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454,新文化运动

中华世纪谈 454,新文化运动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19年1920年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把国外各种新思想引入中国。

在北京的“五四运动”之后,各地都发生抗议游行、集会、罢课、罢工、罢市、抵制日货活动。

徐世昌对此很是头疼。一方面,青岛和山东问题是段祺瑞造的孽,但他又不能把段祺瑞端出来。段祺瑞控制着军队和国会,他惹不起。另一方面,巴黎和约不签字,国际联盟就无法加入,其他能争取的利益就争取不到。

徐世昌令曹汝霖等关系人辞职以平息众怒,但不起什么效果。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关系人是段祺瑞和他的秘书长徐树铮。学生们举行活动声讨段祺瑞和徐树铮,点出这俩人的名字要徐世昌罢免他们。但徐世昌无能为力。

总理钱能训心力俱疲,辞职而去。徐世昌也想辞职,被段祺瑞和国会极力挽留。这时候政府再散了班子,局面就无法收拾了。徐世昌只得勉强留任,重组内阁,任命靳云鹏继任总理。

直系军阀加入抗议活动,借机打击段祺瑞的皖系。

徐世昌对外承诺不会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算是勉强安抚住学生。不过政府在之后的对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和约上签了字。这使得中国得以加入欧美倡议建立的国际联盟,得到部分预期利益。

国联主张以外交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纠纷,算是联合国的前身吧。虽然它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只是了一个说话讲理、争取国际舆论的平台。但是对于中国来说,以前受人欺负连说理的地儿都没有,现在至少可以到国联去说理了。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

巴黎和约的事暂告一个段落,但由此引发的事情并没有结束。南北和谈还在扯皮。抵制日货的活动还在继续。学生运动非但没有因此而结束,相反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各地成立学生联合会,继而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

学生开始宣传两个概念,也就是德先生民主deocracy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从民主和科学的角度反思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把单纯的抗议活动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想领域。可以说“五四运动”在中国掀起文化革命。孙中山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学生、老师、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且宣传外来的各种思想,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的那一套看样子是不行了,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不能让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人们开始把目光向外面看,到外面去找。

西方国家比中国强大。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实行了民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内阁制。民主制度的特征是以宪法和选票作为权力基础,是允许人民参政议政的政权。大家群策群力保证国家不走歪路。

日本短时间内崛起被视为民主制的成功案例。但是中国的民主制实践似乎不见效果。国家不见强大反倒陷入分裂。有些人开始怀疑西方的民主制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

这时,俄国又冒出一个新式政权,叫苏维埃代表会议。苏维埃跟欧美的议会在功能上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在人员构成上差别很大。议会是由社会精英组成。而苏维埃是由工人和士兵组成,也就是社会底层的人组成。并且苏维埃的俄国开始搞公有制,把富人的土地、财产没收后平均分配给穷人。这很符合中国历来就有的杀富济贫、天下大同的观念。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使穷人对天下大同越来越向往。简而言之,苏维埃是穷人的政权。它对中国大多数人有吸引力。

而苏维埃在俄国夺得政权也让大家相信它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支撑它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也被认为是一套成功的思想。

zd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指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意思,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个分支为夺取政权发动的政变。

1917年,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接连惨败引发国内民众的抗议和军队的哗变。沙皇宣布退位把政权交给杜马类似清末的资政院。杜马跟苏维埃工人和士兵代表合作组成临时政府。

所谓临时政府就是这个政府在上台时声明他们只是在立宪会议产生正式政府前临时代理政府职能。

当时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流亡瑞士,得到沙皇退位的消息后坐德国专列赶回俄国。

因为列宁是被敌国德国送回来的,因此一度被人怀疑为德国间谍。其实间谍倒不至于,德国可能是想把这个搅屎棍子送回俄国,让俄国乱上加乱,无暇顾及战争。事实证明,列宁果然“不辱使命”。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在当年十月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临时政府。这也就是所谓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炮轰冬宫。那时的冬宫已不是沙皇的家而是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的不是沙皇独裁政权而是各党派联合政府。列宁推翻临时政府的理由是,他们拖延立宪会议。

布尔什维克控制政权后随即召开立宪会议。只不过在议员选举中,布尔什维克得票率只有24,远远落后于社会革命党的40。社会革命党属于温和的民主共和派,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而布尔什维克属于激进的左派,得到了工人和士兵的拥护。

选举失利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必须交出政权。列宁于是强行解散了立宪会议。

之前列宁以成立立宪会议为布尔什维克党追求的目标。如今列宁又宣布立宪会议是“人民的敌人”。

但是解散人民选出的立宪会议,布尔什维克被人民当成了敌人。

国内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不断。列宁在武力镇压的同时,成立了“契卡”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也就是克格勃的前身。它可以不经任何审判处决任何他们认为不可靠的人。列宁称之为“hskb”。

为了镇压国内反抗,他跟德国迅速签订合约退出“一战”,不惜割地赔款。

保皇派和各zd联手武装反对布尔什维克。俄国爆发内战,也就是所谓的红军跟白军的混战,民国称为红党、白党。

受俄国控制的芬兰、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区相继宣布独立。

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军迅速把东线军队调往西线。西线战局开始吃紧,英法等请美日设法恢复东线,减轻西线压力。美日包括中国进军西伯利亚,并且帮助白党打红党。

苏俄四面受敌,试图瓦解敌营。1919年7月,列宁政府对中国发布声明,宣布“放弃旧俄在华侵略之权利及庚子赔款,并希望恢复正式邦交”。说白了就是以归还俄国侵占的中国领土和庚子赔款为条件跟中国讲和。

中国那时是协约国成员,不能单独跟苏俄媾u和。并且徐世昌政府也不相信苏俄能活下来。所以中国方面没有接这个茬。

但是外蒙要求放弃自治回归祖国,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应。

一支白军占据贝加尔湖地区宣布成立“大蒙古国”,想把外蒙连同内蒙囊括其中。外蒙拒绝加入“大蒙古国”。白军出兵进攻外蒙。外蒙一面抵抗一面向北京政府求援。他宁可放弃自治也不愿加入“大蒙古国”。北京政府请示段祺瑞。段祺瑞虽然只在政府担任军事方面的督办,但实际上是北京政府的后台老板。段祺瑞拍板派徐树铮率军增援外蒙,并且收复外蒙。

外蒙因此回归祖国。这是北京政府的一个意外收获。

1920年元月,日本建议就中日密约问题跟北京政府直接谈判。言外之意,不要在巴黎和会上再纠缠这个问题,咱们回头再说。

这个提议引起中国国内新一轮抗议。有传言北京政府打算接受日本的提议。学生及社会各界纷纷发声,告诫政府千万不要中了日本人的诡计,一定要在巴黎和会上解决所有中日密约问题。

广州政府跟直系军阀也同声附和。

广州已经跟直系达成秘密和解。两方不但停战还联手对抗皖系。北京政府名为徐世昌的政府,实际上控制在段祺瑞和他的安福系国会手里。广州和直系明为攻击北京政府,实为攻击段祺瑞。

冯国璋那时已经死了。曹锟和吴佩孚领导直系。曹锟隐居幕后出谋划策。吴佩孚敢说敢干,充当急先锋。吴佩孚不断发声抨击北京政府,实际上是攻击段祺瑞卖国。因为他和广大群众的立场保持一致,被民间称为爱国将军。

段祺瑞对他又恨又怕,却又无计可施。

吴佩孚私自跟南方讲和,拿着南方给的60万助军费撤兵回直隶。段祺瑞发令制止,根本不被理睬。段祺瑞不愿意看到直系势力在直隶重新集结包围北京,让总理靳云鹏立即将河南督军换成皖系的人,拦住吴佩孚,顺势切断曹锟跟直系长江三省的联系。

靳云鹏不想当这恶人,不肯照办。段祺瑞于是张罗换总理。

消息传出,直系立即设法反击。曹锟知道凭直系的实力不是皖系的对手,暗中跟奉系结盟。奉系的张作霖跟他是亲家,对皖系控制政府并且对他吆五喝六非常不满。直系跟奉系结成攻守同盟,共同对抗皖系。

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先后发电挺总理,抨击段祺瑞。河南督军和靳云鹏都站在了直系这边。东三省、长江三省再加上直隶和河南,直系这边八省同盟,实力已经超过皖系。

吴佩孚北撤后,南方顺势攻占湖南。段祺瑞任命的湖南督军张敬尧被打得狼狈逃窜。皖系阵营失去一省。

段祺瑞大怒,调兵讨伐南方。

这时吴佩孚已走到汉口。他发电全国,宣布段祺瑞、徐树铮的六大罪,声称“顺从民意,消除奸恶,力争外交,挥戈北指”。这就相当于宣战檄文。吴佩孚要率兵进京清君侧。

直系和皖系由争吵到谩骂到恐吓,终于升级为武斗。军阀都是好斗的,谈不拢就打。战争手段更直接、更简单、更彻底,一战定胜负。

段祺瑞以政府的名义下令撤销曹锟、吴佩孚的军内外一切职务,授权自己将曹锟等缉拿归案。作为总统的徐世昌想阻止直皖武斗,但北京在皖系的控制之下,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最终不得不在命令上签字。

皖系向直系宣战。直皖大战正式暴发。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