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03,陈桥兵变

中华世纪谈 303,陈桥兵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60年961年 都检点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立宋,是为宋太祖。

960年元旦,传闻北汉勾结辽军进犯后周。后周朝廷命令赵匡胤率禁军出征。

赵匡胤因为屡立战功,被柴荣提拔为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卫军司令。

大军走到陈桥距京城开封40里的一处驿站这个地方宿营。

傍晚,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两个太阳处于搏杀状态。这本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称幻日现象。但古人不明白其中原委,以为天降异象,预示着新皇帝出现。古人向来以太阳来代表君王,所以说“天无二日,地无二君”。如果天上有了二日,说明地上出现了二君。一个皇帝在金銮殿坐着,另一个皇帝会是谁呢大家议论纷纷。

其实这种议论从幼主登基那一刻起就已经出现了。朝野并不太情愿接受一个娃娃做他们的皇帝。“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朝野一直在私下议论,谁会取代这个小皇帝。

将士们不睡觉一直议论到五更天。有人提议一个小屁孩做皇帝他懂什么呢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会知道封赏我们吗等他长大了懂事了,我们早战死沙场了。我们还不如推举点检赵匡胤做皇帝。

于是,将士们簇拥到赵匡胤的营帐前高呼口号,拥护赵匡胤做皇帝。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试图拦阻,警告大家公开议论皇帝更立是杀头的大罪。

有人拔出腰刀,大声说道反正罪已经犯下了。如果太尉赵匡胤行前被任命为太尉不从,我们也不会束手待毙。

赵匡胤的谋士赵普见势不妙赶紧上前圆场皇帝更立是大事,容我们去跟太尉商议再定。

两人入帐禀报赵匡胤。赵匡胤喝醉酒正在沉睡。两人把赵匡胤叫醒,告诉他军中生变。赵匡胤大惊,出帐安抚将士们。

有人上前不由分说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然后带头欢呼万岁。

赵匡胤半推半就接受了欢呼。

赵匡胤身披黄袍,带兵返回京城。

后周太后怀抱幼子让出皇宫。赵匡胤登基坐殿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登基前任宋州节度使,登基后便以“宋”为国号。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据说他出生时“体有金色,三日不变”。众人以为是大富大贵的吉兆。其实婴儿出生后都是“体有金色”,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而是自然现象,叫新生儿黄疸dǎn。如果黄疸严重那是毛病,比如急性肝炎。众人不懂,不忧反喜,以为胎里带的黄马褂。

赵匡胤受家庭的影响,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练出一身的好武艺。赵匡胤在中国武术史上有一号,现在的太祖长拳传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赵匡胤后来投到郭威军中效力,因为战功屡次升迁,在柴荣时代成为禁军统帅。柴荣视赵匡胤为亲信,和他以兄弟相称。但是赵匡胤在柴荣死后发动“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去皇位。

史书都说赵匡胤是被动称帝。但有人根据一些细节考证,认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事先谋划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一步登天做了宋太祖。

宋太祖虽然是武将出身,却非常有政治头脑、政治手腕。

他上台伊始就开始加强皇权、重树皇威。

史书上提到两个细节。一个是要求全国避他的名讳。

古代下对上讲究避讳以示尊重。比如皇上叫李世民,臣下徐世勣隋唐演义里面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就赶紧改名叫徐绩。有些皇帝比较体恤民情,登基后把名字改成生僻字减少民间的麻烦。

宋太祖登基要求全国严格执行避讳制度,人名、地名都得改。弟弟赵匡义按家谱排的“匡”字也被改为“光”字。

宋太祖通过避讳一事强调尊卑上下,突出皇帝的尊严。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宰相级的大臣商讨国事时,按现在的话讲,召开zzjc会议,与会者都有一个座位、一杯茶。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宋太祖召集常委会时不给常委设座位,让他们站着说话。即使他们贵为百官之首也不能和皇帝平起平坐。与座位一起消失的是宰相的权力。宰相的权力被拆分、制约。

以前的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党政军一把手,位高权重。宋太祖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相当于中央军委和三司财政部。宰相只管治国治民。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虽然宰相手下管着兵部,但兵部已经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虚职,跟现在的国防部相仿。宰相位高而权不重。

为了进一步制约宰相的权力,宋太祖又设“参政”,相当于副总理,使宰相不能搞“一言堂”。

各部委和地方zf也增设副职和部门拆分和制约一把手的权力。

这样做虽然对加强皇权有利但也制造了大量的冗官冗吏。

军权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宋太祖深知这一点,但轻易不敢对军权下手。历朝历代皇帝削藩很少能得到好的结果。宋太祖刚上台立足未稳,不想搞乱自己的阵脚。

宋太祖对藩镇和将领尽力笼络,给他们加官进爵,多加赏赐。

大部分藩镇有奶便是娘,对宋太祖登基表示祝贺。但有些藩镇怀念郭威,不承认宋太祖是合法皇帝,认为他是个篡位者。

宋太祖派使者去昭义镇,通知节度使李筠新皇登基。李筠先是拒见使者,后来在大家的劝说下勉强跟使者见了个面。到饭口了,大家在一起吃个饭吧。李筠在饭桌上突然拿出郭威的画像,对着画像痛哭不已。陪同人员赶紧打圆场说李筠喝多了,不要见怪。

使者回去告诉宋太祖。宋太祖非常不悦,开始对李筠多加防备。

李筠的儿子进京面圣。宋太祖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爹,我没做天子时,他爱怎样怎样,跟我没一毛钱关系;我既然做了天子,他要是不乖,我就不能不管了。

李筠知道宋太祖对他已经有了猜忌之心,决定举兵反叛。他勾结北汉,为北汉做先锋,出兵袭取了泽州山西晋城。

宋太祖速派大将石守信率兵讨伐,自己率大军随后增援。李筠率军三万迎战石守信,被石守信击败,退守泽州。宋太祖率军赶到,与石守信一起包围了泽州。宋太祖要求部队抢在北汉军队赶到之前攻下泽州。但是泽州防守顽强,宋军打了十天半个月也没能打下来。宋太祖急了,组织敢死队强攻泽州,自己率大军跟进。在宋太祖亲自督战下,宋军冒死冲锋终于攻破泽州。李筠在城破之时,投火自尽。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也郭威手下一员大将。他听说李筠起兵后派亲信翟守珣去跟李筠联络,打算跟李筠联手南北夹击推翻宋太祖。但翟守珣跟宋太祖是旧相识,不支持叛乱,偷偷跑到宋太祖那里告发了李重进。宋太祖闻听大惊,请翟守珣务必设法拖住李重进,别让他跟李筠一起发难,等他平定李筠后再去解决李重进。翟守珣回去后劝李重进不要急着出兵,等李筠跟宋太祖两败俱伤之时再下山摘桃子。李重进相信他话,按兵不动。

宋太祖平定李筠后,下令调李重进到平卢任职。

李重进意识到宋太祖已经发现自己的阴谋,举兵反叛。宋太祖早有准备,再次御驾亲征讨伐李重进。石守信作为先锋,长途奔袭李重进据守的扬州。宋太祖赶到扬州时正赶上扬州被石守信攻破。李重进在城破之时跟李筠一样zf而死。

宋太祖两战两胜,平定了藩镇之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