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60,藩镇始乱

中华世纪谈 260,藩镇始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65年773年 唐朝势衰。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开始。

数次大战之后唐朝国力衰弱,经济残破,人口只剩下千把万,粮价涨到一千钱,也经不起再折腾了。

平卢淄青山东节度使侯希不受将士们的拥戴。他们拥戴的是兵马使专管军队的官员李正己。侯希逸心里不痛快,借故将李正己撤职。这下引起军队哗变。哗变士兵驱逐了侯希逸,拥立李正己为帅。唐代宗为了安抚哗变士兵,下诏任命李正己为留后代理节度使。

他这样做等于承认士兵自己推举主帅合法。之后再想任命主帅就不好办了,再想调动军队也困难了。并且会引起其他部队效仿,引发更多的哗变。

765年,剑南节度使严武病死。

严武手下将领在推举节度使的候选人时意见不统一。以都知兵马使节度使直属部队将领郭英干为首的一拨人推举郭英干哥哥郭英yi。以西山都知兵马使川西部队将领崔旰gàn为首的一拨人推举大将王崇俊。

唐代宗选定原神策军主帅郭英义为新节度使。

郭英上任后,捏造罪名杀了王崇俊,然后招崔旰来成都议事。

崔旰当然不肯自投罗网,以防御吐蕃为由拒绝离开西山。

郭英于是声称帮助他防御吐蕃,带兵去西山找崔旰。

崔旰实在躲不过去了,一怒之下起兵造反,出兵袭击郭英,把郭英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崔旰一不做二不休,对外宣称郭英谋反,率军进攻成都,再次打败郭英义,占领了成都。

郭英单骑逃到普州四川资阳安岳县。普州刺史砍下他的脑袋派人送给崔旰。

郭英的部将杨子琳等人起兵讨伐崔旰,为郭英报仇。四川因此爆发内战。

朝廷派出新的节度使带兵进驻四川,希望能平息内乱。没想到崔旰对新节度使又发动攻击,把新节度使打得落荒而逃。其他各路讨伐军也被崔旰击败。

朝廷讨伐不成转而安抚,让崔旰做节度使,让杨子琳等人做各州刺史,让双方和解,对过往的事情都不再追究。

四川战乱得以暂时平息。

来年崔旰入朝觐见唐代宗。杨子琳趁机起兵攻打成都。崔旰闻讯火速返回成都。但是等他回到成都,战争已经结束了。他的妾“浣花夫人”散尽家财招兵买马,率成都军民守城,击退了来犯之敌。

“浣花夫人”后来被成都百姓视为护城之神在浣花溪边建祠祭祀。

杨子琳战败逃走,带领残兵败将顺江而下寻找落脚之地。按照胜者王侯败者贼的逻辑,他们现在属于贼军。沿途城池的官军奉命捉拿他们。杨子琳挺能打,接连击败几支官军,占领了夔kui州重庆奉节县。

杨子琳假意向朝廷请罪。

当时吐蕃频频进犯,四川成为抵抗吐蕃的前线。朝廷不愿四川多事,停止讨伐杨子琳,任命杨子琳为峡州湖北宜昌夷陵区团练使地方部队长官,让他离开四川了事。

朝廷一味息事宁人。各地节度使离心倾向益发严重。

“河北四镇”之一的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部下朱希彩所杀。同为“河北四镇”并且相互结为同盟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派兵讨伐,但被朱希彩击败。

唐代宗无力讨伐,只能承认朱希彩为新节度使。后来朱希彩也被杀了,他的部将朱泚ci被部下推举为节度使。朝廷也予以承认。

唐代宗丧失了人事任命权也就丧失了对藩镇的有效控制。藩镇开始走向自治,逐渐演变成独立王国。藩镇对唐朝只存在名义上的从属关系。这为日后的藩镇之乱埋下伏笔。

不光是边镇,内地节度使也不再把朝廷放在眼里。

华州陕西华山一带节度使周智光凭借地利之便随意截留其他地方送往长安的贡品。这种行为形同造反。但唐代宗畏惧他手里有数万军队,一直不敢追究。

后来陕州的监军张志斌回京路过华洲。周智光设宴款待他。在酒席上,张志斌酒后失言批评周智光约束部下不力。周智光一怒之下杀了张志斌。

周智光擅杀朝廷大臣,这是大罪。唐代宗仍寄希望于安抚,封周智光为检校jiào左仆射,让他进京为官。

这个职务跟宰相一个级别,但没有实权。唐代宗想以明升暗降之策削去周智光的兵权。

周智光对唐代宗没有封他做宰相表示不满,扬言华州离长安只有180里,我一伸脚就能把长安踢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别人做不到,我能。

周智光的存在对长安构成直接威胁。唐代宗安抚起不到作用,只好秘密召回镇守边关的郭子仪前去讨伐。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也奉命出兵助战。

郭子仪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周智光的部下不想跟随周智光对抗朝廷,杀了周智光投降郭子仪。

唐代宗惩办周智光有杀鸡儆猴的意思。但这种威慑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只能吓唬一下实力不济的藩镇。实力强的藩镇,比如河北四镇根本不怕唐代宗动粗。

河北四镇各个镇拥兵数万。他们不向朝廷上缴赋税,利用赋税招兵买马,加固城池。他们在各自扩充实力的同时还结成同盟,并且通过联姻跟周边藩镇李正己、梁崇义结成二级同盟。唐代宗讨伐其中一个可能招来四个甚至六个藩镇的联合反扑。跟他们动武,一个郭子仪不够,必须调动全国的藩镇军队,那无异于让安史之乱重演。唐代宗轻易不敢动这念头。

但是唐代宗对藩镇的姑息使藩镇独立倾向越来越严重。他最后能调动的节度使只剩下郭子仪和一些实力不济的小节度使。

郭子仪对朝廷始终是忠心耿耿。当然,唐代宗对郭子仪也是极力笼络。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ài,跟郭子仪结为亲家。

有一出戏叫打金枝,说的就是郭暧和公主小两口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小两口吵架,郭暧在气头上说了过头话,还动手打了公主。公主是金枝玉叶,哪受过这待遇,一赌气跑回了娘家。不过了,离婚

公主向皇父告状驸马说他们老郭家不稀罕做皇帝,要不然的话,天下早就不姓李了。

唐代宗对闺女说人家说的是真事啊。

郭子仪回家得知儿子打了公主,还说了大逆不道的话,吓得魂不附体。这是灭门大罪啊,判你个谋反一点都不怨。

郭子仪立即把儿子绑了,入宫负薪请罪。唐代宗非常宽厚,对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做阿翁”。做家长的有时候就得装聋装傻。孩子之间拌嘴,家长不能太较真。

唐代宗好言相劝,让小两口和好如初。

郭子仪对唐代宗也是知恩图报。他常年驻守泾州甘肃泾县,力保长安无虞。吐蕃连年进犯都被郭子仪击退。只不过郭子仪兵力不足,少时3万,多时5万,而吐蕃动辄十万、二十万,郭子仪能守住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无力反攻。

所幸回纥人这些年比较安静。如果回纥人再打过来,郭子仪左支右绌肯定无法应付。

不过回纥也不是省油的灯。回纥人借卖马之名敲诈中原。他们把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的马都赶到中原,强迫唐朝高价收购。好马的正常价格35匹绢一匹。回纥卖40,还不准还价。唐朝不敢得罪回纥,只得忍气吞声当冤大头。

唐代宗对内对外都采取绥靖政策,顺其自然,得过且过。这种态度可能与其信佛有关。

唐代宗最早信奉道教,后来受宰相王缙、元载等人的影响开始信佛。佛系的唐代宗逆来顺受,能忍则忍。

不过也有忍不下去的时候。周智光是一个例子。鱼朝恩也是一个例子。

宦官鱼朝恩跟当年程元振一样一手遮天。百官和唐代宗必须经过他才能上传下达。唐代宗偶有跳过他直接指示百官,鱼朝恩知道后大发脾气,竟然指责唐代宗有事瞒他。

鱼朝恩的养子才十四、五岁。唐代宗为了讨好鱼朝恩让他养子穿绿衣五品以下官服入朝为官。但鱼朝恩并不满足,要求让养子穿紫衣三品以上官服,并且不等唐代宗回话直接让人去拿。唐代宗敢怒不敢言,强颜欢笑,说你孩子穿上紫衣还挺合适的。

鱼朝恩掌握着禁军,负责守卫京城和皇宫。唐代宗怕他造反弄死自己,不敢得罪他。

宰相元载恨鱼朝恩专权,窜唆唐代宗除掉鱼朝恩。

唐代宗让元载帮他出谋划策。

元载重金贿赂鱼朝恩的卫队长周皓,把周皓秘密拉到自己一边。

某日,唐代宗设宴款待王公大臣。鱼朝恩受邀参加。

宴会结束后,唐代宗佯言有事要谈,留下了鱼朝恩。

唐代宗指责鱼朝恩图谋不轨。鱼朝恩不服,跟唐代宗顶嘴。周皓在后面一伸手把鱼朝恩抓住,让左右卫兵勒死鱼朝恩。

唐代宗先传旨下去,解除鱼朝恩的军职。然后对外宣布鱼朝恩接旨后上吊自杀。

唐代宗解决了宦官之乱,总算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添加一些亮点。

元载帮助唐代宗除掉了鱼朝恩,取代鱼朝恩成为朝廷的权臣。他开始利用手中权力大肆谋取私利,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索贿受贿,卖官鬻爵。

有举报他贪赃枉法的官员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清除。他交代百官,有什么事需要上奏皇帝时要事先让他知道。他想通过这种方法控制言路,防止自己违法乱纪的事情曝光。

颜真卿上书唐代宗批评元载比当年的李林甫有过之无不及。李林甫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堵塞言路,一手遮天。

元载诬告颜真卿诽谤朝廷,将其贬为峡州别驾刺史的助理。

虽然元载百般欺瞒,但唐代宗对元载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上悉知元载所为,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终,因独见,深戒之;载犹不悛,上由是稍恶之。”唐代宗跟元载既是君臣又是同修佛友,顾及元载的颜面不愿当面揭穿他,私下告诫他,让他悔改。但元载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意。唐代宗开始不喜欢他了。

元载要求但凡特别任命的官员不必经过吏部审核。言外之意,但凡他任命的官员别人无权过问。

唐代宗批准了他的要求。但是元载这么做有跟皇帝争夺人事任免权的嫌疑。相权威胁到皇权,唐代宗不能再等闲视之。唐代宗决定除掉元载。

但朝中文武大多是元载提拔,唐代宗不敢贸然除去元载。他设法削减元载的权力,从长计议。

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唐代宗突然下令让舅舅吴凑率军逮捕元载,在狱中处死元载。同为宰相的王缙跟元载同流合污,在元载倒台后也被下狱。

唐代宗一举夺回大权。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