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40,野狐岭之战

中华世纪谈 340,野狐岭之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206年1211年 南宋北伐失败,屈己求和。史弥远杀韩侂胄,把持朝政。铁木真统一蒙古,为成吉思汗。野狐岭一战,金军精锐尽失。

北伐期间,韩侂胄命令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出兵进攻金军侧翼。但吴曦一直按兵不动。

吴曦是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他想独霸四川,跟金人暗中联络准备叛宋。金人喜出望外,立即送去金印,册封他为蜀王。

金人侧翼无忧,随即举兵南下,向南宋发动报复性攻势。

金军九路南下,轻易渡过淮河,杀入南宋境内。宋军新败,士气低落,抵抗无力,节节败退。虽然宋将毕再遇在楚州江苏淮安截住一路金军,但已无济于事。金军一直打到长江边。

南宋一边布置长江防守,一边向金人请和。金人放出话,除非南宋答应割地、称臣、交出韩侂胄的人头,否则将打过长江。

韩侂胄大怒,拒绝和谈,扬言要与金国碰个鱼死网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积极准备反攻。

宋军北伐失败让韩侂胄颜面扫地,威信尽失。反对他的人重新鼓噪起来。

杨皇后恨韩侂胄曾反对宋宁宗立她为皇后,在宋宁宗的枕头边吹风,说应该罢免韩侂胄,别让他瞎折腾了,跟金人讲和吧。宋宁宗不置可否。

杨皇后心里没底,怕宋宁宗告诉韩侂胄引来报复。韩侂胄毕竟是朝廷实权人物。宋宁宗对他言听计从。

杨皇后通过皇子去找皇子的老师史弥远,让他出去找人干掉韩侂胄。

某日清早,毫无戒备的韩侂胄在上朝的路上被人拦住,推进附近夹墙内活活打死。

杨皇后将韩侂胄之死告诉了宋宁宗。宋宁宗虽有不满,但碍着皇后的面子,下旨谴责韩侂胄,使谋杀朝廷重臣的行为合法化。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靠杨皇后的支持替代了韩侂胄的位子。

韩侂胄的人头被割下来送往金国。

有了韩侂胄的人头做信物,宋金两国再开和谈。

金军受挫于毕再遇,随后主帅又得病而死,士气大跌。吴曦降金,但他的部下不愿跟他一起降金,发动兵变把吴曦杀了。四川重回南宋一边。金军的侧翼安全不再有保障。另外,蒙古人在金国后边蠢蠢欲动一直让金人心神不宁。金人不想再打下去。

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最终达成和议不提称臣割地,改为称伯纳贡,领土恢复战前状态。

宋金战争以南宋屈辱求和而告终。

南宋战败,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宁宗有必要给大家一个说法。他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韩侂胄组织混乱,用人不当。他下旨广开言路。言外之意,自己未能及时纠正韩侂胄的错误是因为韩侂胄利用职权堵塞了言路。

史弥远趁机清洗韩侂胄一派。不仅跟韩侂胄走得近的人遭到清洗,当初支持北伐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辛弃疾、陆游因为支持北伐被视为“韩党”。辛弃疾曾被韩侂胄提拔到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参与反攻金国,但在赴任途中得了重病,只能辞任。南宋战败后,辛弃疾抱恨而终。曾经歌颂韩侂胄的陆游在战后被剥夺了职名。陆游因为年老多病退休在家,只在朝廷保留一个“职名”,也就是挂名职务,类似现在的中央委员。现在他连职名也没有了。陆游不久后也郁郁而终,死前写了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仍然念念不忘北伐中原,实现国家统一。

北伐恢复是南宋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南宋有心无力。

韩侂胄一派倒台后,赵汝愚一派趁机翻案。史弥远是儒生。他给赵汝愚、朱熹等平了反。当年追随赵汝愚、朱熹的人被冠以“伪党”、假道学的帽子,被韩侂胄清理出朝,而今史弥远为他们摘掉了帽子恢复工作。

赵汝愚、朱熹因此恢复了名誉。理学也随之解禁。

理学被当做统一思想的工具推上台面走入社会生活。朱熹注解的四书此后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科考的出题范围。

南宋在战后安静下来。周边国家却开始热闹起来。蒙古崛起闹得四邻鸡飞狗跳。

成吉思汗立国后开始扩张战争。他的第一个扩张目标是西夏。

西夏是金国的盟国、藩属。当年西夏跟随金国灭辽攻宋,占领了河西千里之地。西夏因此成为大国、强国。不过在蒙古逐步崛起之时,西夏却开始走下坡路。国内纷争不断,实力消耗殆尽。

蒙古入侵西夏。西夏受到攻击向金国求援。金国赶上新君即位。新君完颜永济忙于巩固皇位无暇顾及西夏。西夏一气之下跟金国翻脸,投靠了蒙古。势力此消彼长,蒙古开始向金国叫板。

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不再把金国放在眼里。当年铁木真因为帮助金国人讨伐塔塔儿人有功,被封了一个小官,兴奋得不得了,受宠若惊。如今做了大汗,金国的钦差让他跪下听旨。他一口痰就吐在地上,跨马扬鞭而去,把金人晾在那里。

蒙古和金国的关系就像当年匈奴和汉朝、突厥和唐朝,弱时像猫,强时像狗,不弱不强时像黄鼠狼。奉金人为主也不耽误蒙古人时不时去金国的边境偷鸡摸狗。

金人也不是善茬,以扫荡来报复。金世宗更是把扫荡制度化,定期去蒙古“减丁”,杀一批青壮男丁。

金世宗那时已经开始担心蒙古会成为金人的隐患,以“减丁”限制蒙古人的数量。

但“减丁”制度除了制造仇恨并没起到多大作用。蒙古人还是日益强大起来。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挑战金国。

金国起初没把蒙古放到眼里。当时金国人口超过5000万,而蒙古人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多万;金国有百万雄兵,而蒙古只有十几万。金国人对蒙古人说“金国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 。你们挑战金国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可是金国跟蒙古一交手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曾经强悍的金国已经衰弱,不复当年之勇,在新崛起的蒙古人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1211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击金国。

金国扛不住蒙古人猛烈的攻势,全线后撤,收缩防守,集中兵力守住野狐岭张家口北。他打算利用险峻的地形和兵力优势挡住蒙古人前进的步伐。

成吉思汗率军来到野狐岭。当时金军有四十万。而蒙军只有十万。成吉思汗一看野狐岭易守难攻,而自己又没有兵力优势,心里有些含糊。他派人前去侦察。回报说,金人“马足轻动,不足畏也”。金军的战马乱动,说明金军纪律不严,缺乏训练。这样的军队,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成吉思汗听罢信心大增,下令发动进攻。

十万蒙军跟四十万金军展开对决。

蒙古派出一支敢死队猛攻金军的侧翼。在金军阵脚大乱的时候,蒙军主力突然从正面发起进攻。金军全线溃退。蒙军追杀一百多里,金兵横尸遍野。

曾经不可一世的金人已经蜕变成纸老虎,不堪一击。

金人和蒙人都以狼为图腾,但蒙人跟狼学得最到家。狼凶残而狡猾,它们在进攻中互相协作、纪律严明,速度快、嗅觉灵,抓住任何转瞬即逝的机会,连续出击。狼贪婪而又执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金人的狼性已经消退殆尽。起先的游牧民族现在已经转为农耕。骑马射箭的功夫已经忘掉大半。并且跟宋朝学得也以当兵为耻。原来的大灰狼现在已经变成了喜羊羊。

金国收拢残兵再战蒙军。但是防御工事还没修好,蒙军就已经杀到。两军激战三天。金军再次惨败。

给金人做炮灰的辽人、汉人见金人势衰,趁机摆脱金人投靠了蒙人。

辽人把金国的养马基地献给蒙古。金军此后战马奇缺,只能以步兵应战。

汉人将领郭宝玉率部投降成吉思汗。

郭宝玉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他在金国的事迹不详。只知道他被金国封为汾阳郡公。公爵是异姓臣子能够得到的最高爵位。不清楚他为金国立过什么大功。他投降蒙古人后成为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将,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为成吉思汗出谋划策。据说他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郭靖的原型之一。

郭宝玉投降蒙古后,金国西京山西大同大门洞开。西京守将弃城而逃。蒙军一路追杀,一直追到宣德河北张家口宣化区。

蒙军顺势进攻居庸关。居庸关的金军守将望风而逃,把长城关隘拱手送给蒙古人。金国的首都中都北京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蒙军兵临中都城下。

金帝完颜永济无计可施,掩面痛哭。他打算让细军护送他逃往南京北宋的东京汴梁。

细军是金军精锐中的精锐。当年完颜亮从军队精挑细选了五千精兵作为自己的贴身卫队。这些百里挑一的精兵,个个都是神箭手。完颜亮号称凭这五千细军他就可以横行天下无敌手。完颜亮死后,细军的编制被保留下来,作为皇帝的亲卫军。

金国的朝臣力阻完颜永济逃走。

这时,有五百细军不堪金军屡战屡败之辱,互相激励,自发出营跟蒙古人决一死战。这五百细军抱着必死的决心迎战来犯之敌。蒙军眼里的金军不堪一击,猛然遭遇这种类似自杀式攻击慌了手脚,纷纷后退。五百细军以寡敌众竟然击退蒙军,杀伤甚众。

此战让成吉思汗对金军刮目相看。他向被俘的金国百姓打听细军,问这支军队有多少人。当地百姓骗他说有二十万人。成吉思汗吓了一跳,以为之前跟蒙军交战的金军都是杂牌军,精锐部队一直没露面。成吉思汗担心再打下去没便宜可占,下令撤军。

野狐岭战役过后,金国精锐部队丧失殆尽,战争胜负已定。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