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01,顺治出家

中华世纪谈 401,顺治出家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661年 顺治好汉学,带动满人汉化。顺治崩,康熙继位。索尼、鳌拜等人辅政。

1661年,顺治死了。

顺治亲政时13岁,死时24岁。

传说顺治其实并没有死,而是辞职不干,出家当和尚去了。他的爱子爱妃先后去世让他伤心欲绝,万念俱灰,看破红尘,放弃皇位,跑去五台山出家了。清廷为了掩盖皇帝出家的丑闻,假称顺治死了。后来康熙多次巡幸五台山,其实就是去探望他爹去了。

实际上,顺治的确是想出家来着,但被人死拉硬拽拦下了,找了个替身替他出家。没过多久,顺治感染天花死了。但是清廷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没有公布顺治的死因。民间觉得顺治死得蹊跷就怀疑顺治没死,而是出家了。

顺治出家是清初四大疑案的第一案,至今仍有争论。但多数人倾向于顺治得天花死了。

满清人来自天寒地冻的东北,来到相对温暖的中原后水土不服,对于中原流行的各种瘟疫尤其是天花病毒缺乏抵抗力,很容易中招。顺治的爱子爱妃就是得天花死的。顺治保不齐就是被爱子爱妃传染。

在古代天花就跟现在的**一样无药可治,全凭个人体质去扛。扛过去就过去了,落一脸麻子;抗不过去就完了。顺治历来体质较差,骨瘦如柴,加上连失爱子爱妃伤心过度,身体更加虚弱,感染天花后没几天就死了。

顺治在位期间,满清基本占领了中国,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顺治进入中原后接触到汉文化,很快就成为汉文化的粉丝。他在多尔衮当政时期无事可做,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对孔子、儒家产生了极大兴趣。

多尔衮死后,他开始亲政。那时战争已经进入尾声。顺治认为这是进入教化阶段的时机。以前的野蛮血腥的手段尽量不要用了,拉拢人心才能在中国扎稳脚跟。

顺治令人编辑出版了很多多书,诸如顺治大训、资政要览、通鉴全书、孝经衍义,让臣民学习贯彻,希望臣民们做忠臣义士、廉臣良吏、孝子贤孙,帮他推行教化而不是严刑酷法。

他执政期间特别在意臣子的诚实和廉洁品格。

出了问题不藏着掖着,坦白交代,实话实说,顺治对这样的人会宽大处理。隐瞒说谎就是欺君。欺君是大罪。

有一年乡试地方会考出现舞弊案。有人揭发考官跟考生串通作弊。考官收受贿赂,甚至公开索贿。

顺治知道后下令严查,让考上举子的考生进京复试。复试没通过的考生一律流放宁古塔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县。涉及科场舞弊案的考官包括监考的、判卷的一律砍头。

舞弊案涉及的地方很多、考官很多、考生很多,处罚之严厉震惊全国。之后再没有人敢在科场舞弊。

他派出巡按删去6字下到地方考察官员,告诉他们官吏贪污受贿一个铜板也要揪出来严肃处理。没想到巡按下去不久,顺治就接到地方官员的举报信,说有巡按贪赃枉法,谁给了贿赂就给谁好评,谁不肯贿赂他就给差评。顺治闻之震怒我精挑细选的巡按竟然就是贪官。他非常重视,亲自参与审案。结果证实举报信所说属实。他下令斩了那个巡按,并且把他得了贿赂给好评推荐升职的人全部降职。

顺治对行贿受贿非常厌恶也非常敏感,不想重蹈明朝的覆辙。明朝灭亡不就是因为皇帝怠政、官员贪污**吗他不想犯同样的错误。

清朝从顺治起没有出现一个怠政的皇帝,都是非常勤政。因为皇帝勤政,清朝贪污**问题相比明朝好很多。

顺治“好汉语,慕华制”,对中国文化、中国制度非常感兴趣。他在位期间重开科考并且建文庙拜祭孔子。他以祭祀天子的规格使用太牢猪牛羊祭祀孔子。

满人有汉化的底子,大都会说汉语。这让汉人有时会忘了他们是外族侵略者,减弱了对满清的抵触情绪。

满清也刻意把自己美化成jfj。李自成把你们的皇帝杀了,把你们的国灭了。我们帮你们报了仇,把你们从李自成的魔爪下解救出来。我们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不是从你们皇帝手里夺来的。你们有仇有怨应该找李自成去,怨不着我们。

中原百姓遭受删去3字兵祸最深,最先接受了满族人。南方在南明灭亡后也慢慢接受了满族统治的现实。

顺治当政十年不算多尔兖摄政的七年,最大的成就就是缓和了zd。他上台后废除了一些激化满汉矛盾的弊政,倾心汉人文化,重用汉人降官降将帮他治理国家。

满清和蒙古不同,蒙人排斥汉文化,满人接受汉文化。满人因为有女真人汉化的底子,接受汉化的速度也比较快。汉化后的满人能和汉人鱼目混珠。而汉人也越来越模糊了外来政权和自己政权的区别,逐渐把大清国当作自己的国家,把满人的皇帝当作自己的皇帝,把侵略者当作自己的效忠对象。

蒙古政权在中国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而满清政权则存在了二百余年,大概得益于此吧。

顺治有个宠妃叫董鄂妃,据说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董小宛确有其人,才貌双全,在业界与陈圆圆齐名,“秦淮八艳”之一。但事实上,清军打下江南的时候,董小宛已经死了。顺治的宠妃董鄂妃是满人。董鄂是满族一个部落的名字。

董鄂妃也是才貌双绝,尤其是人性好,心善又懂得体贴人。从太后到嫔妃宫女都喜欢她,夸她“温惠端敬”,温柔、贤惠、端庄、有礼貌。顺治尤其喜欢她,天天和她粘在一块,一路把她提拔到皇贵妃的位子上,距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顺治封过两位皇后,都没给他生下一个儿子。董鄂妃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顺治非常高兴,逢人就说这是我第一个儿子。

其实按排行这个孩子是老四。老大早夭。老二是个独眼龙。老三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只不过康熙他娘地位太低,并且是汉人,连累康熙也没地位。顺治非常喜欢董鄂妃的儿子,因此忽略前三个儿子把董鄂妃的儿子视为长子。

董鄂妃的孩子按理说只是庶子。但顺治把董鄂妃当皇后看。她的儿子因此享受嫡子待遇。顺治准备等孩子稍大点立为太子,然后立董鄂妃为皇后。谁料到娘俩命薄,先后去世。顺治承受不住打击,加之感染天花,也死了。

顺治死了,首当其冲是皇位继承问题。

顺治儿子不少,但是年纪都很小,最大的才8岁。皇位给谁呢这么小的孩子,谁知道谁优谁劣。虽然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品质素质这东西很难预测。

顺治死前跟孝庄太后以及各位王爷商量,最后决定让三儿子玄烨yè继承皇位。理由很简单,玄烨出过天花。虽然小小孩子一脸大麻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但得过天花以后就不会再得,没有夭折的危险。天花只要得过就终身免疫。并且,能扛过天花说明玄烨的身体素质好。另外这孩子看着机灵,做皇帝没脑子不行。

顺治起草遗诏,立玄烨为太子,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他的遗诏写得非常长,历数自己的过失,有14条之多,好像一份罪己诏。

其中有一项过失是“且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他把自己倾向汉化视为过失,认为女真人民风淳朴,自己沾染了汉人的虚伪、虚荣的习气。并且他自责不应该亲近汉官而疏远满官,让汉官专权搞得满官无所事事。总之,他临死时后悔推进满族人汉化。

不过满人汉化已不可阻挡。毕竟满族的文化过于落后,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面前只是一个小学生。只是满人在吸取汉文化的同时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倒是将糟粕的东西发扬光大,致使满人统治下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世界。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