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31,甲午战争

中华世纪谈 431,甲午战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894年1895年 清朝与日本在属国朝鲜爆发冲突,陆战、海战皆败,向日本求和。

正在慈禧老佛爷庆寿紧锣密鼓筹备的前夕,清朝和日本之间爆发战争。

日清战争发生在1894年,按当时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就是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又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朝鲜发生内战。朝鲜国王李熙向清朝求援。朝鲜是清朝的附属国。作为老大,清朝有义务出手相助。

但是日本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也出兵朝鲜。他们突袭王宫扣押李熙,扶植起一个傀儡政府,签了一个同盟条约。傀儡政府宣布废除朝鲜跟清朝签订的所有条约,不再承认清朝是朝鲜的宗主国。李熙请来的清军转眼成了侵略军。而侵朝日军摇身一变成了抗清援朝的志愿军。

清廷预料到中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火速向朝鲜增兵。

清军的一艘巡洋舰和护卫舰护送第一批清军增援部队登陆朝鲜后返航,在丰岛在朝鲜海域遭遇日本三艘主力舰。日舰不宣先战袭击了清军战舰。

清军两艘战舰的吨位分别是2300吨、1268吨,时速分别是15海里、12海里。日舰的吨位是31504150吨,时速是18623海里。日舰装备的火炮是速射炮,一分钟打5发炮弹。清军战舰的火炮还是老式火炮,五分钟打一发。

可想而知,战斗是一边倒。清军战舰毫无招架之力,一艘重伤自沉,一艘带伤逃走。

清军战舰在逃回国的过程中遇见第二批运兵船,急打旗语令其返航。但日舰速度太快了,第二批运兵船,包括一艘运送士兵的运输船和一艘运送军械的炮艇,被日舰俘获。运兵船上的清兵拒绝投降,被日军开炮击沉运兵船,葬身鱼腹。

日军偷袭清军运输队与47年后偷袭美国珍珠港,在性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不讲武德不宣而战。

清朝被迫向日本宣战。

日军向清军朝鲜驻军发起攻击。清军统帅叶志超是个贪生怕死之辈,遭到日军袭击后下令收缩防守,全军退守平壤保住后路。半个朝鲜就扔给了日本人。

日军再攻平壤跟清军决战。当时清朝援朝军队有一万多人另有说法不到一万,而日本派去两万多人另有说法一万六千人。战斗激烈进行当中,叶志超估计难以取胜,向日军请求停战讲和,并借停战之机下令全线撤退回国。清军弃城而逃,一路狂奔跑回国内。日军在后面追着打,顺势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

叶志超回国后被清廷逮捕处斩。

陆战刚刚结束,黄海海面又爆发海战。

清朝在向日本宣战后调动北洋舰队向朝鲜运送援军。北洋舰队安全把援兵送上岛,但是在返航途中又遭遇到日本舰队。

北洋舰队当时有10艘战舰,日本有12艘。

舰队司令丁汝昌下令将舰队排成“人”字形迎战,以火力最强、装甲最厚的旗舰定远号为首冲向敌阵。

日本战舰则是一字纵队迎战,靠近北洋舰队后便向北洋舰队的右翼迂回。

北洋舰队舰首火力强,必须正面应敌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而日舰是侧舷火力强,必须把战舰横过来迎战。按理说日舰吃亏,把自己的侧面暴露给对方,危险度更高。

但是北洋舰队六年没有更新换代,炮还是老式后膛炮,最快一分钟装一发炮弹。并且炮弹是实心弹或黑火药弹,破坏力小。而日舰早已换装一分钟610发的速射炮,并且使用爆炸力更大的ks炸药。

另外,日舰向北洋舰队的右翼迂回,虽然把自己相对薄弱的船侧暴露给对方,但靠清军旗舰的遮挡避开了左翼清舰的攻击。

丁汝昌见日舰靠近下令开炮。主炮轰隆一响,炮弹飞出去了,但是巨大的震动把舰桥震塌了。丁汝昌正站在高高的舰桥上指挥战斗呢,突然脚下一空,掉到甲板上了,当即受伤不起。

不管是军舰有质量问题还是缺乏保养、年久失修,总之可以想见北洋舰队很久没有实弹训练了。要不然舰桥问题早就暴露了。

大家一阵忙乱赶紧去救司令。这时日舰趁机冲过来一阵乱炮齐射。丁汝昌的旗舰是战列舰,装甲厚,抗揍。但是桅杆相对脆弱,被轰塌了。这下信号旗没地方升,想指挥也指挥不了了。整个舰队只能各自为战。

日舰先从清军阵型的薄弱处下手,集中火力围攻装甲最薄、航速最慢的两艘轻型巡洋舰。这两艘铁壳木船很快被打成重伤退出战斗。其中一艘战船不久后沉没。

清军舰队的阵线出现一个缺口。日舰一部穿插而过抄到清军后面,跟留在前面的一部分日舰一起夹击清军。

清军的指挥系统没有备份。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后整个舰队变成一盘散沙。无人指挥的清军舰队受到日军两面夹击后开始乱打一气,有往前打的,有往后打的,也有躲得远远的。整个战场乱套了。

混战中,定远号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炮弹穿透甲板,穿过弹药仓,打入吉野主炮下方,破坏了转动炮口的液压系统。但可惜,这是颗实心弹。如果是kh弹,必定引爆弹药仓,一弹就将吉野号结果。

巧合的是,定远号也被日舰击中弹药仓。所幸黑火药被引燃但没爆炸,定远号躲过一劫。但是船舱燃起熊熊大火不及时扑灭也会毁掉舰船。甲板上的士兵不得不放弃开炮投入救火之中。日舰趁机猛攻定远号。

清军两艘半装甲的巡洋舰致远号和经远号见状不顾一切冲过来,一左一右护住定远号。

致远号的舰长就是因此战而闻名的邓世昌。邓世昌见自己的战舰替定远号挡炮弹快要被打沉了,毅然下令冲向敌舰要与其同归于尽。日舰发射鱼雷将致远号击沉。

经远号舰上多处起火,舰长战死。清兵一面灭火一面发炮还击,直到打光最后一颗炮弹,和舰船一起沉入大海。

跟在后面的两艘清舰见致远号和经远号先后被击沉,不说前赴后继地顶上去而是扭头就跑。另外有两艘战舰因为遭受重创不得不退出战斗,抢修机器。

前线只有定远号和另一艘战列舰镇远号仍在坚持战斗。

日舰没有沉没但有5艘重伤。其中一艘日舰试图退出战斗。清军一艘鱼雷艇追过去,向其发射鱼雷打算送它上西天。没想到小日本非常狡猾,迎头向鱼雷加速行驶,用船头激起的海浪荡开了鱼雷。清舰再次发射鱼雷。但是这时两舰已经距离太近,鱼雷来不及调整高度就从日舰船底穿过去。日舰侥幸逃生。

海战5个多小时,天色渐暗。日舰害怕遭到清军鱼雷攻击,主动退出战斗。

此战,清军被击沉了四艘舰。还有一艘仓皇逃窜触礁沉没。这样一共五艘。而日舰只是受到不同程度的炮伤,但没一艘沉没。这场海战以日军5比0大胜。

北洋舰队经此大败,信心全无,回国后躲进港内再不敢出来应战。

李鸿章不相信自己千辛万苦组建的舰队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舰队将领说,人家船速比我们快,炮速比我们快,射得比我们准。我们发一炮,人家咣咣咣还五炮。我们打10炮中一炮。人家打10炮中两炮。相同时间内我们打中人家一炮,人家能打中我们10炮。最要命的是好不容易打中的那一炮还是个哑弹。

清军为了节约开支使用的弹药都是自己生产的。在贪污**成风的清朝,连军工生产都敢糊弄。别说质量,连大小都不敢保证。有的炮弹大,塞不进去。有的炮弹小,好塞,但是漏气打不出去。加上清军训练不足,即使大小合适也不能麻利地装进去,即使装进去也不敢保证瞄得准。

既便如此,如果舰船保养跟得上也不至于沉那么多。船舱都是有密封水门的。如果哪个船舱被打漏了关上水门就行。清军没有保养的概念,水门密封胶条从来没换过,早就老化失效了。一个船舱漏,整条船进水,最终沉没。

总而言之,此次大败有多方面原因,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日军大获全胜。不过日军打掉了北洋舰队一半的巡洋舰,但是作为舰队主力的战列舰仍在,对日本的威胁仍在。日军卷土重来继续追杀北洋舰队。

与此同时,朝鲜境内的日军也偷渡鸭绿江向辽东清军发起进攻,策应日本舰队的进攻。

日军陆军趁夜搭浮桥渡过鸭绿江杀入中国境内。刚从朝鲜逃回惊魂未定的清军仓促应战,拼命抵抗。

日军在战斗过程中还对清军主要是汉人进行了心理战,发表讨清檄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文中说满清原不过是“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明朝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而如今政治败坏,每战必败。说明满清“命运已尽”。日本出兵是冲着“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希望大家“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檄文中心思想竟然跟孙中山“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的口号是一个意思。

也不知道是日军的攻势凌厉还是心理战起了作用。清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日军很快突破。

清军退守第二道防线。这时,圣旨到。清军将领被当场逮捕。朝廷在追究完叶志超后开始追究下面的将领。逮捕将领的圣旨恰好在这时送到了前线。将领被抓,军中无首,军心大乱。日军发动攻势,没费多大力气便将清军的防线撕开一个缺口。清军全线崩溃。

日军再往里面打势如破竹。清军在内地几乎没什么防守兵力,根本无法阻止日军。

这时,海面上的战斗再次打响。

北洋舰队先是躲在辽东的旅顺港,见日军杀来急忙逃到山东的威海卫。日军舰队攻占了旅顺随后马上追到了威海卫。北洋舰队依靠岸上炮台的保护,龟缩不出。

日军从容放出登陆艇,派兵登陆去攻占炮台。北洋舰队依然无动于衷,等到日军攻到炮台跟前了才激动起来发炮攻击,但为时已晚。日军还是顺利地占领了炮台。这下好了,北洋舰队腹背受敌。炮台居高临下对准了北洋舰队。

丁汝昌下令冲出去,跟敌人拼了。手下将领没人响应。丁汝昌一咬牙自己冲了出去,结果在两面炮火夹击下,中炮搁浅。丁汝昌绝望中服毒自尽。

他手下将领,升起白旗,投降了。

清军陆海两军皆败。清政府一看这仗没法再打了,求和吧。

甲午战争至此以清军的完败而收场。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