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33,百日维新

中华世纪谈 433,百日维新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896年1898年 康有为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强国。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慈禧太后囚光绪帝,停止变法。

有识之士痛心自己的祖国软弱可欺任人宰割之余,殚精竭虑思考救国之道。

在马关条约签订之时,各级官员甚至各地举子都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抗战到底,并且提出很多富国强兵之策。

当时正是科举大考年,各地举子云集北京参加考试。考试结果等待成绩公布之时,忽然传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群情激愤。

广东举子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全国举子联名上书皇帝,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把都城迁到日本人威胁不到的地方继续领导抗日,利用国土纵深跟敌人周旋,赢得时间训练军队,然后战略大反攻,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康有为说前三条是应敌之策,最后一条才是关键的所在,是富国强兵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删去22字

各地举子1300多人在康有为、梁启超起草的删去70字

这次被称为“公车上书”的活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名字和他们的主张还是被朝廷甚至光绪皇帝耳闻。

“公车”在这里是指举子,因为举子参加科考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

康有为在这次考试中高中进士,被分配到工部建设部做主事从九品,相当于副科级。梁启超不走运,没考中。

不过康有为虽然考中公务员却无心上班,潜心研究列强变法的成功经验,然后再次向皇帝上书,建议变法。他这回没有去找都察院,而是通过私人关系把建议书直接送进宫内。

光绪还真看到了康有为的建议书。同样对国弱民穷被人欺的现状痛心疾首的光绪对康有为的建议非常感兴趣,下令召见康有为。

但是以荣禄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不愿让光绪见康有为,说康有为的级别太低了,按照祖制,低于六品的官员根本没资格觐见皇帝。那光绪说我封他为六品不就完了吗。荣禄没辙了。

光绪终于得以跟康有为面对面探讨强国之道。

康有为对光绪说“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简而言之,删去29字

改革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建立西方那样的新学堂,学习新知识。八股文不要再考了,形式重于内容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如果科举还是考八股文,谁还去读新学堂

其次要立法,删去57字

总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维新变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免于灭亡的命运。

其实清朝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就吵吵变法。老佛爷慈禧也积极支持变法。但那时所说的变法是针对科技领域、经济领域。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指导方针下轰轰烈烈搞起洋务运动,也叫自强运动。各种先进的技术、新式的产业被引入中国,诸如蒸汽轮船、火车、电报、报刊、自动化的机器、新式工厂、枪炮、学校等。西方列强有的东西,清朝基本上也有了。

清朝也放弃了之前奉行的朝贡贸易的政策。谁愿意来做生意就来。清朝被打开大门之后发现天朝并非乾隆爷说得那样无所不有,也需要外夷货物互通有无。并且贸易上去了,政府也能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

但是慈禧在支持引起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个高压线删去36字泱泱大国五千年文化,绝不能被洋鬼子的文化玷污。

清朝曾经派出一批留学生去美国学习,没想到这帮孩子不好好念书,跟美国孩子混在一起。玩玩球、开个派对也就罢了,还铰了辫子跟美国孩子一样披头散发。消息传回国内,慈禧立即叫停,把这帮孩子遣送回国,再不允许搞什么留学。

洋务运动被严格限制在技术层面。有了诸多限制,中国的洋务运动发展缓慢。

相比之下,同样被洋枪洋炮打开国内的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全面西化,国家实力迅速提升。日本渐渐超过了中国。

甲午战争,泱泱大国惨败给小日本。朝野震惊之余开始思考救国之道。有识之士认为光搞删去52字

国家面临亡国的危险,变法强国的声音越来越高。

已经亲政的光绪迫切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在召见康有为之后下诏正式宣布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明定国是诏。

光绪把康有为从工部调到总理衙门负责洋务的部门,任命他为章京秘书处秘书,虽然官衔还是六品,但可以“专折上奏”,有跟皇帝直接交流的权力。光绪告诉他,有什么想法随时向我汇报。

光绪此前是以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和为变法的智囊。但在光绪召见康有为的前一天,慈禧以翁老师年事已高应该颐养天年为由,命光绪下旨让他退休。光绪没了主心骨,便让康有为接替老师做他的智囊。

因为慈禧同时告诉他任命二品以上官员必须经她同意,光绪不敢封康有为太大的官。

慈禧是不支持变法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但是全盘西化不可以,祖宗成法不能变,国家的基本方针、根本制度不能动。

她虽然已经宣布退休,删去46字

但是光绪下发明定国是诏没有跟慈禧事先打招呼。

“国是”跟“国事”不同。“国事”是国家事务。“国是”是指方针政策。明定国是诏就是明白地告诉大家,我要改变删去11字。

慈禧勃然大怒,把光绪叫去一顿臭骂,问他为什么这么大的事不跟我商量这个诏书是谁写的,马上给我开了。同时告诉他,但凡任命二品官必须让他来我这谢恩,得让我见见。另外任命荣禄接替李鸿章为直隶总督,掌管北京周边地区的军队。

慈禧删去13字随光绪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大圈。

但是这只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慈禧并没有明确说反对变法。因为朝内外变法的呼声很高,慈禧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光绪以为老佛爷只是生气他有事没及时汇报,回来后继续张罗变法。在任命康有为之后,光绪又任命谭嗣同、杨锐等四位“新政人才”为军机处章京,协助自己操办变法具体事务。

军机处章京相当于皇帝本人的秘书,级别比总理衙门章京高,是四品官。这些人都属于官二代,贵族出身。

康有为是理论家,嘴皮子可以但是办事能力差,比较固执,比较激进,不容易跟人相处。光绪对康有为有所耳闻,所以只让他理论上的支持,具体事情还是依靠谭嗣同等人。

在康、谭等人协助下,光绪一连下了几十道维新变法的圣旨,包括支持民办企业、修铁路、建电报电话、办洋学堂、文举废除八股文、武举废除骑马弓箭、办报纸、政府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几乎一天一道圣旨,让人目不暇接。

朝廷乱套了。

其他改革先不说,就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这条就让朝廷炸开了锅。各部门异口同声,我们无人可裁。他们一面抵制光绪,一面跑到颐和园去向慈禧告状,请求慈禧重新出来xz。

光绪大怒,决定杀鸡给猴看,将礼部六堂官,也就是礼部的六位正副部长全部免职。随后开始研究废掉军机处,改设制度局,用维新派替换掉保守派。

慈禧坐不住了,把光绪叫来臭骂,你这不胡闹吗把人全开了,谁给你干活你再这么胡闹下去,你这皇帝就别干了。

光绪惶恐不安,回来就给杨锐发了一道密诏,让他跟谭嗣同等人赶紧拿出一个方案,既能把现在这些保守派清除掉,又不会触怒老佛爷。如果惹恼了老佛爷,别说改革进行不下去,就连我的皇位都难保。

杨锐跟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商量。康有为的办法的依然激进,建议发动政变干掉那个老太婆。慈禧一死,所有问题就全解决了。

大家说我们手里一兵一卒都没有,拿什么发动政变康有为胸有成竹,让谭嗣同去找袁世凯。袁世凯是被光绪提拔起来的,一定会忠于皇上。他手里有八千兵。

谭嗣同找到袁世凯,一说来意。袁世凯含糊了,心想八千兵打到北京去,这不开玩笑吗谭嗣同见袁世凯支支吾吾,一亮腰中的手枪,说我既然把政变的事给你说了,就是把命交到你手里了。不过你的命也在我的手上。袁世凯见状,赶紧说我是万死不辞的,就是这个计划不一定行得通。不如等慈禧来我这阅兵的时候,关门打狗把她干掉。谭嗣同将信将疑告辞而去。

光绪这边等消息期间听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中国旅游,命人去把他找来聊聊。这家伙一手促成日本崛起,一定有经验可以借鉴。

慈禧得知终于忍无可忍我刚骂完他,他又跟日本人混战一起。那是大清不共戴天的仇人啊

慈禧立即起驾回宫,找到光绪又是一通大骂。她说群臣劝我出来训政。我说已经说归政了,再跑出来训政让人说我出尔反尔,没有答应。现在这个情况我出来不行了,不看着你点,不知道还会捅出什么娄子。慈禧下旨,宣布重出江湖。

袁世凯得知重新出山,知道光绪完了,维新派完了,立即向荣禄汇报了维新派密谋政变的事。荣禄立即报告了慈禧。

慈禧一听还有这一出下令缉拿康有为、谭嗣同等人。

慈禧命令光绪搬到中南海的瀛台去住,断绝跟外界来往。瀛台是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只有一座桥跟外界相通。只有保守住桥头,外面人进不去,里面人出不来。换句话说,光绪被软禁了。

康有为听到风声逃之夭夭,搭乘日本军舰流亡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抓,押往北京菜市口砍头。

维新运动宣告失败。因为维新运动从明定国是诏开始到政变流产只有103天,所以又叫百日维新。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