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59,胡服骑射

中华世纪谈 59,胡服骑射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307年前305年 秦国夺位内乱。秦昭王即位。宣太后垂帘听政。赵武灵王改革,实行胡服骑射。

秦武王无子,按照规矩,王位应该由秦武王的兄弟继承。但秦武王兄弟一大帮,究竟该由谁继位出现纷争。朝臣各拥一个王子争夺王位。几个兄弟互不相让不惜刀兵相见。秦国转瞬间四分五裂。

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偷偷把公子稷接到赵国然后送回秦国争位。

公子稷是秦惠文王的嫔妾芈八子生的孩子,被秦惠文王送往燕国做人质。

强秦往弱燕送人质,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是秦国的外交策略。秦国一直在拉拢燕国跟他连横,以此来破坏诸侯的合纵。不仅燕国,齐国、越国也是秦国的拉拢对象。秦国的外交策略就是远交近攻,分化诸侯,各个击破。虽然越国早已四分五裂,但仍能对楚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早在诸侯合纵初期,秦惠文王就把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以消除燕国对秦国的戒心。后来太子继位为王,也就是燕易王。燕国跟秦国一直平安无事。只是燕易王不长寿,在位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燕王哙继位。

燕王哙接受了公孙衍合纵抗秦的主张,参加了五国攻秦之战。但是燕军并没有参加实际作战,一看三晋军队败给秦军就跑了。虽然如此,燕王哙仍然担心参加五国攻秦会招致秦国报复,到处请教怎么才能让燕国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

苏秦的弟弟苏代跟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把王位禅让给他的国相子之。强国跟禅让有什么联系让人匪夷所思。商鞅当年见秦王从帝道、王道、霸道三种角度探讨强国之道。苏代是从帝道和霸道两方面忽悠燕王哙禅让。尧舜禹禅让获得万世敬仰。齐桓公放权管仲成为春秋首霸。苏代让燕王哙相信禅位子之名利双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燕王哙接受了苏代的建议,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去做太上皇。

史书记载“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子之,自己把自己架空了。他希望自己和子之能成为齐桓公和管仲那样的搭档,自己负责吃喝玩乐,子之负责富国强兵。而实际上呢,子之当权之后“燕大乱”。

子之铁腕治国让“燕人恫怨”,不仅恐惧而且怨恨,很快引起内乱。燕太子平为了夺回权力起兵叛乱攻打子之。燕国数月之间,死了数万人。

正在齐国宣传仁爱的孟子建议齐王趁火打劫干掉燕国。

当时燕国乱得连城门都没人把守。齐军轻而易举就占领了燕国。禅让的两个主角燕王哙和国相子之都被齐军所杀。子之被剁成肉酱。

齐军打着平息燕国内乱的旗号进入燕国。燕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齐军占领燕国后烧杀抢掠,激起了燕人的反抗。太子平带领燕人反抗齐军。

赵国希望扶植一个亲近赵国的人做燕王。赵武灵王将客居赵国的公子职送回燕国即位,即燕昭王。

燕昭王是燕王哙的庶子。他母亲是秦国公主。

太子平岂肯让出王位,出兵攻击燕昭王。燕昭王在燕国无法立足。他母亲出面向父亲秦惠文王借兵。秦惠文王当然希望自己的外孙能做上燕王,出兵增援燕昭王。秦军借道魏国,拉上魏军一起杀入燕国。

太子平战败被杀。齐军灰溜溜退出燕国。燕国随即复国。

燕国复国后跟赵国走的很近。秦国跟楚国大战时,担心燕赵站到楚国一边,极力拉拢燕赵。秦惠文王将公子稷送往燕国为质,向燕国保证秦国决不会与燕国为敌。秦惠文王送质是单方面的,不要求燕国跟他交换人质,以此向燕国表示自己的诚意。

电视剧芈月传说公子稷母子颇受秦惠文王宠爱。秦武王出于嫉妒把公子稷母子送到燕国为质。其实这都于史无据。芈八子在王宫里地位低微,因为生了公子稷被封为“八子”, 人称芈八子。八子相当于甄嬛传里的贵人,连妃嫔都算不上。芈八子是不是得宠不得而知。从秦惠文王把娘俩一起送到燕国为质来看,恐怕秦惠文王不太看重他们母子。与人为质是没有约定期限的。芈八子母子很可能就要在燕国自生自灭。

但秦武王意外身亡给芈八子母子带来转机。赵武灵王将芈八子母子送回秦国夺位。

赵武灵王帮助公子稷回国夺位可能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加重秦国的夺位内乱,把公子稷当做搅屎棍子让秦国乱上加乱,最好是乱得一蹶不振;二是如果公子稷能够胜出会对赵国拥立抱有感激之情,不会跟赵国为仇作对。

当然如果公子稷夺位失败,赵国要冒得罪秦国的危险。新任秦王很有可能要找赵国秋后算账。

不过赵武灵王既然决定这么做自然是颇有胜算。这个胜算来自公子稷的舅舅,也就是芈八子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魏冉在秦国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有魏冉在,赵国的目的必得其一。

果然,公子稷在魏冉的支持下打败众公子登上王位,人称秦昭王。

因为秦昭王年幼,芈八子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芈八子做太后之后被称为宣太后。

秦国内乱持续了两年。魏冉把作乱的大臣和公子都杀了才使秦国恢复了平静。

秦国内乱给了诸侯难得的喘息机会。

在秦武王搬起大鼎砸自己的脚的那一年,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

那个年代的中原人的穿着都是宽袍大袖,走起路来玉树临风、摇曳生姿。尤其是赵国人,走起路来跟模特走台似的倍儿飘逸的感觉,因此有“邯郸学步”的传说。

但是好看不能当饭吃。打起仗来,干起活来,长袍大袖就有点累赘了。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改穿紧身窄袖的短衣长裤,并且组建骑兵,学习骑射。

赵国是最早设立骑兵兵种的国家。这在中**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赵国人管北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人,叫“胡人”。胡人在战国时期就开始骚扰中原,到汉朝时才把他们打跑。

胡人个个都是一身短打扮,窜上跳下比猴还灵。胡服便于骑马射箭。而中原人的袍服不便于骑马只能坐车。和胡人打起来,胡人骑着马来去如风,中原人驾着战车根本追不上他们

战车的优点是冲击力强,防守能力强,但是车体笨重,速度比较慢,对路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一点不如骑兵。骑兵机动性强,快速,灵活,爬山涉水,神出鬼没,。

胡人经常依仗利箭快马南下劫掠赵国,捞一把就跑。赵国追不上他们只好回来闷头修长城。

当时赵国最主要的胡人敌人是中山国。燕国内乱时,中山国趁火打劫占领了燕国数百里土地,实力暴涨。中山国不仅劫掠赵国的财财物还侵削赵国的领土。赵国几次讨伐中山国都没有成功。中山国益发猖狂。

赵武灵王发誓要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他带领全体指战员走上改革之路,穿胡服学骑射组建骑兵团。

但是,改革之路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要接受习惯势力的挑战。“胡服骑射”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立即引来反对声一片。

将军们只熟悉战车的战法和战术,对骑兵战一窍不通。就象现在打了半辈子集团冲锋、人海战术的老将军,乍对电子战、信息战等新名词顿感手足无措。

不过反对最激烈的还不是“骑射”而是“胡服”,认为这是“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把穿胡服和离经叛道相提并论。

早先人们穿的是“衣裳”。“衣”是褂子。“裳”是裙子。男女都是上衣下裳,类似现在苏格兰人的传统服装。衣不贴身,肥肥大大。尤其是那袖子,跟个面口袋一样,也的确可以当口袋使。裳长至脚面,要不然腿冷。古人不穿裤子,连内裤都不穿。天冷了会在小腿上套上“胫”。“胫”其实就是俩裤筒,类似现在的长护膝。战国时期“衣”和“裳”合二为一改叫深衣,其实就是袍子。不管是裙子还是袍子都不便于活动,别说跑,走快了都拌跟头。古人行走坐卧都规规矩矩的,跟穿和服的日本女人一样。这倒很符合“礼”的要求。

可穿着很“礼”的长袍大袖怎么打仗呢尤其是骑马,衣裳裹着腿上马都上不去。

这时胡人的短衣窄裤就显示出优势。所以赵武灵王要求抛弃传统服装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叔叔公子成等高级将领的工作,并且带头穿胡服上朝。大家一看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随之改穿胡服,也就是短衣窄裤。

推行“胡服”之后,赵武灵王开始训练士兵“骑射”。“胡服”是为“骑射”服务的。建立骑兵部队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那时侯还没发明马镫子,骑马时得用两腿紧紧夹住马肚子。刚开始学骑射时士兵们两腿紧夹马肚子,两手紧抱住马脖子,惟恐摔下来,根本没办法弯弓射箭。训练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们才逐渐松开两手弯弓射箭、挥刀挺矛。

拥有骑兵以后,赵军的战术也增加变化。骑兵和战车相结合,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