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51,四境皆安

中华世纪谈 251,四境皆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27年746年 唐玄宗兵伐吐蕃、突厥、契丹、奚,皆胜之。四境皆安。

727年,吐蕃安静了十年感觉元气恢复又开始进犯唐朝边境。

吐蕃军在甘州甘肃张掖抢掠一空后扬长而去。凉州都督王君chuo率军追杀。他一面追,一面派出一支军抄小路赶在吐蕃的前面,沿着吐蕃回家的路焚烧路边马草。吐蕃军都是骑兵,来去如风靠的是马快。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吃草。tj把草都烧没了,吐蕃的马儿吃不到草了,饿死大半。吐蕃的行军速度降了下来。tj趁青海湖结冰横穿青海湖,抄近路追上吐蕃军。吐蕃军的主力已经走远了。tj对吐蕃军的后军发起进攻,斩获颇丰。

吐蕃回去稍作休整便出兵报复,突袭瓜州甘肃酒泉,攻陷城池俘虏了王君的父亲。随后吐蕃军再攻凉州甘肃武威,要王君出城决战。王君见吐蕃人多势众不敢出战。吐蕃军攻城不下,拆毁瓜州后撤走。

唐玄宗发现事态严重,调集十几万人增援西北。

吐蕃卷土重来被tj杀得大败。tj顺势发动反攻,收复失土。

729年,tj攻克石堡城青海西宁湟中县,把边境线向西推进一千里。

吐蕃发现自己实力有所恢复,但tj的实力恢复更快,自己已经不是tj对手。看着tj向自己步步推进,吐蕃再次向唐玄宗请和。金城公主一口一个“皇帝兄”大打感情牌。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给唐玄宗写信,自称外甥,声称“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唐玄宗同意和好,下令停止军事行动。

金城公主请求以赤岭青海日月山作为吐蕃与唐朝的边境线,得到唐玄宗的批准。

这次边界划分把绝大部分青海版图划给吐蕃。唐朝只保留青海边缘一长溜狭长地带。

这倒不是唐玄宗怕了吐蕃,而是唐玄宗觉得为青藏高原争来夺去没什么意思。

日月山后面就是青藏高原。日月山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自然分界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

唐玄宗认为青藏高原不适合耕种,对于唐朝来说没有价值,不值当为它动刀兵。

并且,青藏高原也不好打。

青藏高原象个天然屏障把中原人挡在外面。吐蕃人下得来,中原人上不去。高原缺氧。不是土生土长的人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

别看tj在平原打得吐蕃丢盔卸甲,一旦上了高原就不好说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会使tj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别说戴盔披甲拎枪执刀,就是空手走路也喘得象风箱。

就像足球强国巴西、阿根廷,在自己的主场比赛,打玻利维亚就跟玩似的,但到了人家的主场就人家被玩了。玻利维亚有独特的主场优势3000多米海拔的高原。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是4000米以上。

赤岭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海拔3520米。

即便tj把青藏高原打下来,派军驻守又是巨大的负担。

唐玄宗干脆卖金城公主一个面子把青藏高原让给吐蕃。

此后吐蕃与唐朝重归于好。西北边境恢复平静。

唐玄宗放弃青海与吐蕃讲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契丹人伙同奚人再次作乱。唐玄宗不想两线作战。另外,突厥人也让唐玄宗不放心。

吐蕃进犯瓜州的时候曾联络突厥一起夹击唐朝。毗伽可汗不想跟唐朝为敌,主动向唐朝通风报信,讨好唐朝。

唐玄宗赞赏毗伽的做法,答应在受降城设立互市,也就是与后突厥进行双边贸易活动。突厥有唐朝需要的好马。唐朝有突厥需要的丝绸。互市可以让唐朝跟突厥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互市受到突厥的欢迎,也让突厥少了抢掠的动机。能够通过互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劫。

唐玄宗对突厥人百般安抚,防止突厥人跟吐蕃人、契丹勾结趁火打劫。

处理好西北和北方后,唐玄宗集中力量对付东北。

契丹一直是唐朝东北边境的麻烦,叛服不定。在tj与吐蕃作战期间,契丹人伙同奚人趁虚而入。

唐玄宗命令幽州节度使赵含章率军讨伐契丹。

732年,赵含章率军迎击契丹。契丹军一看tj杀到,望风而逃。赵含章的部将乌承祎担心契丹人诈败诱敌,劝他暂且不要追击,搞清情况再说。赵含章不听,挥军猛追。结果在白山具体位置不详中了契丹人的埋伏,赵含章大败。多亏乌承祎率领本部军从另外一条道路及时赶到,横击正在追杀赵含章的契丹人,将契丹军击败,救下赵含章。

tj乘胜追击,斩获颇多。契丹人再无还手之力,逃入深山老林。奚人不愿受那洋罪,投降了tj。

唐玄宗将赵含章免职流放,让薛仁贵的儿子、薛讷的弟弟薛楚玉代理幽州节度使。

第二年,契丹人卷土重来。

薛楚玉派出一万精锐骑兵,带着投降的奚人去战契丹。

tj行至都山在河北秦皇岛境内遭遇契丹大部队。奚人不愿跟契丹人作战,在战斗打响后突然撤离。tj阵型大乱陷入被动。一万tj打得只剩下六千。主帅也死在乱军当中。失去主帅的tj依然死战不降。契丹人举着tj主帅的头颅给tj看,劝他们投降。但tj视死如归,始终不降,一直打到全军覆没。

这仗虽然打输了,但可以看到tj的精神状态已经跟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不再是士气低迷,一触即溃,而是敢于跟敌人死磕到底。

唐玄宗将薛楚玉免职,把大将张守珪调到幽州当节度使。张守珪是在抗击吐蕃作战中打出名的将军,智勇双全。西北无战事,唐玄宗把他调到东北。

张守珪到任后,果然不负朝廷的厚望,屡屡击败契丹,

契丹首领连战连败,想通过诈降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张守珪比较谨慎,派手下王悔代表自己前去安抚契丹人。王悔来到契丹军中,很快发觉其中有诈。王悔不动声色,暗中策反真心打算投降的契丹将领。

某日夜,决定投唐的契丹将领率军偷袭契丹大帐,杀了契丹首领,率领契丹军归降了唐朝。

张守珪一出手便平定了契丹。唐玄宗龙颜大悦下令在幽州为他立碑记功。唐玄宗打算提拔他做宰相。当时的宰相张九龄进谏唐玄宗要赏罚有度。他刚打败契丹你就封他为宰相,等他再灭了奚人、突厥,你该封他做什么呢唐玄宗于是改封张守珪为御史大夫。

736年,张守珪派养子安禄山率军去讨奚人和反叛的契丹人。

安禄山“营州杂胡”,也就是营州的少数民族。有说法他的先祖是西域的胡人。他妈在他爸死后抱着他改嫁给突厥人。安禄山长大后与发小史思明一起逃离突厥家庭投奔tj,因为作战勇猛受到张守珪的赏识,被张守珪收为养子。

不过安禄山打仗有勇无谋。张守珪让他率军去打奚人和契丹人。因为轻敌冒进他被人家打得大败而回。

按照军纪败军之将要杀头的。但张守珪爱惜安禄山是个人才,不忍杀他,只是免了安禄山的官职,让他在军中戴罪立功。

来年张守珪亲自出马,击败了契丹人。但他后来再去打奚人时吃了败仗。

他害怕朝廷追究,向朝廷谎报打了胜仗。唐玄宗知道真相后将张守珪贬为地方刺史。

唐玄宗让御史大夫兼任幽州节度使,从幽州分出一部分设立平卢镇,提拔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坐镇营州。唐玄宗把防御契丹和奚人的任务交给了安禄山。

安禄山倒也没让他失望,坐镇营州期间把契丹和奚人治得服服帖帖。

安禄山也由此发迹。

当时tj在西域驻军两万,镇抚西域各国。在河西驻军七万多人,隔开吐蕃和突厥。在朔方驻军六万多人,防御后突厥。在河东驻军五万多人作为朔方的总预备队。在范阳幽州驻军九万多人防御突厥、契丹和奚人。在平卢驻军三万多人防御契丹和奚人。陇右驻军七万多人防御吐蕃。剑南驻军三万多人防御吐蕃和蛮獠。在岭南驻军一万多人看守南部边界。另外还在东部沿海部署了几千人。当时tj边防军一共有49万人。

这49万人保护着唐朝边境不受外族侵犯。

当时唐朝的人口是4891万,相当于一百个人养一个兵。相比现在几百人养一个兵,唐朝老百姓的负担还是大了些。

资治通鉴记载“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为边防军生产、运送衣服粮食对百姓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

不打仗还好,一打仗,前线需要的人财物更多,百姓的负担更大。

737年,安静了十年的西北边境再起战火。

吐蕃进攻勃律国吉尔吉斯斯坦。勃律国打不过吐蕃,向唐朝求援。它因为归附唐朝,属于唐朝的属国。唐朝不能不管。唐玄宗下旨要求吐蕃罢兵。但吐蕃置若罔闻,执意攻破了勃律。

唐玄宗大怒,下令河西驻军向吐蕃发动惩罚性攻击。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军从凉州出发,深入吐蕃境内两千里,在青海西发现一支吐蕃军,随即发起进攻。吐蕃没想到tj会打它,毫无防备,被tj打了个措手不及。tj斩杀两千多人得胜而回。

吐蕃被激怒,宣布跟唐朝绝交。

之后吐蕃不断出兵袭扰唐朝边境,攻城略地。

唐玄宗也被激怒,调兵遣将反击吐蕃。从河西九曲到川西,tj向吐蕃占领区发动全面进攻。吐蕃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这时金城公主去世。吐蕃借报丧的机会向唐朝求和。但唐玄宗不准讲和,执意要跟吐蕃打下去。

唐玄宗令人毁掉赤岭的界碑,表示不再承认金城公主时期划定唐藏边境。

这时金城公主去世。吐蕃借报丧的机会向唐朝求和。但唐玄宗不准讲和,执意要跟吐蕃打下去。

唐玄宗令人毁掉赤岭的界碑,表示不再承认金城公主时期划定唐藏边境。

741年,吐蕃倾国而出40万向赤岭方向发动进攻。tj5000骑兵勇敢迎战,将吐蕃军队击败。

5000人打败了40万。tj对吐蕃人有了轻蔑之心,以为吐蕃不敢再来,放松了戒备。没想到吐蕃人卷土重来,一举攻陷石堡城。

吐蕃乘胜攻向西宁。tj迅速组织兵力迎战。唐玄宗让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指挥作战。

两军交战,tj先锋骑将率军冲锋,一枪将吐蕃主帅挑落马下。吐蕃惊慌失措阵脚大乱。tj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击溃吐蕃,斩杀5000多人。

tj杀回石堡城。吐蕃守军一面坚守石堡城,一面向国内呼叫救援。吐蕃赞普迅速派出援军。

皇甫惟明只顾攻城,忽视了打援,没有派兵警戒身后。吐蕃援军上来后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夹击tj。tj被杀得大败。皇甫惟明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国内。

唐玄宗免了皇甫惟明任命王忠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统一指挥四镇之兵再战吐蕃。

东北的契丹和奚人趁tj与吐蕃大战不断侵扰唐朝边界。但是有安禄山坐镇东北,契丹和奚人露一次头打一次,东北边界一直平安无事。唐玄宗因此能够专心对付吐蕃人,对安禄山的能力非常欣赏。

突厥人没有趁机捣乱,因为他们自顾不暇。

后突厥可汗毗伽被人毒死了。他儿子继位后也得了一个急病死了。突厥再次陷入夺位内乱。

突厥因为内乱而势衰。原先归附它的铁勒部落纷纷起来造反,反戈一击,瓜分它的地盘。

唐玄宗想趁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招抚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为己所用。

先前突厥势大,回纥归附突厥。如今突厥势衰,回纥向唐朝归附,转而攻击突厥。

742年,唐玄宗派王忠嗣配合回纥等部落进攻突厥,大胜而回。

744年,王忠嗣再次出兵,又攻破突厥11个部落。

745年,回纥人在大战中干掉了突厥人新选出的可汗。突厥残余走投无路只得投降了唐朝。

“于是北边晏然,烽燧无警矣。”北线从此再无烽火,彻底安静下来。

746年,王忠嗣率军对吐蕃发动反攻,连战连胜,收复失地。

但是慑于石堡城易守难攻,王忠嗣迟迟不敢进攻石堡城。

他对唐玄宗说,石堡城险要坚固,强攻会死数万人。不如休兵秣马,等待时机。

吐蕃连败之后也无力再战。双方因此进入对峙状态。

唐朝四境都恢复了平静。

四境平,百姓安。国内的百姓得以安心地生活生产。有军队的保驾护航,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也得以延续。

“开元之治”是唐朝在“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国家在唐玄宗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不仅政局稳定,天下太平,而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国富民强,声威远扬。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