靠齐王自己,没本事翻盘。记不记恨我,又能怎样。”

亲信去了。

元兴二年二月,今上立长子秦王为储君。

再次大赦天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