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08,宋辽战争

中华世纪谈 308,宋辽战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79年986年宋伐辽不利,辽伐宋不利,宋辽战争进入gc。

北伐回来的第二年,辽军为报宋军围攻幽州之仇,遣大军南下攻宋。宋太宗急派大军增援关南。

关南是指辽国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以南地区。大清河河北保定境内和白洋淀水域如同一条天然防线挡住了辽军南下的铁蹄,是宋朝北方的军事要地。

宋太宗这次没敢再亲临前线而是交给主帅赵廷进一张布阵图,让他照着图布阵作战。据说这是他参照孙膑的八卦阵和诸葛亮的八阵图原创的阵法。

宋军到达前线后按照宋太宗的布阵图排兵布阵。

赵廷进看到宋太宗的八阵图将军队分为八个方阵,方阵间有百步的间隔,认为非常不妥。辽军以轻骑兵为主,动作迅速。方阵间留有这么多空隙容易让人家穿插分割,各个击破。他认为还是分两阵为妙,互相照应,集中兵力。

将领们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但皇上既然有旨,不敢抗旨不遵。

好在代表皇帝出征的监军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发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了问题我兜着。

宋军于是废弃八阵图,按前线实际情况重新排兵布阵。

两军对阵时,宋帅派出一支奇兵突袭辽军背后,在辽军混乱之际策动主力从正面发起强攻。前后夹击,奇正结合,把辽军杀得大败,斩首上万。

捷报传到京城,宋太宗大喜,下令重赏三军。

辽军并不甘心失败,来年又从西路卷土重来,进犯山西雁门关。

扼守雁门关的守将是潘美。当时潘美手中只有几千兵马,而对方有十万兵。他明白单纯防御不可能成功,留下大部分兵马守城,派杨业率领几百名敢死队悄悄迂回到辽军背后发起进攻。辽军阵容大乱,不能抵挡。杨业瞅准辽军帅旗不顾一切猛冲过去,将辽军主帅砍翻马下。潘美见杨业得手立即开关出击。无人指挥的辽军被杀得大败而逃。杨业在追杀过程中又杀了辽军副帅。

杨业勇猛善战令辽军望风丧胆。辽军但凡见到杨业的旗帜转身便跑。杨业从此得了一个外号“杨无敌”。

潘美发现三交太原北郊古城村西北三百里的一处叫固军的地方是辽军入侵的必经之路。固军是一个山口,两边是险峰,中间是溪流。辽军在那里筑城把守。

潘美打算占领固军,切断辽军入侵之路。他派军悄悄接近固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举攻克了固军。辽军弃城而逃。

得到这个易守难攻的城堡,潘美即使兵少也不再担心辽军的入侵。

有潘美、杨业以及固军寨,辽军此后再也没能踏入雁门关一步。

之后几年,宋辽在边境展开拉锯战。关南是宋辽争夺的焦点。

宋军的士气正在逐渐恢复。宋军不再被动防守,有机会便展开反击。交火线北推到易州河北保定易县。

宋太宗也开始慢慢恢复了收复失土的雄心壮志。

宋太宗派军南下收复交州越南北部。宋军的仗打得非常顺利,连战连胜。但交州的热带气候让宋军无法忍受。很多士兵染病而死。交州派人请降。宋太宗就坡下驴下令撤军。南征无功而返。

夏州割据军阀李继箔死了。他弟弟李继捧接班。李继捧知道大势所趋,割据没有出路,主动进京朝觐宋太宗,自愿放弃世袭,把所辖四州献给宋朝。

李继捧是党项属羌族的首领。祖上帮助唐朝讨伐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总部在夏州节度使。李家世代控制定难军、控制陕北,虽然没有正式立国但一直割据一方,独立于朝廷之外,直到宋朝的建立。

宋太祖因为李家主动归附并且帮助宋朝讨伐北汉,允许它世袭下去。但李继捧迫于宋朝压力主动取消割据。

982年,辽国皇帝死了。他的儿子接了皇位。因为儿子年幼,萧太后临朝听政。萧太后重用汉人,把大权全部交给了自己的情夫韩德让宋太宗伐辽时的幽州守将。辽人对此非常不满。

有人从北方来,对宋太宗讲,辽国幼主登基,韩德让专权,人心不服,有内乱的苗头。另外辽人屡次败给宋朝开始怕了宋朝,转攻为守,在边境筑城防御。

宋太宗非常高兴,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趁机讨伐辽国。

大臣们一劝宋太宗生息养民,让百姓喘口气再说,二劝宋太宗耐下性子等一等。如果辽国果然发生内乱,可能不用我们打就亡了。

宋太宗听从了大臣的意见。

之后几年,宋太宗休兵养民,致力于国内建设。

他提倡节俭,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历朝历代的皇宫都有数千人伺候尤嫌不足。而他的宫里只有三百人他还嫌多。

宋朝初期水患严重。黄河频频决口。长江、汉江等也时常出现漫堤。宋太宗在赈恤灾民的同时组织人力疏浚河道,加固加高加宽河堤,种植高大的树木防止水土流失。遇到农忙,宋太宗调动军队去整修河堤,让农民安心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宋朝的水患逐渐减轻。

宋太宗鼓励大家提意见,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对于进谏的人,“所言可采,必行旌赏。若无所取,亦不加罪”。他甚至允许百姓直接上书给皇帝。面对批评的声音,他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他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各级官员这样做。朝内外民主气氛比较浓厚。大家畅所欲言,直言敢谏。

那几年年景非常好,粮食连年大丰收。并且军队经过休整,恢复了士气。宋朝可谓兵精粮足。

986年,宋太宗重启北伐。

将领们一直主张北伐辽国。辽人不敢招降纳叛,主动将叛逃辽国的宋人送回宋朝,说明辽人已经认怂了。辽国幼主登基,当家的萧太后又有男女作风问题,辽国政局不稳。趁此机会北伐,有很大把握取胜。

宋太宗原本想等辽国发生内乱再出兵,但是辽国一直也没乱,相反有日渐稳定的趋势。宋太宗决定不等了,现在就开战。

宋太宗集结兵力30万再度伐辽。

宋军兵分三路北伐。潘美、杨业率领西路宋军从雁门关出发直取云州山西大同。老将田重进率领中路军从定州出发攻打飞狐口河北保定涞源县北。东路军由曹彬率领从雄州河北保定雄县进攻涿州。

按照宋太宗战前部署,曹彬在幽州正面吸引敌军决战,潘美和田重进趁机迂回到幽州后面,切断幽州跟辽国的联系并将其包围。

北伐的终极目标的夺取幽州。

潘美最先出发,连下寰州山西朔州东、朔州、应州山西应县、云州。燕云十六州在山西境内的四州全部被他拿下。

曹彬统帅的是宋军主力。三路军一共30万,曹彬一路就占了20万。他距幽州也最近,出门后拿下涿州,距幽州只有百里之遥。

田重进在飞狐口遭遇辽军大部队。田重进善于使用计谋,抢占有利地形先发制敌,大破辽军。辽军依仗人多势众,很快又卷土重来。田重进广布疑兵,吓退辽军,挥军猛追,竟然生擒了辽国著名的猛将大鹏翼和辽军监军。辽军因此士气大挫。

田重进乘胜前进到蔚州河北张家口蔚县。守将献城投降。

宋军三路皆胜。战事的发展几乎完全按照宋太宗的预想进行。

辽国萧太后接到战报大惊失色。但这个女人不简单,很快冷静下来,当即决定带着小皇帝御驾亲征。

萧太后就是传统评书杨家将里的那个萧太后。她因为皇帝年幼代为摄政,是辽国实际当家人。这个女人可不得了。她垂帘听政27年。辽国在她手上步入鼎盛。

汉人地位在萧太后当权时期大幅度提高,基本能和契丹人平等。她的情夫韩德让就是一个汉人。她依仗以韩德让为首的汉人官员治国,引进汉人的先进文化,使辽国迅速发展起来。

宋太宗北伐是以为“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 政局必然不稳,有机可趁。但实际上萧太后是武则天式的人物,很快就稳定住了政局。她宠信情夫韩德让不假,但韩德让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并且对萧太后忠心耿耿。辽国在萧太后和韩德让这对黄金搭档联手治理下蒸蒸日上。宋太宗其实选错了时机。

萧太后率领倾国之兵来救幽州。

曹彬听说辽国援军大批南下心生畏惧,借口粮尽,退回雄州。

宋太宗得知大惊,严令曹彬立即夺回涿州,然后守在那里。

他的作战计划就是让曹彬吸引辽军主力,然后让潘美和田重进趁虚而入。曹彬要跑了,不但使作战计划全盘落空,还让潘美和田重进陷入危险之中。

曹彬在宋太宗严令之下带着五十天的口粮杀回涿州。百十里路,他竟然走了二十天。一方面,辽军阻击延缓部队行军速度。另一方面,曹彬不愿返回涿州,一路上磨磨蹭蹭。

曹彬再次占领涿州,手里只剩下三十天口粮。他的部将劝他还是回雄州吧。涿州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根本不适合坚守。曹彬知道辽军正在向涿州汇集,担心被围,再次下令撤军。

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家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队形根本无法保证。

而野外又是辽军骑兵发威的地方。

辽军尾随而至,在岐沟关河北涿州松林店镇岐沟村追上宋军。曹彬在辽军包围宋军之前弃军而逃。宋军因此大败。

曹彬在拒马河畔在十渡与白沟之间收拢败兵,扎下营盘,埋锅造饭,等待失散的败兵归来。没想到,辽军追兵转眼杀到。宋军新败,已经吓破了胆,见到辽军顾不上抵抗仓皇而逃。涉水过河时,宋军互相践踏而死、淹死、被辽军杀死的不计其数。

20万大军剩下不到一半。宋军惨败。

宋太宗得到战报大惊失色。主力部队溃败而回,不仅意味着伐辽失败,而且将潘美、田重进两支包抄部队置于孤军深入的险境。宋太宗急令西路和中路军撤退。

这时潘美已经拿下燕云十六州中的四州。为了不至于空手而归,宋太宗令潘美将所占四州的百姓迁回国内。

这次伐辽因为曹彬指挥失误满盘皆输。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