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70,宪宗削藩

中华世纪谈 270,宪宗削藩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807年812年 唐宪宗剿抚并用,收服关东藩镇。

当时全国一共有48个藩镇,其中只剩下8个藩镇还听命于朝廷。以河北三镇为首的15个藩镇已成为独立王国,不尊朝廷号令,不向朝廷朝贡,不向朝廷申报人口户口。其他藩镇首鼠两端,正在向河北三镇发展。如果不设法遏制,所有藩镇都将成为独立王国,唐宪宗很快就会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唐宪宗有志于重树皇权,一面勤修内政,一面等待时机。

唐宪宗广开言路,任用贤能。

唐德宗在世时猜忌忠臣,不肯放权,事必躬亲。他宁可重用宦官也不肯重用宰相。唐宪宗则不然。他说就像太宗、玄宗那样圣明的人还需要别人辅佐才能够成就盛世。何况我这么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呢所以他倚重贤能的人辅佐他,挑选敢言的人指出他的问题。

他先前倚重杜黄裳。但杜黄裳这个人“有经济大略而不修小节,故不得久在相位”。小毛病太多。位高权重之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唐宪宗把他外放到河中当节度使,帮他监视关东。他任命李吉甫、武元衡为相。这两人都是坚决主张削藩的人。

高崇文在西川无仗可打,无事可做,闲得无聊,主动申请去边疆驻守。唐宪宗于是让武元衡去接替他,改任高崇文为京西诸军都统,守住长安西大门。

唐宪宗“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挑选贤能正直并且敢于直言的人入朝为官。裴垍ji以“举贤良极谏科对策”第一的身份入朝为官,并且很快得到唐宪宗的赏识被提拔为宰相。裴垍为唐宪宗发掘了很多人才,比如李绛、崔群、韦贯之、裴度等。他们先后成为唐宪宗的宰相。

牛僧孺、李宗闵两人也通过策试进入政坛,并在唐宪宗后期成为宰相。不过他们的仕途并不顺利。当时的宰相李吉甫对他们在考卷里抨击时弊批评自己很不爽,污蔑主考官营私舞弊,拒绝录用他们。这件事为日后的“牛李党争”埋下伏笔。

大诗人白居易也是通过策试入朝为官。他不仅才华横溢还关心时政。他被后人称作现实主义诗人。那时没有现实主义这个词,白居易因为“规讽时事”而闻名。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卖炭翁就反映了百姓深恶痛绝的宫市问题。

再比如秦中吟十首的第二首重赋,揭露了“贪吏”“浚深挖的意思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的丑态。tg在两税之外巧立名目搜刮百姓,使百姓饥寒交迫,“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秦中吟十首每首诗都是针对时弊。

白居易以诗言志,希望以诗为民请命。“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把百姓的疾苦写进诗里希望能让皇帝听到。

白居易的诗流传很广,“流闻禁中”,还真被皇帝看到了。“上风而悦之,召入翰林为学士”。唐宪宗非常喜欢他的诗,也喜欢他的正直敢言,把他调进翰林院。

唐宪宗征集贤能敢言的人就是希望减少施政失误,纠正现有问题。他鼓励大家进谏。他说像太宗那么圣明的人,大臣进谏有时还得数次才能成功。我比太宗差远了,你们得照着十次进谏才行。

唐宪宗即位前期颇有明君之像。

809年,成德节度使死了,他儿子王承宗自行接任。

河北三镇都以自己儿子为副节度使,相当于世子。节度使一死,副节度使直接继位,连走个形式给皇帝上道表都懒得做。

这种无视皇帝权威的行为唐德宗能忍,但是唐宪宗不愿意忍。他要做出反应,不承认王承宗,重新任命节度使。

裴垍拦着,说前头李师道接任节度使您承认了,现在王承宗接任节度使您就不承认了,藩镇恐怕不服啊。

李绛也说,唐德宗那年代形成的规矩,已经四十年,你要改会恐怕引起连锁反应。万一藩镇再联起手来造反,咱可吃不了兜着走。

唐宪宗有些犹豫。他提出第二种方案,承认王承宗为节度使,但削去他的德州和棣州作为惩戒,并且要求他按时上缴两税。

李绛等人仍觉不妥。万一成德不搭你这个茬,多丢面子啊。

大臣说,那就开战。趁王承宗立足未稳,出兵讨伐他。

李绛担心河北三镇的联手对抗朝廷。成德不是西川。河北三镇互相勾结已经结成攻守同盟。并且河北周边的藩镇首鼠两端,跟河北三镇暗中勾结。真打起来规模会有多大,能不能取胜都很难说。

最后大家决定先拿淮西开刀。

吴少诚病重卧床快死了。等他一闭眼,马上任命新的节度使去淮西。如果他儿子不服,咱就出兵打他。淮西跟河北三镇不同,没有外援,周边都是忠于朝廷的藩镇,相对好打。打下淮西再说成德。统一了河南再对付河北也容易成功。

朝廷这边讨论的时候,王承宗已经听到风声。他担心朝廷发兵打他,上表谢罪,并且声称愿意献出两州表示诚意。

唐宪宗就坡下驴,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然后将德州和棣州作为一个新战区任命节度使去接收。

河北其他藩镇对王承宗割地服软非常气愤。王承宗也非常后悔。他改变主意,劫持了唐宪宗任命的德棣节度使。

唐宪宗火了,让神策军中尉相当于总司令吐突承璀率领周边藩镇军队去讨伐王承宗。

神策军就是禁军。禁军首领是宦官。当时白居易等大臣劝唐宪宗不要让宦官为帅,应该派武将去,宦官哪懂打仗啊。但是唐宪宗不听。吐突承璀是他做太子时就宠信的宦官。把神策军交给吐突承璀指挥,他比较放心。

在这关节眼儿上,吴少诚死了。他的大将吴少阳自命淮西留后。

这可让唐宪宗犯了难。连淮西一块打,兵力不足。默认淮西现状只打成德,不能服众。思来想去,唐宪宗只能默认淮西的现状,先搞定成德再说。

唐宪宗承认了淮西搞迷糊了其他藩镇,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要削藩呢还是跟成德有过节要是削藩,跟大家都有关系。要是寻仇,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众藩镇犹犹豫豫没有去帮成德。

魏博、卢龙跟成德订有攻守同盟。魏博的田季安见官军杀来,立即组织兵马迎战官军。

正巧卢龙一个牙将低级军官谭中奉刘济之命出使魏博。

谭中虽然是卢龙的牙将但心向朝廷,想暗中帮朝廷一把。

他对田季安说,你千万不要。你要此时出兵一定会引火烧身。

田季安不解。

谭中说,官军从关中杀来,你是首当其冲。如果你站在成德一边打官军,那么官军肯定是先打你。你跟官军拼得遍体鳞伤,成德躲你身后毫发无损。所为何来

田季安那又能怎么办呢

谭中说你不如跟成德演出戏,假装帮着官军打成德,陈兵边境,与成德形成掎角之势。官军既不能打你,也不敢深入。这样你既帮了成德,又没得罪皇帝。

田季安觉得这个主意好,便跟成德暗中通好气,扬言帮助朝廷讨伐王承宗,出兵占领了堂阳河北邢台新河县,然后驻军堂阳,按兵不动。

卢龙的刘济正在犹豫帮不帮成德。他跟王承宗有私人恩怨,于私不愿帮他,但是于公又不能不帮。

这时谭中回幽州复命。谭中对他说,你帮他他也不领你的情,白白背上个叛臣的罪名让天下人唾骂。不如趁火打劫抢些地盘回来。

刘济认为言之有理,便趁王承宗专心对付官军之机出兵突袭成德,连破成德数座城池。

形势对官军非常有利,大家都以为打成德跟打西川一样手到擒来。

没想到吐突承璀太笨了,屡战屡败还损了一员大将。军队士气大损。将士们恨死吐突承璀,不愿跟他作战。

白居易劝唐宪宗先把军队撤回来。

唐宪宗犹豫不决。集数镇之兵连一个成德都打不下来太丢人了。

这时王承宗上表请罪,请求朝廷给他一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

唐宪宗就坡下驴结束了这场战事。

打成德没打下来让唐宪宗明白自己实力有限,单靠武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唐宪宗考虑采用更灵活的手段来对付反叛的节度使,拉一批打一批,分化他们然后各个击破。

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被次子刘总毒死。刘总自立为帅。唐宪宗看在幽州一向对朝廷恭顺的份上承认刘总为新的节度使。

转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也死了。他的夫人立自己的儿子田怀谏自行继位。田怀谏才11岁。

唐宪宗即不承认也不讨伐,静观其变。

皇帝不承认他,田怀谏就名不正言不顺。孤儿寡母无法控制卢龙的局面。将士们不愿意听从一个小孩的命令,拥立田季安的堂叔田兴为帅。

田兴属于篡位。周边藩镇不能容忍以下犯上,打算武力干涉,以儆效尤。惶恐的田兴投靠朝廷,向唐宪宗归顺。唐宪宗立即封田兴为魏博节度使。感恩戴德的田兴主动请唐宪宗任命辖区内的各级官员,包括副节度使。

河北三镇同盟被打开一个缺口。

唐宪宗初战告捷,耐下心来等下一个机会。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