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38,慈禧变法

中华世纪谈 438,慈禧变法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01年1904年 慈禧回京,开始变法强国。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建党纲领。

慈禧从西安回到了北京。

为了返京,慈禧做了两件事讨好洋人。

一件事是“惩凶”,处死、流放、罢免了积极支持义和团的大臣,督促各地清剿义和团残余。

慈禧立的那个“大阿哥”被废掉。他父亲载漪因为积极支持义和团,被当做“首祸”流放新疆。

参加过义和团的人为了躲避惩罚,被迫加入耶稣教。中国的天主教徒从原来的70万猛增到130万。基督教徒从8万增至25万。

著名作家周作人鲁迅的弟弟去北京时问一个曾做过“拳匪”的天主教徒为什么改信宗教此人回答“因为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他把义和团失败归咎于刀枪不入的法术被洋人的菩萨給破了。于是他择良木而栖,投奔法术更强的外国菩萨,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慈禧做的另一件事是宣布维新变法。

洋人虽然饶她不死,但不允许她继续执政,要她归政光绪。洋人希望扶植维新派当权。慈禧为了保住权力,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维新派,主动宣布变法。

另外,慈禧也痛切地感到她扼杀维新变法是犯了极大一个错误。中国除了变法没有其他出路。大清王朝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只能顺应历史潮流。

她亲自下旨实行变法,要求“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

1902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回到紫禁城。

北京已不是她熟悉的北京了,满目疮痍。进到宫中,见到先帝嫔妃,百感交集,与众嫔妃抱头痛哭。

几天后,她挟光绪在乾清宫接见外国公使,结好列强,改善关系。

清朝皇帝第一次按照正常的国际惯例接待外国使节。不再要求洋人跪拜,鞠躬即可。慈禧也撤去纱帘,与外国公使见面。

她给外国公使极高的礼遇,让他们做着小轿进宫。

随后她又单独接见了外国公使夫人,亲向她们表示慰问和歉意。她说她对围攻使馆感到痛心。说到激动处,慈禧还流下热泪。

在跟洋人搞好关系的同时,她让光绪放手变法。

废科举、兴洋学、搞君主立宪制只要不改变满清统治,愿意搞什么搞什么。

朝廷新设商部,不仅筹建央企,也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工商业。光绪在百日维新时成立的立法局被恢复,改名为督办政务处,专门负责研究新政,推行新政。应洋人的要求,朝廷还专门设立外务部,也就是外交部。

有慈禧支持,或者说慈禧亲自主持,改革重新启动,并且全面铺开。

学堂参考日本设立了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跟现在差不多。只是小学堂又分初小和高小。初小前面还有蒙学。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

课程设置跟现在差不多,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比如修身相当于现在的思想品德或政治。算学就是数学。到了中学开始增加物理、化学和外语。

科举废除了八股文,改为命题作文。后来干脆取消科举。中学毕业生就是秀才。高中毕业生是举人。大学毕业生就是进士,跟现在一样拥有干部身份了。如果谁国外留学回来,那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

慈禧解除留学限制。国内因此出现出国留学热潮。

对于大学来讲,最早的大学就是北京大学,那时叫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综合大学。后来陆续建立清华大学和中法大学。中法大学后来并入北京理工大学。

顺便一提的是,清华等学校是用“庚子赔款”筹建的。所谓“庚子赔款”就是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加上39年利息翻了一个跟头变成9亿8千万。

美国人在辛丑条约谈判时就觉得要价太高。但其他列强都坚持要给清朝一个教训,美国人也只好默认。

后来清朝使节出访美国的时候,跟美国国务卿说起为凑齐赔款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国务卿不禁叹道我们要得太多了。清朝使节听出话里有话,连忙追问。国务卿实话实说,我们那时都是虚报的军费和损失。实际损失没那么大,都翻了3倍5倍地要。

清朝大使也顾不得出访任务了,开始游说美国人退回多要的赔款。美国国会开会时讨论了这事,觉得这事做得是不老地道的。这不明摆着敲诈吗决定退回多要的部分,大概占赔款的60。但是退归退,清朝交还得交。美国人要监督着把这些钱用到中国的教育方面,建学校、资助中国人来美国留学。

不仅如此,美国人还劝其他列强也把多要的部分退回去,但是响应寥寥。后来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为拉拢中国参战,同意中国缓交赔款。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不再给德国等战败国付赔款。而其他战胜国念在中国助阵的份上,陆续减免了赔款。总共减免了42。小日本最抠,只免了1。

利用庚子赔款的退赔款,清朝建了好多学校,派了好多留学生。变法在教育方面成效最显著。

武举也取消了。考骑马射箭还有什么意思建立武备学堂培养现代军事人才。同时建立一支按西方模式训练和准备的新军。旧式军队逐步度裁减。

袁世凯被任命为练兵处会办大臣,主管新兵训练。

清朝的法律也参照西方法律进行修改,删除凌迟、刺字等酷刑,改笞刑、杖刑改为罚金,该充军、流放为劳改,并且禁止刑讯逼供。

最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当时一直处于讨论阶段。慈禧派人出去考察,看看君主立宪制究竟有什么好处,或者说有什么优越性。

慈禧在变法上谕中说得很明白“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不管怎么变法,“三纲五常”不能变,君臣上下尊卑的关系不能变,满清的统治不能变。在这个大前提下再谈变法,谈民主。换句话说,无论是搞君主立宪还是议会都不能影响满清的统治。

民间也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但民间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矛头直指三纲五常,直指满清统治。

知识分子宣传民族主义,宣传民族英雄,宣传“排满革命”,希望建立“民族主义新中国”。

知识分子写了很多介绍、歌颂抗金英雄岳飞、抗清英雄郑成功、史可法的文章,刊登在报纸杂志上,鼓动民众起来反清。

梁启超发表文章“呜呼今执我主权、施行法律,以代表我国者,非炎黄子孙也;奏章诏谕所称为列祖列宗、讴歌而颂扬之者,非吾民之祖先,与历史无关系也。既非同族,则何从爱之是中国所以终亡满清也夫”。

革命党人陶成章撰文“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是也。”

上海租界的苏报以政见激进而著称,发表很多宣传维新变法、抨击时政的文章。

有篇文章是这么写的“今有二百六十年四万万同步小康不共戴天之大仇敌,公等皆熟视无睹乎”“此仇敌也,以五百万之么魔小丑,盘踞我土地,衣食我租税,杀戮我祖宗,殄 tiǎn 灭我同胞,蹂躏我文化,束缚我自由杀尽胡儿方罢手”。

革命党人邹容写的书革命军在上海出版发行。邹容满清封建统治扼杀了中国的一切生机,出卖了中国的大片国土,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主张“推翻满洲人所立北京之野蛮政府”,“诛杀满洲人所立皇帝,以儆万世不复有**之君主”,建立“中华共和国”。

在晚清知识分子看来,最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翻满清统治。

晚清起义频发。有些起义是革命党人所发动。

孙中山在广东起义失败逃往日本,在日本建立革命军事学校,筹建中国革命军,为再次武装反清做准备。孙中山主持开学宣誓仪式,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4年,孙中山受邀加入致公堂。致公堂是中国著名帮会洪门的海外分支机构,后来演变为zg党。孙中山在致公堂担任“洪棍”洪门三把手,掌管执法。他将革命军事学校的誓词作为致公堂的宗旨。

后来他创立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又成为同盟会的纲领。

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做好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