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09,昭君出塞

中华世纪谈 109,昭君出塞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47年33年 元帝放弃海南岛。将军冯奉世平羌乱。将军陈汤灭北匈奴,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元帝以后宫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元帝卒。

萧望之死后,汉元帝更加倚重宦官石显。

汉元帝体弱多病,刚到30岁就几乎掉光了头发和牙齿,跟个小老头似的。整日里病病殃殃,很少上朝,有什么事都是通过石显与外界沟通。石显利用上通下达的便利条件控制了朝政,开了宦官专政的先河。

其实石显并没有权力决定任何事,但是皇帝的信任给了他参政议政的机会。他天天待在皇帝身边给皇帝吹耳旁风,不可能不对皇帝的判断产生影响。何况汉元帝就是一个没头脑、没主意的人。石显几句话就能把他侃晕。外面的大臣了解到石显有这能耐都跑来巴结。石显的权势就由宫中延伸到宫外。

宦官专权由此兴起。只不过在兴起阶段宦官主要还是靠一些手段影响皇帝,不能控制皇帝、操纵皇帝,把皇帝当做傀儡。汉元帝在大政方针上面还是倾向于听取儒生的意见。

南越海南岛屡番作乱让汉元帝头疼。汉元帝不知是否应该出兵讨伐,就去求教于儒生“经义何以处之”

汉元帝言必称“经义”,以经治国,做什么事都要在经义中寻找依据。他问儒生古代的圣人要是碰到这事该咋办呢

儒生于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尧舜禹三大圣人,最盛时的地盘也不过千里。为什么呢圣王对蛮夷的态度是“欲与声教则治之,不欲与者不强治也”。简而言之,不强求。

海南岛“父子同川而浴,与禽兽无异。”他们竟然父子在同一条河里洗澡,和禽兽一样,不知礼仪廉耻。“弃之不足惜”。

最牛的一句话是“臣愚以为非冠带之国,禹贡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无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非我礼仪之邦,但凡尚书禹贡和春秋没有记载的地方,都可以放弃。无所谓。

汉元帝于是决定放弃海南岛。

后来陇西的彡姐xiǎn zi羌人旁支叛乱。汉元帝又来问大家打不打

儒生的大臣们“漠然,莫有对者”。他们是反战的,不想打,但又不知道怎么说。陇西虽然也不是尚书和春秋记载的地方,按他们的理论可以放弃。但陇西的位置又太重要了,放弃之后会直接威胁到长安的安全。这一点他们还是很清楚的。

陇西就是以前秦国时的义渠国,紧挨着陕西,在渭河的上游,顺流而下就到了长安。如果陇西丢了,不仅河西走廊丢了、西域丢了,更重要的是长安都受到威胁。羌人全乱起来,陕西就是前线。

将军冯奉世急了,力主要打。现在有三万羌人反了,你给我四万人,我速战速决把它平了。

但汉元帝只给他一万,好说歹说又添了两千。

冯奉世带着这一万两千人上了前线,别说速战速决了,打都打不过人家,只能向国内请求增兵。事已至此,汉元帝不情愿也没办法,只能照他说的办。援军到了之后,冯奉世三下五除二就把羌乱给平了。

河西和西域总算是保住了。

汉元帝作为儒生是不喜欢打仗的,但他的武功却能和汉宣帝齐名。在汉元帝时代,汉朝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虽然把这个功劳记到汉元帝的头上并不是那么太合适。

匈奴分裂之后,呼韩邪单于依附了汉朝,并且依靠汉朝的帮助打回王庭。郅支单于逃入俄罗斯境内,应康居国的邀请西迁康居定居。

康居在西域的最西头,大概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带。

郅支单于不断袭击已经归附汉朝的大宛、乌孙等国。汉朝虽然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但一则兵少,二则鞭长莫及,对郅支单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将军陈汤对都护甘延寿讲,我们再不出手,西域可能就要倒向匈奴。我们虽然兵少但可以联合西域各国一起去打他。

甘延寿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但需要请示朝廷。

陈汤早已看透朝廷的那帮儒生,要请示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但是甘延寿不敢自作主张。

于是陈汤绕开甘延寿,假传圣旨召集军队,并且调动西域的胡军助战。汉胡联军长途奔袭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的驻地只建了一个简易的城,被联军一攻而破。郅支单于兵败被杀。

陈汤本想教训他一番也就罢了,谁想匈奴现在弱得这么不抗揍,几拳下去,死了。

汉朝一直头疼不已的匈奴之患竟如此轻易彻底解决了。

传说同时被消灭的还有一支罗马军队。这支罗马军助阵郅支单于被汉军一块收拾了。

有人考证,这支罗马军队是罗马三巨头凯撒、庞培和克拉苏之一克拉苏的部下。克拉苏在公元前53年远征波斯时不幸战败。克拉苏战死疆场。克拉苏长子率残部突围,几经周折逃到西域,被匈奴郅至单于收编。

汉军攻打郅至单于时碰到这支队伍。在汉军眼里,这是支队伍人长得怪,阵形也怪。罗马人把盾牌连成鱼鳞状。汉军称之为“鱼鳞阵”,其实就是著名的罗马方阵。汉军破了“鱼鳞阵”,俘虏了一千多人,把罗马战俘安置在甘肃永昌境内的骊靬qián城。

郅支单于的脑袋随报捷奏本一起被送往京师。在奏本上有这么一句话非常让人提气“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敢冒犯我大汉,跑多远也得把你逮住干掉。

朝廷接到捷报不知如何处理是好。边将打了胜仗本该嘉奖,但是他们假传圣旨又犯了不赦之罪。是奖是罚,朝廷展开争论,最后还是主张奖的一方占了上风。毕竟他们取得了连汉武大帝都没取得的成果。汉元帝略过矫诏兴兵一节不提,封陈汤、甘延寿为侯。

郅支单于被杀,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喜的是他成了全匈奴的唯一单于,惧的是汉朝实力强大得罪不得。

他亲自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这是表示友好和归附。汉元帝痛快地答应了,把宫女王昭君许配给了呼韩邪。

王昭君号称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是也。意思是,大雁看到昭君的美都忘了呼扇翅膀掉下来了。

王昭君是汉元帝后宫的一个宫女,入宫好几年连皇帝面都没见过。

汉朝初年宫女才十几个,后来越来越多。到了汉元帝时候后宫库存佳丽三千,皇帝根本见不过来。

王昭君心知得宠无望,主动报名嫁给单于。

相亲那天,王昭君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来到大殿之上。汉元帝一见,哈喇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竟然不知道在他的宫中还藏着这么一个大美人。

汉元帝有些后悔,可是当着外国女婿的面又不能失了信用,只得暗咬槽牙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呼韩邪得了天仙般美女,对汉朝感激不尽。他向汉元帝表忠心,愿意代替汉朝边防军把守北部边境,让汉朝安心休兵养民。

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按照匈奴“父死子继”的风俗,再嫁给呼韩邪皇后的儿子,又生了两个女儿。王昭君去世后葬在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被后人称为“青冢”。

昭君出塞后的半个世纪,汉匈边境不见烽火。

汉元帝在昭君出塞后几个月一命呜呼。有人说是因为懊悔错过了王昭君,郁闷而死。

汉元帝在昭君出塞后怒斩宫廷画家毛延寿。有人将昭君出塞和毛延寿被斩联系起来,演绎出一个贪心画家丑化王昭君致使昭君被埋没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没有正史依据。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