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18,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华世纪谈 418,第一次鸦片战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840年1841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远征中国。清军惨败。

1840年6月,英国舰队漂洋过海几万里来到中国。

英军到达广州后,通告各国商人赶紧离开广州。他们要封锁广州港,准备开战。

林则徐得到消息积极备战,在布置水上防线的同时招募了五千名由当地渔民组成的水勇水上民兵协防。

但是英军并没有攻打广州,一是广州防守严密,二是广州离北京太远,打广州影响不大。英国人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封锁港口,其余人北上天津。

路过舟山定海的时候,英军向定海发动进攻炫耀武力。

定海知县姚怀祥见英舰过来还以为是遇到台风来避难的渔船,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来干仗的。英军告诉姚怀祥立即投降。姚怀祥嗤之以鼻。

英军向定海炮台集中射击,十分钟就把所有防御设施打得稀里哗啦。“兵清兵不习战,仓促应变,闻炮声多畏缩”。英军在炮火掩护下轻而易举攻占了定海。姚怀祥投水自尽。

定海失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朝廷对英军强大的攻击力感到恐惧。更让他们恐惧的是,英军并没有驻足舟山而是继续北上开往天津。道光心里合计要不要先躲一躲

英国舰队来到天津的大沽河口,要求进京面圣和道光谈判。

道光哪敢跟他们见面,派人去了解情况。回报说英国人认为林则徐太霸道了,烧了他们的鸦片不说,还不允许他们通商。他们此行目的是“求讨皇帝昭雪伸冤”。道光一听,长出一口气多大点事告诉他们只要退兵,一切都好商量。

英国兵果然依言退回广州。道光下旨将林则徐撤职。叫你不要搞出事来你偏搞出事,让人家打上门来了吧他叫直隶河北总督琦善代替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去广州和英国人谈判。

琦善来到广州,撤除战备,解散水勇,以示和谈的诚意。

英国人在谈判中提出要赔偿被销毁的鸦片、恢复贸易、多开几处贸易口岸、把香港割让给他们做个落脚地等一系列条件。

琦善做不了主,汇报给道光。道光在洋人走后松了一口气,觉得在洋人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答应和谈有服软认输的意思,实在有损大国天朝的威仪,告诉琦善除了恢复贸易一项,其他条件都不能答应。通商可以考虑,割让香港没门。鸦片烧了活该,亏他们还有脸说要赔

琦善依言行事,只答应恢复贸易一项,其他虚与委蛇,搪塞拖延,后来干脆避而不见。

英国人眼见这么谈下去谈一百年也谈不出个眉目,失去了耐性,决定以战促和,派军舰进攻虎门要塞。

虎门要塞有清军重兵布防,并且在前面建了两座炮台保护,远可攻,近可守,清军以为固若金汤。但没有想到英**舰开来,一阵狂轰滥炸,两座炮台眨眼功夫成了一堆废墟。清军水师出兵救援,结果全军覆没。清军战舰几乎都被打沉了。官兵伤亡惨重。

清军不可谓不英勇,但实力相差太大。清军炮火射程短,准头低,威力小,几乎是死挨打。

另外,英国人能够轻易攻克清军炮台还得益于汉奸的帮助。琦善解散的五千水勇被英国人重金招揽过去,成为英国人协防。这些汉奸为英国兵带路从后山爬到炮台的侧后,居高临下攻击清军。清军受到两面夹击很快崩溃。

林则徐在家信中写道“此次爬沙角后山之人,大半皆汉奸,或冒官兵号衣,或穿夷服,用梯牵引而上”。

汉奸哪朝哪代都有,只是清朝特别多。这只能说明清朝不得民心。毕竟满清也是外族。

炮台失守把琦善惊得目瞪口呆。他没料到英国人会动手,更没料到英国人这么厉害。他不得不放弃拖延战术,紧急约见英国谈判代表。

在英军的武力威慑下,琦善跟英国人进行谈判。谈判结果被称为穿鼻条约,主要内容是赔偿鸦片和割让香港。英国人答应退出舟山群岛。

和议草签后拿回各自政府确认。

道光一看就急了,大骂琦善“是何肺腑”。你的良心的大大的坏了出卖国土,这不汉奸一个嘛。得知英军已经占领香港,道光令堂兄弟奕山带兵去收复香港,将琦善押解回京。道光以英军进攻虎门先启战端为由向英国宣战。

英国女王见到和议也急了,惊呼“不可思议”。我们的谈判代表的脑袋一定是被驴踢了。只赔偿鸦片却一字没提我们远征的军费。割让香港的同时却要退还我们已经占领的舟山群岛。并且所谓割让只是允许我们在那里卸货,他们设关收税。英国女王撤换了英方谈判代表。

在新任命的英方代表还在路上的时候,英军跟清军再次开战。

义律得知清朝向英国宣战,先发制人进攻虎门要塞。

提督关天培请求琦善增兵。琦善不理。琦善知道自己已经完了,哪有心思打仗清军群龙无首。

关天培亲自坐镇虎门炮台指挥。炮台上只有二百守军。激战中,关天培点炮反击。“手燃巨炮忽自炸裂,兵无人色,皆走。”巨炮炸膛,士卒四散而逃。关天培仍不肯退,被英军的炮火击中战死沙场。虎门被英军攻破。

英军向广州方向攻击前进,见炮台就打,一路打到广州城下。

义律准备进攻广州。

当时正是贸易旺季。清朝停止跟英国贸易但跟其他国家的贸易还在正常进行。各国货船云集广州正在交易。英军杀来急坏了各国商人。他们担心贸易中断,极力劝说义律停战谈判。广州方面也一直在求和。义律兵力不足没有把握打下广州,就坡下驴同意停战,等待清朝的谈判代表。

但道光不了解实际情况,根本没打算谈判。林则徐等人告诉他英军海战厉害,陆战不行,根本不敢离开战船。英兵如果上了岸,拿个棍都能扑拉倒,两只小狗都能叼着跑。所以道光不怕跟英军作战。他派奕山去广州,封他为靖逆将军而不是谈判代表。奕山的任务是剿灭英军,“务使该夷片帆不返”。

奕山在停战期间来到广州。各地援军也陆续集结广州。道光催促奕山赶紧打,别让他们跑了。

奕山探知英军晚上都住在船上,决定发动夜袭火烧英国舰队。他挑了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派1700人分乘快船摸到英军船下,“掷火焚烧”。英舰火起。岸上的清军便向火光处开炮。英军遭到袭击乱做一团,想要还击,黑乎乎不知道往哪打好,只得狼狈逃走。

天亮后勘察战果,英国战舰全部逃走,只有一些英国舢板被烧毁。停靠在岸边的民船被误伤不少。奕山的火攻并没有奏效。

次日,英军发动反攻。奕山派出三路清军迎战,一触即溃。英军轻易攻破清军防线兵临广州城下。他们把大炮架在广州城对面的越秀山上,把炮口对准广州,居高临下射击。

奕山紧闭城门不敢出战,但在英军猛烈的炮火之下无处藏身,只能挂出白旗请求和谈。

此战,英军以死伤不到百人的代价击败奕山率领的两万清军。

次日,双方谈判,签定了广州和约。和约规定清军在交纳600万两白银的赎金后撤出广州,将广州设为不设防城市。英军收到赎金后撤走,退出虎门。

英军驻扎在城北等着奕山凑齐赎金。期间,他们抢占当地民房,抢劫强奸,无恶不作。

在三元里村,一支英军小分队将村里的祠堂占做临时营房。祠堂是当地族人供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在百姓心目中那是个神圣的地方。这帮荷枪实弹的外族鬼子占领了祠堂,在里面吃喝拉撒睡。村里人恨得咬牙切齿。英军士兵强奸一说调戏了农民韦绍光的老婆。韦绍光一怒之下杀死了英兵。

三元里村民知道英军必会报复,立即联络周边103乡百姓前来支援。一万多百姓手持锄头镰刀向英军分队主动发动进攻。

正巧当夜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发射,只得围成刺刀方阵撤退。英军据点得到消息派来两个连的士兵,拿着不怕雨淋的雷管枪前来救援,把被围英军接回据点。百姓高举锄头镰刀追杀,把英军据点团团围住。英军司令让人告诉广州方面,如果不赶紧解除包围,英军将向广州发动进攻。广州官府惧怕英军,赶紧让人把三元里百姓遣散。

三元里抗英是鸦片战争期间少有的能让人提气的事情。

奕山跟义律讲和不能不向道光汇报。他编瞎话说英国人来广州是来讨要商业欠款,结清欠款他们也就撤兵了。他把六百万元的赎城费说成欠款,把清军惨败说成大捷。

道光再傻也能猜出一二。但他也不知道对英国人该剿还是抚。剿估计打不过人家。抚又咽不下这口气。道光索性不再理这件事。反正英国人已经撤兵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道光不知道英国人那边还在等着谈判呢,事情并没有完。

穿鼻条约已经废了。英国人等着签新条约呢。他们打广州可不是为了索要“欠款”,是想逼清朝签订新条约。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