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50,三晋称侯

中华世纪谈 50,三晋称侯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405年前393年 三晋称侯,正式列入诸侯。吴起治军,战无败绩。

公元前405年,齐国发生内讧。齐国的一位大夫逃到赵国,献出自己封地癝丘山东菏泽郓城县,请求赵国的庇护。赵国喜出望外,立即把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收入囊中。

齐国岂肯让赵国拣这便宜,派兵要把癝丘抢回来。

赵国见齐国来势汹汹,急忙请魏国和韩国施以援手。

赵魏韩在“三家分晋”时就定下同进退共患难的军事联盟。赵国有事来求,魏韩不能袖手旁观,马上出兵助战。

赵魏韩三英战吕布,在癝丘与齐军展开大战。双拳难敌六手。齐军最终落败,遭受重创。三晋联军歼灭齐军三万人,缴获战车两千乘。

三晋联手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威震中原。

三晋以魏国为首。魏国俨然中原的霸主。

按照清华简书的说法,三晋打败齐国后,齐国向三晋求和。三晋与齐举行会盟。齐国被要求发誓“毋修长城,毋伐廪丘”。随后晋烈公率领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国君去朝拜周天子,汇报会盟的事。

晋烈公是晋幽公的儿子。他爹晋幽公晚上溜出去偷情,结果被强盗所杀。魏文侯于是立晋烈公为晋国国君。

晋国国君现在只是个摆设,任由三晋摆布。但是三晋虽然自立为君,诸侯和周天子并不承认。在国际交往场合,他们仍是大夫身份。跟其他国家的国君和周天子会见时,三晋还得让晋烈公出面。

三晋对此非常不爽,希望能够得到周天子的册封,让国际社会承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

三晋派人带着重礼去见周天子。

周天子听罢来意,对使者说你们主子已经自立为君了还来找我干嘛

使者说因为我们国君尊重天子。如果能成为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我们国君也好名正言顺地为天子办事。

周天子一方面看做重礼的份上,一方面也希望有强大的诸侯罩着他,答应了三晋所请,册封魏赵韩三国之君为侯爵。

从此,魏赵式列于诸侯。

晋国依然存在,但已沦为三晋的附庸。十几年后,晋国国君被贬为平民。晋国不复存在。

公元前401年,据史记记载“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疑,是为悼王。”楚国国君楚声王被强盗杀了,楚国人立他的儿子熊疑为国君,也就是楚悼王。

史记没有交代楚声王怎么就被强盗杀了是楚国社会治安不好,还是其他原因

据简书记载,一个叫“王子定”的人在楚悼王继位后逃出楚国,投奔三晋,鼓动三晋讨伐楚国。三晋于是出兵伐楚,送王子定回国。

王子定显然是楚国的王子。他向三晋借兵,显然是想借助三晋的力量回国夺位。那么也就是说楚声王死后,楚国出现了王位之争。楚悼王不是楚声王指定的继承人,被国人拥立为君。王子定才是楚声王指定的继承人,但被逼流亡。

再进一步推想,楚声王死于强盗之手恐怕不那么简单。楚国很可能发生了内乱。魏赵韩出兵伐楚是想浑水摸鱼。

郑国也在同年出兵伐楚。看来也想借机分一杯羹。

三晋此番出兵遭到楚军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什么战果。楚军的战斗力依然强劲。三晋只好撤回国内。

郑国倒霉了,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楚国来年出兵报复,差点灭了郑国。郑国国君杀了国相,归罪于他,讨好楚国。楚国勉强放郑国一马。

魏文侯得了重病,令人把太子召回准备继位。太子当时在中山国镇守,得到消息赶紧往回赶,但路途遥远,还没赶到京城,魏文侯就已经咽气了。魏文侯咽气前把李悝、吴起等文臣武将找来,把太子托付给他们。太子回来后在文臣武将的拥戴下灵前即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即位后去河西视察。

河西是魏秦争战之地。魏国占领河西之地被秦国视为奇耻大辱、心头大患,不断出兵进攻河西。但是秦军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吴起击退。吴起镇守西河20年和秦军交战76次,胜64次,平12次。

吴起不仅善于指挥作战也善于训练军队。他在河西组织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军人部队武卒。

以前没有职业军人,全是临时工。有仗打仗,没仗回家种地。平时很少训练,全靠临场发挥。

吴起重视“治兵”,认为军队训练有素才能有战斗力。他招收职业军人,给他们发工资,让他们脱产训练。为了补偿他们家里因为失去一个壮劳力带来的损失,他做主免了他们家人的赋税。

百姓都积极报名入伍。吃喝不愁还有工资拿,家人还能享受军属待遇,谁不乐意但吴起的招兵标准也非常高,半天时间之内全副武装疾行一百里。

古代军人的标准单兵装备是长戟短剑、铜盔皮甲、弓弩箭囊、三日口粮。七七八八加起来一百来斤,相当于现在美军单兵野战装备的重量。

背着一百来斤半天时间走一百里,运动量比跑马拉松都大。体质必须相当好才能顶下来。

吴起将这些百里挑一的精兵加以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相当于特种部队素质的常备军。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打仗时他将职业兵放在前面,义务兵跟在后面,利用职业兵的强大战斗力撕开对方防线,让义务兵去扩大战果。

他的治兵手段不只这一条。他在吴子兵法里面专门有一个章节讲如何治兵。

孙子兵法虽然也提到治兵,只是泛泛而谈,讲些大道理,比如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之类的。但具体该怎么做,没说。吴子兵法说得非常细,从选才、训练到提高士气、奖罚分明、令行禁止,面面俱到。

他主张根据每个士兵的特点安排工作,比如个子高的人让他去当弓箭手,个子低的当长矛手。就像一个足球教练要根据球员的特点安排场上位置。

他特别提到将帅一定要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难,这样的军队才有凝聚力。

吴起带兵始终和士兵同吃同住。行军时不骑马不坐车,跟士兵一样背着行囊走路。经典的例子是吴起亲口为生疮的士兵吸脓。吴起爱兵如子使士兵们甘心为他卖命。

另外,吴起把士兵的工资待遇和战功挂钩,也促进了他们作战的积极性。

吴起带着这支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的部队西攻秦、南攻楚、东攻齐、北攻中山,“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身经百战,百战百胜。

吴起在历史上是和孙武、孙膑齐名的大军事家。论军事成就,吴起还要强于孙武和孙膑,无论是战绩还是著书立说。吴子兵法比孙子兵法更有实践依据。只是吴起的人品遭人褒贬,影响了他的人气。

魏武侯在河西视察时,吴起作为地方长官陪同在侧。魏武侯感慨看这里的地势山高水深,边防肯定牢不可破。旁边有人奉承道有这么牢固的边防,我们霸业可成啊吴起忍不住讥讽道成就霸业靠的是德不是险。没听说谁靠山河险固成就霸业的。夏桀商纣哪一个没有天险不都亡国了吗如果不知道修德,你身边的人都会与你为敌,即便有险要的地势又有什么用所以你们的想法只可能导致亡国而不能成就霸业。

魏武侯脸上讪讪的,称赞吴起言之有理,但是心里难免有些不悦。

不久,李悝病死。吴起以为论功劳论能力自己是相位的当然人选。但是魏武侯却任命要功劳没功劳,要能力没能力,只是资格老的大夫商文为相,让吴起仍去镇守河西。

吴起非常失望。他的毕生梦想就是成为卿相荣宗耀祖。但是他在魏国功勋卓著,就是圆不了做卿相的梦。

没两年,商文死了。魏武侯又任命既无功劳又无能力,年纪轻轻,只是娶了公主为妻的公孙痤cuo为相,还让吴起去镇守河西。

吴起不仅是失望了。他感到委屈,开始口出怨言。

这些怨言传到魏武侯耳朵里让魏武侯对吴起的忠诚产生怀疑。吴起作为魏国首屈一指的大将,魏武侯逐鹿中原离不开他。魏文侯依然重用吴起,但是同时对吴起加了小心。

此时中原混战已经进入白热化。

魏国、赵国、韩国、秦国、楚国、齐国都在拼命扩张势力,准备大决战的到来。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