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史上最强县令 > 第223章 堤坝

史上最强县令 第223章 堤坝

作者:一骑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5: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太平县城作为天明省首屈一指的大县,又屡遭洪涝灾害,所以城内的排水系统应该是年年都要进行修缮,用以保障城内百姓在遇到洪涝时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但实际上近十多年来,那些用以修缮的银子在经过层层盘剥后,根本就请不起几个工匠,自然也无力修缮太平县城内的排水沟渠。

因此现在排水沟渠正面临着老化、堵塞的情况,铺设沟渠的青砖、青石板老化、损毁的情况严重,沟渠被泥土、草木以及垃圾堵塞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这不光沟渠没修,城外前些年被洪水冲了的河堤也没有修,最后还是乡亲们一起出资出力给修的”

太平县城整体西北高而东南低,因此排水口是集中在县城东门附近的,而后流入白石河中。

三人来到这里时,就看到不少排水口是不流水或者是水量很少的,那些泥土草木被雨水冲击而下,全都堵塞在出水口那里,依稀可见。

对于这种伸一伸手出点力气就能解决的问题,三人自然涉水过去进行疏通。

三人一边拿木棍捣着堵塞物,一边聊起了周边水道的防洪措施。

不过这不聊不知道,一聊真的把林宋给惊了一跳。

太平县之前的官吏,竟然是没有一个整顿过白石河防洪堤坝的,都是听之任之,任由洪水冲之。

每当遇到洪涝灾害后,户部拨下来的赈灾治水的钱粮都被官吏们贪墨一空,分不到百姓手里多少,也治不了被洪水冲垮的河堤。

百姓们虽然出力修堤,但被冲垮的河堤何其之长,没有朝廷牵头联合众多人手,并且出资出力的话,那根本就不是百姓们所能修筑好的。

尽管磕磕绊绊地修建了起来,但也就防止平时白石河汛期的时候出问题。一旦遇到洪涝时期,那些修建起来的堤坝很容易就被冲垮,根本起不到防洪的作用。

“之前的贪官哪会管百姓的死活他们恐怕巴不得年年都有洪涝,这样他们就每年都可以多贪一笔”

刘青竹一边怒不可遏地说着话,一边拿着木棒奋力地捅着一个出水口里面的淤泥。那说话时咬牙切齿的样子,再配上手上的动作,就跟是在捅那些贪官污吏一样。

林宋叹了口气,这天明省的吏治,已经是基本烂到了底子里。官官勾结贪污成风,官商勾结欺压百姓成风,为了一个财字都快要把这天明省弄成贪官污吏的天堂,百姓的炼狱了。

疏通完几个出水口后,三人就沿着城外的排水沟前行,往白石河而去。

白石河是湘江的一条分支,水流量非常大,自湘江浩浩荡荡地流经太平县,而后往东南而去。

太平县的老百姓对这条河是又爱又恨,在大旱之年,这条河引着湘江之水而来,供他们灌溉田地,保证作物不会被干死,可谓称得上是太平县的生命线。

但同样的,在汛期、洪涝来临时,这条河又会化成夺命之水。它冲垮堤坝,一泻千里地注入百姓们生活的地方,将房屋冲到、将粮食泡坏、将田地冲毁。它化身夺命之镰,让百姓们流离失所,收割着百姓们的生命。

洪涝过后,他们还得再次修建堤坝,蓄水防洪,周而复始。

林宋虽然没有感受过旱灾,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吃过洪涝之苦,房间都被洪水给灌注过,因此他此时也能和太平县的百姓一般做到感同身受。

“大人,请您下令迁移百姓入城吧如果不提前让百姓入城,那洪水来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没命的”

经过一天一夜连绵不休的降雨,白石河此时荡着万千涟漪的河面上,已经酝酿着滔天洪水的戾气。河水拍打着两岸的河堤,泛起的浪花洒在两岸河滩上后,又形成涓涓细流复又流入河里。

防护蓄水的堤坝还在上游些,但林宋远远地沿着河滩走上去时,心里已经完全没了底,就仿佛这河水会立即越过河堤,朝他们冲过来一样,心中满是不安。

待走到修筑的堤坝前时,这份不安已经化为实质。

横跨白石河的堤坝,此时远远地看去时,竟是有不少豁口,而那些豁口距离下方的水位线最近的,看着似乎随时都会有水溢过去。

堤坝下方泄水的许多闸口,此时的出水量已经非常之大,显然是承受着极为强大的水压,才会导致如此。

待到水位线再高些,水压再大些时,这堤坝的上下恐怕都有瘫垮之庾。

刘青竹和李二虎看到后,直接就在大雨当中跪了下去,乞求着林宋下令迁移百姓入城。

“迁肯定是要迁的”林宋郑重地点了点头。

作为一方父母官,他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些百姓不受灾害之苦。这洪涝他现在是挡不住了,也无法避免洪涝带来的诸多灾害,但他可以把百姓迁到城里去,保全百姓的安全。

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大人,您看那边有人”

听到林宋肯定地回答后,刘青竹和李二虎一边欣喜地说着,一边站了起来。目光再次投向白石河堤坝时,却是看到雨幕中远远的出现了不少人影,正在朝堤坝走过去。

那些人大概有十多个,几个人手里拿着铁锹榔头之类的工具,几个人肩上扛着装满了东西显得很瓷实且沉甸甸地布袋,步履稳健地走过河滩,走上了河堤。

“大人,他们是要堵那些豁口”刘青竹看得仔细,心里很快就明白了那些人想干什么,连忙出声给林宋解释。

“堵豁口”

林宋沉吟着点了点头,迈步朝堤坝而去,边走边说道“走,去搭把手吧。”

虽然他很清楚堵不如疏,但短时间内他根本无力疏导河道,引流河水。而且这堤坝早已不堪多年重任,现在恐怕想要略微的开堤泄洪,都可能会引起整个堤坝的全面坍塌。

因此他只能先应付过这次洪涝,待到洪水退却后,再治理堤坝。

暂时堵住豁口,防止水位线越过堤坝,河水腐蚀冲刷堤坝,为百姓能全部迁移入城争取时间,他责无旁贷。

“大人,小心点河滩淤泥”

刘青竹和李二虎听到林宋的话后,立即跟随在了林宋身后,三个人越过河滩靠近堤坝。

二百二十四章 有人扒大堤

“你们三位也是来堵大堤豁口的吗”

堵堤坝的十来个人有三四十岁的壮汉,也有十来岁的小伙子,都是穿着蓑衣,拿着工具和装了泥土的布袋,小心翼翼地在堤坝上忙活着。

看到林宋三个人走过来后,为首的那个魁梧汉子连忙迎了上来,将林宋三人堵在了堤坝口。而后嘴中爽朗的说着话,但脸上却是充满了戒备。

堵我们干什么这戒备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林宋心里有些疑惑,刚拱了拱手准备询问时,旁边跑过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壮实小伙,一脸警惕地看了林宋三人几眼,而后指着林宋说道“爹,他们手里什么都没拿,怎么可能是来堵这些豁口的我看那人像是城里的人,说不定又是来扒大堤的”

扒大堤

林宋对于眼前小伙骤然的打断并没有太过在意,但对于小伙嘴里说的话,却是感到非常惊讶。

按照这个小伙的话,难道这堤坝前些年被人扒开过甚至有可能最近被人扒过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还好,他起码能猜测出来扒大堤的人应该就是四大家族的人,也不用太过担心。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麻烦了

之前每次洪涝灾害时,百姓流离失所,而垄断了太平县诸多行业的四大家族,那时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为了能够大发天灾之财,四大家族绝对做得出来这种决堤泄洪,迫害百姓的事情来。

不过此时四大家族已经逃窜他处,下落不明。而四大家族留在太平县的产业也是被看守了起来,再无趁灾发财的可能。因此如果是这两天有人来扒大堤的话,应该不会是四大家族的人。

但如果不是四大家族的人的话,那会是什么人想扒开大堤呢目的又是什么

脑子里想着会是谁想扒开大堤,因此他第一时间并没有回复那个为首的中年人和那个小伙子。

“看,他心虚不敢说话了这帮狗贼爹,我们把他打下去吧”

那小伙看着林宋沉思不语,还以为是被他揭穿后不敢说话,连忙摇了摇他爹的胳膊,然后挥舞着手中的榔头跃跃欲试。

此时堤坝上的其余人都注意到了这边发生的情况,接二连三地走了过来,把林宋三个人围在了中间。

在听到那小伙的话后,其余几个年轻的小伙也都握了握手里的工具,看着林宋三人的眼神非常之不善,似乎一言不合就要打林宋三个人。

“放肆,本县县尊当面,尔等岂可口出狂言”

虽然心知这些百姓的所作所为是担忧堤坝的安危,但李二虎还是往前走了一步,威严地环视了一圈周围的百姓后,郑重地说道“县尊担忧大雨会造成洪涝灾害,所以特意前来白石河勘察水情,勘察堤坝的情况县尊怎么可能毁坏堤坝”

“他是县尊大人林县尊,林大人”

“林县尊驱逐四大家族,为民做主,是他的话,真的会来视察水情的”

“县尊来查水情,那自然没必要带什么工具来了这来扒大堤的,肯定会带工具才对他可能真是县尊”

听到李二虎的话,周围的百姓具是一愣,而后嘴里七嘴八舌地说着。旁边几个年轻人听到后手一松,拿着的工具都掉在了地上。

那个为首的中年人倒是颇为镇定,将信将疑地看了看三人后,朝着林宋拱手问道“您真的是林县尊林大人吗”

“如假包换啊,葛大叔我是三河村的刘青竹啊,您认得我的”这时刘青竹迈步走上前,将戴着的斗笠的前檐往上一扯,将自己的脸庞露在了那个中年人眼前。

“青竹哥你怎么在这哪”

听到刘青竹的话后,拿着榔头的那个小伙一愣,仔细地看了看刘青竹露出来的脸后,立即欣喜地喊叫着。

“还真是青竹啊,那这准是县尊林大人了”

“是啊,听说他得了林大人的赏识,去给林大人当护卫去了”

刘青竹咧着嘴朝四周百姓拱了拱手,而后拍了拍那个小伙子的肩膀说道“林大人是来勘察水情的,到这大堤的时候看到你们在堵豁口,就叫着我们过来给搭把手来的”

“真是林大人呐”

得到刘青竹确切的回复,围着的人不由得缓缓退散开,脸上也抹上了些许惶恐之色,不过更多的却是欣喜。

近些年从来都没有一个县官管过这太平县的洪涝灾害,而现在林宋既然出现在这里勘察水情,那说明林县尊林大人要管了,他们说不定就可以免受洪涝之害了

“林大人,我们乡下小民,刚才没认出来您,冒犯到您了,我们给您赔不是”

为首的葛大叔轰然跪倒在地上,口中一边喊着,一边不住的给林宋磕头。其余百姓见状,也立即跪倒在这雨泊泥泞中,朝着林宋磕头。

“哎,不知者无罪,我又没怪罪你们,你们这磕什么头啊快起来,快起来”

看到这莫名陡然发生的情况,林宋楞了一下,而后连忙上前搀扶那个葛大叔。而刘青竹和李二虎,也在一旁搀扶着其余的百姓。

“林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是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但这大雨会要了我们的命啊还请林大人您一定要救救我们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呢”

被林宋一搀扶,那葛大叔虽然没有再磕头,但依旧是跪在地上不起来。一边说着话,一边仰着头看向林宋。天上的雨水不住地砸在他的面颊上,看着像是哭诉的泪水。

林宋叹了口气,点着头说道“几位乡亲们放心,本官既然在这太平县当知县,当百姓的父母官,那绝对让大家能有一个安身之所,不会让大家再遭受这洪涝之害。”

刘青竹虽然力大能搀扶起来几个人,但在他刚搀扶起来后,那人就又立即跪了下去,无奈他只能走到葛大叔身旁说道“葛大叔,林大人已经答应要迁移百姓入县城避洪水了,您就快起来吧,也劝劝其他乡亲,让他们也起来吧。跪在着水地里,多不像话啊”

“真的吗”

听到刘青竹的话,葛大叔脸上露出了喜不自禁的笑容,而后急迫地看向林宋。

“没错,本官回去后就会传令各村里长,让他们督促百姓入城避洪”

看着周围一众百姓渴求的眼神,林宋内心沉重,郑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百二十五章 扛这杆顶风的旗

得到林宋的承诺,跪着的十来个人都是一阵喜悦,有几个甚至喜极而泣,嘴里不住地念叨着诸如“有救了”“青天大老爷”“活菩萨。”之类的话。

这又让林宋颇感沉重,感到受之有愧。

迁民入城避难,这本应该是每个县令的职责所在。但由于这太平县前面知县贪图赈灾款项的原因,却是让百姓们自求生死,这不可谓不让人心寒。

“大人,我们人虽然进去了,但粮食搬不进去多少啊如果这洪水长时间不退去,等到粮食吃完的那一天,我们会被活活饿死的啊”

“是啊林大人,您不知道前一次这太平县遭了灾后,县里的粮价涨到了平时的十倍不止,官府也不管这粮价,也不出粮赈灾,就看着许多买不起粮食的乡亲被活活饿死”

在葛大叔开了个头后,周围跪着的百姓又哭喊着磕起了头来,将地上的泥水溅的四射。

看着眼前这一幕,林宋的眼眶也不由得泛出了不少泪水,在他仰天看去时,泪水随着雨水丝丝缕缕地流下脸庞。

造孽啊

天明省的诸多官吏,绝对死不足惜

他最初查粮赋税一案的时候,更多的只是为了保自己一命。这期间发生了不少的事情,让他见识到了四大家族对百姓的欺压、见识到了天明省吏治的崩塌、见识到了封建王朝腐朽的末路,他想过挺身而出为百姓做主惩治这些贪官污吏,他想过设套让吉庆帝严惩晋王府一干人及其他涉案者,但最后他都放弃了。

他一直想着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以一个局外人、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平淡地看这高楼崩塌。

但此时看到这些跪在地上的百姓,听到百姓发自肺腑的哭诉后,他觉得他不能再平淡看之。

“秋雁两行江上雨,天南地北的人,讲道理的是知己。殿上君王堂下臣,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吃的是下锅的米,走的是人间的道,扛的是顶风的旗”

这是他很喜欢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三四共四部剧的片尾曲的几段词,当年他听的时候就极为有感觉,现在更是感受颇丰。

既然这大风压的百姓如此境地,那这大周朝的铁齿铜牙,就让他林宋来当

这为民请命的人,就让他林宋来当

这顶风的旗,就让他林宋来抗

心里长叹了一声后,他拍了拍葛大叔的肩膀,沉声说道“各位放心,有我林宋为官一天,就不会让太平县有一个乡亲饿死。有我林宋为官一天,就不会让那些贪官恶吏和奸商欺压你们”

“大家都起来吧,这河堤的豁口,还要堵呢”

说完后,他迈步越过身前的葛大叔,俯身拿起了地上的一块榔头,朝着堤坝上走去。

李二虎楞了一下,看着林宋上了堤坝后,怕林宋会出什么意外,连忙拍了拍刘青竹的肩膀,又朝着百姓努了努嘴,然后跟在了林宋身后。

刘青竹点了点头,蹲在葛大叔身旁,看着周围的百姓说道“各位乡亲放心,既然我们大人说了不会让太平县有一个乡亲饿死,那大人他就肯定会做到的。他是真正为我们百姓着想的好官,他绝对不会让乡亲们失望的,乡亲们也别让林大人难做,都起来吧,大家都去修堤坝吧。”

“是是,我们相信林大人,我们就是又高兴又想哭”

葛大叔点了点头,撑着地面站了起来,三四十岁的壮汉此时哭的眼眶都红了。

其余的人也都站了起来,每个人的眼眶几乎都是红的。

“走,大家伙去把林大人换下来,这种粗活就别让林大人来做了。”葛大叔拿着衣襟抹了抹脸,而后招呼着一众人上大坝去帮忙。

葛大叔的儿子悄然地走在了最后面,拉住刘青竹的胳膊说道“青竹哥,才几天没见,你说话就一溜一溜的,我爹都听你的了,你真厉害”

“那是林大人厉害,我都是跟林大人学的。”刘青竹拍了拍那小伙的肩膀,一边走一边说道“林大人可是有着词宗的名号,那是读书人里面的读书人,我稍微学一点,也和读书人一样了。”

“真厉害”

小伙子感叹地捏了捏拳头,而后又问道“青竹哥,什么是词宗啊”

“词宗呢,他就是很厉害的读书人,上百个读书人都被林大人比下去了你知道不”

这条堤坝长有七八十米,上顶宽一米多,堤坝上此时也是颇为泥泞,豁口有十余处,很多豁口处不断有东西被雨水冲刷而下。

这个时代没有混凝土,所以这堤坝整体是由条石、木桩做成,木桩打入河床之下,条石之间用铁链和石锭来链接。而后用石灰、糯米、桐油、沙子、黏土的东西来填补缝隙。

而依靠这种东西所修建而成的堤坝,是较容易被损毁的,也容易被洪水冲垮。

林宋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仔细地看了看大坝的情况后,就在那边河滩处扛了一袋泥土上了堤坝,亲自参与到了堵豁口的行动中。

一路跑过来的葛大叔看到后,连忙上前从他的肩膀上把那布袋给抢了过去,而后吆喝着身后的人把林宋推到了河滩那里。

“林大人您就看着吧,这种粗活让俺们这种粗人来干就好。”

被几个人推着,林宋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会再动。

远远地看到刘青竹和之前那个小伙子搭伴走过来后,他连忙摆了摆手,把两人召唤了过了。

“大人,他叫葛秋实,是葛大叔的儿子。”刘青竹看到林宋的目光是落在葛秋实身上的后,立即介绍道。

“葛秋实,好名字啊。”

林宋赞叹地点了点头,看着此时竟然显得有些羞赫拘谨的葛秋实,笑着说道“本官问你一些关于这堤坝的事情,你不要拘谨,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知道也没事。”

“林大人您尽管问,我知道的肯定会告诉您的”听到只是问几个问题,葛秋实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郑重地点着头说道。

“好,那本官问你,这几日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毁坏堤坝啊”

林宋并没有忘记葛秋实一开始所说的话,现在得了空,自然是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而且如果真有人毁坏堤坝的话,那他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行。

第二百二十六章 张家的人

“林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当时就我和我爹看到了的,没有人看到才对啊。”

葛秋实惊讶地看了眼林宋,而后一脸崇拜地说道“林大人,真的有人在毁坏大坝,想要让大坝决堤,还好被我和我爹给发现,把那些人给吓走了。”

这小伙有点憨啊

林宋笑了笑,也没提他为什么会知道,而是继续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毁坏大坝的是什么人,你们看清楚了吗”

“是昨晚发生的事情”

林宋话音刚落,葛秋实就说出了事发的时间,然后继续说道“昨天雨下了一整天,我爹怕这堤坝出事情,就带着我连夜来这查看。当时我们刚走到离着不远处的地方时,就听到了斧头凿击石头的声音,然后再靠近些时,就看到这大堤上站了几十个人,拿着斧头铁镐在砸大坝,还听到有个人说他们要连夜把大坝给毁了,让河水淹了下游的村子。”

“昨晚十几个人”

林宋心里一惊,立即就联想到这极有可能是晋王府的人动的手。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说的就是水月山庄和这白石河。

水月山庄就在太平县县城的东边,在白石河的那一边,离这大坝处已经不算远了,再往上游走一会儿就到了。

在昨晚就能找来十几个人动手,他能想到的就是水月山庄的人。

而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也大抵猜到了对方的想法。当然想不猜到,也很难。

这种时候,把对方的所有行为都跟对方要对付他联系在一起,那对方的目的自然并不难猜。

洪水决堤,百姓流离失所。然后上奏一封,告他一个失职之罪,那他这知县就到头了。

当然这还是他很善意地猜测对方只是告他失职,没往更严重的可能去想。

葛秋实没有注意到林宋脸上的阴霾,一边回想着一边继续说道“对,有十多个人呢,当时可把我和我爹给吓了一跳。不过我爹说这大坝如果被损毁,那下游的父老乡亲都会受灾,所以我和我爹就抄着石头砸那些人。那些人似乎是害怕什么,反正看到有人后,就连忙跑了。”

“害怕”

如果是水月山庄的人的话,应该不会害怕吧

林宋疑惑地皱了皱眉,摇着头问道“那些人你认识吗最后朝哪边跑了”

“他们往县城方向跑了当时我和我爹隔着河看着可真切了。”葛秋实说着,用手指了指河那边的河滩。

县城里的不是水月山庄的

“你有看清是什么人吗”

林宋烦躁地摇了摇头,这县城里,怎么又多了一家想要谋害他的人呢

晋王府、马鞍山匪寇、李然晔三人、提刑按察使

这多方势力已经足够让他头疼的了,怎么先又冒出来了新的一伙人。一伙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但他完全不知道的人

看着林宋一脸的愁容,葛秋实连忙拼命地回想昨晚发生的事情,片刻后惊喜地大声说道

“对了我想起来了,我爹说他们有个人的声音听着耳熟,好像他之前听到过,林大人您可以问问我爹的。”

“快,青竹快去叫葛大叔。”

耳熟,就是有戏,林宋立即催促刘青竹去把葛大叔给叫了过来。

“林大人,那有个人的声音我确实听着耳熟,和之前到我们村来收租的那人的声音一模一样。不过天黑我没看清那人的脸,所以不敢断定那人就是之前来我们村收租的人。”

葛大叔过来听了林宋的疑问后,思索了片刻,给出了他的答案。

虽然他觉得没认出来,这番话帮助有限,但对于林宋而言已经够了。

这四大家族,怕是从来都没有远离过太平县城,而是在这县城里藏匿着

想到极有可能会是这种情况时,他不由得感到欣喜若狂。

四大家族既然藏在县城里,那假以时日,他必定可以把他们揪出来缉拿归案,补上之前的遗憾。

不过这四大家族藏匿在县城里,也着实让他心惊。

以后在县城里,还是要多加小心才行

等处理完堤坝上的豁口后,林宋简单查看了一番,就和葛大叔一行人道别,回城后召集衙役捕快,往东南的各个村子下发迁民入城的传令。

当然这种事情他也没忘了派人去通知太平县下方的滨南县,让他们做好防洪准备。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