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06,昭宣之治

中华世纪谈 106,昭宣之治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74年前68年 霍显、淳于衍谋杀许后。汉宣帝立霍光女为后。匈奴势衰。霍光卒,宣帝始亲政事。

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确立皇后。群臣认为他的发妻许平君出身卑微不适宜做母仪天下的皇后,提议汉宣帝娶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

汉宣帝不置可否,下旨“求微时故剑”,寻找自己在卑微时佩带的一把宝剑。群臣悟出皇帝是个不忘旧情的人,于是改议立发妻许平君为后。

汉宣帝也曾想过要祭祀自己的父祖,但是遭到群臣的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前面已经提到过,汉宣帝是以汉昭帝过继孙子的身份继承皇位,跟自己家已经没有了关系,不能再祭祀自己的父祖。汉宣帝只好把父祖厚葬略表心意。

汉宣帝转而要求为汉武帝立庙,宣扬汉武帝的功德。这项动议获得朝廷通过。

汉宣帝通过祭祀汉武帝让大家记住他才是汉武帝的嫡系传人。汉昭帝不过是汉武帝的庶子。而他是汉武帝嫡子的长子长孙。他爷爷刘据是汉武帝的皇后所生。他通过这种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让霍光不敢轻易动他。

霍成君没做成皇后,最失望的不是霍成君本人而是她的母亲霍显。霍显一门心思要让女儿做上第一夫人,让霍家永享荣华富贵。

胆大包天的霍显竟串通女医淳于衍谋害许皇后。

淳于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妇科大夫,很可能是西汉名医淳于意之后。淳于衍医术高超又是女性,宫中以及达官贵族家的女人都愿意找她看病。许皇后和霍显生病也找她来诊治。她跟霍显很熟,曾通过霍显为丈夫求官。霍显对淳于衍许以荣华富贵,要求淳于衍找机会毒死许皇后。

许皇后产后虚弱,需要用中药调理。淳于衍趁机将附子粉混入药剂中拿给皇后。皇后虽然有试药侍女,但附子粉毒性不强,浅尝辄止对常人无碍。虚弱的许皇后服药后暴病身亡。

皇后驾崩,皇帝震惊。汉宣帝下令把所有医护人员都抓起来,追究他们失职之罪。他认为医护人员没有尽心侍奉,根本没想到皇后是死于谋杀。

霍显得知淳于衍也被囚禁惶恐不安,担心淳于衍供出她来。她向丈夫霍光和盘而出。

霍光听罢惊得目瞪口呆。他第一反应是大义灭亲。可面对自己的枕边人,霍光心软了。再者,谋杀皇后是天字号的大罪,不但妻子性命难保,整个霍家都有灭族的危险。左思右想,霍光决定将此事遮掩过去。

毕竟大权在手,达到目的也并非难事。他让人把淳于衍放了。

事情平息后,霍显让霍光去向汉宣帝提亲。被瞒在鼓里的汉宣帝答应娶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并且立为皇后。

霍家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实现了。

霍成君进宫让太后很尴尬。霍成君是霍光的小女儿。霍光的大女儿是太后的母亲。也就是说霍成君是太后的姨妈。但是作为皇后,霍成君得称太后为母后。这辈分就有点乱。每当霍成君向太后行礼,太后都赶忙站起来不敢受礼。

太后、皇后都是霍家人,霍光就是双料外戚。朝中大臣大都是霍光提拔,连皇帝都是霍光立的,霍光的权势达到顶峰。

虽然霍光对汉宣帝没有异心,但汉宣帝还是非常害怕霍光。两人在一起时,汉宣帝总感觉“如芒在背”,好像背上有刺一般坐立不安。汉宣帝谨慎言行,尽量不与霍光发生冲突。

匈奴在屡遭汉武帝胖揍之后龟缩漠北,偶尔饿急眼了跑到汉朝边境偷鸡摸狗,一旦惊动了主家立即没头而逃。

匈奴不敢招惹汉朝便去欺负西域。西域是匈奴的传统领地,在汉武帝时期归附了汉朝。西域的乌孙国新疆伊宁和汉朝和亲,关系最为亲近。匈奴决定杀一儆百,攻孙。乌孙不是匈奴的对手,急向汉朝求援。

汉宣帝派出十几万大军出击匈奴,同时派将军常惠出使乌孙,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协调乌孙军队与汉军协同作战。

常惠是匈奴通,当年曾随汉武帝的特使苏武出使匈奴,结果和苏武一起被扣留在匈奴19年。

常惠建议乌孙趁匈奴注意力在汉军方向,出其不意突袭匈奴。乌孙王被说动,倾国而出,千里奔袭,直捣黄龙,打了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歼灭了四万人。匈奴的大小王爷、皇亲国戚都做了乌孙的俘虏。70万头牲畜也成了乌孙人的战利品。

乌孙大胜而回,赶着匈奴的牛羊,押着匈奴老幼回到乌孙。

汉军那边几乎是空手而归。匈奴根本不敢与汉军交锋,见到汉军就跑。汉军撵都撵不上。

不过牲畜经不起这种折腾,匈奴人在长途迁徙过程中死了不计其数的牛、羊、马、驴、骆驼。那是匈奴人的衣食财产。匈奴人心疼不已。

匈奴单于咽不下这口气,随即展开报复。他不敢惹汉朝但不能放过乌孙,率领全部的精锐长途奔袭乌孙。乌孙被偷袭得手,吃了大亏。但是当匈奴人扬眉吐气往回走时遭到了老天爷的报复。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将他们吞并。

积雪一米多厚无法行走,匈奴人在雪地爬啊爬,爬啊爬。等爬回家的时候,单于身边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随从。匈奴精锐尽失,元气大伤。

破鼓万人捶。乌孙趁机攻它的西面。乌桓东北胡人攻它的东面。丁令俄罗斯境内的游牧民族攻它的北面。匈奴损兵数万。马匹也损失了数万。

屋漏又逢连阴雨。匈奴又遇到百年不遇的旱灾。“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百姓饿死三分之一。牲畜饿死一半。

汉军忍不住趁火打劫,出兵三千袭击匈奴,俘虏了数千匈奴人回来。

出兵三千就能打败匈奴,看来匈奴已经毫无战斗力了。想当年数十万铁骑将汉高祖重重包围的时候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匈奴对汉朝来讲已经不足为患。从此,汉朝边境无事。

匈奴之患已除,霍光也病倒了。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重而死。

霍光作为辅政大臣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说汉昭帝、汉宣帝时代是汉朝的中兴时代,霍光的功劳要占一半。

霍光死后,汉宣帝以几乎相当于皇帝的规格安葬霍光。汉宣帝和太后亲自参加葬礼。

霍光已死,汉宣帝开始亲政。

汉宣帝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他亲政后励精图治,每五天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百官一起商讨国事,会上直接听取百官的汇报并作出批示。

之所以每五日一会是因为汉朝的一周就是五天,跟我们现在一周七天不同。西汉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每五天歇一天。“休沐”的意思就是可以歇一天洗个澡。汉朝官吏一周上四天班,第五天休息,只留个别人值班。

汉宣帝五日一会相当于每周例会。他认为如果天天只跟丞相等少数大臣见面很可能会造成偏听偏信,直接跟朝廷百官沟通可以全面掌握情况,了解工作进度。

汉宣帝允许官员密奏。谁有什么事想给皇帝汇报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可以把奏章密封后交上来。负责收集、整理奏章的尚书中央办公厅主任见到密封的奏章不能私自拆看,必须直接转给中书令皇帝的贴身宦官、秘书。

汉宣帝通过例会和密奏防止有人一手遮天、堵塞言路。

汉宣帝规定,对地方官要定期考核,奖优罚劣。注重选拔精通法律执法公正的人做百姓的父母官。为了高新养廉,汉宣帝给地方公务员普调50的工资。

宣帝重视地方干部队伍的建设。因为地方官直接面对百姓,地方官的优劣直接影响百姓的幸福感指数。地方官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可以大大减少社会不公。

虽然宣帝推崇儒家但选官还是注意选精通法律的人,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法治大恶”,“德去小疾”。在宣传仁治的同时推行法制,两条腿走路。

汉宣帝推选的法官都是有慈悲心肠的人,断案合情合理合法。碰到证据不足的案件,即使不能做到疑罪从无也尽量从轻。凡是死刑案件,在经过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一审二审之后,还要在执行之前经汉宣帝亲自复审,尽量避免冤假错案。

汉宣帝通过减免租赋人头税等方式给农民减负,鼓励农业生产,同时以优惠条件吸引流民回乡务农。

汉武帝时期苛税重赋、酷吏严刑逼得百姓举家而逃成为盲流。流民的大量存在不但减少了生产人口也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汉宣帝给流民重新分配了土地并借给他们粮食和种子,使他们能够回归社会。

遇到灾年,汉宣帝在积极赈灾的同时带头降低伙食标准,裁减伺候皇家饮食和娱乐的人员,让他们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并且为运输粮食的车船开设绿色通道,免于盘查。

汉宣帝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汉宣帝执政期间,汉朝重现文景时期景象。曾创下一石粮食五文钱的最低记录。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