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54,安禄山之变

中华世纪谈 254,安禄山之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55年7,6年 唐节度使安禄山范阳叛乱,陷洛阳、称帝。

杨国忠为扳倒安禄山想方设法寻找安禄山谋反的证据。他派兵搜查安禄山在长安的住宅,把他的宾客下狱刑讯逼供至死,并且监视安禄山在京任职的儿子。

杨国忠是财务出身,精于计算,不精于算计。人家李林甫整人玩阴的,把你算计了还能让你对他感激零涕,把你卖了还能让你帮他数钱。杨国忠没这脑子,整人明着来,像狗一样扑上去就生咬,结果想玩人却把自己玩死了,还给国家带来大乱。

“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禄山由是决意遽反”。杨国忠不断刺激安禄山,希望安禄山造反,让皇上相信自己所言不虚。终于如他所愿,安禄山反了

755年,安禄山率领15万精兵,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来。

杨国忠高兴坏了。终于让我拿到证据了,这回可是铁证如山。他屁颠屁颠地跑去报告唐玄宗。唐玄宗也无话可说,下令镇压。但谈及调兵遣将,群臣面面相觑,傻了。

当时唐朝军队有60万,其中50万在边关,包括安禄山掌握的20万,内地包括两京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到10万。

更要命的是,内地军队久疏战阵,缺乏训练。而边防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两军的战斗力不在一个等级。

唐玄宗问杨国忠怎么办。杨国忠只会吹大话,声称安禄山肯定是叛变了,但他手下的将士们肯定不会叛变。您看吧,十天之内,一定会有人把安禄山的脑袋送到您面前。

唐玄宗认为他言之有理,但心里总归是不踏实。他派人去河东、洛阳征兵,征得六万军队。

十天后,唐玄宗没等到安禄山的脑袋却得到河北各州县举城投降安禄山的消息。安禄山十天时间便杀到藁城河北石家庄藁城区。

河北属于安禄山的辖区,并且各州县兵力极少无力抵抗,安禄山几乎没动一刀一枪就洞穿河北,杀至黄河岸边。

唐玄宗不再相信杨国忠的鬼话,开始全力备战。他一面扩大征兵,一面调动边防军迅速回援。他派大将封常清指挥洛阳军队抵抗叛军,派高仙芝率五万军队进驻陕城河南三门峡陕州区构筑第二道防线。

唐玄宗刚部署完毕,安禄山便借黄河结冰之机突破黄河防线杀入河南境内。叛军进抵陈留河南开封陈留镇。陈留举城而降。

唐玄宗杀了安禄山在京为官的儿子泄愤。安禄山得知儿子被杀,丧心病狂,下令将一万陈留降兵全部杀掉以示报复,并且抛开“清君侧”的旗号直指唐玄宗。

叛军如狼似虎铺天盖地向西而来。沿途守城官兵一触即溃,或降或逃。两军对垒时,好些唐兵看到叛军扑来扭头就跑,不仅扰乱了军心也搅乱了阵脚。甚至有的守城官兵被震天的战鼓声吓得腿一软,跟下饺子一样从城墙上扑通扑通掉下去。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

安禄山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东都洛阳附近。

封常清在虎牢关设防,被叛军一攻而破。他退守洛阳,再次被叛军击败。

唐玄宗新招募的六万新兵蛋子没有经过训练,根本不是安禄山十几万老兵油子的对手,一触即溃。封常清领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出洛阳。

封常清半路遇到前来增援的高仙芝,一看高仙芝也领着一帮新兵蛋子,对高仙芝说敌人攻势太猛,靠这帮新兵蛋子无法抵挡。我们不如退守潼关,凭险据守。潼关是长安的大门。潼关一失,长安危矣。只要我们力保潼关不失,战局就对我们有利。

高仙芝于是跟着封常清退守潼关。潼关以东全扔给叛军。

唐玄宗在前线部队里派了监军。监军就相当于政委,代表皇帝监管军队。自从安禄山叛变后唐玄宗对谁都不放心,尤其是对胡人。他派身边的太监去做监军。太监是自己的身边人,和自己感情最为亲近也最为可靠。

宦官监军边令诚报告唐玄宗,说封常清、高仙芝畏战,不战而退,丧师失地。唐玄宗大怒,授命边令诚斩了封常清、高仙芝,另派哥舒翰出任前敌总指挥。

哥舒翰是员猛将,当年在青海屡胜吐蕃战功卓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诗就是赞哥舒翰的,说的是哥舒翰镇守边关时,吐蕃不敢越雷池一步。

哥舒翰也是个胡人,并且病休在家。但如今朝中实在无人,唐玄宗只好请哥舒翰挂帅出征。

唐玄宗交给哥舒翰八万军队。加上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军队,守卫潼关的军队达到二十万。

哥舒翰身患中风半身不遂,无法处理军务,只是挂名主帅。他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部将田良丘。田良丘不能服众,指挥不动军队,无法展开反击,只能闭关自守。

所幸安禄山因为几件事牵扯精力,放缓了进军长安的步伐。

一件事是平原郡山东德州陵县太守颜真卿不肯投降叛军,自河北沦陷就开始劝说被迫投降安禄山的城池反正。先后有17个郡反正,重新回归唐朝。河北24郡包括平原郡只有幽州6郡是安禄山的铁杆分子。但他们已经被河北18郡孤立起来。远在河南的叛军因为担心幽州老窝的安危而军心不稳。

另一件事是叛军进攻山西时遭到唐玄宗新任命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反击。他手下大将李光弼bi、仆固怀恩全歼叛军骑兵7千人。郭子仪的军队乘胜打通山西通向河北的道路,直接威胁叛军的退路。

安禄山本来打算全军西进攻打潼关,因为郭子仪、颜真卿的缘故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分兵反扑河北。

756年元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立大燕国,与唐玄宗分庭抗礼。

安禄山手下大将史思明统兵进攻常山河北正定。颜真卿还没来得及组织救援,常山就已经被攻破。叛军攻克常山后屠杀一万多人作为报复和恐吓。周边九郡闻风而降。

饶阳河北衡水饶阳县不肯投降。史思明率军包围了饶阳,日夜攻打。

李光弼率军一万余人突袭常山。常山团练兵类似民变的非正规军见官兵杀到,举兵反正,献城投降。

史思明得知常山丢失,解了饶阳之围反攻李光弼。李光弼率领的军队来自朔方前线,胡汉混合,身经百战,实力很强。史思明数度进攻都被李光弼击退,没柰何只好依靠兵力优势围困常山。

常山被围40余日,粮草开始出现问题。李光弼不得已向郭子仪求救。

负责长安外围防御的郭子仪率领主力部队赶往河北救援李光弼。tj里应外合打败史思明。史思明收拾残兵败将退守博陵河北定州。

安禄山担心后路有失,派军增援史思明。得到增援的史思明率军反攻常山。

郭子仪不跟他硬拼,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叛军来攻,tj就防守。叛军撤回,tj就出营追杀。白天守,晚上攻,tj搅得叛军日夜不得安生。没有多长时间,叛军身心疲惫,士气低迷。

郭子仪趁机发动总攻,一仗歼灭叛军4万人。史思明只身脱逃,鞋都跑飞了,拄着一根破枪杆逃回博陵。

李光弼率军包围博陵,声威惊动河北。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渔阳路再绝”。墙头草一般的河北各郡一看tj又打回来了,杀了叛军守将向tj投降。河南叛军与老巢范阳河北涿州的联络再次被切断。叛军的军心又开始动摇。

安禄山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河南叛军也处境不妙。叛军西进被哥舒翰挡住去路。颜真卿率军攻克堂邑山东聊城境内,直接威胁叛军的侧翼。南来的tj攻占了雍丘河南杞县,威胁到洛阳。叛军已经处于tj勤王之师的四面八方包围之中。

安禄山无计可施,打算放弃洛阳逃回范阳。

就在这个时候,唐玄宗一招臭棋救了安禄山。

唐玄宗得到情报,叛军在军事要地陕城的防守兵力只有几千人。唐玄宗于是命令哥舒翰突袭陕城,作为全面反攻的前奏。哥舒翰认为时机未到,等各地勤王军到齐了再说。郭子仪也建议先打下范阳再跟安禄山决战。但唐玄宗不听,催促哥舒翰赶紧进攻。

有高仙芝的前车之鉴,哥舒翰不敢抗旨不尊,拖着病体勉强出征。

哥舒翰倾军而出,以五万精兵作为前军,以十万新征入伍的新兵跟在后面壮大声势,自己亲率三万军队作为后援。

tj行至河谷隘道与叛军遭遇。哥舒翰坐船到达前线侦察,发现叛军人数不多,就不做防备,督促军队攻击前进。

叛军与tj交战,稍加抵抗就偃旗息鼓向后撤退。tj不疑有诈,跟踪追击。

河谷隘道长约70里,一面临河,一面临山。叛军早在这里设下埋伏。

tj追入隘道,行至深处。突然,无数的滚木礌石从山上砸下。tj无处藏身死伤无数。继而伏兵杀出将tj前后军分割开。tj的前军腹背受敌,先行溃败。tj的后军看见前军兵败,吓得扭头就跑。哥舒翰约束不住,也只得弃军而逃。

tj在叛军的追杀下发足狂奔。潼关前面有作为防御工事的三道深沟。败兵人马跌落瞬间将三道深沟填平。后面的败兵踩着同伴的尸体逃回潼关。

哥舒翰狼狈逃回潼关。清单人数,十几万大军只逃回来八千人。

叛军进攻潼关。知道必败的哥舒翰投降了叛军。

哥舒翰为求活命以唐朝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写信劝降唐朝各处将领。唐将纷纷回信痛骂他。安禄山见留之无用便将他杀掉。

叛军突破潼关直逼长安。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