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55,围魏救赵

中华世纪谈 55,围魏救赵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3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前344年 魏军围困赵国邯郸,齐军围魏救赵,败魏军于桂陵。魏惠王会盟诸侯称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挑起中原新一轮的争霸战。

赵国一直想吞并卫国,因为赵国被魏国、齐国隔绝在北方,想南下中原只能从魏齐的缝隙里穿过去。而这个“缝隙”就是卫国。所以他一有机会就去打卫国。

卫国是魏国的随从国。并且魏国不想让赵国涉足中原。魏国对赵国侵略卫国不能坐视不理,发兵十万救援卫国。

魏军的带兵之将是庞涓。庞涓没去卫国而是去攻打赵国,兵锋直指邯郸。

正在攻打卫国的赵军得知自己的都城受到威胁,急忙回军来救,结果在半道被庞涓的伏兵杀败。败军逃回邯郸。庞涓一路追杀,兵临邯郸城下。

赵国一面据城死守,一面向齐国和楚国求援。

齐国和楚国都不会坐视魏国吞并赵国而成为中原的巨无霸,答应出兵救赵,让赵国无论如何要守住,等待援军的到来。但实际上,齐国和楚国并不急于救赵,只派出少量部队佯攻魏国,不过是做做样子坚定赵国死战到底的决心而已。他们想等到魏赵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救赵。那样胜算最大代价最小。

赵国以为齐军旦夕且至,死战不降。魏国久攻不下。

趁魏赵打得火热,秦国出兵争夺河西之地。秦军将战功与爵位挂钩后作战积极性不次于魏军的武卒,在元里陕西渭南澄城县之战中一次斩首七千。好在秦国暂时没有扩大战争的打算,攻克少梁之后就收兵了。

魏国感觉赵国已经吃不住劲了,不想半途而废,不管河西死活,仍然猛攻邯郸。

赵国在城破之际再次向齐国求援,你们再不来,我们可真就顶不住了。

齐国也看出赵国是真不行了,再不出兵魏国就要得逞。魏国要是拿下赵国,将对齐国形成半包围之势。齐国国君齐宣王于是任命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率军十万去救邯郸。

孙膑跟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齐军跟魏军交战便是两师兄弟之间的同门对决。

孙膑和庞涓是同班同学。庞涓为了赶上魏国举办的招聘会提前一年结业,去魏国应聘做了大将。孙膑多学了一年,在鬼谷子的指导下仔细研读了孙子兵法。

孙膑毕业后,庞涓热情地邀请他来魏国工作。孙膑如约而来,经国君面试后做了庞涓的副手。

庞涓发现孙膑多学一年就是不一样,比自己强多了,担心孙膑的风头会盖过自己。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庞涓以莫须有的罪名判了孙膑“膑刑”,剜掉了孙膑两块膝盖骨。人没了膝盖骨就走不了路,跟半身不遂没什么区别,出门得做轮椅。

孙膑的真名并不叫孙膑,是因为他受过“膑刑”才被人叫做孙膑。他的真名不详。

孙膑是齐国人。他暗地里联络齐国派驻魏国的使节,让齐国将他送回祖国。回国后,通过田忌将军的举荐,孙膑成为齐军的军师。齐宣王原本想任命孙膑为将,但孙膑说受过刑的人不方便上战场,于是改命孙膑为军师。

孙膑此番出征,有个人恩怨在里面,对庞涓决不会手下留情。

孙膑建议田忌围魏救赵,不去救赵国而是兵指魏国的都城大梁。攻敌之所必救,调动对方,伺机决战。

这个计谋跟庞涓当初围赵救卫的路数一样,不愧是同门师兄弟。

魏军后防空虚,齐军突袭魏国直插大梁。魏惠王发现齐军来袭急召庞涓回援。

此时魏军已经攻克邯郸。赵成侯率败兵突围出城逃往邢台一带。庞涓本想乘胜追击活擒赵成侯,却接到紧急回援大梁的命令。庞涓不敢怠慢,留下少量部队驻守邯郸,率领主力部队火速回国。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庞涓命令部队丢弃辎重轻装前进。魏军一路连跑带颠往回赶。

他们不知道孙膑早已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设好一个口袋,单等他们来钻。

等魏军气喘吁吁赶到桂陵,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发起进攻。魏军猝不及防,一触即溃。庞涓也在溃败中被齐军生擒活捉。

这个战例后来被命名为“围魏救赵”收入到三十六计当中。

魏惠王大惊,急调河东部队进京护驾,并且要求韩国出兵助战。

齐军见好就收,得胜还朝。

商鞅听说河东魏军东进立即率军越过黄河进攻魏国的旧都安邑。经过长时间围困,秦军将安邑拿下。

商鞅率军伐魏打了个翻身仗,不仅让秦国一雪前耻还攻占了魏国七百里土地。秦国上下扬眉吐气群情振奋。秦孝公喜不自胜,封商鞅为大良造相当于宰相,授予他军政全权。

一直按兵不动的楚军也趁机北上,一直打到睢sui水河南商丘睢县,再次逼近黄河。

魏惠王顾此失彼,不得已跟齐赵等国讲和,退出邯郸让赵成侯复国。齐国也放庞涓回国。

庞涓回国后率军回防河东夺回安邑,迫使秦国同意讲和。

各国罢兵息战。中原恢复了平静。

魏国利用休战期恢复元气。秦国开始第二轮改革。

商鞅做了大良造后决定深化改革,废除井田制和分封制。新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和转让,把撂荒的公田分给农民耕种,不再实行井田制。同时把全国划分为几十个县,由任命县令县长、县丞副县长掌管军政财权。设县管理极大限制了封君的权力,使分封制名存实亡。

商鞅废除世袭制已经引起贵族卿大夫的不满,现在又对分封制下手,更是激起众愤。

以前封地可以世袭,可以有自治权,现在什么都没了,只能吃个赋税。有封地的贵族卿大夫对商鞅恨之入骨。

但是秦孝公对限制封君权力非常欢迎,全力支持商鞅。太子的一个老师反对商鞅被商鞅处以劓刑,割掉了鼻子。之后再没有人敢跟商鞅对抗,虽有不满也只能把怨气埋在心里。

新措施还包括迁都咸阳,把战略重心向中原靠拢,经营汉中准备逐鹿中原。

魏国面对秦国的压力,一是修长城防御,一是联合中原诸侯共同对抗秦国。

魏惠王召集宋卫等诸侯会盟,号称要尊王攘夷。尊王攘夷不过是一个形式。魏惠王的真正目的是要准备伐秦。他率领诸侯去朝拜周天子,走了一个尊王的过场,然后举行会盟宣布攘夷,也就是准备出兵讨伐秦国。

秦国不是夷,但在中原诸侯的眼里跟夷人没什么区别。秦、楚、越都被视为夷。

秦国听说吓了一跳。秦国变法以来实力迅速上升,但还不足以跟魏国联盟对抗。商鞅主动请缨去魏国说服魏惠王。

商鞅对魏惠王说,以魏国的实力别说称霸,称王都绰绰有余。但你跟宋卫鲁等小国会盟,被这些小国拥为霸主,不能让别的诸侯心服口服。你要是征服了齐楚这样的大国,那才能显出你的本事。到那时候,诸侯都会对你心服口服,听从你的号令。不过,魏国已经称霸百年,还稀罕什么霸主的头衔我认为您绝对有资格称王。

魏惠王在朝拜过周天子后也有这个想法。实力最强才叫王。周国已经没落成一个穷酸的小国,怎么还好意思称王应该把王的称号让给魏国才合适。再说楚国、吴国、越国都能凭实力称王,魏国为什么就不能称王

魏惠王很高兴地接受了商鞅的建议,重新召集诸侯会盟,宣布就任夏王。因为魏国占领了夏朝故土,所以魏惠王自称夏王。

秦国、赵国、宋、卫等十二个诸侯国派代表参加了会盟,尊魏惠王为王。

秦赵并非真心尊魏惠王为王。秦国是故意往高里抬他,把他架到火上去烤,意在挑起魏国跟齐楚等国的纷争。赵国是没法子。魏国归还邯郸时逼迫赵国签下盟约,让赵国尊他为老大。

齐楚韩等大国没来参加盟会,也不承认他是王。

齐楚的实力跟魏国差不多,岂肯承认魏国是中原之主。韩国虽然实力不济,但也不服。都是晋国出来的三兄弟,凭什么你爬到我头上来以前咱都是侯,地位平等,见面拱手而已。现在可好,你改称王了,我再见你得双膝跪地以头触地。韩国拉不下这个脸。

燕国、越国也没来。他们向来不爱掺和中原事务。

魏惠王不管那么多,被十二诸侯拥上王位,感觉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到达了,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的确,魏惠王称王标志着魏惠王的人生到达巅峰,同时也标志着魏国的霸业到达巅峰。只可惜盛极而衰,魏国此后进入衰败通道。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