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206章 改革时代

跨界商明 第206章 改革时代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商报的历史人物介绍挑动了中下层读书人的利益诉求之心,也挑动了一些有道德追求或名利追求的官员之心,于是开始有读书人热议改革,很快还有官员要求进行王安石范仲淹式改革,甚至是张居正式改革。

至此天启也是顺天应人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不过穿越众才是他改革的启蒙人、推动者、设计师。知道改革不容易另外又是时间在他们这一边,所以计划中的改革会十分谨慎。

虽说天启不似晚清的光绪,一是天启与穿越众并不会发生权力较量,不似光绪改革中还有抢夺控制权的意思,最后也因为改革中夺权过急反遭慈禧反手镇压的风险。

还有晚清危机在于政治或政治为主,晚明这时的危机同样是政治方面不小,却远没有晚清那么尖锐。其中晚明的内忧外患内忧是由大灾引起的政治危机,外患是中国历史上伴随几千年的民族矛盾,并非是晚明独有的。

因而大明这时的改革虽一样是政治改革,并不需要操之过急,特别是如光绪的戊戌变法推动的改革每日超过一项,而那是根本不可能推广落实下去的,空中楼阁徒劳无功还易遭到各方面指责。

后世经验总结,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再成熟与证明可行的方法在推行时一样可能存在水土不服,或存在漏洞。就算是后世先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一样出现偏差。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什么改革总是失败多主要还是操之过急,并对改革失益者的反对反扑估计不足,也没什么对付手段就开始重新分大饼了,能成功的可能性太难了。

所以穿越众设计的这次改革一是尽量少触动既得利益者,在做大大饼中再分配式改革。第二不求快不求大,而是先进行局部改革,再是先从比较小的问题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拿商税与田税开始。

还有一个愿意改革又有能力进行改革的人也重要,比如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等都是这样的人。区别在于张居正比前二人权力大不少所以掌权时间长而稳定后,改革也持久一些。

从这看改革者还需要权力,不过这时改革乃是天启外,天启知道改革的复杂性及曲折。所以有绝对权力与决心这时缺的只是有能力,又愿意主持改革的官员。

而这样的人这时候只要天启呼一声肯定是有不少,另外也符合要求。一般而言愿意改革的人不会少,正如反对改革的人肯定会出现一样。另一方面是能力,能力如设计改革、推进改革肯定不容易,非难得一见的大才才可能成功改革。

那成功改革不等于改革成功,改革成功比成功改革困难十倍。但这时天启需要的只是改革执行者,改革执行者上面有支持,其次不必自己设计,再下来不用殚精竭力去推动,也不需要直面最大的反对者,相比改革推动者简单不止十倍。

只不过改革执行者人选多,也是廉能兼具才好。如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三人都为改革者,论廉能兼备张居正就差了太多。虽说张居正的贪在这时的高官中确实是正常水平,或一部分贪污下来的钱被他用于它途而不是他的私囊。

可这时的改革廉洁同样是目标之一,所以天启这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并愿意执行改革的官员,而不是仅有才并愿意执行改革的官员。如此一来选择余地就小了,因为清流大多数能力不足,循吏可能改不了之前官场的老习惯,两者都不可靠。

为此穿越众分析了这时代有名的官员向天启推荐先找卢象升试试,历史上卢象升乃是文武双全并且主要功绩在军事,民政方面没什么建树。

但这时候有了穿越众、有了新军,虽说卢象升的勤王军表现在勤王军中最好,可真是不需要他发挥这方面的才能,因为有了新军勤王军自此不再需要,陕地义军也不需要他率军镇压,新军也不必文臣领军。

至于卢象升民政方面的才能应该不差,因为历史上卢象升天启二年进士,在等于天启九年的崇祯二年已成为大名知府还招募了上万勤王军,那也是需要较大的号召力与筹划能力的,由此可见他的能力不低。

有文化武事上有能力者民政上也不可能太差,后代社会军转民不仅只是工厂生产的目标,同样也有相当多的军人。为此历史上民政并不见记载有多特出的卢象升反正这时候军事上不可能再有什么发挥之处,就在改革上成为名人吧。

卢象升不知自己被天启召到皇宫为什么,知道是担任一地巡抚主持改革时,作为大明的忠臣又是升官了卢象升一点也不推辞。

声势有了,主持人选有了,下面是拿什么地方当试验田。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有天子脚下的北直隶才是最佳选择。

为何如此乃是天子脚下是非虽多,却也是敢动口可以敢动手可以直接镇压,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马上讨论,有什么困难也一样就近解决。

还有这时南方有东林人的势力议论上还无法占绝对优势,北方其它省这些年多少会因灾受到一些影响,只有在北直隶比较稳定。加上穿越众的工业正在大发展,各处流民、贫民几年内不进入工厂也将被移民移走,因而社会比较安定。

社会安定当然不是改革的首要条件,甚至是乘乱改革从而达到大乱后大治。只是这时大明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这时的改革也是力保社会不会大动荡,而不是先乱而后治。

有了这三方面条件或选择后,多年未动的内阁也是在孙承宗入阁后黄立极告老还乡,施凤来也主动退了,新增加了李标。还有兵部尚书崔呈秀也在天启暗示下告退了。

这一来阉党势力仍然在却是小了不少,更主要是之前积极向组织靠拢的人少了,说话有些不大灵了外,还给了反魏之人信心,不久有人弹劾起魏忠贤了,只是并没有上纲上线乃是留有余地试探为主的。

这就如骂人别人大多数还骂几句,打人别人反击也是如此,动了刀别人也会用起了枪。用小事弹劾一下弹劾者即便是被魏忠贤记恨也是有限,不过这样的弹劾被天启不客气地斥责了一顿。

因为魏忠贤肯定要有一定的处理,但他的行为乃天启自己放纵的缘故,经济上贪婪,二个侄子等事会在后面处理,太严太绝不可能的,当然039039阉党039039今后也不可能存在,可他们的处理也是不与是否阉党一员挂勾。

等这些完全处理定当,向新内阁通气要进行改革后,卢象升也是顺利地被任命为北直隶巡抚。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改革的时代。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