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166章 迅速扼杀

跨界商明 第166章 迅速扼杀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改变长周期的气象走势二十一世纪的人可以用超级计算机模拟一下而不可能动手,因为没有能力有能力也根本不敢动手,那是计算出错一连串不可控变化在等着你。

因而改变明代这时的小冰川期穿越众根本没有可能,有可能的话实际上真是应该试试。想二三千年前这块土地还是雨水适当土地肥沃,属于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

正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农耕文明衰退这里才面对游牧文明的挑战,如果黄土高原也是恢复到周商时代的气候,对中华民族肯定是一桩幸事,穿越众又有能力试一下也是无妨。

不过这时北方的大旱穿越众全力以赴也是可以帮助缓和一些的,比如用蒸汽机抽水机大规模从黄河引水,也是可以保证一大片土地获得正常收成的。

再加上优良种子与更先进的种植技术,获得到灌溉的土地一亩少说也可以获得二亩收成。只是对此穿越众没有动手的计划,为什么如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如此做只不过在头痛医头不解决大明的主要矛盾,其次在陕地等西北地区实际上也应该移民出去一大半,只留下少许引水方便的地方耕种,大部分土地该回归林木回归草地,如此可以让黄河下游的水土流失与风沙得到改善改变。

至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方这时代不要太多,而这时中国已经有人多地少的矛盾,还有一些地方环境已经不大合适太多人耕种了。这二者前者是闽浙南直隶为最,后者是陕晋为最,这些地方都该大量移民,而不是给他们一个不愿离开家乡的理由。

树挪地不容易活,人挪地大多数比之前活得好,如南方人大多数是数千年来从北方因战乱饥荒而过去的,客家人只是其中还比较保守而保留一些原传统与原记忆而已,绝大多数北方人早融入当地了,不大可能分辩了。

基于对西北的环境保护与将人口大量移民出去,还有穿越众主要精力放在工业化与先压制住辽东问题,就不可能为了陕地干旱投入太多,投入也是为了移民为主才干。

另外基于这些因素穿越众对这时陕地的农民暴动也是以控制为主,而不是彻底解决。那是因为彻底解决就必须让陕地人民摆脱饥饿,而摆脱饥饿一方面随气候回复温暖大旱会逐渐缓和,另一个移民走本来死于饥饿与战乱的人口,加上之后扶助自然会平息的。

这时大明受灾的广度深度及这时的生产力水平无力完全相抗,更关键大明这时的官吏、乡绅也不可能被全部动员投入救济与生产自救。如果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这场大灾虽不可能保证人人吃饱肚子,一是饿死人的数量会大幅度降低,还有民众情绪也可以按抚。

没有这些条件穿越众只能建议天启用军队尽快扑灭每一次暴动,不使得有壮大扩散的机会。主要是不能让他们攻破县城获得大批武器装备,不给他们越战越强的机会。

根据这个建议加历史记载一万骑兵在曹文诏、赵率教、祖大弼等带领下,分成千人一队驻扎在陕地各,这时各地暴乱基本上都是数千人而已,虽然突然袭击下可以攻占县城,不过百里左右就有上千骑兵不论正在攻城时被背后攻击,就算是攻占了县城骑兵也是闻讯而来朝发夕至。

如此攻城之时数千乌合之众的民军根本无力对抗上千骑兵,就算是突然袭击占领了县城守城,一时间上千骑兵攻城虽然伤亡大一些,可各处地方守备部队马上会围拢过来。到那时民军同样守不能守逃不能逃,坐困愁城被一网打尽的可能性很大。

王嘉胤与王自用、高迎祥相熟,又都是野心勃勃的人,这一点无庸讳言,实际上同样为民军有不少是被逼无奈的,如陈胜、吴广、朱元璋与李自成等就比这三人被逼的成份大。

这与失足工作者一样有被迫被骗失足的,也有不少乃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而主动039039下海039039的。前者需要也可以乘对方陷之不深,在觉得躺在泥坑里比干活舒服时更好时拉出泥坑的必要,后者根本不必要挽救,只能予以禁止与改造。

当然野心家无时不有,就是积极上进的官员,将企业做大的企业家,做出了不俗成绩的科学家大多数也是野心勃勃之辈。只是在现代有太多机会可以让人的野心有发力之处,另外社会秩序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比较稳定,注力于造反的人不多。

可在古代一心扬眉吐气之辈不少,如白莲教的枝枝蔓蔓就是造反专业户。还有就是这古代基本上不禁各种私人武装,官府控制力也不高,一遇灾荒有人觉得时机成熟挑动甚至是完全在裹挟民众就开始了造反之途。

不过这些人有野心无见识,第一不知道出檐材子先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历史上第一个造反修成正果无一个人。还有流寇行为只爽一时,不建设一支坚强队伍,不建设一个根据地大多数义军就是如在沙滩上筑城堡,大水一冲就全没有了。

只是如此之言要求太高了,王嘉胤等人都是当地豪强之类,他们的手下都有一些人外还互相熟悉,与水浒中一些人物类似。这时造反确实是也有被逼无奈的成分,主要是自己手下有些养不起了而不是他自己快饿死了外,他们的忍受心理也低。

同样走投无路有人选择自尽来一个眼不见为净,有人奋起挣扎,王嘉胤等人只不过是只遇到一些困难,看到一点机会就动手比较冲动。

只是这时代通讯落后官府的反应速度也慢,王嘉胤等人造反虽成为了冲锋陷阵的开道前浪,也都是折腾了好几年的,王嘉胤最多时有五六万人马,高迎祥更是自称闯王,在荥阳大会十三家七十二营义军,就差登位称朕开号建国了。

历史上如此这时王嘉胤、高迎祥、王自用、王左挂等人先后只差几天揭竿而起,不料最迟三天就各自迎来了上千辽东铁骑。

这样的力量之比差距之大一看就明白,王嘉胤们手下各有几千人确实是占了优势,可这些人大多数是忽悠裹胁来的乌合之众。与官兵比论训练一个为零一个为数年之多,论武器一个只有少许长短武器大多数人赤手空拳或只有农具一个长短武器齐备,论防御一个只有破衣烂杉一个至少人人有棉甲。

辽东铁骑武器装备不如后金加屡战屡败士气也不如后金,但剿灭义军因各方面对比优势极大,军饷也不再拖欠,士气也变成高涨起来。

如此一来王嘉胤他们刚起事遇上比当地守备军强大许多的辽东铁骑,肯定是无人讨得了好,于是刚聚拢的人马被打散还是好的,自己被俘被杀的也有。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