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50,夺位内乱

中华世纪谈 350,夺位内乱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307年1320年 铁木耳死后出现夺位内乱,铁木耳宗侄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先后为帝。

铁木耳作为一个守成之主,他的注意力还是主要放在内政上面。忽必烈给他留下一个大帝国,但这个大帝国却不是稳定的帝国。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一直不肯驯服,大大小小的反抗此起彼伏。为了稳定帝国,铁木耳在镇压的同时也采用各种安抚的手段软化汉人,遇个灾啊难的也知道救济一下或者减免税赋。

他的皇位也不是太稳。蒙古贵族的势力非常强大,想把他赶下宝座也并非难事。作为第一个世袭的大汗,他需要设法安抚住“选举”派,也就是那些认为大汗应该照老规矩选举出来的高官贵族。

他上台后大开国库赏赐贵族,希望买大家的好。可是狼多肉少,没多久就国库告罄。怎么办呢他只好大量发行纸币来应急。

蒙古人进中原发现了纸币这个新生事物,感觉挺哏儿。不用金不用银,找张纸片写多少是多少。铁木耳把纸币充分利用起来,开足马力印刷纸币。

元朝纸币使用桑树皮造纸。把桑树皮外皮剥了只留里面一层薄膜,用这层薄膜打浆造纸。这些纸被裁成大小不同的纸片,印上不同数字就变成面额不等的纸币。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纸币上还有负责财政的各级官员的亲笔签名应该是印章,类似现在人民币上的“行长之章”。

那时印刷术又有了新发展,能够三色套印。这是高新技术,很难仿制。并且如果有人敢印假币,杀无赦。

纸币这东西不能多印。印多了叫通货膨胀,通俗的说法是票子毛了。最直接的反映是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其实是变相地掠夺老百姓。但这种方法相对加税加赋来说比较隐蔽。虽然在铁木耳一朝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还没有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铁木耳虽无什么政绩可言,龙椅坐得倒也比较安稳。后面的皇帝就没这么好运了。元朝在忽必烈、铁木耳期间达到鼎盛,之后就开始乱,开始衰落。

“铁木耳”的蒙语意思是长寿之人,但实际上铁木耳适值壮年就死了。

1307年,铁木耳因为唯一的宝贝儿子先他一步而去,伤心过度,随儿子一起去了。

铁木耳没有指定继承人。谁来继承皇位成了问题。是在平辈里找还是晚辈里找,大家意见不一。

皇后中意铁木耳的堂弟阿难答。她跟大臣们商量,取得左丞相阿忽台和回回大臣的支持,但遭到右丞相副丞相哈剌哈孙和蒙古大臣的反对。

这个阿难答是个s,在以信佛为主的蒙古贵族里面是个另类。铁木耳在世时曾逼他改信佛教,但他宁死不从,即使被关入大牢,出来后依然故我。铁木耳实在拿这个堂弟没辙,只得由他去了。

回回大臣多是s,自然愿意支持阿难答。信佛的右丞相哈剌哈孙则不然。他打算立铁木耳的侄子为帝。

皇后召阿难答进京,告诉他只要你答应让我垂帘听政,我就立你为皇帝。阿难答满口应承。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皇后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举行登基大典。

右丞相哈剌哈孙不能接受s做皇帝,暗召铁木耳的两位堂侄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火速回朝夺位。

爱育黎拔力八达离得近,赶在登基大典之前到达京城。

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哈剌哈孙见面之后决定快刀斩乱麻,率兵进宫把皇后和阿难答一党嘁哩喀嚓全宰了。

阿难答死了,空悬的皇位该由兄弟俩谁得呢

哈剌哈孙当初也是昏了头,防元朝伊斯兰化心切一气叫来兄弟俩。现在可好,犯难了。

兄弟俩的母亲答己找人算了一卦。人家说哥哥海山命不长久,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比较长寿。答己于是决定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帝。

海山还在路上,得知母亲的决定大怒,率军杀向京城准备武力夺位。

海山长期坐镇漠北,手握重兵,能征惯战。爱育黎拔力八达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答己只得从中调解,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先把皇位让给哥哥,作为回报,哥哥死后再把皇位还给弟弟。

海山同意,在母亲的见证下跟爱育黎拔力八达订下元朝版的“金匮之盟”。

海山被迎入京城即位,按照约定封弟弟为皇太子。

这辈份搞得有点乱,应该封皇太弟才对。蒙古人可能搞不清汉人皇太子和皇太弟的区别,以为皇位的继承人就叫皇太子。

海山坐上皇位后大开库门赏赐群臣,像打土豪一样将国库金银分光吃净。

蒙古人有赏赐部下的惯例,这可能来自部落习俗。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用成吉思汗的话说,与尔等共享天下。打天下时平分战利品,打下天下平分贡赋。大家伙大称分金、小称分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搞得朝廷和水泊梁山的聚义堂相仿,坐地分赃。

蒙古贵族都兴高采烈地捧着加大三倍到五倍的红包回家过年了,政府财政的年关可就难过了,只得靠增印纸币度日。

海山比铁木耳更豪爽,真正是挥金如土。掏空国库就开足马力印钞票,把钞票印得跟雪片似的。百姓以得到纸币为忧,以得到金银铜钱为喜。视纸币为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想方设法把手头纸币花出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拒收纸币。海山得知后不是停印纸币,而是下令禁用金银,同时铸造重量小而面值大的铜币,让老百姓没的选择。

好在这缺德带冒烟的家伙三年就死了,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

爱育黎拔力八达又名元仁宗,是元朝相对来讲比较不错的皇帝。相比那些大老粗皇帝,他知书达理,推行仁义治国。

元仁宗自幼从师儒生,不仅能读、写汉文,还精通儒家学说和中国历史。他不仅是中国通还是蒙古人里少有的知识分子。

元仁宗即位的第二年下令恢复科举。

蒙古人吞并中国后废除了科考。蒙古人尚武。枪杆子瞧不起笔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给他们口粮食吃都觉得浪费,何况是官帽子。

元仁宗打小从师儒生学习儒学,对儒生儒生比较推崇。他喜欢文化人的彬彬有礼,不喜欢粗人的桀骜不驯。他尝试向官场引入儒生,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不过为了不过分刺激军人集团,他科考录取的人数非常少,授予的职位也非常低。三年一科,一科25人,聊胜于无。

元仁宗点名要求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作为科举指定用书,以朱熹注释的五经作为加试的指定用书。因为这些都是他上学时用的学习课本。

朱熹版四书五经作为科举专用学习材料,就是打他这开始。程朱理学也因此确定了之后600年国家正统学说的地位。

元仁宗比较厚道,恢复了金银的使用。海山时代的铜钱和纸币被废除。百姓可按政府规定的汇率兑换新钱。但贬值的损失已无法追回。

元仁宗试图控制政府的开支,比方限制赏赐的额度、裁减冗官。但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他怕得罪群臣、藩王太苦而失去他们的支持,都是浅尝而至。

元朝早先只有数千公务员,在忽必烈后期破万,之后达到数万之巨。不说赏赐,单说工资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蒙古人讲究共享天下,有钱大家分,有官大家当。海山即位之初就封了几千个官给自己的追随者,光王爷就封了19个。

如果人多好办事倒也罢了,这些人多是能吃不能干的主儿,凑到一起就知道“吹牛”和“拍马”。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天天和牛马打交道。在蒙古,富的标志就是趁多少牛、趁多少马、趁多少羊。蒙古人占领了中原,做了各个部门的头头脑脑。但是牧民出身的他们凑在一起,还是三句话离不开本行,总爱显摆自己曾经在草原上养过多少牛羊,驯过多少烈马。

他们见面寒暄通常是从夸耀坐骑开始,拍着对方的马屁股,夸耀对方的马好,膘肥、体壮、鬃长、毛亮。对方听到夸他的马就象夸他儿子一样高兴。聊完马开始说牛,互相吹嘘自己曾经在草原上养过多少牛。这时要有人来汇报工作,肯定会被手下人拦住老爷刚拍完马正吹牛呢,等等先,别扫了老爷的兴致。

“吹牛”和“拍马”就是打这来的。

对于政事如何处理,经济如何发展,他们没人上心。

蒙古人是战争奇才,但政治水平比较洼。这和他们落后的文化有关。“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乎”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人不一定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忽必烈曾要求下属,一般公务7天内处理完,紧急公务3天内处理完。这条规定针对的是官僚主义之办事拖沓,批一件公文比生孩子都慢。皇帝交代一件事下去,跟石头沉井里一样没了下文。过些日子问起来,对方才如梦方醒。

正事干不来,歪门邪道可在行着呢。拉帮结派,争权夺利,上窜下跳,明争暗斗,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1315年,元仁宗下令“括田”。所谓括田就是核查田亩数。

国家财政困难,有人建议通过括田增加收入。王公贵族、寺院学校强占公田、民田然后隐瞒不报,偷税漏税,使税收越来越少。元仁宗下令全面括田,对欺瞒作弊者依法治罪。

隐瞒田产的人主要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但正是因为他们有权有势,官吏不敢招惹他们。括田对象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官吏为了出成绩,即使百姓没有瞒报漏报也硬说百姓瞒报漏报,把百姓的宅基地、坟地都算成田亩,逼迫百姓补交赋税。

江西官府在括田过程中扒房平坟,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括田苛急烦扰,江西为甚”。赣州江西赣州百姓蔡五九聚众造反,一呼百应。起义军发展迅速,声势浩大。元朝调动周边两个行省的兵马才把起义军镇压下去。

元仁宗知道下面括田变了味但无力纠正,只得下令停止括田。

元朝吏治非常坏。吏治坏的根子在上面。上梁不正下梁歪。

其他人不提,单说丞相铁木迭儿。他靠太后撑腰把持朝政,恣意胡为,肆行威福,敛财聚货,中饱私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憎爱进退百官”。胆敢反对他的朝官全被他毫不留情地干掉。元仁宗看他实在闹得过分把他撤掉,不想老妈立即找上门来又哭又闹有传说铁木迭儿和她有一腿。碍着老妈的面子上,元仁宗只好让铁木迭儿官复原职。

铁木迭儿于是更加嚣张,连皇帝也不再放在眼里。

元仁宗心中不快,却也无可奈何。元仁宗孝顺,“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

元仁宗打小受过儒家教育,行事做人颇具儒家风格。元仁宗的谥号是孝宗。仁和孝都是儒家推崇的品德。

元仁宗嗜酒如命,这个不良嗜好最终要了他的命。他三十几岁就死了。

元朝在铁木耳平定四大汗国、沟通东西方之后达到极盛。铁木耳死后因为夺位之乱,元朝冲高回落。元仁宗有心中兴元朝,但是有心无力,只能眼看着元朝继续衰败下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