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140章 二次移民

跨界商明 第140章 二次移民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将造船计划与处理沿海渔民、普通海盗之类问题讨论好,没多久穿越众决定开始第二次移民。第一次移民凭借郑芝龙的力量,可这时北风正盛摸岸滩的船这时不大可能逆风而上。

那倒不是逆风无法行船,任何帆船只要水面够宽都可以逆风而行。可是可以逆风而行与是否逆风而行两回事,逆风而行速度慢事小比较辛苦加比较危险才是问题。

可是在山东仅是辽东难民近百万,还有大量流民,上次移民近二万说杯水车薪不妥,实在是不解决问题。而穿越众的千吨级运输船起码下半年才能下水也是数量太少,暂时期望不大。

为此穿越众的计划是利用登州水军的船先用来移民一下,登州水军建造的目的当然是海防,只是这时倭寇没落此时主要用途只有为毛文龙运送些粮草。实际上这仍然不能发挥这支水军用途,这支水军应该用于进辽河之类河系袭扰后金的。

虽说后金吃亏后也会加强沿岸沿河或河口防御,但这水军会在一开始会让后金吃亏外,也会让后金增加守备兵力消耗他们的战争潜力与一线兵力。

可惜在大明没有人如此干,历史上这支水军反而在之后因难得出港又维修资金缺乏,渐渐腐朽。剩下一些好一些的也被孔有德叛乱失败时乘之逃跑而失去了。

因此这支船队最后救了孔有德与耿仲明这二个汉奸的命,不过这时那些船的状况还不算太糟糕,稍为维修一下出海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个海是指渤海湾内之海而不是出渤海湾之海远行,无法出远海主要是小船太多,其次是登州水军缺乏航海经历只是看家水鸭一般。

当然大明现在的水军也差不了多少,远战澎湖已经是极点,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与造船技术、水师规模早已成为传说或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细节从船图到海图都已经让贤臣刘大夏烧毁了,所以当时建造的大号宝船究竟有多大后世争论不小,可是没有详尽资料仅凭文人夸张描述是不可能知道真实情形的。

可那时宝船不管是一二千吨到上万吨,比这时登州水军最大的船才不过二百吨比那还是相差不是一点点。另外登州上百吨的船才二三十条,几十吨的几十条,大部分是十几吨以下的。

这样的船能出远海没有多少,大量移民也就不大可能,还好穿越众可以在现代从网上征求点子。网上的点子比较类似的就是039039连环计039039,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庞统向曹操献计,将船连系在一起小船也可以抗大风浪外,船只颠簸也大为减少。

此办法是行得通的,就是多条船连系在一起的船笨拙与速度很慢,水面交锋只能守不可能攻。海上航行这办法愈加弊端多,如这样的组合船不可能逆风时频繁转向抢风,浪大时很考验连系强度。

因这些缺点连系在一起的组合船只能在风力不大,浪高有限,甚至是顺风侧后风情形下才能出海沿岸航行。所以这办法投入大效率低适航期与航线少,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应用的。

好在穿越众知道登州水军的结果,有了这办法向天启提出用之一试。天启知道登州水军的船最后也派不上用场也同意了,而且是可以将登州水军年青的转入穿越众水兵,那船属废物利用,那兵士闲着也是闲着,用上了多少增加船上经验也是好的。

有天启同意登州水军几十条较大的船就在去年十月就划归穿越众负责改造,而改造计划有点类后世三体船式样,而不是仅为三船用铁链连系在一起外,也不是大船归大船小船归小船连系在一起就是。

具体办法为一条大船先重载居中,二条小船左右两边错后三分之一靠傍也不是完全紧贴,而是用多根大木头横穿三船,形成尖头方尾的三角形结合体。

那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三船的船舱部分会共同拆建成一体,即这船拥有共同的上层建筑,连船帆也是中间主帆左右副帆,重新安排设计,如此安排那是为了速度尽量与单船航行时差不多。

而事实上这船改了之后在渤海湾试航时速度影响不大,平稳性几倍增加,就是频繁转向不行。还有这船不大好上岸维修,还有运输其它货物也效率较低,所以只能用于移民。

不过这船不用也废了,如此改造也不心痛。还有上次郑芝豹带上百条船过来,只运走近二万移民,这次改出三十一组船论载重吨位不过之前船队三分之一,因为船舱空间大反而一次可运三万多人。

如此这些船船改造出来的价值也不算高,毕竟最费钱的船体部分获得利用,新造船舱就成本计算运移民价廉物美,比造运同样移民量的船可以省去八成以上支出外,还抢到了时间。

时间可是无价的,这时在山东的辽东难民多移民出一些,对山东的形势会好上不少。接下来几年齐鲁大地与豫晋一起也多次受旱灾造成饥荒,如果这里人口少一些朝廷救济会容易一些。

再则这时移民他日可以用今日移民生产的粮食为这里解困,台岛的稻米生产与山东比条件会好几倍,因而早向台岛移民一人他日可以救济几人。

由于早有安排并且有穿越众拿出银子来,到正月二十这第二批移民就开始启动了。于是在登州大批如乞丐差不多的披着统一为蓝色的新棉大衣陆续到来,并登记上船。

之所以要发统一的棉大衣乃是这些人并不是人人有足够的御寒之衣,所以穿越众为了不让他们路上冻病,就与一路上热乎乎足够吃饱的食物一样,为他们临时了棉大衣,因为在台岛这个用不上所以还会原船带回来的所以属临时的。

到二月初五第二次移民启程出发了,船队是因为贴着岸边走在北风的加持下,特别是一过成山头虽然西北风有些偏,却是不似风向变换不定之时,只要盯着岸边走就可以了。

有望远镜盯着海岸不可能偏离太大,而且整个船队排出一条在前,三十条船成三个纵队的紧凑队形,后面的船只要叮着前面的船,白天看红旗晚上看尾灯就可以了。

尾灯是电石灯玻璃外壳透光好十分明亮,船队速度又慢,白天才三海里多一点晚上二海里,一天一百公里左右,这个速度比骑自行车还慢,所以船队能保持较好。

为何如此之慢乃是船上的人海上航行经验特别是夜航经验不多,再则不用抢时间。整个路程不过二千四五百公里,如此速度也不过一个月就可以赶到目的地。

这时候不可能马上会转风向,船队运送移民到达台岛不可能马上返航,会等风向转变才会运输一些造船的木头与粮食返回,因而真是时间宽绰。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