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浮生
延熙元年的九月, 阴雨连绵,乌云翻卷,朱墙琉璃瓦沉入朦胧水雾中。
萧聿从坤宁宫中出来后, 转身朝养心殿的方向走去。
盛公公默不作声地举起油纸伞, 加快了步伐。
雨滴在头顶噼啪作响。
回到养心殿,萧聿行至案旁, 先回身从格架上取了一块新墨, 放在端石龙纹砚上, 又取了石青、朱砂、藤黄、石绿等上好的颜料。
盛公公会意,立马用铜勺量水入砚。新墨初用, 不可重磨, 盛公公手腕力道很轻,均匀的沙沙声在殿内响起。
萧聿沉默须臾,用镇尺展平一张宣纸, 提笔蘸墨, 把记忆洇在了宣纸上。
妇人髻、红珠钗, 琼鼻高挺,眉眼含笑,就连衣服上云纹, 都是她最喜欢的纹样。
萧聿看着碧玉年华的她,缓缓搁下了笔。
盛公公试探道“陛下可要用膳”
萧聿把画放进扁匣中,哑着嗓子道“不了,叫人端水进来。”
“奴才这就去。”
盛公公松了一口气, 转身去外面招呼。
皇帝盥洗一番, 起身去了寿安宫。
孙太妃走到榻几旁,把一团热乎乎的肉抱起来,放到了萧聿手上。
孩子的身子蜷着, 因着是早产,比男人的掌心也大不了多少,他不太会抱,两只手僵硬地托着小皇子的屁股,心里隐隐发颤。
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随着手心的温度在心里迸发出来。
他真的有了孩子,也真的做了父亲,可
孙太妃在一旁帮他摆正了姿势。
孙太妃也不敢说这孩子像谁,怕徒惹伤悲,只道“大皇子在寿安宫一切安好,陛下放心便是。”
萧聿点了点头,“劳太妃费心了。”
孙太妃道“这是哪儿的话,陛下能让老身看养大皇子,是老身之幸。”
萧聿见萧韫不哭不闹,又道“太妃,他怎么一直不出声”
孙太妃蹙了蹙眉,接着道“太医昨儿也说起过这事,但瞧了嗓子,说是无碍,兴许是喜静的性子。”
萧聿轻点了下头。
孙太妃带人退了出去,只留下了父子二人。
门一关,小皇子蹬了下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四目相对,萧聿看着这双水洗葡萄般地眼睛,手臂如同过电了一般,神情木讷地张了张嘴,低声道“韫哥儿”
“父皇来了”
小孩子当然听不懂他在说甚,只迷茫地眨了下眼睛,很快,便又睡了过去,小肉团睡的很安稳,根本不知,外面山雨欲来。
萧聿把他放在榻几上,盖上了被褥,将皇后的画像放在了他枕边。
他盯着眼前不足三指宽的小手,沉吟许久。
至黄昏薄暮,他离开寿安宫。
男人眼中瞧不出悲伤,背影却再不如来时那般笔直挺拔。
那日之后,萧聿便恢复了早朝晚朝。
皇后离世,后宫形同虚设,李苑曾壮着胆在御花园偶遇过他一回,手上端着一盏高丽参粥,躬身道“臣妾见过陛下,陛下万安。”
柔声细语,气韵动人。
然而他并没看她,似乎连眉头都不曾蹙一下,便与她擦身而过。
“陛下”
李苑闭眼握拳,回头去看他的背影,玄色的龙袍随风波动,仿佛有金龙盘卧脚下,这一刻,她由衷的希望,眼前人是个多情的天子。
君临天下,嫔妃如云,雨露均沾。
能与她一响贪欢。
一盏热汤碎在地上,洇湿了李苑的裙角,她知道,皇后走了,他再也不会去长春宫听她唱曲了。
又或许,他就没听过。
朝廷整饬吏治、革新赋税、重整财政、似乎有数不尽的事等着他去做。
养心殿一切照旧,只是皇帝更忙了一些。
朝廷想延揽新的人才,其途径便是科举,然而吏部、翰林等可以参与选官调官的部门,皆攥在楚家手里。
无奈之下,皇帝亲自提拔了一人进翰林院,名唤钟伯年。
陆则试探道“眼瞧就是会试,陛下把人放到翰林院去,楚国公只怕也要有动静了”
萧聿转了转手上的扳指,道“翰林、三司,朕必须要动了。”
陆则颔首道“臣即刻便派人盯着钟伯年。”
萧聿低低“嗯”了一声,又道“刑部侍郎徐博维此人,你以为如何”
陆则思忖片刻,道“徐家清贵,在京根基也不深,他在刑部六年,政绩斐然,却与薛尚书来往并不密切,臣以为,是个可用之人。”
萧聿以拳抵唇,咳了两声。
陆则正要开口,皇帝却先开口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陆则从养心殿出来,另一位等待召见的大臣又走了进去。
陆则回头看着养心殿彻夜不息的烛火,偏头与盛公公低声道“陛下近来可召见过太医”
盛公公叹了口气,“见是见了,但”
陆则道“但什么”
“宁太医劝陛下罢朝养伤。”盛公公用左手拍了拍右手心,低声道“陛下一日两朝还嫌不够,怎可能罢朝诶呦陆指挥使,还是您去劝劝吧,奴才虽不懂朝中大事,可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眼下什么事能比龙体重要”
陆则嘴上道了句别担心,但心里却明白的很,皇帝宵衣旰食,寸阴必争,一来是为了给大皇子铺路,二来,是他不肯放过自己。
皇帝对元后是怎样的感情,他陆言清比谁都清楚。
刚成婚那时,晋王殿下是整日在外面荡,举杯酌酒时提起夫人,也不过是嗤笑一声,“她入了皇家玉牒,居然还敢管我要休书既然苏景北不教好她,那我就亲自管教她。”
一幅恨不得拿皮鞭训兵的模样。
然,管教管教着,就变成了,“言清,今晚就不去吃酒了,我才回京,先回府了。”
岁月漫漫,也不知是谁在管教谁。
雨一直不停,入冬就变成了雪。
盛公公不敢提翻牌子的事,温柔乡去不得,他只能换着法地给他做药膳。
眼瞧圆月高悬,盛公公躬身笑道“年关将至,既然正逢百官休沐,陛下不如早些歇息”
萧聿点头道“去备水吧。”
养心殿内,炉中的安神香缭绕生雾,萧聿缓缓闭上了眼睛。
夜幕四合,外面狂风骤起,拍打着楹窗。
萧聿蹙了下眉头,喉咙有些发干,哑声道“阿菱,给我拿杯水。”
话音一落,便是一室的死寂。
他闭着眼,慢慢伸出手,去摩挲身边空荡荡的被褥,心如刀绞,空气都变得稀薄。
“三郎,外面起风了,我有点冷。”
“你别压我,太重了”
“陛下可是病了要不要唤太医”
耳畔余音阵阵,人却是彻彻底底的走了。
他缓缓坐起身,眼眶通红地看向窗外,恍然觉得,那些藏在记忆里的习惯,犹如一把钝刀,磨得他生疼。
萧聿抬手遮额,自嘲般地笑了一下。
阿菱,朕该怎么办,未来的日子还有那么长。
会试还没开始,内阁便起奏弹劾钟伯年,并举出两大罪状,楚卢伟当堂怒斥钟伯年中饱私囊,并且为人迂腐,才华不实,乃是欺君之罪。
世家对皇权手中的寒门新贵,向来是群起而攻之。
钟伯年第二天便下了牢狱,与此同时,左都御史穆康京在青楼暴毙,皇帝下旨调刑部侍郎徐博维任左都御史。
延熙元年末,到第二年秋,朝局动荡,政务纷繁,皇权与世家之间如同手谈棋局,一来一回,进行着一场无休止的博弈。
上朝、会见大臣、接待外宾,萧聿忙得不可开交,就连盛公公都觉得,时间乃良药,有些事,到底是过去了。
直到数月之后,陆则送来了苏淮安的一封信。
旧伤未愈,新伤又起,萧聿捏着信,骨节泛白,蓦地吐了一口血,栽倒在养心殿。 ,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