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57,两帝驾崩

中华世纪谈 257,两帝驾崩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59年762年叛军再陷洛阳。史朝义弑父史思明自立,叛军内乱。唐玄宗、唐肃宗崩,唐代宗继位。

史思明原计划率兵西进攻取长安,但是因为李光弼的牵制,不敢让主力部队离开洛阳。他派兵五千西犯陕州,遭到陕城守军的痛击。

双方此后陷入僵持。

tj现在没有力量反攻。先前唐肃宗把军队全抽调到邺城,造成边防空虚。原先臣服唐朝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作乱。吐蕃、党项、羌人、西原蛮广西蛮族等纷纷向唐朝发起进攻。党项人一度杀到长安附近。唐肃宗不得不把军队调回去弹压各路叛军。

襄州、淮西守将先后举兵叛乱。唐肃宗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761年,局势稍稍转好,唐肃宗便迫不及待地对史思明发起反攻。

唐肃宗不满李光弼放弃东京洛阳,命令李光弼趁胜收复洛阳。李光弼说我们现在的实力,守有余,攻不足。轻率发动进攻,胜算不大。唐肃宗不听,派鱼朝恩做监军督促他出兵。李光弼不敢抗命,只得率军离开河阳向洛阳进军。

tj进至邙山。仆固怀恩下令在平地安营扎寨,摆出与敌决战的态势。李光弼赶到后阻止了他,下令把营盘迁到一个险要之处,准备打防守反击。

仆固怀恩是郭子仪旧部,排斥李光弼,通过鱼朝恩阻止李光弼迁营。两方因此争论不休。

士兵们已经拆了旧营准备建新营,可将帅争吵不休让他们不知道是该往东还是往西,只能站在那等着。

洛阳叛军见状迅速出击。没有营盘也没有指挥的tj立时崩溃,四散奔逃。李光弼等人也只能逃之夭夭。

tj非但没有夺回洛阳,还把河阳丢了。

唐肃宗把兵败的责任归罪于仆固怀恩,但对李光弼也挺失望,把他调回京城。后来江淮发生内乱,唐肃宗又把李光弼派去江淮,坐镇临淮江苏盱眙。

史思明占领河阳后没了后顾之忧,以儿子史朝义为先锋向潼关挺进。

唐肃宗担心潼关有失,急调军队增援陕城阻击史思明。

史朝义进抵礓子岭在陕城南,遭到tj强有力的阻击,大败而回。不甘心失败的史朝义随后又发起了数次进攻,但均被tj击退。史思明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只好退避三舍休整部队。

史思明大怒,骂史朝义胆小如鼠,扬言要将他军法从事。

史思明从来就不喜欢史朝义。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按理说是太子的不二选择。但史思明不想立史朝义为太子,想杀了史朝义立他最钟爱的幼子史朝清为太子。史思明的亲随把史思明的想法暗中透露给史朝义。史朝义又发愁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叛军进攻受阻,转攻为守。

史思明命令史朝义筑城防守,要求史朝义一天之内把城修好。史朝义率兵不眠不休把城墙垒好。史思明来检查时只差一道外墙抹泥的工序。史思明当众大骂史朝义无能。他对亲随说,等打下陕城,我一定会杀了史朝义。这话又传到史朝义的耳朵里。

史朝义起了杀心。

史朝义派他的心腹率亲兵卫队连夜闯入史思明的住处将其扣押,后来担心人心不服夜长梦多又将其秘密杀害。

史朝义杀了史思明后自立为帝。

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回范阳杀了弟弟史朝清和史朝清的亲信。

此举引发范阳内战。一个叫高久仁的将领在内战中下令杀死城中所有胡人。数千人死于非命。冉魏灭胡的故事在唐朝重演。史朝义派人诱杀了高久仁,范阳的局势才安定下来。

史朝义弑父自立,史思明手下的大将无法接受,不肯前来朝拜他,也不愿听他号令。叛军开始出现分裂。史朝义只是名义上的叛军首领,并不能完全控制叛军。叛军各部开始各自为战。此后叛军只能打小仗,组织不起大战。

叛军内讧给了tj反击的机会。tj四面出击,连战连胜。叛军丧师失地,势力不断萎缩。

就在形势一派大好之际,tj内部突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

绛州山西运城新绛县出现饥荒,百姓的赋税交不上来。军队的粮饷来自百姓的赋税。赋税收不上来,粮饷就发不下去。军队因为拖欠粮饷爆发哗变。哗变士兵杀了唐肃宗任命的节度使,自己推举节度使。唐肃宗担心军队叛变投敌,委曲求全,承认了士兵推举的节度使。

但士兵推举的节度使也解决不了粮饷问题。哗变士兵开始出营劫掠。绛州大乱。哗变有向周边蔓延之势。

唐肃宗担心叛军趁虚而入。如果叛军拿下河东杀入关内,长安就悬了。唐肃宗只得重新启用郭子仪前去安抚。郭子仪早先坐镇河东很多年,在河东有很高的威望。

郭子仪带着大批粮草、军饷来到河东,杀了带头哗变的士兵,迅速稳定住河东局势。

史朝义果然想浑水摸鱼杀入泽州山西晋城。但他派来的军队被郭子仪击退。

郭子仪想趁势发动反攻,但此时朝内发生巨变。唐玄宗、唐肃宗接连驾崩,国家陷入停顿,朝廷发生政变,无暇顾及战争。

被强行退休的唐玄宗从四川避难回来后住在长安城外的兴庆宫遗址在西安兴庆公园。这是他早年的府邸,做皇帝后被扩建为行宫。他和杨贵妃长期在这里居住。安禄山叛变前,这里可以说是第二皇宫。

闲居在宫中的唐玄宗无所事事,常招以前熟识的文武大臣过来喝酒。

唐肃宗的太监总管李辅国担心唐玄宗联络旧臣图谋复辟,假传圣旨派兵强行把唐玄宗迁回城内的皇宫软禁起来。

唐肃宗事后得知,对李辅国非常不满,认为这是陷他于不仁不孝。但考虑到李辅国是为了他好并且手握禁军兵权,不便也不敢责备李辅国,默认了既成事实。

李辅国从他做太子时就跟着他,深受他的信任。安禄山叛变后,李辅国拥立他为帝,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

唐肃宗经“安史之变”和唐玄宗一样也开始宠信宦官,觉得最可靠的还是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唐玄宗向军中委派监军,让宦官帮他监视军队。唐肃宗不仅让宦官担任监军也让宦官担任监察,监视朝内百官的一言一行。文武百官稍有异动,宦官马上得知,不用禀报皇帝,直接抓来审讯。别说百官,太上皇都敢办。唐肃宗甚至把精锐的皇家禁军也交给宦官掌管。

有监察权和军权在手,宦官在朝中飞扬跋扈,甚至敢一手遮天替皇帝当家。不仅百官怕宦官,唯马头是瞻,连皇帝都对宦官畏惧三分。

百官造反还需要从外向里攻。宦官就在皇帝身边,连一兵一卒都不用,直接过去就能把皇帝掐死。

唐肃宗本想养一只狗为他看家护院,没想不留神把狗养成了狼,自己看着都怕。

唐肃宗不满李辅国的所作所为,但却不敢动他,怕惹急了他狗急跳墙反咬自己一口。他经常对皇后念叨一定要杀了李辅国,收回权力,但始终是说说而已。

762年,被幽禁的唐玄宗郁郁而终。

唐玄宗一手将大唐王朝推上顶峰又推下谷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是唐朝幸存于乱世,唐玄宗也许会和隋炀帝一样被新王朝冠以“炀”字,被称之为“唐炀帝”。

唐玄宗有4万宫女,创了一个历史之最。他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在唐朝也无人能出于其右。

他宠爱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的杨贵妃,懈怠朝政而使小人专权,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不但使一世英名付之流水,还连累杨贵妃背上了红颜祸水的坏名声。

唐玄宗终年78岁,是唐朝最高寿的皇帝。

唐玄宗去世之时,唐肃宗也得了重病。唐肃宗本来身体就不好,听到父亲去世,心怀愧疚,病情加重,卧床不起。

唐肃宗的皇后姓张。张皇后担心唐肃宗不久于人世,开始着手安排唐肃宗身后事。

她想接管丈夫的权力。而要接管权力,必须首先除掉李辅国。

她把太子李豫叫来,想让他帮手除掉李辅国。她对太子说,李辅国权柄过大又手握重兵,对皇权是大大的不利。咱们必须干掉他。

太子说皇上重病在身,咱们打打杀杀地再惊吓了皇上。执意不从。张皇后恨他是个窝囊废,改主意先废了太子,再杀李辅国。

太子不是她亲生儿子。她的儿子早死了,要不然太子之位也轮不到李豫。

她叫来唐肃宗的二儿子李系,说你要能杀了太子和李辅国,皇位就是你的。李系满口答应,立即召集自己的亲信宦官带刀入宫埋伏。张皇后假借唐肃宗的名义召太子入宫。

张皇后的阴谋瞒得了别人瞒不了宫中的太监。

太监程元振察觉情况不对,立即报告了太监总管李辅国。李辅国带兵入宫将李系一党悉数抓获。

张皇后躲入唐肃宗的寝宫,哀求唐肃宗救命。病榻上的唐肃宗未及张口,李辅国已把皇后拖出宫去。唐肃宗惊得目瞪口呆。连病带吓,唐肃宗死了。

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位,即唐代宗。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