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13,圣人王莽

中华世纪谈 113,圣人王莽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1年公元5年 平帝即位,外戚王莽秉政。

汉哀帝死后,老太后王政君第一时间跑到金銮殿,一把把玉玺抓到手,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代行皇帝职权。

王政君召回王莽,恢复了大司马的职位。汉哀帝的“断袖”兄弟董贤当天被罢免,自杀。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王莽将丁、傅、董一党全部清洗出朝廷。

汉哀帝在位期间排挤姓王的。现在王莽回来了,王家就成了还乡团。“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闪闪红星里面的记载,成了此时的对白。”

不过因为丁、傅、董三家闹得实在不像话,恶名远扬。王莽一身正气,美名远扬。王莽清洗朝廷的举动被看作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朝廷内外歌功颂德声一片。

王莽跟太后商量后在汉成帝的侄子里面推选了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继承皇位,即汉平帝。因为汉平帝年幼,老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负责朝廷的日常工作。

王莽安定汉室有功,群臣请求老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公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异性人臣的最高荣誉。

王莽坚辞不就,说我能取得些微成绩离不开其他同志的帮助。如果有什么荣誉请分给其他同志,不要考虑我。

太后看他态度坚决,就按照他的意思赏赐了所有拥护王氏的大臣。

得到赏赐的人饮水思源,强烈要求加封王莽。

太后顺应民意,封王莽为公爵,并且追加封地两万八千户。

王莽勉强答应接受封号但坚决拒绝接受给他的封地。“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说要等到全国人民都丰衣足食的那一天,他才会接受封赏。

这番话又赢得掌声一片。

朝廷给他加薪。王莽再次拒绝,说应该优先考虑刘姓皇族,进而提议建立干部退休金制度,规定离退干部可以享受原薪金三分之一的退休工资,对于平民的孤寡老人也建立了赡养制度。

上到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下到黎民百姓,没有人不念王莽的好。

朝臣视王莽为周公。百姓视王莽为圣人。

王莽得此好名声跟其一贯工作表现是分不开的。

王莽从从政那一天起,为官清正廉洁,工作兢兢业业,待人谦逊有礼,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王莽的人品、人缘、能力在朝中都是头一份的。即使他做了高干拿了高薪也依旧保持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王莽是闻名朝内外的好干部、好同志。

他的工资几乎都用来周济身边贫寒的工作人员。据说曾卖掉自己的车马接济穷人。

他家的生活非常朴素。王莽的母亲生病,同僚的妻子登门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客人见她“衣不曳地,布蔽膝”,穿着朴素,腰里系了一个大围裙,还以为是王莽家的奴婢。当得知这就是当朝第一夫人时,非常吃惊。

按那时的道德标准,他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模范,一言一行都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汉哀帝上台后,王莽两番辞职更是为他赢得坚持原则、坚持礼法的好名声。

王莽心系百姓也带动了朝廷,“上尊宗庙,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

国内发生旱灾蝗灾,王莽一面组织抗灾,抗旱捕蝗,一方面组织赈灾。他请求减免灾区的租赋,销减皇家用度,与百姓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只吃青菜,不沾荤腥,以至于太后担心他的身体专门下旨要求他吃肉。

王莽想方设法安置灾民,把灾民迁移到其他地方或设立难民营。单在长安城,王莽就建设了五个里200处廉租房,供难民居住。

他还带头向灾区捐款捐物。总计捐款一百万钱、捐地3000亩。在他的带动下,朝廷上下纷纷效仿。灾区共收到230份捐款或田宅。

他建议给小皇帝选立皇后以绵延子嗣。太后同意,于是下诏海选秀女。但是王莽不准自家女儿参加海选。在别人都希望自家女儿入选的时候,王莽选择回避。

官民得知后纷纷请愿,强烈要求立王莽大女儿为皇后。王莽派人去劝阻。请愿的人反倒越来越多。太后得知这一情况直接拍板定王莽的女儿为皇后。

王莽的女儿被选为皇后,按规矩皇家给了他两万斤黄金的聘礼,折合两亿钱。但王莽只象征性地接受了6300万,并把其中的4300万转赠随嫁的奴婢家和王氏贫困之人。

王莽的高尚品德受到朝内外的崇拜。

正在大家异口同声歌颂王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王莽难堪的事情。

为防止前朝故事重演,王莽禁止平帝的母亲卫氏一家进京。这引起卫家极大不满。卫氏更是思儿心切,日夜以泪洗面。

王莽这事干得比较绝情,但却是合乎礼法。当年汉哀帝入宫时拖家带口,结果他那个祖母傅老太太闹得宫内外鸡犬不宁,要封号、要爵位、要自家亲戚入朝为官,搞得汉哀帝天天跟群臣斗嘴,严重干扰了朝廷工作的正常进行。王莽禁止卫家人进京,朝臣举双手同意。

按照礼法,你只要过继过来就跟本家断了血缘关系,即使亲娘也不能再相认。这是规矩。王莽做得没有错。

但是王莽的长子王宇担心得罪卫氏会对王家不利,力劝父亲收回成命。遭到父亲的拒绝后,不死心的王宇暗中串通卫氏的兄弟,指使卫家上书朝廷博同情。但王莽仍不为所动。王宇实在没辙了,让人装神弄鬼往王莽的房间泼鸡血,制造灾异恐吓王莽。不巧的是,撒鸡血的人被门卫抓个正着,阴谋败露。

事发后,王莽怒不可遏,下令杀了儿子和卫氏兄弟一家。王宇的老婆怀着孩子按律不能杀。王莽等儿媳生下孩子以后处死了儿媳。卫氏一族只有汉平帝的生母幸免一死。

王莽够狠。但王政君不但没有怪罪他而且还非常钦佩他,认为他大义灭亲以大汉江山为重。“朕甚嘉之”。

王莽大义灭亲还不是一回。王莽之前辞官闲赋期间,他的二儿子杀死了一个奴仆。王莽得知后楞是逼着自己亲生儿子自杀偿命。

那个年代没人把奴仆当人看。奴仆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可以由主人任意处置。只不过汉律规定主人不能擅自处死奴仆,必须绑了报官,由官府处置。自行处死奴仆,主人要承担法律责任。汉律对擅杀奴婢的处罚是“赎死”。“赎死”不是处死而是罚金。按照出土的汉简具律记载“赎死,金两斤八两”。西汉买一个奴婢是市场价格大概是一万五千钱。罚金相当于购买奴仆价格的两倍。

西汉时买一匹马需要十五万钱,折合十个奴仆。奴仆不如牲口值钱,真的是牛马不如。奴仆在主人眼里也不如牲口。

但是王莽不然。他很有人权观念、众生平等思想。把奴仆当人看,让主人为奴仆抵命,这在当时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王莽封周公的后人和孔子的后人为侯,推崇周礼和儒家。

王莽重视教育,建立了很多学校,并且“为学者筑舍万区” ,建立了知识分子福利房制度。

太学中央党校在“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时代只有百八十个学生,在“好儒”的元帝时代上升到1000个,到了王莽时代突破了一万。

王莽崇儒赢得了天下儒生的点赞。儒生把王莽视为周公和孔圣人的合体。

王莽严格按照儒家经文的要求修改现行的礼乐、法律、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王莽那时便有了妇女儿童及老人的保护意识。他规定妇女、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七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是其本人犯罪,除了谋反之类的连坐刑,一般情况不用坐牢。七岁以下儿童即便犯了死罪也不能处死。

古代法律低于七岁只是减轻刑事处罚的条件。现代法律把它放宽到十八岁,并且规定十四岁以下未成年人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民间多有呼吁,应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因为现代的孩子发育早,发育快,在体力及智力上面并不亚于成人。未成年人杀人抢劫屡见不鲜。

汉平帝14岁的时候大婚,正式娶了王莽的女儿。王政君给了王莽一亿彩礼。王莽仍然坚辞不受。实在推脱不掉就把彩礼转增王政君身边的工作人员,拜托他们照顾好王政君的生活。

从此王政君身边充溢着对王莽歌功颂德的声音。

王莽的先进事迹数不胜数。全国自发上书要求封赏王莽的前后近50万人次,歌颂王莽的歌谣3万多首,王莽被当作现世的圣人崇拜。

王政君应广大臣民的强烈请求赐王莽“九锡”包括最高规格的车马、袍服、仪仗队、红色弓箭等。这是皇家给臣子的最高荣誉。

古代以九为最。锡与赐通用,九锡就是最高最多无以复加的赏赐。

王莽的声望此时达到顶峰,甚至超过当年的周公和霍光。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