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35,庚子国变

中华世纪谈 435,庚子国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00年 义和团进攻使馆。慈禧向11国宣战。

围攻使馆区的义和团久攻不下。盲目反洋的义和团不肯使用洋枪洋炮,拿着大刀长矛往上冲。使馆守卫并没多少人,但靠着洋枪洋炮挡住了义和团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义和团进攻前先做法,画符念咒,请神灵附体,然后一手举刀,一手举香,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但是法术不灵,一排枪打过来,撂倒一大片。

列强得知使馆被围,派兵增援。停泊在天津外海的列强军舰组织了一支由八国海军组成的联军四百多人赶往北京增援。联军顺利到达北京使馆。但使馆认为援军数量太少,杯水车薪。于是第二支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从天津坐火车赶往北京。

第一支联军进去时,清廷和义和团都来不及反应,被联军钻了一个空子。之后清军和义和团都加紧了防范。义和团把铁路扒了。第二支联军刚出天津就不得不下车步行。沿途联军遭到义和团的不断袭击,简直寸步难行,只得返回天津。但他们很快发现天津也不回去了,越聚越多的义和团已经把他们包围了。

联军就近占领了清军的一个弹药库,开始固守待援。清军暗中掩护义和团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增援北京的联军不得不向天津要求增援。天津租界这时也遭到了义和团的攻击,但他们还是派出一支队伍一路杀过去把联军救了回来。

各国没想到情况竟然如此严重,一面商量对策,一面继续向北京增援。一支俄日组成的联军在大沽登陆想赶往天津。但是大沽炮台的守军不再允许他们通过。他们向大沽炮台发出最后通牒,准备武力闯关。

清军将领轻蔑地将最后通牒扔到地上,下令迎战。

联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大沽炮台发起攻击。清军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天津求援。天津守军正配合义和团在攻打英国租界天津和平区解放北路一带,脱不开身。大沽炮台战至最后一人后失陷。大沽守将自杀殉国。

北京的慈禧当时还不知道大沽炮台发生的事。慈禧对义和团且喜且忧,喜的是义和团替她出了口恶气,忧的是局面有些失控。她不知道继续发展下去该怎么收场。

义和团在北京杀人放火,在前门商业街烧老德记洋铺和屈臣氏大药房结果把整条街上千间店铺都给烧了。“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

慈禧召集群臣商量怎么处理义和团。大家都认为再由着义和团这么胡闹下去,北京城就变成一片废墟了。慈禧也认为是时候下决心解散义和团了。

慈禧对义和团内战英雄外战狗熊深感失望,并且也知道了义和团所谓“神术”都是骗人的把戏。虽然她改口“神术可恃”为“人心可恃”,但内心明白义和团指望不上。她令刚毅去“开导义和团,勒令解散”。

洋人那边也在商量怎么处理当前越来越严重的局势。

据说各国决定让慈禧下台,还政于光绪。有人得到情报马上报告给慈禧。

关于这件事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有人偷了洋人决定让慈禧下台的外交照会。而这份照会是洋人故意让间谍偷走的假照会。目的就是刺激慈禧做傻事。一种说法是反对解散义和团的人伪造了洋人的照会。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人把一份外国报纸的社论当成政府决议。

总之,洋人要慈禧下台的事是一个乌龙事件。而慈禧受这个乌龙事件的影响,180度大转弯,决定向洋人宣战。

以慈禧视权如命的脾气,如果谁让她下台,便是与她有了不共戴天之仇。慈禧支持义和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想废立皇帝而洋人不同意,给她施压,告诉她不会承认她立的新君。慈禧不敢惹洋人又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借义和团出口恶气。现如今洋人竟敢明目张胆地想废掉她。她岂能容忍。

慈禧在决定解散义和团的第二天突然改变主意向洋人宣战。她以光绪的名义下旨“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放手一搏,跟洋人一决雌雄。

慈禧同时向11国宣战。

有人劝她,我们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过,跟11国同时开战,怎么可能打赢呢

慈禧说,洋人已经决定亡我大清了。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其实洋人是想亡了她而不是亡了大清。但是对于她来说,宁可大清亡了,也不能让她失去权力。

她先前宁可割地赔款也不愿跟日本打下去,现在主动向西方列强宣战,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

慈禧下令“杀一男夷者,赏银五十两;杀一女夷者,赏银四十两;杀一稚子者,赏银二十两”。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杀无赦。慈禧真的气疯了。

清军也开始公开参与义和团攻打外国使馆的战斗中。

在北京,清军成为进攻使馆区的主力。不过他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使用具有更大杀伤力的大炮。他们的进攻也被洋人击退。

慈禧事后对人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但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果真如此,慈禧的脸跟小孩屁股一样一会一变。一会要赶尽杀绝,一会又让“留着余地”,她把战争当儿戏。但她不想想洋人肯不肯给她“留着余地”。

列强得知清朝向11国宣战,立即组织起七国联军一万八千人杀向京津。

英国从印度调来3000人。美国从菲律宾调来2100人。法国从越南调来800人。日俄从本土调来8000人和4800人。奥地利和意大利派出几十人充数。德国在附近没有驻军,从本土调来7000人。但是因为路途遥远,德军一时半会无法到位。七国联军等不及德军决定先行一步。

七国联军在大沽集结后杀向天津。

这时,天津的清军与义和团跟租界激战正酣。

清军把炮架到墙子河现在河被填平变成天津最繁华的南京路岸边向租界拼命放炮。在炮火掩护下,义和团通过海河浮桥现在的解放桥向老龙头火车站现在的天津东站发起进攻。火车站几度易手。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七国联军陆续到达。天津的形势对清军和义和团来说越来越不利。

慈禧得知天津战况,开始担心北京的安全。

慈禧下旨让各地军队火速进京勤王。

调兵勤王的电报发到上海。主管电报局的盛宣怀第一时间看到电报。他大吃一惊,没想到朝廷竟然向11国宣战。我们连日本一国都打不赢,跟11国打哪有戏啊盛宣怀马上致电广东向李鸿章请示。

李鸿章在百日维新被光绪革职,戊戌政变后慈禧任命他为两广总督。李鸿章接电后沉思良久,回复“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肯定是假圣旨,我是不会出兵的。朝廷已经被义和团控制了,这个诏书肯定是言不由衷。

有了李鸿章的表态,盛宣怀放下心来,并且有了主意。他一方面与南方其他封疆大吏联络,一方面跟上海的外国使馆联络,希望南方单独跟外国讲和。

李鸿章德高望重,他不出兵,别人自然唯他的马首是瞻。使馆也希望南方不要乱,因为他们生意大多集中在南方沿海和长江流域。两方一拍即合,签下一个秘密协定南方不去北方助战,联军不往南方打。

即使南方出兵也没戏,北方肯定是完了,还不如拥兵自守保住大清的半壁江山。南方已经想好了,如果慈禧不幸壮烈牺牲,他们就拥立李鸿章做皇帝。

南方集体抗命让慈禧大吃一惊。更让她吃惊的是东南各省集体敦促朝廷镇压义和团,保护洋人,并赔偿洋人的损失。

慈禧傻眼了。强敌当前,将军们造反了,这仗可怎么打

慈禧赶紧改变主意派人前去跟洋人谈判。但她派出的特使连北京城门都出不去了。义和团十万之众已经接管了北京。把守城门的义和团拦住特使,怀疑他勾结洋人暗算义和团。特使百般解释,没用,被拉倒义和团神坛上一辨忠奸。

辨别的方法很简单,叫降香焚表,就是烧一张黄纸,看纸灰能不能飞起来,飞起来就说明你是好人,飞不起来就是坏人。对待坏人怎么办杀

这跟古代西方流行过的神判法是一个意思。他们是把人捆成一个粽子扔水里,沉底了就说明这是坏人,漂起来了说明是好人。好人无罪释放。坏人怎么办也不用怎么办了,已经沉底了,淹死了。

这些法子都是撞大运。前者看天气,后者比胖瘦,跟人好人坏人、说的真话假话一点关系没有。

特使很走运,纸灰飞起来了,逃过一劫。跑回来后告诉慈禧,打死我也不去了。

慈禧大吃一惊,发现自己已经落在义和团的控制当中。如果向列强求和,被义和团知道了,不把“黑司令”的帽子扣我头上也得落个两面派的罪名,连降香焚表都不用,直接拉去砍了。

慈禧转念一想,反正洋人已经开战了,赌一把试试呗。以人民战争对付洋人的洋枪洋炮,没准谁输谁赢。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