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81,戚继光抗倭

中华世纪谈 381,戚继光抗倭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565年1566年戚继光平定倭寇之患。嘉靖崩,子隆庆即位。海瑞遇赦出狱

嘉靖调俞大猷去广东镇压民变,留戚继光继续清剿倭寇。

戚继光的祖上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随,后来做了将军。将门之后的戚继光世袭了祖辈的军职“指挥佥事”,相当于副师长,四品官。后来考中武举又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官居三品,负责山东登州治安,抗击山东沿海的倭寇。浙江倭寇最为猖獗,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支援剿匪。

戚继光跟倭寇一交手便知道倭寇不容易对付。倭寇武器精良,作风凶悍。他朝思暮想怎么才能打败倭寇。有一天戚继光偶遇义乌人打群架,看得目瞪口呆。义乌人打架不分男女老幼抄家伙就上,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场面极其壮观而震撼。戚继光看傻了。打架都这么玩命,打仗肯定错不了。

戚继光上书朝廷要求让他去训练新兵再战倭寇。他以前带的兵是来自礼仪之乡的山东人,非民风彪悍的义乌人可比。得到批准后,戚继光立即在义乌招了3000矿工和农民,都是街头霸王级的,严加训练之后带往抗倭前线。

戚继光为对付倭寇专门创立了“鸳鸯阵”。“鸳鸯阵”左右对称,由盾牌手、长矛手、火枪手等各兵种混编而成,互相配合,可攻可守。

他这个阵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使用了新式武器。一是用连枝带叶老韧的毛竹代替长矛;二是用鸟铳代替火铳。

明军的标配是长矛和弓箭。刀和火铳是辅助兵器。与倭寇作战时,倭寇的sd可以砍断长矛的头,把明军的长矛变成捅火棍。明军的弓箭又奈何不了倭寇的铠甲。短兵相接时,刀和火铳也不是倭寇sd和火枪的对手。

戚继光给士兵配备毛竹是用来对付倭寇的sd。兵器“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戚继光用毛竹的长来对付sd的险。

长毛竹带枝带叶还带尖,往前一忽闪,既能遮挡敌人视线又能阻挡敌人近身。你刀再快,砍一截还一截,砍一截还一截。离得远时遭到长矛手、火枪手的攻击。侥幸不死冲到近前又遭到藤牌手的短刀攻击。

明军自朱元璋时代就有神机营,使用火器。但之后的皇帝对火器不够重视。火器发展缓慢。而这时西方发明了火绳枪,中国叫鸟铳。

鸟铳比火铳轻便,射程远,威力大。火铳傻大黑粗笨,射程短,威力小,通常只是用来吓唬对方的马匹。鸟铳模样已经和现代步枪差不多,只是还没有发明子弹。

鸟铳构造比较简单一根细长的枪管固定在枪托上。枪管的根部有一个小孔通到外面的发火仓。发火仓上有一根燃烧着的火绳夹在一个象鸟嘴的小夹子上。小夹子通过杠杆和枪托下面的扳机相连。

射击前要先把火药和铅弹从枪口倒进去,用棍捅捅、压实。把发火药倒进发火仓。扣动扳机时,鸟嘴夹象小鸡叨米一样一栽头,鸟嘴上的火绳引燃发火药,进而引燃枪管里的火药。火药爆炸,射出铅弹。

因夹火绳的小夹子形状仿佛鸟嘴,所以明朝人称火绳枪为“鸟铳”。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造的火绳枪传入东亚。倭寇最早配上了火绳枪。

戚继光发现了鸟铳的威力,立即请手艺高超的工匠仿制了一批并装备军队。为了跟敌人的火炮抗衡,他还为军队配备了可以连发的佛朗机火炮一种多管火炮。

他将火炮安装在兵车上为前线炮火支援。骑兵也配备了鸟铳。多兵种协同作战,非常具有现代意识。

戚继光带着他的勇猛善战的兵,扛着洋枪洋炮竹杆子,去清剿江浙一带的倭寇。

这帮义乌兵见了倭寇如同见了杀父之仇,不等戚继光发话,大吼一声就扑了上去,打得倭寇落花流水抱头鼠窜。戚家军连战连胜。

有一次倭寇组团侵犯浙江台州,几百条船,一两万人。戚继光带领着他的戚家军前往救援,一夜急行军100多里,抓住倭寇一顿痛殴,最终取得歼敌近半、自损20的超级大捷。

戚继光凭此战成名,官升二品的都指挥使,成为一个方面军的司令。

浙江倭寇被清剿完了,戚继光又被派到福建。福建的匪患比浙江还严重。几十个倭寇就敢上岸抢劫,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无人能挡。戚继光挨个收拾倭寇,经过几年的征战把福建的倭寇全部消灭干净。

到了隆庆皇帝上台时,沿海一带已经看不见倭寇的影子了。祸害中国数十年的边患终于被平息。

平定倭患是嘉靖朝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1566年,嘉靖死了,死时61岁。

嘉靖一辈子求仙问药,希望长生不老,最终吃药太多自己把自己给毒死了。

他研制的丹药实际上只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吃了感觉倍儿精神,但副作用很大。那些重金属的东西在体内日积月累,最终要了他的性命。

嘉靖在位45年泛善可陈。“大礼仪之争”闹得君臣不和。炼丹修道二十年不上朝。宠信严嵩搞得朝廷乌烟瘴气。虽然有杨廷和、张璁、徐阶给他添了几个亮点,但最终难免昏君的称号。

史书对嘉靖的评价褒贬不一。明实录称之为“不世出之主”,也就是世间少有的贤明之主。而明史称之为“中材之主”,也就是平庸的君主,简称庸君。

明实录是明代官方所修。明史是清代所著。相比较而言,明史更靠谱一些。

嘉靖死后,徐阶仿效杨廷和以嘉靖的名义拟制遗旨。

遗诏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对自己迷信道教荒废朝政之事进行自责;二是确立新君;三是修改一些弊政。比如道家的道场、珠玉采购、不急的工程全部停止,因为大礼仪之争而受到牵连迫害的大臣一律平反。

遗旨公布后,朝野欢呼,称徐阶是第二个杨廷和。

嘉靖的儿子朱载熜依照遗旨登基坐殿,史称明穆宗,又名隆庆皇帝。

朱载熜是嘉靖唯一的儿子。嘉靖有一百多个嫔妃有名号的,但只鼓捣出八个儿子。而这个八个儿子因为天生体质都比较弱,最终只活下来一个,就是这个朱载熜。

嘉靖死前没有立太子。有说法是嘉靖相信一个算命先生所说“二龙不相见”,所以至死也不肯指定继承人。一种说法是他不喜欢朱载熜而又没有别的选择,就爱谁谁了。

徐阶假借遗诏明确了皇位继承人,避免政局出现混乱。

新帝登基通常都要大赦天下以示仁慈德厚。被关入死牢等着砍头的海瑞因此捡回一条命。

海瑞因为骂皇帝被关起来。嘉靖还没想好怎么处理海瑞,自己得病死了。海瑞因此逃过一劫。

海瑞是一个绝对正直的人,用现在的话讲是道德模范、廉政标兵。

明朝官员的工资很低,能在明朝保持清廉非常难得。海瑞做地方官的时候,平时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老母亲做寿才“**”一回买了两斤肉,还让肉铺老板感慨不已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做上海大人的生意。同僚也当新闻到处传海瑞买肉吃了。

海瑞38岁才考上举人,又花了6年时间考进士,但没考上,只好参加工作。因为学历不够做官的门槛线,海瑞被分配到县学当老师。

赶上领导来县学视察,别人都是行跪拜礼,只有海瑞拱手而已。他对领导讲按规定,老师在学校不能屈膝。海瑞不媚上有傲骨得到领导的欣赏。海瑞因此被提拔为县学的校长。这个职务是有官衔的,虽然只是从八品的小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干部。

从八品月俸六石,大约折合月薪1500元,比现在的最低工资高不了多少。

后来海瑞又被提拔为七品县令,月俸涨为七石五斗,大概相当于1900元人民币。

海瑞做县令秉公执法,破了几十起冤案,被百姓称为“海清天”。因为政绩突出,海瑞被提拔到中央,做了户部主事,相当于财政部项目主管,正六品,月俸十石。这个官实际上就相当于办公室处级科员,级别不低却没有什么具体工作,是个闲职。海瑞因此有大量时间搞调查研究。他发现当今社会问题多多,皇帝却不作为,天天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于是写了一篇奏章给嘉靖提意见。

他在奏章中指责嘉靖重鬼神轻百姓,20余年不理朝政,致使政治**,民不聊生,社会流传“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民谣。他说嘉靖你不但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简而言之,总而言之,你一无是处“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下的人都认为你这人不咋地。

这份骂皇帝的奏章送到了嘉靖手上。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但凡指名道姓送交皇帝的奏章任何人不得扣留。所以即使司礼监太监知道海瑞骂皇帝也不敢扣留奏章。

嘉靖看了奏章火冒三仗,把奏章往地上一摔,怒吼把海瑞给我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太监说我听说海瑞已经买好了棺材在家等死。他不会跑的。

嘉靖一愣,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过了一会他说海瑞想做比干。但我不是桀纣。

海瑞被下了大狱。刑部经过审理,认为海瑞骂皇帝属于“恶攻罪”,也就是恶毒攻击伟大领袖,应判死刑。判决交上来,徐阶和刑部尚书把判决压下来。不久,嘉靖得病死了。徐阶立即做主放了海瑞,让他官复原职。

这就是“海瑞抬棺骂嘉靖”的故事。

海瑞因为骂皇帝而名气大噪。

新登基的隆庆也需要用一个直言敢谏之清官粉饰自己的门面,将海瑞连升两级做了大理寺寺丞,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正五品。月俸已经达到16石,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