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75,孙恩之乱

中华世纪谈 175,孙恩之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397年399年晋安帝即位,司马道子执政。晋将王恭、桓玄兵变。天师教孙恩海上起兵。

397年,司马德宗登基加冕做了皇帝,史称晋安帝。

晋安帝是个傻子。跟晋惠帝不同,他是个正宗白痴。“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连”。傻也就罢了连话都不能说,冷热饥饱都不知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是嗜酒如命的晋孝武帝生下的一个呆傻儿。但是也没办法,晋安帝是老大,古代讲究立君立长,因此被立为太子,如今又做了皇帝。

司马家盛产白痴,好象司马家的聪明才智全被司马懿祖孙三代占尽了。

傻子做了皇帝,做叔叔的司马道子责无旁贷替他打理朝政。

但是司马道子沉溺于酒色,无暇顾及朝政,将朝政委托亲信王国宝帮他打理。而王国宝是个小人。小人得志便猖狂。他在变本加厉地“纳贿穷奢”的同时暗算那些对他不满的人。

敢对他公开表示不满的人都是手握兵权的封疆大吏。王国宝劝司马道子削减这些人的兵权。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愤而起兵发动兵谏,逼司马道子杀掉王国宝。

司马道子吓坏了,乖乖听命杀掉王国宝并向王恭等人致歉。将军们达到目的也就心满意足地撤兵了。

皇室宗亲司马尚之对司马道子的做法不以为然,对他讲不能让地方挟制中央。应该想办法安插自己的心腹去地方领兵以牵制他们。

司马道子认为言之有理,将豫州拆分出四郡交给自己的心腹王愉统辖。

豫州刺史庾楷不干,联络王恭等人抵制司马道子。他对王恭说,朝廷这是打定主意要削藩了。我们必须早做打算,否则必有祸事。

王恭等人得知这是司马尚之的主意,大怒,再次与殷仲堪起兵讨伐司马尚之。桓温的儿子桓玄、雍州刺史杨佺期也举兵响应。叛军势力比之前更盛。

叛军推举王恭为盟主。

王恭的部将刘牢之劝王恭不要老是用武力威胁朝廷,适可而止。朝廷割庾楷四郡关咱们什么事

王恭不听,执意出兵,上书朝廷讨伐王愉、司马尚之,指责他们挟势弄权,削弱藩镇。

司马道子吓得六神无主,问儿子该怎么办。

他儿子司马元显当时才16岁,但有头脑有魄力,敢想敢干,初生牛犊不怕虎。

司马元显对父亲说当初就不应该跟他们妥协,以至于他们蹬鼻子上脸。封疆大吏以武力威胁中央情同造反,必须派兵讨伐。

司马道子于是任命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率军迎战造反的藩镇。

庾楷立功心切,一马当先杀过长江。司马尚之指挥部队将其击败。司马尚之刚想喘口气,桓玄和杨佺期又栓江而下杀到近前。司马尚之以一敌二被杀得大败。桓、杨乘胜进逼建康,杀至石头城。殷仲堪杀至芜湖。司马元显见势不妙全线收缩保卫建康。

建康城内乱作一团。

所幸刘牢之背叛王恭使战局逆转。司马元显派人策反刘牢之,向他承诺,如果他能杀了王恭,王恭的位子就是他的。刘牢之于是反戈一击杀向王恭。王恭战败被杀。

叛军得知盟主王恭死了军心大乱。司马道子趁机招抚叛军,承诺既往不咎,让他们撤军。

桓玄等人就坡下驴,收兵回营。

朝廷对这些叛将百般妥协。叛将没了约束开始争权夺利抢地盘,自己干了起来。桓玄最后胜出,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军阀。

在东晋内乱期间,后秦姚兴趁机攻占了洛阳。南燕慕容德攻占了青州,在青州称帝。

司马道子在叛将撤军后认为危机解除,又开始沉迷酒色,将朝政交给儿子司马元显打理。

司马道子“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司马元显被天天喝酒泡妞的父亲任命为侍中管理国家大事,成为朝廷事实上的一把手。

年纪轻轻就成了百官之首。这让司马元显很快自我膨胀起来。周围人都奉承他、巴结他,让他更加骄纵狂妄。他要求公卿以下官员见到他都必须大礼参拜,把同僚视为下属、奴仆,目中无人。他说什么是什么,谁敢反对他就办谁。“元显性苛刻,生杀任意”。看谁不顺眼就杀了谁。

他另外一个毛病是贪,搁现在叫贪污**。

据史料记载“国用虚竭,自司徒已下,日廪七升,而元显聚敛不已,富过帝室”。意思是说,当时国家穷得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宰相以下官员每天只领七升米。而元显仍然在不停地捞钱,家里的钱比皇宫还多。

跟元显同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诗“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司马元显死后出任县令,月薪五斗米。一斗是十升。五斗米的月薪折合日薪不到两升米,糊口都难。可以想象当时的国家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国家之所以这么穷主要是因为用兵太多。用兵不是对付外患而是对付内乱。内乱既包括封疆大吏的造反也包括普通老百姓的造反。

司马元显为了增加实力跟封疆大吏抗衡,决定扩军。他下令让“免奴为客者”服兵役。

所谓“免奴为客者”就是以前是奴隶身份,不管是官奴还是私奴,但后来因为大赦或者主家开恩等原因免去了奴隶身份而成为佃客。佃客是有一定的自主权但跟主家保持着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人,类似于后来地主家的长工。

司马元显让“免奴为客者”充军,无论是客本人还是他们的主人都不乐意。“东土嚣然苦之”。东部地区的百姓深感痛苦,骚动起来。

“孙恩因民心骚动,自海岛帅其党杀上虞令,遂攻会稽”。

这个孙恩是什么人呢他叔叔是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五斗米道在教主张鲁投降曹操之后教主传承不详。只知道孙泰的前任叫杜子恭。杜子恭废除了入教交纳五斗米报名费的规定,所以五斗米道更名天师道。

孙泰的理想是像先辈张鲁那样建立一个天师道的政权。他跟侄子孙恩、妹夫卢循密谋,召集南方教众准备造反。但是司马元显提前得到了消息,派兵把孙泰抓来杀了。孙恩跑了,带着一些教众躲到海岛舟山群岛上。

孙恩是不是接了教主之位不得而知,但他是做了海盗,被称为海盗的鼻祖。

司马元显让“免奴为客者”到建康充军引起社会骚动。一直伺机复仇是孙恩认为机会来了,带着他的党羽从海岛上杀了回来。他攻下上虞县浙江上虞,杀了县令,然后攻打会稽郡。一边打他一边扩充军队。

会稽郡的长官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也信奉天师道。他不知道是有意放水还是迷信透顶,拒绝派兵抵抗,说自己已经请来了天兵天将守住城池。但他的天兵天将不好使,不仅没保住城池也没保住他的脑袋。

孙恩占了会稽郡。周边八郡都有人起兵响应他。这些响应他的人是不是天师道教众不得而知。总之在十天之内,孙恩聚集了几十万人。规模不亚于当年的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也是依靠宗教起事。发起人张角也是道教的教主。只不过张角属于太平道。孙恩属于天师道。两者各是道教的一个分支。太平道盛行于北方。天师道盛行于南方。

孙恩起事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呢史书有如下记载“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什七、八。醢诸县令以食其妻子,不肯食者,辄支解之。所过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刊木,堙井,相帅聚于会稽,妇人有婴儿不能去者,投于水中,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当寻后就汝。恩表会稽王道子及世子元显之罪,请诛之。”

首先他扩军对象既有信徒也有普通老百姓。他那几十万人里有自愿加入的,也有被强征入伍的。你不肯跟我一起造反我就杀了你们全家,连婴孩也不放过。被他控制住的百姓十之七八被杀了。另外十之二三大概是从了他的。他杀了县令之后把县令剁成肉泥,然后逼县令的老婆孩子吃掉。谁不肯吃就杀了谁,并且碎尸万段。他所过之处实行“三光政策”抢光烧光杀光十之七八,连水井都给人家填了。他占据会稽以后,各地信徒开始往会稽会聚。有婴儿拖累的女信徒为了追随孙恩,她们竟然把自己的骨肉扔进河里,还说什么祝贺你先进入仙堂,我以后去找你。孙恩在会稽给朝廷上书,揭露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的罪恶,请求皇帝杀掉他们。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