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159章 合资造船

跨界商明 第159章 合资造船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沿着长江找崇明岛非常容易,因为江心沙屿都是长条的横向难确定纵向一目了然。所以吴世杰路过一个个江心岛一点也不必担心错过,果然在望见远方已是茫茫水面时才见到该是崇明到了。

之所以不可能一下认出乃是这时崇明与周围沙滩还未连成一体,本体面积虽已经是长江口第一大岛却不那么突出。好在从飞机高度望下去人类聚居,船只停泊十分明显,一大群房屋加岸边泊了不少船应该是目的地到了。

另外在一大块空旷野地上树了几杆红旗,与吴世杰、沈廷扬二人约定完全符合,于是吴世杰降低高度绕了个圈找一平坦处降落了下去。

这时远处已经聚集了几十个人可不敢靠近,对此吴世杰不仅理解也常遇。于是他即刻打开舱门走下飞机先迎了上去,然后在沈廷扬领先迎接下与沈父及沙船帮的一干人逐一见面。

真有人能乘着会飞的鸡过来别说沙船帮的老人,就是沈廷扬也是有点吃不准。他被穿越众点名要求进京商谈后有些左右为难,主要是双方之前不曾有过合作,另一方面对方是超品的客卿不去又不好。

原以为双方的会面所谈的事对沙船帮好坏参半,估计不可能太坏也不可能太好所以当时决定有点小亏也认了。不料穿越众要求沙船帮的虽然有些风险却又是沙船帮一个大发展的机会,至于风险行船人与农民不一样,农民一向求稳上了船的人多少有些胆大。

那是因为农民年复一年做着同样春耕秋收的事,旱了只能求雨不可能冒险给天戳个窟窿降下水来,天雨最多筑高堤坝拚命排水,不可能冒险将天给补了,所以他们逆来顺受掼了。

可行船不可能逆来顺受,逆风而上出力乃是小事,遇上不测风暴不拚命就是没命,日长时久船员的冒险精神也出来了。所以沈廷扬觉得漕粮海运、黄河运输、帮助移民等虽有风险机会更大,另外这样的合作确实是需要沙船帮参与,不然短时间根本办不成。

觉得是机遇大于挑战而穿越众此举不可能是陷阱,沈廷扬兴奋过度,再加在京城听说过先秦人有一种会飞的机械,所以在于吴世杰谈定后即刻兴冲冲返家与父亲及沙船帮几个老人商量。

那时这几人认为此事若真确实是沙船帮机会,但被问及吴世杰什么时间过来,听到坐飞机时因几个老人的责疑虽回答京城早已有传言来证明,心里也是有点虚的,毕竟会在空中飞的机械实在老一辈人代代相传也是闻所未闻,别自己在京城误听了。

可这也不好再去京城问,两地直线一千公里道路曲折拉长到二千七八百里,还是运河日夜可以行船才在一个月内赶了回来,问一声八百里快递一个来回也要七八天,就是赶到南京拍电报也来不及。

想到电报沈廷扬才有点信心,这时按照见吴世杰果然驾了可以飞的机械准时到达心里松了二件事。这二事一是先秦人真有会飞的机械,一是吴世杰真赶过来乃是很诚心。

沈廷扬之父等人见吴世杰过去纷纷下跪,对此穿越众真是觉得麻烦却不好发火,只能每一次对新见的人反复说明先秦人不行跪礼,进入大明也一样,所以后面见到拱手为礼就可以了。

这时见十几个花白头发老人在前,后面一大群人跪下有点经验的吴世杰不及与沈廷扬多说什么,一打招呼就快步上前将沈廷扬父亲扶了起来。原因是这些老人根本不相信沈廷扬之言,只知道小民见了知县也要下跪,何况见天启亲封的客卿。

见面之后是接风宴,这时接风宴虽隆重却并不比后世花式繁多,在崇明不过是扬帮厨师,于这时眼界大开的吴世杰而言不过如此,或者说仅后世绝种的鲥鱼与十分少见的刀鱼两味算是时鲜美味。

当然下一步有了空中运输在商业中心也会有此供应,这时想吃却不容易。当然这次过来会带一些回去,这时先尝尝鲜也不枉一路上辛苦。

饭后休息会儿双方讨论了合作细节,穿越众有求于沙船帮的主要是时间上的关系,所以吴世杰要求沙船帮马上派人打通黄河航线,然后将粮食尽量往上游运。

至于逆水行舟穿越众在中游开始可以采用拖轮,下游可以帆风就帆风。不过那是算是雇佣关系,由穿越众雇佣由沙船帮组织,护卫方面由穿越众武器以及与官府的关系,船员兼职士兵。

这样的雇佣对沙船帮的大佬好处不多,但普通船只与人员却是有了活儿过上较好的生活。这与移民一样穿越众会收购一些船改装成三体船运移民,再用本地船工,如此这些人一样会有较高的收入了。

而之前沙船帮之所以势力不大乃是对日对马尼拉贸易挤不进去,当海盗长江口没什么复杂岛屿也没什么商船经过,经过也是硬桩头不好敲。而这里船多人多活儿少,这时将大部分人分流出去有活干后沙船帮也会强大不少的。

最有肉头的是每年四百万石漕粮改为海运,这可是养活十几万纤夫加十万多船工的大块头,加上这些人的家属这个活可是养活了五六十万人呐。

改为海运朝廷是为省钱省事,但有三分之一也能养活近二十万人。可整个沙船帮这时加家人一起也只有十万左右,所以这个发展机会可以让沙船帮可以与郑芝龙对比也不怕什么。

而且是沙船不合适出远海离海岸二三百公里之外,带连沙船帮也被别人看不起。因为沙船确实是沙滩居多长江口的守卫者,连马尼拉也去不了。

沙船确实是不堪重任,可沙船帮并非是只会造沙船用沙船,福船也是会造会用的,只是长江这里用途不大。但这时不仅有漕粮改海运的机会,还有先秦人合伙造可以运上万石粮食的船。

这个放之前沙船帮的老人们还有点不大信任,见到飞机觉得对方如此精妙的机械也能造,何况载重万石的船而已。当然四百万石粮每条船一年走四趟仅上百条船就够了,可惜这样的船他们真不会造。

还有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大号宝船确实是运载万石也可以,不过那个造价很吓人,有些举国为之的意思。虽然这时船厂早没有了,可常熟浏河船厂却是在他们沙船帮范围,老辈船工代代传说这时还有一点传说可以探知那宝船建造时情形的可能。

依老船工所言那宝船所用的木头这时不仅贵还难找,因为需要六七年时间阴干,据此这时有钱还买到了木头也要七八年后才能造载重万石的大船。

不过先秦人已经包拍胸脯说造船的技术问题归他们负责,造价不超过福船的载重均价,这时沙船帮的老人虽然有些疑虑,但还是同意了先秦人与沙船帮合资造大船的问题。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